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声器致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3240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传声器致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传声器致动方法,由其是一种防止传声器不当致动的传声器致动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供各种会议所使用的传声器,是通过一会议系统限制在同一时段内可受致动(enable)而收音的传声器的数量。该会议系统通常由一个会议系统主机、一个主席单体及数个列席单体所构成,其中该主席单体及列席单体均具有传声器,且该主席单体及列席单体的传声器可在受致动时接收声音并通过该会议系统主机的控制而传送至其他的单体。

然而,现有传声器的致动方式均仅设置为其发言键一旦受到按压即开始收音,故当该会议系统开放正进行发言的单体以外的列席单体可随时进行发言,例如以压倒发言模式(overridemode)运作,则在该列席单体因为人为误触或其使用者在非理性思考下致动传声器,即可能干扰正在进行中的发言,轻者影响会议进程,重者造成会议中断甚至谈判破裂。

因此,应改良上述的单次按压致动方式,以免会议系统的传声器在非预期情况下受到致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声器致动方法,用以解决上述现有传声器的单次按压制动方式导致会议系统的传声器在非预期的情况下受到致动。

本发明的传声器致动方法,用以控制一个会议单体的传声器运作, 其中该会议单体包含一个运算单元、一个发言键开关及一个传声器,该运算单元电性连接该发言键开关及该传声器,该传声器致动方法包含:以该运算单元判断该发言键开关系否于该会议单体在一个限制发言模式的情况下产生一个第一触发信号;以该运算单元判断在该发言键开关产生该第一触发信号的后,该发言键开关系否于一个预设时段内产生一个第二触发信号;在该运算单元检测得该发言键开关于该预设时段内产生该第二触发信号时,以该运算单元致动该传声器开始收音;其中,在该限制发言模式的情况下,该传声器必须在该运算单元检测得该第二触发信号的后才能够被致动。

其中,该会议单体具有三种状态,分别为待机状态、预备发言状态及传声器致动状态,并由该运算单元控制该会议单体进入此三种状态之一,其中该运算单元在该待机状态下禁止该传声器收音,且该运算单元在该预备发言状态下判知该发言键开关产生一个触发信号时,即进入该传声器致动状态,并至动该传声器开始收音。借此,列席者可通过按压该发言键开关而控制该传声器的收音或静音,以提升使用便利性。

其中,在以该运算单元判断该发言键开关系否产生该第一触发信号之前,先以该运算单元判断正在发言的会议单体的总数是否小于该会议系统限制在同一时段内可受致动而收音的传声器的数量,若为是,则该会议单体以一个立即发言模式运作,设定该会议单体处于该预备发言状态,若为否,则该会议单体以该限制发言模式运作,设定该会议单体处于该待机状态。借此,列席者可选择两种模式的任一者,以提升会议进行的效率。

其中,该预设时段自该发言键开关产生该第一触发信号开始,直至该第一触发信号产生的后的一个中止时间点为止。借此,该预设时段可供列席者缓冲,避免该传声器在非预期情况下被致动,以提升便利性。

其中,该预设时段自该发言键开关产生该第一触发信号并经过一段最小间隔时间的后开始,直至该第一触发信号产生的后的一个中止时间点为止。借此,该预设时段可供列席者缓冲,避免因不慎以双击方式按压该发言键开关而在非预期情况下一并产生该第一触发信号及第二触发信号,以提升操作精确性。

其中,该中止时间点为该发言键开关产生该第一触发信号的后的2至5秒内的一个时间点。借此,该预设时间可供列席者缓冲,避免该传声器在非预期情况下被致动,以提升便利性。

其中,该中止时间点为该发言键开关产生该第一触发信号的后的3秒。借此,该预设时间可供列席者缓冲,避免该传声器在非预期情况下被致动,以提升便利性。

其中,该最小间隔时间为0.5至1.5秒。借此,该预设时段可供列席者缓冲,避免因不慎以双击方式按压该发言键开关而在非预期情况下一并产生该第一触发信号及第二触发信号,以提升操作精确性。

其中,该最小间隔时间为1秒。借此,该预设时段可供列席者缓冲,避免因不慎以双击方式按压该发言键开关而在非预期情况下一并产生该第一触发信号及第二触发信号,以提升操作精确性。

其中,该运算单元判断该发言键开关系否于该预设时段内产生该第二触发信号时,该第二触发信号为该发言键开关受到按压超过一段连续按压时间才产生。借此,该预设时间可供列席者缓冲,避免该传声器在非预期情况下被致动,以提升操作准确性。

其中,其中该连续按压时间为0.5秒。借此,该预设时间可供列席者缓冲,避免该传声器在非预期情况下被致动,以提升操作准确性。

其中,该连续按压时间为3秒。借此,该预设时间可供列席者缓冲,避免该传声器在非预期情况下被致动,以提升操作准确性。

其中,该运算单元判断该发言键开关系否于该预设时段内产生该第二触发信号时,该第二触发信号为该发言键开关在一段分次按压时间内受到按压至少二次才产生。可避免列席者因不耐烦而长时间按压该发言键开关进而致动该传声器,达到减少会议冲突的功效。

