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60399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数据显示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显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关注健康运动,更多的应用开发商也开始关注于如何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其开发的运动应用App。

目前,常用的运动应用App往往是直接统计运动量,并在应用客户端的界面上显示出该运动量对应的数值,例如,显示统计的运动数据,如运动数据或移动距离。然而,这种在应用客户端仅显示运动量对应的数值的显示方式,将导致数据显示的显示形式较为单一,不直观。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显示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由于采用现有的数据显示方法所导致的显示形式较为单一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显示方法,包括:在使用第一账号登录的第一应用客户端上接收第一指令,其中,上述第一指令用于选择目标虚拟山峰,上述第一应用客户端在第一终端上运行;获取上述第一账号的第一数据,其中,上述第一数据用于指示上述第一终端检测到的运动数据;将上述第一数据转换为上述第一账号在上述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在上述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上述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上述第一高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显示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在使用第一账号登录的第一应用客户端上接收第一指令,其中,上述第一指令用于选择目标虚拟山峰,上述第一应用客户端在第一终端上运行;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上述第一账号的第一数据,其中,上述第一数据用于指示上述第一终端检测到的运动数据;第一转换单元,用于将上述第一数据转换为上述第一账号在上述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第一显示单元,用于在上述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上述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上述第一高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使用第一账号登录的第一客户端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指令选择目标虚拟山峰后,通过获取第一账号的第一数据,其中,第一数据用于指示第一终端检测到的运动数据,并将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从而实现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一高度。也就是说,在选择目标虚拟山峰后,通过将获取到的第一数据转换为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进行显示,而不再仅仅是显示运动量对应的数值,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数据显示方法的显示形式较为单一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对数据显示形式的扩展,通过转换后的高度来直观地显示对应的数据,以达到显示多样化的目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数据显示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数据显示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数据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数据显示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数据显示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数据显示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数据显示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数据显示方法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数据显示方法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数据显示方法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数据显示方法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数据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数据显示方法的示意图;以及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数据显示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上述数据显示方法的实施例。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数据显示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在第一终端102上运行有第一应用客户端,在使用第一账号登录该第一应用客户端时接收第一指令,其中,该第一指令用于选择目标虚拟山峰,获取上述第一账号的第一数据,该第一数据用于指示第一终端检测到的运动数据,并将该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然后在第一终端102上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上述第一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执行上述数据显示方法的硬件设备可以为第一终端,也就是说,第一终端可以接收用于选择目标虚拟山峰的第一指令,还可以获取第一账号的用于指示第一终端检测到的运动数据的第一数据,并在第一终端上的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由第一数据转换得到的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从而实现将检测、转换及显示操作集成在一个设备上执行,节省资源成本。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数据显示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如图2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在第一终端202上运行有第一应用客户端,在用于显示数据的显示设备206上也运行有第一应用客户端。其中,第一终端202与显示设备206之间具有绑定关系。显示设备206在使用第一账号登录的第一应用客户端上接收第一指令,其中,该第一指令用于选择目标虚拟山峰,然后通过网络204从第一终端202获取检测到的第一账号的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然后在显示设备206登录的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上述第一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执行上述数据显示方法的硬件设备可以为不同于第一终端的显示设备,也就是说,通过显示设备接收用于选择目标虚拟山峰的第一指令,然后显示设备可以从绑定的第一终端获取第一账号的用于指示第一终端检测到的运动数据的第一数据,并在显示设备上的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由第一数据转换得到的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从而实现将检测与转换和显示分离,以便于简化第一终端的处理逻辑,减轻第一终端的处理负荷,从而实现减小第一终端的体积大小的目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运动手环及其他用于检测运动数据的移动硬件设备。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显示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PC机、数字电视、数字电子屏及其他用于显示运动数据的硬件设备。上述网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无线通信网络、有线通信网络,其中,有线通信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无线通信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蓝牙网络、WIFI网络。上述只是一种示例,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显示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2,在使用第一账号登录的第一应用客户端上接收第一指令,其中,第一指令用于选择目标虚拟山峰,第一应用客户端在第一终端上运行;

S304,获取第一账号的第一数据,其中,第一数据用于指示第一终端检测到的运动数据;

S306,将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

S308,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一高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数据显示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运动类应用,或者,在信息交互平台上进行交互的公共社交网络实体。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信息交互平台是指一种通过社交关系和/或共同兴趣(或共同利益)将用户账号与用户账号之间联系起来的网络架构。通过该信息交互平台所提供的客户端可以实现用户账号之间的日常交流,并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每个用户账号可以拥有用于为该信息交互平台上其他用户账号所辨识的网络身份。

此外,在该信息交互平台上,不同用户账号之间可以但不限于通过互相鉴权认证的方式建立社交关系,例如,互相添加好友或互相关注等。当两个用户账号建立了社交关系后,将成为彼此的社交网络联系人。一组用户账号可以但不限于通过自行选择的方式,以形成具有彼此之间的社交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社交群组。该群组内的每个成员账号都是该群组内所有其他成员账号的社交网络联系人。

进一步,在信息交互平台上还可以建立一个公共社交网络标识(例如公众账号),并允许公众(例如,在信息交互平台上的任何用户账号)与该公共社交网络标识在信息交互平台上进行交流,该交流可以基于一种单向认证的方式,而无需用户之间互相认证。例如,用户账号可以选择订阅公共社会网络标识(例如,“跟随”公共社会网络身份)消息或发布信息,通过如订阅这类的单向认证方式,成为公共社会网络标识的社交网络联系人。公共社交网络身份的拥有者还可以将订阅了其消息或发布信息的其他用户账号作为其社交网络联系人。

