扬声器与设有该扬声器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68884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与设有该扬声器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扬声器,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遮盖件使喇叭单体发出的声音由不同方向输出的扬声器与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快速进步,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笔记本型计算机等电子装置的设计逐渐朝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以供使用者能便利地携带,并随时享受电子装置所提供的功能。由于目前电子装置皆以轻薄短小的设计主轴,因此,与上述电子装置搭配的扬声器,为能保持设计上的一致性,亦需大幅缩减原有的体积,使得扬声器内所设置的喇叭受限于较小的尺寸,造成喇叭仅有特定方向的声音输出,造成不同位置的用户聆听此类电子装置相搭配的扬声器播放的声音时,仅有位在扬声器正前方的使用者能清楚地聆听到声音,因此有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具有遮盖件使喇叭单体发出的声音由不同方向输出的扬声器与电子装置。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扬声器包括本体与遮盖件。本体包括喇叭单体以及导音管,导音管位于喇叭单体的一侧。遮盖件位于本体上方,以遮盖导音管与部分的喇叭单体,使喇叭单体具有被遮蔽部分以及未遮蔽部分,遮盖件包括开孔。被遮蔽部分的声音经导音管由第一方向输出,未遮蔽部分的声音经开孔由第二方向输出。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是包括至少一上述的扬声器。藉由本发明的设计,增加了本发明的扬声器输出的声音的方向性与丰富度,使本发明的扬声器输出声音整体更有层次。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 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扬声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的扬声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扬声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扬声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扬声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6是本发明的扬声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扬声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扬声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9是本发明的扬声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扬声器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扬声器1、1a、1b 本体10

喇叭单体12 第二方向D2

未遮蔽部分122 被遮蔽部分121

导音管13 上表面14

第一出音孔15 开口16

隔板17 基座18

遮盖件20 开孔21

低音共振箱30、30a 音腔31

第二出音孔32、32a 凸柱33

第一方向D1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出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

以下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4关于本发明的扬声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立体图、剖视示意图以及俯视图。本发明的扬声器1可设置于如:笔记本 电脑、平板计算机或液晶显示器等电子装置内,如图1与图2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扬声器1包括本体10以及遮盖件20,其中遮盖件20覆盖于本体10上方。

如图1与图2所示,本体10包括喇叭单体12、两导音管13、上表面14、两第一出音孔15、开口16、隔板17以及基座18。本实施例的喇叭单体12整体可为锥形或号角型的喇叭单体,故喇叭单体12运作时,喇叭单体12产生的声音向外辐射,喇叭单体12的出音面呈圆形,且喇叭单体12的振膜可以是纸膜、铝膜或PET(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膜。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根据目前扬声器1(loud speaker)喇叭单体的设计,喇叭单体12的出音面也可呈矩形。

如图1所示,喇叭单体12容置于基座18形成的容置空间内,隔板17覆盖于基座18上方,在本实施例中,上表面14为隔板17靠近遮盖件20的一面。如图1与图3所示,喇叭单体12穿过开口16后与上表面14大致齐平,两导音管13位于上表面14,且两导音管13与喇叭单体12相通并位于喇叭单体12的相对两侧,两第一出音孔15分别位于两导音管13远离喇叭单体12的一端。在此需注意的是,导音管13的数目可以是单个或多个,且设置位置可环绕分布于喇叭单体12的周围,第一出音孔15的设置数目则与导音管13的数目相同。

如图1与图4所示,遮盖件20包括开孔21,在本实施例中,开孔21形状与喇叭单体12出音面形状配合,也为圆形但本发明不以此实施态样为限。遮盖件20位于上表面14上方以遮盖两导音管13与部分的喇叭单体12,使遮盖件20与两导音管13的间形成赫姆兹(Helmholtz)共振音腔。同时也因为遮盖件20具有开孔21的设计,让喇叭单体12具有被遮蔽部分121以及未遮蔽部分122,其中开孔21与未遮蔽部分122重叠。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遮盖件20的开孔21的中心轴线与喇叭单体12中心轴线重合,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喇叭单体12被遮蔽部分121与未遮蔽部分122是以同心圆方式呈现,被遮蔽部分121位于外围,未遮蔽部分122位于喇叭单体12中心,但本发明不此为限,若喇叭单体12呈矩形,被遮蔽部分121与未遮蔽部分122的相对位置与圆形实施相同。