其中,该分次按压时间为1秒。可避免列席者因不耐烦而长时间按压该发言键开关进而致动该传声器,达到减少会议冲突的功效。

其中,该会议单体另包含一指示灯,该指示灯电性连接至该运算单元,并具有三种颜色分别表示该会议单体的三种状态,即待机状态、预备发言状态及传声器致动状态。借此可方便列席者得知该会议单体是于何种状态,以提升使用便利性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传声器致动方法的会议单体的结构方块图。

图2a:本发明传声器致动方法第一实施例于限制发言模式下,致动传声器进行收音的信号时序图。

图2b:本发明传声器致动方法第一实施例于限制发言模式下,未能致动传声器进行收音的信号时序图。

图3:本发明传声器致动方法第二实施例于立即发言模式下运作的信号时序图。

图4:本发明传声器致动方法设有最小间隔时间的情况下,致动传声器进行收音的信号时序图。

图5:本发明传声器致动方法设有最小间隔时间的情况下,未能致动传声器进行收音的信号时序图。

图6:本发明传声器致动方法设定第二触发信号须为双击按压才能致动传声器进行收音的信号时序图。

图7:本发明传声器致动方法的另一会议单体的结构方块图。

【符号说明】

〔本发明〕

1会议单体11运算单元

12发言键开关13传声器

14指示灯

p预备发言状态m传声器致动状态

s待机状态

ts最小间隔时间ta预设时段

td分次按压时间

s1第一触发信号s2第二触发信号

s21第一双击信号s22第二双击信号

s’触发信号

p1起始时间p2终止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是用以控制一个会议单体1的传声器运作,其中该会议单体1可做为参与一会议的主席单体或列席单体,且该会议单体1包含一个运算单元11、一个发言键开关12及一个传声器13,该运算单元11电性连接该发言键开关12及该传声器13。其中,该会议单体1可在三种状态下运作,其分别为待机状态s、预备发言状态p及传声器致动状态m,并由该运算单元11控制该会议单体1呈现此三种状态之一,以控制该传声器13呈现致动状态或关闭状态。详言的,该运算单元11在该待机状态s的下禁止该传声器13收音,且该运算单元11在该预备发言状态p的下判知该发言键开关12产生一个触发信号时,即进入该 传声器致动状态m,并致动该传声器13开始收音。

请参照第2a图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传声器制动方法于一个限制发言模式(例如压倒发言模式)下运作时,所有尚未按压该发言键开关12的列席者是处于待机状态s,该传声器13为关闭,列席者可通过按压该发言键开关12产生一个触发信号s1(以下简称第一触发信号s1),使该运算单元11控制该会议单体1进入该预备发言状态p。在该预备发言状态p下(即在该发言键开关12产生该第一触发信号s1的后),该运算单元11续判断该发言键开关12是否于一个预设时段ta内产生一个第二触发信号s2,当该运算单元11在该预设时段ta内检测得该第二触发信号s2时,该会议单体1即进入该传声器致动状态m,以该运算单元11致动该传声器13开始收音,使用该会议单体1的列席者即可发言。反之,如第2b图所示,若该运算单元1在该预设时段ta内未检测到第二触发信号s2,则该会议单体1回到待机状态s。在本实施例中,该预设时段ta乃是从该发言键开关12产生该第一触发信号s1开始,直至该第一触发信号s1产生的后的一个中止时间点tt为止。

本发明的传声器致动方法可包含一第二实施例,此第二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相异处在于:该运算单元11另包含一个判断条件于该会议系统的设定中,使该会议单体1可于两种模式下运作,其分别为立即发言模式与限制发言模式。详言的,当一个会议系统的主机开放正进行发言的列席单体以外的列席单体可随时进行发言,该运算单元11首先判断正在发言的会议单体1数目是否小于该会议系统限制在同一时段内可受致动而收音的传声器的数量。若为是,则如图3所示,该会议单体1是以立即发言模式运作,此时所有尚未按压该发言键开关12的会议单体1都处于该预备发言状态p,列席者只要按压该发言键开关12而产生一触发信号s’,则该会议单体1即可进入该传声器致动状态m。

反之,若该运算单元11判断正在发言的会议单体1数目大于或等于该会议系统限制在同一时段内可受致动而收音的传声器的数量,则该会议单体1是以限制发言模式运作,则此时所有尚未按压该发言键开关12的会议单体1都处于待机状态s。意即,当正在发言的会议单体1数目大于或等于该会议系统限制在同一时段内可受致动而收音的传声器的数量情况下,该会议单体1在该限制发言模式的下的作动方式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于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例中,界定该预设时段ta的中止时刻的一个中止时间点tt可为该发言键开关12产生该第二触发信号s2的后的2至5秒内的一个时间点,且较佳为3秒。以该预设时段ta为3秒为例,在列席者按压该发言键开关12产生该第一触发信号s1的后,若3秒内没有再次按压该发言键开关12,则该传声器13不会被致动。此双次按压制动方式可于容易误触该发言键开关12的情况下(例如桌面物品摆放邻近该发言键开关12),纵使该发言键开关12受到连续碰触而产生二个触发信号,只要该二个触发信号之间之间隔时间大于3秒,该传声器13便不会收音。