这里,信息交互平台上的每个用户账号和每个公共社会网络标识(例如公众账号)均具有社交网络联系人列表,以供其与其列表中的用户账号和每个公共社会网络标识(例如公众账号)采用即时通信等形式进行交流。例如,在一个社交群组内的用户账号可以通过信息交互平台提供的接口进行相互通信,而用户账号之间也可以通过信息交互平台提供的接口进行相互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第一账号登录的第一客户端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指令选择目标虚拟山峰后,通过获取第一账号的第一数据,其中,第一数据用于指示第一终端检测到的运动数据,并将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从而实现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一高度。也就是说,在选择目标虚拟山峰后,通过将获取到的第一数据转换为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进行显示,而不再仅仅是显示运动量对应的数值,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数据显示方法的显示形式较为单一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对数据显示形式的扩展,通过转换后的高度来直观地显示对应的数据,以达到显示多样化的目的。此外,通过将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显示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还增加了第一应用客户端的数据显示的趣味性,从而实现提高对该第一应用客户端对应的应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的效果,更有利于该应用的推广,进而达到提高该应用的使用率、扩展应用的市场占用率的目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包括:根据第一数据获取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当前完成的第二高度;将第二高度与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历史上已完成的第三高度进行累加,得到第一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历史上已完成的第三高度为零时,则可以将第一数据直接转换为第一高度,其中,上述第三高度为零的情况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第一数据指示为自接收到第一指令后检测到的运动数据时、在第一数据指示为在预定周期(如一天)内检测到的运动数据,且完成第二高度的当前时刻在第一个预定周期时。此外,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历史上已完成的第三高度为非零时,则需要在当前完成的第二高度上累加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历史上已完成的第三高度。例如,在第一数据指示为在预定周期(如一天)内检测到的运动数据,且完成第二高度的当前时刻在第n个预定周期时,n>1。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运动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移动步数、移动距离,上述仅是一种示例,运动数据还可以包括其他可检测到的用于表示运动量的数据,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目标虚拟山峰对应的图标、目标虚拟山峰的名称标识。此外,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与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匹配的刻度线。其中,上述目标虚拟山峰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以下之一:模拟真实山峰的数据得到的虚拟山峰、配置山峰的数据自定义得到的虚拟山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山峰的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山峰的峰顶高度、山峰的难度系数。

具体结合以下示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使用第一账号ID-1登录的第一应用客户端App1选择了目标虚拟山峰后,第一应用客户端App1将获取到的第一数据转换为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H(假设为500m),然后,如图4所示,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上述目标虚拟山峰的图标及与峰顶高度匹配的刻度线,并根据刻度线在500m高的位置上显示第一高度H。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第一高度时,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在山峰图标中与第一高度对应的位置上显示第一账号。也就是说,将图4所示“第一高度H”显示为“第一账号ID-1”(图中未示出),上述仅是一种示例,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一高度之前,还包括:

S1,获取与第一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账号的第二数据,其中,第二账号用于在第二终端上运行的第二应用客户端登录,第二数据用于指示第二终端检测到的运动数据;

S2,将第二数据转换为第二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四高度;

S2,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四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与第一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账号可以但不限于为在信息交互平台上与第一账号相互关注的账号,例如,第一账号好友列表中选择目标虚拟山峰的好友账号。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对应的第一高度的同时,还可以显示与第一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账号的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四高度。

例如,如图5所示,使用第一账号ID-1登录的第一应用客户端App1选择了目标虚拟山峰后,第一应用客户端App1将获取到的第一数据转换为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进一步,假设第一账号ID-1的好友账号中也选择目标虚拟山峰的账号包括:第二账号ID-2、第二账号ID-3、第二账号ID-4及第二账号ID-5。则将上述第二账号的第二数据分别转换为第二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四高度,并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四高度,如图5所示显示在目标虚拟山峰的山峰图标中分别与第四高度对应的位置上显示各个第二账号。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与第一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账号还可以但不限于为根据建立请求建立的临时的小组成员账号,其中,建立请求用于请求邀请小组成员账号攀登目标虚拟山峰。例如,在使用第一账号ID-1登录的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接收到用于邀请第一账号ID-1,第二账号ID-2、第二账号ID-3、第二账号ID-4及第二账号ID-5的攀登同一座目标虚拟山峰的建立请求,则建立上述账号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上述第二账号可以但不限于为第一账号的好友列表中的好友账号。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在检测运动数据的过程可以但不限于也称为攀登目标虚拟山峰的过程。下文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一高度时,还可以但不限于按照预定顺序显示以下至少一种内容:

1)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中未达到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的第一子账号;

2)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中已达到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的第二子账号;

3)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中已放弃攀登目标虚拟山峰的第三子账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针对第1)种情况,可以但不限于将当前未达到峰顶高度的第一子账号按照已完成的高度排列显示;针对第2)种情况,可以但不限于按照达到峰顶高度的用时时长排列显示;针对第3)种情况,可以但不限于按照放弃时的高度排列显示。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提供不同的数据排行榜,进一步直观地显示出运动数据,以便于吸引更多的用户长时间参与。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第一账号登录的第一应用客户端上接收第一指令之前,还包括: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全部虚拟山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全部虚拟山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账号已达到峰顶高度(即已登顶)的山峰,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选中的目标虚拟山峰,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未被选中的其他虚拟山峰。例如,如图6所示,山峰4右上角的对勾,用于指示第一账号已达到该山峰的峰顶高度(即已登顶),山峰6右上角的“ing”,用于指示第一账号选中的目标虚拟山峰,山峰5、山峰7右上角未做任何标识,用于指示未被选中。其中,与不同的山峰匹配显示的还包括与第一账号具有关联关系、且已达到该山峰的峰顶高度(即已登顶)的第二账号。也就是说,通过显示上述内容,以便于更加直观形象地显示出山峰的攀登状态,从而达到对显示形式的多样化扩展的目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第一账号登录的第一应用客户端上接收第一指令之前,还包括: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虚拟山峰的难度系数。例如,如图7所示,分别显示不同难度系数,通过选择对应的难度系数后,再选择目标虚拟山峰。这里仅是一种示例,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在选择目标虚拟山峰后,通过将获取到的第一数据转换为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进行显示,而不再仅仅是显示运动量对应的数值,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数据显示方法的显示形式较为单一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对数据显示形式的扩展,通过转换后的高度来直观地显示对应的数据,以达到显示多样化的目的。此外,通过将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显示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还增加了第一应用客户端的数据显示的趣味性,从而实现提高对该第一应用客户端对应的应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的效果,更有利于该应用的推广,进而达到提高该应用的使用率、扩展应用的市场占用率的目的。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将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包括:

