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信息存储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3043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穿戴设备信息存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采集节点采集用户的生理数据,通过可穿戴设备将数据传输到云存储平台,对所采集的生理数据进行实时计算和分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采集节点控制前端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将3G网络作为通信网络,将生理数据通过移动网络发送到数据处理服务端进行分析和诊断,前端采集节点的微处理器接到开始检测命令后,首先进行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处理后的数据由无线传输模块将数据转发给可穿戴设备;采用可变数据采样率,数据经过分析后,服务器根据当前用户的生理状态发出控制命令,采集终端则相应进行采样率的改变,完成负反馈控制;使用数据CRC校验及应答机制保证数据完整性;使用NFC作为近距离无线数据传输协议,各个挂载在单片机的NFC模块与可穿戴设备的NFC模块组成分时一对多的微网;可穿戴设备实现数据的中转和本地存储,NFC微网的初始化、3G网络的初始化、生理数据传输,其中NFC微网的初始化包括通过串口向NFC模块发送匹配指令以完成与可穿戴设备的配对和数据传输;可穿戴设备与NFC模块进行配对之后,以分时一对多的模式进行数据传输,在上位机端,可穿戴设备将来自NFC网关的数据进行解析,将数据通过3G模块发送到远程服务器集群;可穿戴设备将云存储平台发出的控制信息通过NFC发送到单片机,实现监测结果对前端数据采集的闭环控制;在数据校验中,采用16位CRC循环校验对NFC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如果校验通过则将数据放到可穿戴设备端待发队列,如不通过则单片机端会重新发送;云平台数据输入端处理用户监控节点的数据传输请求,并将接收到的生理\t数据放入分布式队列,作为云平台待处理数据源;根据当前待处理数据量的大小分配资源,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存放在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前端展示;所述前端展示包括两种模式,一种是面向医院的B/S模式,另外一种是面向被监护者的智能App模式;数据存储采用双数据库,包括分布式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采用MapReduce编程模型,对海量的用户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当在对不同年龄段数据进行分析时,可用Map函数接收用户生理数据并将其转换为一个键值对列表,输入域中的每个元素对应一个键值对,Reduce函数接收Map函数生成的列表,然后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键值缩小键值对列表,最后输出每一年龄组的分析结果;在特定的时间段,Hadoop集群定时启动,完成用户数据关联分析、生成报表供参考或者决策。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