此外,为了避免列席者因不慎快速地连续按压该发言键开关12,导致在非蓄意状况下于产生该第一触发信号s1的后立即产生该第二按压信号s2(即所谓双击)而致使该会议单体1进入传声器启动状态m,本发明传声器致动方法的预设时段ta较佳是为:自该发言键开关12产生该第一触发信号s1并经过一段最小间隔时间ts的后开始(如图4所示),直至该第一触发信号s1产生的后的该间隔时间点tt为止。

请续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该最小间隔时间ts可为0.5至1.5秒,且较佳为1秒。以该预设时段ta为3秒且该最小间隔时间ts为1秒为例,若列席者按压该发言键开关12产生的第一触发信号 s1使该会议单体1由待机状态s进入预备发言状态p,并在产生该第一触发信号s1的2秒的后再次按压该发言键开关12,则再次按压该发言键开关12所产生的触发信号会判断为该第二触发信号s2,因而致动该传声器13。然而,如图5所示,若列席者按压该发言键12开关产生的第一触发信号s1使该会议单体1由待机状态s进入预备发言状态p,在1秒钟的内又按压了该发言键开关12产生另一触发信号,则该另一触发信号并不会被判断为用以致动该传声器13的第二触发信号s2,意即该运算单元11仍不会致动该传声器13,该会议单体1仍仅维持在预备发言状态p。

由上述得知,按压该发言键开关12产生的每一个触发信号,将由该运算单元11记录其起始时间p1与终止时间p2。所述起始时间p1,即该运算单元11接受到该触发信号的那一瞬间,而该终止时间p2是该运算单元11检测到该触发信号消失的那一瞬间。本发明的运算单元11所认定的第一触发信号s1,较佳是为短按,而该第二触发信号s则可为长按或短按。其中,短按及长按的定义可为:起始时间p1与终止时间p2的时间差(连续按压时间)界于1秒以下的触发信号,是属短按所产生的触发信号,而长按所产生的触发信号是为起始时间p1与终止时间p2的时间差为1秒以上的触发信号,但是该短按及长按的定义并不以此为限。另,该运算单元11判断该发言键开关12是否于该预设时段ta内产生该第二触发信号s2时,该第二触发信号s2可为该发言键开关12在一段分次按压时间td(如:1秒)内受到按压至少二次才产生,如:连续按压两次,但是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6所示,其是绘示以双击方式在该分次按压时间td内产生上述第二触发信号s2而致动该传声器13。其中,该第二触发信号s2由两个触发信号组成,分别为一第一双击信号s21及一第二双击信号s22,该第一双击信号s21与该第二双击信号s22的起始时间p1差距极短,例 如1秒以下。此第二触发信号s2为双击的方式可确保列席者是于头脑冷静及情绪缓和的情况下先点击该发言键开关12产生一第一触发信号s1,间隔1秒后,在三秒内再连续两次快速点击该发言键开关12,可避免列席者因不耐烦而长时间按压该发言键开关12而不放开,导致该传声器13被制动后即开始收音,当列席者于不耐烦的情绪下则容易造成会议上的冲突。

此外,为了方便列席者得知该会议单体1是于何种状态,该会议单体1可另包含一指示灯14,如图7的会议单体结构方块图所示,该指示灯14电性连接至该运算单元11,并具有三种颜色分别表示该会议单体1的三种状态,即待机状态s、预备发言状态p及传声器致动状态m。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传声器致动方法,解决现有单次按压致动方式造成会议系统的传声器在非预期情况下受到致动,借助两次点击始能致动传声器的设计,借助设定一预设时段ta可提供列席者一段缓冲时间,在该预设时间内若无第二次按压该发言键开关12,该传声器13则不会被致动。此外,为了防止第二次的触发信号系列席者连续快速按压该发言键开关12产生的双击所造成,该运算单元11可另判断该第二触发信号s2的起始时间p1是否与该第一触发信号s1的起始时间p1至少间隔一最小间隔时间ts,借此以避免列席者是针对讨论的议题突然有感,想要发言,但尚未理清思绪或正在气头上,因为鲁莽而一时冲动按下发言键。因此,本发明的传声器致动方法,提供双重的缓冲设计,可达到避免传声器不当被制动而提升会议秩序的功效。

虽然本发明已利用上述较佳实施例揭示,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内,相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更动与修改仍属本发明所保护的技术范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