S1,根据第一数据获取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当前完成的第二高度;

S2,将第二高度与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历史上已完成的第三高度进行累加,得到第一高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历史上已完成的第三高度为零时,也就是说,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当前完成的第二高度可以为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的全部高度,则可以将第一数据直接转换为第一高度,其中,上述第三高度为零的情况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第一数据指示为自接收到第一指令后检测到的运动数据时、在第一数据指示为在预定周期(如一天)内检测到的运动数据,且完成第二高度的当前时刻在第一个预定周期时。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历史上已完成的第三高度为非零时,也就是说,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当前完成的第二高度为预定周期内在攀登的阶段性的高度,则需要在当前完成的第二高度上累加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历史上已完成的第三高度。例如,在第一数据指示为在预定周期(如一天)内检测到的运动数据,且完成第二高度的当前时刻在第n个预定周期时,n>1。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将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当前完成的第二高度及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历史上已完成的第三高度进行累加,以得到第一高度,从而保证获取到的第一高度的准确性,进而保证运动数据统计的准确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根据第一数据获取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当前完成的第二高度包括:

S1,通过以下公式获取第二高度:

H1=L1/a1 (1),

其中,H1用于表示第二高度,L1用于表示第一数据所指示的运动数据,a1用于表示与目标虚拟山峰匹配的难度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难度系数可以但不限于用于指示向上攀登1米所需的步数。

具体结合以下示例进行说明,假设第三高度为零,第二高度即为第一高度。进一步假设第一数据指示的为自开始检测到的运动数据为移动步数1200步,则在目标虚拟山峰的难度系数为a1=400(如三星难度)时,则根据上述公式可得第一账号对应的第一高度为1200/400=3m;在目标虚拟山峰的难度系数为a1=500(如四星难度)时,则根据上述公式可得第一账号对应的第一高度为1200/500=2.4m;在目标虚拟山峰的难度系数为a1=600(如五星难度)时,则根据上述公式可得第一账号对应的第一高度为1200/600=2m。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获取第一数据指示的运动数据与目标虚拟山峰的难度系数的比值,以得到第二高度,从而实现快速将第一数据转换为对应的高度,以达到提高数据转换效率的目的。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根据第一数据获取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当前完成的第二高度包括:

S1,判断完成第二高度的当前时刻是否达到预定周期;

S2,在当前时刻达到预定周期时,通过以下公式获取第二高度:

H2=L2/a2-b (2),

其中,H2用于表示第二高度,L2用于表示第一数据所指示的运动数据,a2用于表示与目标虚拟山峰匹配的难度系数,b用于表示预定周期内预设的下降高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预定周期内预设的下降高度可以但不限于预先为每个预定周期配置的下降高度,用于在达到预定周期时,控制将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高度调小,以延长对第一应用客户端的使用时间,提高第一应用客户端的使用率。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不同的虚拟山峰,及不同的预定周期,下降高度可以但不限于配置为不同取值,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具体结合以下示例进行说明,假设第二高度为每天完成的运动数据转换得到的高度。进一步假设第一数据指示的每天的运动数据为移动步数2400步,预定周期内预设的下降高度为2m,则在目标虚拟山峰的难度系数为a1=400(如三星难度)时,则根据上述公式可得第一账号对应的第一高度为2400/400-2=4m;进一步假设第一数据指示的每天的运动数据为3500步,预定周期内预设的下降高度为2m,在目标虚拟山峰的难度系数为a1=500(如四星难度)时,则根据上述公式可得第一账号对应的第一高度为3500/500-2=5m;进一步假设第一数据指示的每天的运动数据为移动步数6000步,预定周期内预设的下降高度为5m,在目标虚拟山峰的难度系数为a1=600(如五星难度)时,则根据上述公式可得第一账号对应的第一高度为6000/600-5=5m。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判断当前时刻是否达到预定周期,来控制在达到预定周期时,按照预设的下降高度将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高度调小,以延长对第一应用客户端的使用时间,从而实现提高第一应用客户端的使用率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根据第一数据获取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当前完成的第二高度包括:

S1,判断第二高度是否小于等于预定阈值,其中,预定阈值用于指示在预定周期内的最高虚拟攀登高度;

S2,在第二高度小于等于预定阈值时,获取第二高度;在第二高度大于预定阈值时,获取预定阈值作为第二高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预定阈值用于指示在预定周期内的最高虚拟攀登高度,以控制预定周期内的攀登的最高虚拟攀登高度,保证所显示的数据的真实性及准确性。

具体结合以下示例进行说明,假设目标虚拟山峰的难度系数a、峰顶高度d、预定周期内预设下降高度b及预定阈值c如下:

一星:a=400;b=0;c=50;500≤d≤1000

二星:a=600;b=5;c=50;1001≤d≤1500

三星:a=600;b=5;c=50;1501≤d≤2000

进一步假设第三高度为零,第二高度即为第一高度。第一数据指示的为自开始检测到的运动数据为移动步数24000步,则根据计算可得:在一星难度中,高度应为24000/400=60,大于预定阈值50,则可以但不限于直接将50作为第二高度;在二星和三星难度中,高度应为24000/600=40,小于预定阈值50,则可以但不限于直接将40作为第二高度。上述仅是一种示例,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预定阈值来控制预定周期内的攀登的最高虚拟攀登高度,以保证所显示的数据的真实性及准确性,避免捏造虚假数据的问题。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一高度包括:

S1,显示与目标虚拟山峰匹配的山峰图标及与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匹配的刻度线;

S2,根据刻度线在山峰图标中与第一高度对应的位置上显示第一账号。

具体结合图4所示进行说明,使用第一账号ID-1登录的第一应用客户端App1选择了目标虚拟山峰后,第一应用客户端App1将获取到的第一数据转换为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H(假设为500m),然后,如图4所示,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上述目标虚拟山峰的图标及与峰顶高度匹配的刻度线,并根据刻度线在500m高的位置上显示第一高度H。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将获取到的第一数据转换为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显示与目标虚拟山峰匹配的山峰图标及与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匹配的刻度线;并根据刻度线在山峰图标中与第一高度对应的位置上显示第一账号。从而实现了对数据显示形式的扩展,通过转换后的高度来直观地显示对应的数据,以达到显示多样化的目的。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一高度之前,还包括:

S1,获取与第一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账号的第二数据,其中,第二账号用于在第二终端上运行的第二应用客户端登录,第二数据用于指示第二终端检测到的运动数据;

S2,将第二数据转换为第二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四高度;

S3,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四高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四高度包括:S31,显示与目标虚拟山峰匹配的山峰图标及与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匹配的刻度线;S32,根据刻度线在山峰图标中与第四高度对应的位置上显示第二账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与第一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账号可以但不限于为在信息交互平台上与第一账号相互关注的账号,例如,第一账号好友列表中选择目标虚拟山峰的好友账号。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对应的第一高度的同时,还可以显示与第一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账号的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四高度。

例如,如图5所示,使用第一账号ID-1登录的第一应用客户端App1选择了目标虚拟山峰后,第一应用客户端App1将获取到的第一数据转换为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进一步,假设第一账号ID-1的好友账号中也选择目标虚拟山峰的账号包括:第二账号ID-2、第二账号ID-3、第二账号ID-4及第二账号ID-5。则将上述第二账号的第二数据分别转换为第二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四高度,并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四高度,如图5所示显示在目标虚拟山峰的山峰图标中分别与第四高度对应的位置上显示各个第二账号。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与第一高度,及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与第二高度,从而实现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之间的互动显示,以达到延长使用时间,提高使用量和关注度的目的。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在获取与第一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账号的第二数据之前,包括:

S1,获取建立请求,其中,建立请求用于请求邀请第一账号及第二账号攀登目标虚拟山峰;

S2,建立关联关系。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与第一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账号还可以但不限于为根据建立请求建立的临时的小组成员账号,其中,建立请求用于请求邀请小组成员账号攀登目标虚拟山峰。例如,在使用第一账号ID-1登录的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接收到用于邀请第一账号ID-1,第二账号ID-2、第二账号ID-3、第二账号ID-4及第二账号ID-5的攀登同一座目标虚拟山峰的建立请求,则建立上述账号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上述第二账号可以但不限于为第一账号的好友列表中的好友账号。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基于第一账号建立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账号,以邀请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共同完成同一座目标虚拟山峰,以实现实时建立关联关系,并实时共享在目标虚拟山峰中的高度,通过这种互动方式,进一步扩展了显示形式,达到显示多样化的目的。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一高度时,还包括:

S1,获取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中未达到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的第一子账号;

S2,比对第一子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五高度;

S3,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显示第一子账号的第五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子账号为未达到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的账号,即还在“攀登”过程中的账号。

具体结合以下示例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在第一应用客户端App1获取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中未达到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的第一子账号,假设第一子账号中包括第一账号ID-1,及第二账号ID-2、第二账号ID-3、第二账号ID-4、第二账号ID-5,则比对上述第一子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高度,并按顺序排列显示,例如,如图8所示的“目标虚拟山峰登山排行榜”,显示有序的第一子账号,及对应已完成的高度。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将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中未达到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的第一子账号按照已完成的高度排列显示,将直观地显示出当前未达到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的账号。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一高度时,还包括:

S1,显示第一集合,其中,第一集合包括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中已达到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的第二子账号;和/或

S2,显示第二集合,其中,第二集合包括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中已放弃攀登目标虚拟山峰的第三子账号。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显示第一集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按照达到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的用时时长显示第二子账号;

具体结合以下示例进行说明,如图9-10所示,在第一应用客户端App1中显示第一子账号的界面可以显示第一集合的显示入口,例如左上角所示的“第一集合(已登顶)”,通过点击该显示入口,则显示如图10所示的“目标虚拟山峰登顶排行榜”。假设获取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中已达到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的第二子账号,其中,第二子账号包括第二账号ID-6、第二账号ID-7、第二账号ID-8、第二账号ID-9、第二账号ID-10,则比对上述第二子账号达到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的用时时长,并按顺序排列显示,例如,如图10所示,第二账号ID-6仅用了3天(时间段为16.6.4-16.6.6),排名第一,依次类推为其他已登顶第二账号的用时时长。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显示第二集合包括:根据放弃攀登目标虚拟山峰时已完成的第六高度显示第三子账号。

具体结合以下示例进行说明,如图9及图11所示,在第一应用客户端App1中显示第一子账号的界面可以显示第二集合的显示入口,例如右上角所示的“第二集合(已放弃)”,通过点击该显示入口,则显示如图11所示的“目标虚拟山峰放弃排行榜”。假设获取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中放弃攀登目标虚拟山峰的第三子账号,其中,第三子账号包括第二账号ID-11、第二账号ID-12、第二账号ID-13,则比对放弃攀登目标虚拟山峰时已完成的高度,并按顺序排列显示,例如,如图11所示,第二账号ID-11在高度为500m的位置放弃,放弃时的高度排名第一,依次类推为其他已放弃第二账号的放弃时的高度。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形象的表示放弃攀登目标虚拟山峰,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放弃用“跳崖”表示,这里仅是一种示例。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显示不同的数据排行榜,将直观地显示出对应的数据,此外,通过放弃机制,还可以提供不同的选择,以便于选择不同的目标虚拟山峰,以达到提高选择的灵活性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数据显示方法的数据显示装置,如图12所示,该装置包括:

