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干扰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82206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干扰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频谱资源的有限性,一般的移动通信系统均采用同频组网,以提高频谱的利用率。但是,这也使得同频邻小区的用户信号对本小区的用户信号产生干扰,导致通信质量下降。因此,抗干扰能力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需求。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移动通信系统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考虑,例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harq)重传、干扰协调、协作多点传输和接收等等技术。其中,harq重传处理是在一个小区的带宽下、时域上进行重传合并处理。如果这个小区持续受到强干扰,则虽然有多次重传,也很难获得时间分集增益,导致误包率上升。

lte-a系统提出了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技术,该技术可以将多个分量载波(componentcarrier,cc)聚合起来达到高带宽的传输,但是对于某个数据也只能限定在一个分量载波下进行harq传输,当该载波持续受到干扰时,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现有系统都是单独考虑各种抗干扰技术,并未在系统层面进行统一的考虑,导致网络配置复杂,网络优化工作开展不方便。另一方面,在相同的技术手段下,不同的抗干扰能力要求,需要的系统开销是不一样的,例如通过harq重传来解决抗干扰能力,则抗干扰能力要求越高,则需要的harq重传次数越多,则系统的资源开销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抗干扰的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如何在节省资源开销的前提下提高抗干扰的能力。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一种抗干扰的方法,述方法包括:

发送节点选择待传输的至少一个载波,每个载波用于传输相同的数据包;

所述发送节点对所述数据包进行编码调制;

所述发送节点在选择的载波上传输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包。

优选地,所述发送节点选择待传输的至少一个载波之前或者之后,还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为接收节点设置抗干扰能力等级,所述抗干扰等级用于指示所述接收节点进入对应的抗干扰工作模式;

所述发送节点将所述抗干扰能力等级下发到所述接收节点,以使得所述接收节点调整到所述抗干扰能力等级对应的抗干扰工作模式。

优选地,所述发送节点为接收节点设置抗干扰能力等级,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通过信干噪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为所述接收节点设置抗干扰能力等级。

优选地,所述发送节点通过信干噪比sinr为所述接收节点设置抗干扰能力等级,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通过所述sinr为所述接收节点设置l1、l2、l3和l4级;

其中,所述l1级对应的sinr为0~-5db,所述l2级对应的sinr为-6~-10db,所述l3级对应的sinr为-11~-15db,所述l4级对应的sinr为-15~-20db。

优选地,所述发送节点通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为所述接收节点设置抗干扰能力等级,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通过所述rsrp为所述接收节点设置l1、l2、l3和l4级;

其中,所述l1级对应的rsrp为-126~-130dbm,所述l2级对应的rsrp为-131~-135dbm,所述l3级对应的rsrp为-136~-140dbm,所述l4级对应的rsrp为-141~-145dbm。

优选地,所述发送节点通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为所述接收节点设置抗干扰能力等级,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通过所述rsrq为所述接收节点设置l1、l2、l3和l4级;

其中,所述l1级对应的rsrq为0~-5db,所述l2级对应的rsrq为-6~-10db,所述l3级对应的rsrq为-11~-15db,所述l4级对应的rsrq为-15~-20db。

优选地,所述发送节点将所述抗干扰能力等级下发到所述接收节点,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采用抗干扰能力最高等级对应的广播信道发送所述抗干扰能力等级;或者,所述发送节点采用所述抗干扰能力等级对应的广播信道发送所述抗干扰能力等级。

优选地,所述发送节点选择待传输的至少一个载波,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根据预先设置的抗干扰等级和/或各载波的干扰情况,选择待传输的载波。

优选地,所述发送节点根据预先设置的抗干扰等级和/或各载波的干扰情况,选择待传输的载波,包括:

若所述发送节点设置的抗干扰等级为l_s级,则所述发送节点判断各载波的干扰等级是否低于l_s级;

如果有低于l_s级的载波,则从中选择其中一个载波;

