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移动基站远距离通信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32334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移动基站远距离通信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现移动基站远距离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的3G/4G基站都采用RRU(Radio Remote Unit,射频拉远模块)+BBU(Building Base band Unit,室内基带处理单元)组成无线接入网,通过光纤或者微波组成的传输网连接到核心网的组网方式。对于偏远农村、海岛、高速公路等有线传输资源难以达到的地方,如果仍旧使用传统的组网方式,由于物理接口多,连接稳定性差,会造成整个网络较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给用户带很差的移动服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移动基站远距离通信的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有线传输资源难以达到的地方,因使用物理接口多,导致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实现移动基站远距离通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射频单板将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数字基带信号,并发送给基带单板;

基带单板将所述数字基带信号处理成适合于微波传输的IQ数字信号,并发送给微波单板;

微波单板将所述基带单板发送的IQ数字信号处理成微波信号后,传送到核心网,以便核心网进行相应处理。

优选地,所述射频单板由两发两收链路组成;所述微波单板由一发一收链路或两发两收链路组成。

优选地,所述基带单板将所述数字基带信号处理成适合于微波传输的IQ数据信号包括:

所述基带单板将所述数字基带信号经过解调、封装以及调制处理,得到IQ数字信号。

优选地,所述微波单板将所述基带单板发送的IQ数字信号处理成微波信号包括:

所述微波单板将所述基带单板发送的IQ数字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微波信号。

优选地,所述微波单板还用于将收到的微波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IQ数字信号。

优选地,所述基带单板还用于将微波单板发送的IQ数字信号进行解调、解封装以及调制处理,得到数字基带信号。

优选地,所述射频单板还用于将基带单板的数字基带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射频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实现移动基站远距离通信的装置,包括:

射频单板,用于将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数字基带信号;

基带单板,用于将射频单板发送的所述数字基带信号处理成适合于微波传输的IQ数字信号;

微波单板,用于将所述基带单板发送的IQ数字信号处理成微波信号后,传送到核心网,以便核心网进行相应处理。

优选地,所述射频单板由两发两收链路组成;所述微波单板由一发一收链路或两发两收链路组成。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射频单板、所述基带单板以及所述微波单板的控制单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对基站进行一体化设计,使设备距离天线近,减少馈线损耗,提升覆盖能力,增强了组网的灵活性,提高了服务质量,极大的降低运营商的网络成本和维护成本,同时一体化设计还能降低功耗,健康绿色环保,通过1+1既提高了网络可靠性又提升了传输的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移动基站远距离通信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移动基站远距离通信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射频单板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基带单板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1T1T微波单板的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2T2R微波单板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所说明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移动基站远距离通信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射频单板将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数字基带信号,并发送给基带单板;

步骤S102:基带单板将所述数字基带信号处理成适合于微波传输的IQ数字信号,并发送给微波单板;

步骤S103:微波单板将所述基带单板发送的IQ数字信号处理成微波信号后,传送到核心网,以便核心网进行相应处理。

例如所述射频信号属于语音业务,则核心网进行语音业务处理;所述射频信号属于数据业务,则核心网进行数据业务处理。

其中,所述射频单板由两发两收链路组成;所述微波单板由一发一收链路或两发两收链路组成。

具体地说,所述基带单板将所述数字基带信号处理成适合于微波传输的IQ数据信号包括:所述基带单板将所述数字基带信号经过解调、封装以及调制处理,得到IQ数字信号。所述微波单板将所述基带单板发送的IQ数字信号处理成微波信号包括:所述微波单板将所述基带单板发送的IQ数字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微波信号。

本发明所述微波单板还用于将收到的微波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IQ数字信号。所述基带单板还用于将微波单板发送的IQ数字信号进行解调、解封装以及调制处理,得到数字基带信号。所述射频单板还用于将基带单板的数字基带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得到射频信号。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移动基站远距离通信的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射频单板201、基带单板202以及微波单板203。所述射频单板201,用于将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数字基带信号;所述基带单板202,用于将射频单板发送的所述数字基带信号处理成适合于微波传输的IQ数字信号;所述微波单板203,用于将所述基带单板发送的IQ数字信号处理成微波信号后,传送到核心网,以便核心网进行相应处理。