在此需注意的是,如图3所示,因遮盖件20的设计,当喇叭单体12运作时,喇叭单体12震动产生的音波会出现两不同方向的扩张路径,未遮蔽部分 122(与开孔21重叠的部分)产生的音波会经由经开孔21输出,被遮盖件20遮蔽的部分产生的音波则藉由赫姆兹(Helmholtz)共振原理经导音管13由第一出音孔15输出。也就是说,如图3与图4所示,喇叭单体12输出的声音因遮盖件20的设计可区分为两部分,其中被遮蔽部分121的声音经导音管13由沿第一方向D1由第一出音孔15输出,藉此创造新的声波运动方向。未遮蔽部分122的声音直接经开孔21从第二方向D2输出,让扬声器1除原本出音方向(第二方向D2)外,并藉由赫姆兹(Helmholtz)共振原理增加了沿导音管13方向的输出,使扬声器1声音的扩张性增加,让扬声器1声音整体更有层次。

在此需注意的是,开孔21的范围(未遮蔽部分122的面积)为喇叭单体12原本出音面面积的30%至60%,然为确保喇叭单体12的高音质量以及正向出音量,较佳开孔21的范围(未遮蔽部分122的面积)为喇叭单体12原出音面面积的1/2至1/3。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与喇叭单体12原本出音面方向垂直。

以下请一并参考图5至图7关于本发明的扬声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立体图以及剖视示意图。

如图5至图7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扬声器1a包括本体10、遮盖件20以及低音共振箱(bass reflex box)30,其中第二实施例的本体10与遮盖件20的结构以及相对位置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其细节,请参考第一实施例的相关叙述。低音共振箱30包括音腔31、两第二出音孔32以及凸柱33,其中在第二实施例中,本体10可视为一密闭式前音腔,本体10设置于低音共振箱30内且位于凸柱33上,低音共振箱30的音腔31与本体10的两导音管13连通,两第二出音孔32分别位于低音共振箱30的相对两侧边。

如图7所示,因遮盖件20与导音管13的设计,当喇叭单体12运作时,未遮蔽部分122产生的音波(与开孔21重叠的部分)直接经由开孔21输出,被遮盖件20遮蔽的部分产生的音波藉由赫姆兹(Helmholtz)共振原理则经导音管13让声音进入音腔31后经第二出音孔32由第一方向D1输出,藉此使扬声器1a的低音得以延伸,而避免扬声器1a发生耐功率不足或异音等问题。

以下请一并参考图8至图10关于本发明的扬声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立体图以及剖视示意图。

如图8至图10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扬声器1b包括本体10、遮盖件 20以及低音共振箱30a,其中第三实施例的本体10与遮盖件20的结构以及相对位置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其细节,请参考第一实施例的相关叙述。低音共振箱30a与前一实施例(低音共振箱30)的最大差异在于第二出音孔32a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出音孔32a只有一个,且位于低音共振箱30a的底部。在此须注意的是,不论是低音共振箱30或30a,第二出音孔32或32a的数目至多两个,最少一个。

如图10所示,当喇叭单体12运作时,喇叭单体12震动产生的音波,未遮蔽部分122产生的音波(与开孔21重叠的部分)直接由开孔21输出。被遮盖件20遮蔽的部分产生的音波则藉由赫姆兹(Helmholtz)共振原理经导音管13进入音腔31,让声音延伸经第二出音孔32(低音共振箱30a底部)由第一方向D1输出。在此需注意的是,因为第二出音孔32a位于低音共振箱30a的底部,故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互相平行但指向相反的两方向。藉由低音共振箱30a的设计,增加了第一方向D1的输出,让扬声器1b的低音延伸,以避免扬声器1b耐功率不足与异音的问题。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