1)接收单元1202,用于在使用第一账号登录的第一应用客户端上接收第一指令,其中,第一指令用于选择目标虚拟山峰,第一应用客户端在第一终端上运行;

2)第一获取单元1204,用于获取第一账号的第一数据,其中,第一数据用于指示第一终端检测到的运动数据;

3)第一转换单元1206,用于将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

4)第一显示单元1208,用于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一高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数据显示装置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运动类应用,或者,在信息交互平台上进行交互的公共社交网络实体。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信息交互平台是指一种通过社交关系和/或共同兴趣(或共同利益)将用户账号与用户账号之间联系起来的网络架构。通过该信息交互平台所提供的客户端可以实现用户账号之间的日常交流,并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每个用户账号可以拥有用于为该信息交互平台上其他用户账号所辨识的网络身份。

此外,在该信息交互平台上,不同用户账号之间可以但不限于通过互相鉴权认证的方式建立社交关系,例如,互相添加好友或互相关注等。当两个用户账号建立了社交关系后,将成为彼此的社交网络联系人。一组用户账号可以但不限于通过自行选择的方式,以形成具有彼此之间的社交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社交群组。该群组内的每个成员账号都是该群组内所有其他成员账号的社交网络联系人。

进一步,在信息交互平台上还可以建立一个公共社交网络标识(例如公众账号),并允许公众(例如,在信息交互平台上的任何用户账号)与该公共社交网络标识在信息交互平台上进行交流,该交流可以基于一种单向认证的方式,而无需用户之间互相认证。例如,用户账号可以选择订阅公共社会网络标识(例如,“跟随”公共社会网络身份)消息或发布信息,通过如订阅这类的单向认证方式,成为公共社会网络标识的社交网络联系人。公共社交网络身份的拥有者还可以将订阅了其消息或发布信息的其他用户账号作为其社交网络联系人。

这里,信息交互平台上的每个用户账号和每个公共社会网络标识(例如公众账号)均具有社交网络联系人列表,以供其与其列表中的用户账号和每个公共社会网络标识(例如公众账号)采用即时通信等形式进行交流。例如,在一个社交群组内的用户账号可以通过信息交互平台提供的接口进行相互通信,而用户账号之间也可以通过信息交互平台提供的接口进行相互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第一账号登录的第一客户端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指令选择目标虚拟山峰后,通过获取第一账号的第一数据,其中,第一数据用于指示第一终端检测到的运动数据,并将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从而实现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一高度。也就是说,在选择目标虚拟山峰后,通过将获取到的第一数据转换为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进行显示,而不再仅仅是显示运动量对应的数值,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数据显示装置的显示形式较为单一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对数据显示形式的扩展,通过转换后的高度来直观地显示对应的数据,以达到显示多样化的目的。此外,通过将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显示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还增加了第一应用客户端的数据显示的趣味性,从而实现提高对该第一应用客户端对应的应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的效果,更有利于该应用的推广,进而达到提高该应用的使用率、扩展应用的市场占用率的目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包括:根据第一数据获取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当前完成的第二高度;将第二高度与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历史上已完成的第三高度进行累加,得到第一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历史上已完成的第三高度为零时,则可以将第一数据直接转换为第一高度,其中,上述第三高度为零的情况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第一数据指示为自接收到第一指令后检测到的运动数据时、在第一数据指示为在预定周期(如一天)内检测到的运动数据,且完成第二高度的当前时刻在第一个预定周期时。此外,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历史上已完成的第三高度为非零时,则需要在当前完成的第二高度上累加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历史上已完成的第三高度。例如,在第一数据指示为在预定周期(如一天)内检测到的运动数据,且完成第二高度的当前时刻在第n个预定周期时,n>1。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运动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移动步数、移动距离,上述仅是一种示例,运动数据还可以包括其他可检测到的用于表示运动量的数据,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目标虚拟山峰对应的图标、目标虚拟山峰的名称标识。此外,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与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匹配的刻度线。其中,上述目标虚拟山峰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以下之一:模拟真实山峰的数据得到的虚拟山峰、配置山峰的数据自定义得到的虚拟山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山峰的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山峰的峰顶高度、山峰的难度系数。

具体结合以下示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使用第一账号ID-1登录的第一应用客户端App1选择了目标虚拟山峰后,第一应用客户端App1将获取到的第一数据转换为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H(假设为500m),然后,如图4所示,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上述目标虚拟山峰的图标及与峰顶高度匹配的刻度线,并根据刻度线在500m高的位置上显示第一高度H。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第一高度时,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在山峰图标中与第一高度对应的位置上显示第一账号。也就是说,将图4所示“第一高度H”显示为“第一账号ID-1”(图中未示出),上述仅是一种示例,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一高度之前,还包括:

S1,获取与第一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账号的第二数据,其中,第二账号用于在第二终端上运行的第二应用客户端登录,第二数据用于指示第二终端检测到的运动数据;

S2,将第二数据转换为第二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四高度;

S2,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四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与第一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账号可以但不限于为在信息交互平台上与第一账号相互关注的账号,例如,第一账号好友列表中选择目标虚拟山峰的好友账号。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对应的第一高度的同时,还可以显示与第一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账号的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四高度。