其中,所述射频单板由两发两收链路组成;所述微波单板由一发一收链路或两发两收链路组成。

本发明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射频单板、所述基带单板以及所述微波单板的控制单板。

也就是说,射频单板主要负责将天线接收的射频信号经过低噪放,下变频后交给基带单板解调;并将基带单板调制的信号上变频为射频信号,通过功放将信号放大,经过射频天线发送给UE。基带单板主要负责将射频单板发送的信号解调,传送给微波单板;并将微波单板传输的信号解调传送给射频单板。微波单板主要负责将基带单板调制的信号经过两次上变频为微波信号,经过PA放大,通过微波天线发送给核心网的接收天线;并将微波天线接收到的微波信号通过低噪放和两次下变频后,发送给基带单板解调。控制单板主要功能是负责对射频单板、微波单板、基带单板的控制功能。也就是说,对基带单板、射频单板、微波单板收发链路增益,各单板逻辑功能实现,及其告警信息处理、远程维护处理。

其中,射频单板由两发两收链路组成,可满足无线覆盖、扩容和MIMO技术需求。微波单板可以有一发一收组成;也可以由两发两收组成可以满足传输的1+1保护,频率复用等应用场景。

下面结合图3至图6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3所示,射频单板的射频天线31接收UE信号,并经过双工器32进行信道选择,选取射频单板的接收链路后,对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及低噪声放大器 33、收发信板34以及数字中频35处理后得到数字基带信号,并将数字基带信号传给基带单板。如图4所示,基带单板通过射频基带处理模块41解调、解码后发送给帧协议处理模块42,帧协议处理模块42按照协议要求对解调、解码后信号进行封装,封装好的信号发送给以太网交换及接口单元43,以太网交换及接口单元43按照IP帧的要求对信号进行封装打包,并将封装打包后的信号发送给微波基带处理模块44;微波基带处理模块44对封装打包后的信号进行编码和调制处理,转化为IQ数字信号,微波基带处理模块44和微波单板有专门定义好的连接器相连,将微波基带处理模块输出的IQ数字信号通过连接器发送到微波单板。如图5所示,1T1R微波单板经过双工器56和收发链路控制53,选取微波单板的接收链路后,将IQ数字信号经过中频51、第一级变频52、第二级变频54、微波放大器及低噪声放55处理后,通过双工器56发送给微波天线57,并经过中继,最终将微波信号传输给核心网。

同时,微波单板的微波天线将接收到的微波信号经过双工器信道选择,交给微波单板接收链路,对信号进行功率控制,滤波,2次下变频为IQ数字信号,对IQ数字信号解调后,将数据码流重新编码、调制后交给射频单板的发射链路,对信号进行变频,放大后经过覆盖天线发送给UE,实现通信的目的。

如图6所示;微波单板包括2T2R,即为收发为两条链路;设计这种链路模式主要是实现传输的可靠性和提升传输的容量;为了实现传输的可靠性,通过控制部分让两条链路工作相同的配置下;1设置为主链路;2为备份链路;在链路1已出现故障后;将切换到链路2上工作;或者将2设置为主链路;1为备用链路;在链路2出现故障后;将切换到链路1上工作。也可以将链路1和2设置在不同的工作频点上,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提升2配的传输容量。

本发明主要场景为新基站与传统一体化基站共站时,通过新基站的IP交换功能将传统一体化基站的数据传送到新基站,并通过基带单板中的以太网交换及接口单元将数据封装后通过微波单板传输给核心网;或者将核心网过来的数据通过以太网交换及接口单元解封装后,通过网线传给传统一体化基站。新基站与核心网通讯时;在核心网侧可以使用新基站,完成对信号的传输。由微波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经过微波单板的处理,交给控制单板,然后通过S1口传送给核心网;由射频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经过射频单板的处理后,交给控制单板,最后通过S1 口传送给核心网,完成与核心网的信息交互。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升网络性能、降低网络成本、增强网络扩展灵活性、降低网络管理复杂度,该基站基于一体化设计理念同时实现了无线覆盖功能和传输功能,仅需要提供工作电压就可以灵活建网,用以解决特殊环境网络建设的问题。

尽管上文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进行各种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发明原理所作的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