例如,如图5所示,使用第一账号ID-1登录的第一应用客户端App1选择了目标虚拟山峰后,第一应用客户端App1将获取到的第一数据转换为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进一步,假设第一账号ID-1的好友账号中也选择目标虚拟山峰的账号包括:第二账号ID-2、第二账号ID-3、第二账号ID-4及第二账号ID-5。则将上述第二账号的第二数据分别转换为第二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四高度,并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四高度,如图5所示显示在目标虚拟山峰的山峰图标中分别与第四高度对应的位置上显示各个第二账号。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与第一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账号还可以但不限于为根据建立请求建立的临时的小组成员账号,其中,建立请求用于请求邀请小组成员账号攀登目标虚拟山峰。例如,在使用第一账号ID-1登录的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接收到用于邀请第一账号ID-1,第二账号ID-2、第二账号ID-3、第二账号ID-4及第二账号ID-5的攀登同一座目标虚拟山峰的建立请求,则建立上述账号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上述第二账号可以但不限于为第一账号的好友列表中的好友账号。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在检测运动数据的过程可以但不限于也称为攀登目标虚拟山峰的过程。下文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一高度时,还可以但不限于按照预定顺序显示以下至少一种内容:

1)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中未达到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的第一子账号;

2)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中已达到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的第二子账号;

3)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中已放弃攀登目标虚拟山峰的第三子账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针对第1)种情况,可以但不限于将当前未达到峰顶高度的第一子账号按照已完成的高度排列显示;针对第2)种情况,可以但不限于按照达到峰顶高度的用时时长排列显示;针对第3)种情况,可以但不限于按照放弃时的高度排列显示。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提供不同的数据排行榜,进一步直观地显示出运动数据,以便于吸引更多的用户长时间参与。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第一账号登录的第一应用客户端上接收第一指令之前,还包括: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全部虚拟山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全部虚拟山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账号已达到峰顶高度(即已登顶)的山峰,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选中的目标虚拟山峰,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未被选中的其他虚拟山峰。例如,如图6所示,山峰4右上角的对勾,用于指示第一账号已达到该山峰的峰顶高度(即已登顶),山峰6右上角的“ing”,用于指示第一账号选中的目标虚拟山峰,山峰5、山峰7右上角未做任何标识,用于指示未被选中。其中,与不同的山峰匹配显示的还包括与第一账号具有关联关系、且已达到该山峰的峰顶高度(即已登顶)的第二账号。也就是说,通过显示上述内容,以便于更加直观形象地显示出山峰的攀登状态,从而达到对显示形式的多样化扩展的目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第一账号登录的第一应用客户端上接收第一指令之前,还包括: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虚拟山峰的难度系数。例如,如图7所示,分别显示不同难度系数,通过选择对应的难度系数后,再选择目标虚拟山峰。这里仅是一种示例,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在选择目标虚拟山峰后,通过将获取到的第一数据转换为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进行显示,而不再仅仅是显示运动量对应的数值,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数据显示装置的显示形式较为单一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对数据显示形式的扩展,通过转换后的高度来直观地显示对应的数据,以达到显示多样化的目的。此外,通过将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显示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还增加了第一应用客户端的数据显示的趣味性,从而实现提高对该第一应用客户端对应的应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的效果,更有利于该应用的推广,进而达到提高该应用的使用率、扩展应用的市场占用率的目的。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第一转换单元1206包括:

1)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数据获取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当前完成的第二高度;

2)累加模块,用于将第二高度与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历史上已完成的第三高度进行累加,得到第一高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历史上已完成的第三高度为零时,也就是说,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当前完成的第二高度可以为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的全部高度,则可以将第一数据直接转换为第一高度,其中,上述第三高度为零的情况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第一数据指示为自接收到第一指令后检测到的运动数据时、在第一数据指示为在预定周期(如一天)内检测到的运动数据,且完成第二高度的当前时刻在第一个预定周期时。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历史上已完成的第三高度为非零时,也就是说,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当前完成的第二高度为预定周期内在攀登的阶段性的高度,则需要在当前完成的第二高度上累加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历史上已完成的第三高度。例如,在第一数据指示为在预定周期(如一天)内检测到的运动数据,且完成第二高度的当前时刻在第n个预定周期时,n>1。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将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当前完成的第二高度及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历史上已完成的第三高度进行累加,以得到第一高度,从而保证获取到的第一高度的准确性,进而保证运动数据统计的准确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1)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通过以下公式获取第二高度:

H1=L1/a1 (3),

其中,H1用于表示第二高度,L1用于表示第一数据所指示的运动数据,a1用于表示与目标虚拟山峰匹配的难度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难度系数可以但不限于用于指示向上攀登1米所需的步数。

具体结合以下示例进行说明,假设第三高度为零,第二高度即为第一高度。进一步假设第一数据指示的为自开始检测到的运动数据为移动步数1200步,则在目标虚拟山峰的难度系数为a1=400(如三星难度)时,则根据上述公式可得第一账号对应的第一高度为1200/400=3m;在目标虚拟山峰的难度系数为a1=500(如四星难度)时,则根据上述公式可得第一账号对应的第一高度为1200/500=2.4m;在目标虚拟山峰的难度系数为a1=600(如五星难度)时,则根据上述公式可得第一账号对应的第一高度为1200/600=2m。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获取第一数据指示的运动数据与目标虚拟山峰的难度系数的比值,以得到第二高度,从而实现快速将第一数据转换为对应的高度,以达到提高数据转换效率的目的。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1)第一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完成第二高度的当前时刻是否达到预定周期;

2)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在当前时刻达到预定周期时,通过以下公式获取第二高度:

H2=L2/a2-b (4),

其中,H2用于表示第二高度,L2用于表示第一数据所指示的运动数据,a2用于表示与目标虚拟山峰匹配的难度系数,b用于表示预定周期内预设的下降高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预定周期内预设的下降高度可以但不限于预先为每个预定周期配置的下降高度,用于在达到预定周期时,控制将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高度调小,以延长对第一应用客户端的使用时间,提高第一应用客户端的使用率。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不同的虚拟山峰,及不同的预定周期,下降高度可以但不限于配置为不同取值,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具体结合以下示例进行说明,假设第二高度为每天完成的运动数据转换得到的高度。进一步假设第一数据指示的每天的运动数据为移动步数2400步,预定周期内预设的下降高度为2m,则在目标虚拟山峰的难度系数为a1=400(如三星难度)时,则根据上述公式可得第一账号对应的第一高度为2400/400-2=4m;进一步假设第一数据指示的每天的运动数据为3500步,预定周期内预设的下降高度为2m,在目标虚拟山峰的难度系数为a1=500(如四星难度)时,则根据上述公式可得第一账号对应的第一高度为3500/500-2=5m;进一步假设第一数据指示的每天的运动数据为移动步数6000步,预定周期内预设的下降高度为5m,在目标虚拟山峰的难度系数为a1=600(如五星难度)时,则根据上述公式可得第一账号对应的第一高度为6000/600-5=5m。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判断当前时刻是否达到预定周期,来控制在达到预定周期时,按照预设的下降高度将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高度调小,以延长对第一应用客户端的使用时间,从而实现提高第一应用客户端的使用率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1)第二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第二高度是否小于等于预定阈值,其中,预定阈值用于指示在预定周期内的最高虚拟攀登高度;

2)第三获取子模块,用于在第二高度小于等于预定阈值时,获取第二高度;在第二高度大于预定阈值时,获取预定阈值作为第二高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预定阈值用于指示在预定周期内的最高虚拟攀登高度,以控制预定周期内的攀登的最高虚拟攀登高度,保证所显示的数据的真实性及准确性。

具体结合以下示例进行说明,假设目标虚拟山峰的难度系数a、峰顶高度d、预定周期内预设下降高度b及预定阈值c如下:

一星:a=400;b=0;c=50;500≤d≤1000

二星:a=600;b=5;c=50;1001≤d≤1500

三星:a=600;b=5;c=50;1501≤d≤2000

进一步假设第三高度为零,第二高度即为第一高度。第一数据指示的为自开始检测到的运动数据为移动步数24000步,则根据计算可得:在一星难度中,高度应为24000/400=60,大于预定阈值50,则可以但不限于直接将50作为第二高度;在二星和三星难度中,高度应为24000/600=40,小于预定阈值50,则可以但不限于直接将40作为第二高度。上述仅是一种示例,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预定阈值来控制预定周期内的攀登的最高虚拟攀登高度,以保证所显示的数据的真实性及准确性,避免捏造虚假数据的问题。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第一显示单元1208包括:

1)第一显示模块,用于显示与目标虚拟山峰匹配的山峰图标及与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匹配的刻度线;

2)第二显示模块,用于根据刻度线在山峰图标中与第一高度对应的位置上显示第一账号。

具体结合图4所示进行说明,使用第一账号ID-1登录的第一应用客户端App1选择了目标虚拟山峰后,第一应用客户端App1将获取到的第一数据转换为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H(假设为500m),然后,如图4所示,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上述目标虚拟山峰的图标及与峰顶高度匹配的刻度线,并根据刻度线在500m高的位置上显示第一高度H。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将获取到的第一数据转换为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显示与目标虚拟山峰匹配的山峰图标及与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匹配的刻度线;并根据刻度线在山峰图标中与第一高度对应的位置上显示第一账号。从而实现了对数据显示形式的扩展,通过转换后的高度来直观地显示对应的数据,以达到显示多样化的目的。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还包括:

1)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一高度之前,获取与第一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账号的第二数据,其中,第二账号用于在第二终端上运行的第二应用客户端登录,第二数据用于指示第二终端检测到的运动数据;

2)第二转换单元,用于将第二数据转换为第二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四高度;

3)第二显示单元,用于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四高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单元包括:(1)第三显示模块,用于显示与目标虚拟山峰匹配的山峰图标及与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匹配的刻度线;(2)第四显示模块,用于根据刻度线在山峰图标中与第四高度对应的位置上显示第二账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与第一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账号可以但不限于为在信息交互平台上与第一账号相互关注的账号,例如,第一账号好友列表中选择目标虚拟山峰的好友账号。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对应的第一高度的同时,还可以显示与第一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账号的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四高度。

例如,如图5所示,使用第一账号ID-1登录的第一应用客户端App1选择了目标虚拟山峰后,第一应用客户端App1将获取到的第一数据转换为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进一步,假设第一账号ID-1的好友账号中也选择目标虚拟山峰的账号包括:第二账号ID-2、第二账号ID-3、第二账号ID-4及第二账号ID-5。则将上述第二账号的第二数据分别转换为第二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四高度,并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四高度,如图5所示显示在目标虚拟山峰的山峰图标中分别与第四高度对应的位置上显示各个第二账号。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与第一高度,及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与第二高度,从而实现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之间的互动显示,以达到延长使用时间,提高使用量和关注度的目的。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包括:

1)第三获取单元,用于在获取与第一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账号的第二数据之前,获取建立请求,其中,建立请求用于请求邀请第一账号及第二账号攀登目标虚拟山峰;

2)建立单元,用于建立关联关系。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与第一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账号还可以但不限于为根据建立请求建立的临时的小组成员账号,其中,建立请求用于请求邀请小组成员账号攀登目标虚拟山峰。例如,在使用第一账号ID-1登录的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接收到用于邀请第一账号ID-1,第二账号ID-2、第二账号ID-3、第二账号ID-4及第二账号ID-5的攀登同一座目标虚拟山峰的建立请求,则建立上述账号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上述第二账号可以但不限于为第一账号的好友列表中的好友账号。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基于第一账号建立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账号,以邀请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共同完成同一座目标虚拟山峰,以实现实时建立关联关系,并实时共享在目标虚拟山峰中的高度,通过这种互动方式,进一步扩展了显示形式,达到显示多样化的目的。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还包括:

1)第四获取单元,用于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一高度时,获取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中未达到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的第一子账号;

2)比对单元,用于比对第一子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五高度;

3)第三显示单元,用于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显示第一子账号的第五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子账号为未达到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的账号,即还在“攀登”过程中的账号。

具体结合以下示例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在第一应用客户端App1获取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中未达到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的第一子账号,假设第一子账号中包括第一账号ID-1,及第二账号ID-2、第二账号ID-3、第二账号ID-4、第二账号ID-5,则比对上述第一子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高度,并按顺序排列显示,例如,如图8所示的“目标虚拟山峰登山排行榜”,显示有序的第一子账号,及对应已完成的高度。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将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中未达到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的第一子账号按照已完成的高度排列显示,将直观地显示出当前未达到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的账号。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还包括:

1)第四显示单元,用于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一高度时,显示第一集合,其中,第一集合包括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中已达到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的第二子账号;和/或

2)第五显示单元,用于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一高度时,显示第二集合,其中,第二集合包括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中已放弃攀登目标虚拟山峰的第三子账号。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显示单元包括:(1)第五显示模块,用于按照达到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的用时时长显示第二子账号;

具体结合以下示例进行说明,如图9-10所示,在第一应用客户端App1中显示第一子账号的界面可以显示第一集合的显示入口,例如左上角所示的“第一集合(已登顶)”,通过点击该显示入口,则显示如图10所示的“目标虚拟山峰登顶排行榜”。假设获取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中已达到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的第二子账号,其中,第二子账号包括第二账号ID-6、第二账号ID-7、第二账号ID-8、第二账号ID-9、第二账号ID-10,则比对上述第二子账号达到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的用时时长,并按顺序排列显示,例如,如图10所示,第二账号ID-6仅用了3天(时间段为16.6.4-16.6.6),排名第一,依次类推为其他已登顶第二账号的用时时长。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五显示单元包括:(2)第六显示模块,用于根据放弃攀登目标虚拟山峰时已完成的第六高度显示第三子账号。

具体结合以下示例进行说明,如图9及图11所示,在第一应用客户端App1中显示第一子账号的界面可以显示第二集合的显示入口,例如右上角所示的“第二集合(已放弃)”,通过点击该显示入口,则显示如图11所示的“目标虚拟山峰放弃排行榜”。假设获取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中放弃攀登目标虚拟山峰的第三子账号,其中,第三子账号包括第二账号ID-11、第二账号ID-12、第二账号ID-13,则比对放弃攀登目标虚拟山峰时已完成的高度,并按顺序排列显示,例如,如图11所示,第二账号ID-11在高度为500m的位置放弃,放弃时的高度排名第一,依次类推为其他已放弃第二账号的放弃时的高度。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形象的表示放弃攀登目标虚拟山峰,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放弃用“跳崖”表示,这里仅是一种示例。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显示不同的数据排行榜,将直观地显示出对应的数据,此外,通过放弃机制,还可以提供不同的选择,以便于选择不同的目标虚拟山峰,以达到提高选择的灵活性的目的。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环境可以但不限于参照实施例1中的应用环境,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实施上述数据显示方法的一种可选的具体应用示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数据显示方法可以但不限于运动类应用,如使用第一账号ID-1登录第一应用客户端App1,在进入应用后,将显示如图13所示的界面,显示第一账号ID-1的当前步数,以及已经达到峰顶高度(即已登顶)的山峰,如山峰1、山峰2、山峰3及山峰4。

进一步,选择“挑战更多”,根据山峰难度系数如图6所示的界面,或根据好友所在山峰如图7所示的界面,选择目标虚拟山峰,并开始“攀登”。实时获取第一账号的第一数据,该第一数据用于指示第一终端检测到的运动数据(如移动步数),转换为在目标虚拟山峰中的高度H1,并获取与第一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帐号的第二数据,将第二数据指示的第二终端检测到的运动数据(如移动步数)转换为高度H2,并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上显示与目标虚拟山峰匹配的山峰图标及与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匹配的刻度线;根据刻度线山峰图标中与H1对应的位置上显示第一账号,及山峰图标中与H2对应的位置上显示第二账号,如图5所示。

此外,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还可以显示如图8-11的不同的排行榜,具体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数据显示方法的数据显示终端,如图14所示,该终端包括:

1)通讯接口1402,设置为在使用第一账号登录的第一应用客户端上接收第一指令,其中,第一指令用于选择目标虚拟山峰,第一应用客户端在第一终端上运行;还设置为获取第一账号的第一数据,其中,第一数据用于指示第一终端检测到的运动数据;

2)处理器1404,与通讯接口1402连接,设置为将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

3)显示器1406,与处理器1404连接,设置为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一高度;

4)存储器1408,与通讯接口1402、处理器1404及显示器1406连接,设置为存储第一数据及第一高度。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网络中的多个网络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在使用第一账号登录的第一应用客户端上接收第一指令,其中,第一指令用于选择目标虚拟山峰,第一应用客户端在第一终端上运行;

S2,获取第一账号的第一数据,其中,第一数据用于指示第一终端检测到的运动数据;

S3,将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一高度;

S4,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一高度。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根据第一数据获取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当前完成的第二高度;

S2,将第二高度与第一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历史上已完成的第三高度进行累加,得到第一高度。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显示与目标虚拟山峰匹配的山峰图标及与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匹配的刻度线;根据刻度线在山峰图标中与第一高度对应的位置上显示第一账号。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获取与第一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账号的第二数据,其中,第二账号用于在第二终端上运行的第二应用客户端登录,第二数据用于指示第二终端检测到的运动数据;将第二数据转换为第二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四高度;在第一应用客户端中显示具有对应关系的目标虚拟山峰的标识和第四高度。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显示与目标虚拟山峰匹配的山峰图标及与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匹配的刻度线;根据刻度线在山峰图标中与第四高度对应的位置上显示第二账号。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获取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中未达到目标虚拟山峰的峰顶高度的第一子账号;比对第一子账号在目标虚拟山峰中已完成的第五高度;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显示第一子账号的第五高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上述实施例中的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上述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或多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客户端,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