如果没有低于l_s级的载波,则进一步判断各载波的干扰等级与l_s之间的差距,并选择一个载波集合,所述载波集合的合并传输满足l_s级的要求;

如果所述载波集合无法满足l_s级的要求,且所述载波聚合为所述接收节点和所述发送节点支持的所有载波,则选择所述载波聚合。

优选地,所述发送节点对所述数据包进行编码调制,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对每个载波上传输的数据包采用相同的调制与编码方案mcs,或者采用不同的mcs。

优选地,所述发送节点在选择的载波上传输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包,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采用cc的方式传输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包;和/或,

所述发送节点采用ir的方式传输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包。

第二方面,一种抗干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节点在载波上检测和接收发送节点发送的数据包;

所述接收节点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调处理,输出软信息;

如果所述数据包在对应的载波上为新传,则所述接收节点清空缓存,并保存所述数据包的软信息;

所述接收节点对所述数据包的软信息进行解码处理,并标识是否解码正确;

所述接收节点汇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载波上各解码结果,如果有至少一个正确的,则确定所述数据包成功接收,并向所述发送节点反馈ack信息。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数据包在对应的载波上为重传,则对所述数据包的软信息进行合并处理。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汇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载波上各解码结果全部不正确,则确定所述数据包没有正确接收,需要向所述发送节点反馈nack信息。

第三方面,一种抗干扰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选择模块,用于选择待传输的至少一个载波,每个载波用于传输相同的数据包;

编码调制模块,用于对所述数据包进行编码调制;

传输模块,用于在选择的载波上传输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包。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设置模块,用于在选择待传输的至少一个载波之前或者之后,为接收节点设置抗干扰能力等级,所述抗干扰等级用于指示所述接收节点进入对应的抗干扰工作模式;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抗干扰能力等级下发到所述接收节点,以使得所述接收节点调整到所述抗干扰能力等级对应的抗干扰工作模式。

优选地,所述设置模块,还具体用于:

通过信干噪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为所述接收节点设置抗干扰能力等级。

优选地,所述设置模块,还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sinr为所述接收节点设置l1、l2、l3和l4级;

其中,所述l1级对应的sinr为0~-5db,所述l2级对应的sinr为-6~-10db,所述l3级对应的sinr为-11~-15db,所述l4级对应的sinr为-15~-20db。

优选地,所述设置模块,还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rsrp为所述接收节点设置l1、l2、l3和l4级;

其中,所述l1级对应的rsrp为-126~-130dbm,所述l2级对应的rsrp为-131~-135dbm,所述l3级对应的rsrp为-136~-140dbm,所述l4级对应的rsrp为-141~-145dbm。

优选地,所述设置模块,还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rsrq为所述接收节点设置l1、l2、l3和l4级;

其中,所述l1级对应的rsrq为0~-5db,所述l2级对应的rsrq为-6~-10db,所述l3级对应的rsrq为-11~-15db,所述l4级对应的rsrq为-15~-20db。

优选地,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采用抗干扰能力最高等级对应的广播信道发送所述抗干扰能力等级;或者,采用所述抗干扰能力等级对应的广播信道发送所述抗干扰能力等级。

优选地,所述选择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设置的抗干扰等级和/或各载波的干扰情况,选择待传输的载波。

优选地,所述选择模块,还具体用于:

若所述发送节点设置的抗干扰等级为l_s级,则所述判断各载波的干扰等级是否低于l_s级;

如果有低于l_s级的载波,则从中选择其中一个载波;

如果没有低于l_s级的载波,则进一步判断各载波的干扰等级与l_s之间的差距,并选择一个载波集合,所述载波集合的合并传输满足l_s级的要求;

如果所述载波集合无法满足l_s级的要求,且所述载波聚合为所述接收节点和所述发送节点支持的所有载波,则选择所述载波聚合。

优选地,所述编码调制模块,还具体用于:

对每个载波上传输的数据包采用相同的调制与编码方案mcs,或者采用不同的mcs。

优选地,所述传输模块,具体用于:

采用cc的方式传输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包;和/或,

采用ir的方式传输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包。

第四方面,一种抗干扰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载波上检测和接收发送节点发送的数据包;

解调模块,用于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调处理,输出软信息;

保存模块,用于如果所述数据包在对应的载波上为新传,则清空缓存,并保存所述数据包的软信息;

标识模块,用于对所述数据包的软信息进行解码处理,并标识是否解码正确;

第一反馈模块,用于汇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载波上各解码结果,如果有至少一个正确的,则确定所述数据包成功接收,并向所述发送节点反馈ack信息。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合并处理模块,用于如果所述数据包在对应的载波上为重传,则对所述数据包的软信息进行合并处理。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反馈模块,用于如果汇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载波上各解码结果全部不正确,则确定所述数据包没有正确接收,需要向所述发送节点反馈nack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干扰的方法及装置,发送节点选择待传输的至少一个载波,每个载波用于传输相同的数据包;所述发送节点对所述数据包进行编码调制;所述发送节点在选择的载波上传输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包,简化了基站的实现复杂度,同时很好地满足了各种终端对抗干扰能力的需求,并适合干扰因素在不断变化的场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干扰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包的方法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抗干扰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抗干扰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抗干扰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抗干扰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干扰的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抗干扰的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干扰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所示,所述抗干扰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发送节点选择待传输的至少一个载波,每个载波用于传输相同的数据包;

具体的,发送节点决策数据块在哪个/哪些载波上同时发送,例如,确定数据块在载波1~载波n上同时发送,n大于等于1。

步骤102,所述发送节点对所述数据包进行编码调制;

优选地,每个载波上的传输,可以采用相同的调制与编码方案(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mcs),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调制与编码方案。

具体的,载波对数据块进行编码处理,例如turbo编码;载波对数据块进行调制处理,例如16qam调制。

步骤103,所述发送节点在选择的载波上传输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包。

具体的,如图2所示,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包的方法示意图。

在载波对于数据的传输,可以采用软合并(chasecombine,cc)的方式进行传输,也可以采用增量冗余(incrementalredundancy,ir)的方式传输。

图2a:数据块在载波1和载波3上同时进行harq新传,采用的rv均为0;接收端未正确接收;该数据块继续在载波1和载波3上同时进行harq重传,采用的rv均为0。

图2b:数据块在载波1和载波3上同时进行harq新传,采用的rv均为0;接收端未正确接收;该数据块在载波1和载波2上同时进行harq重传,采用的rv均为0。

图2c:数据块在载波1和载波3上同时进行harq新传,采用的rv分别为0和2;接收端未正确接收;该数据块在载波2上进行harq重传,采用的rv为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干扰的方法,发送节点选择待传输的至少一个载波,每个载波用于传输相同的数据包;所述发送节点对所述数据包进行编码调制;所述发送节点在选择的载波上传输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包,简化了基站的实现复杂度,同时很好地满足了各种终端对抗干扰能力的需求,并适合干扰因素在不断变化的场景。

参考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抗干扰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3所示,所述抗干扰的方法包括:

步骤301,所述发送节点为接收节点设置抗干扰能力等级,所述抗干扰等级用于指示所述接收节点进入对应的抗干扰工作模式;

优选地,所述发送节点为接收节点设置抗干扰能力等级,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通过信干噪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为所述接收节点设置抗干扰能力等级。

优选地,所述发送节点通过信干噪比sinr为所述接收节点设置抗干扰能力等级,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通过所述sinr为所述接收节点设置l1、l2、l3和l4级;

其中,所述l1级对应的sinr为0~-5db,所述l2级对应的sinr为-6~-10db,所述l3级对应的sinr为-11~-15db,所述l4级对应的sinr为-15~-20db。

优选地,所述发送节点通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为所述接收节点设置抗干扰能力等级,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通过所述rsrp为所述接收节点设置l1、l2、l3和l4级;

其中,所述l1级对应的rsrp为-126~-130dbm,所述l2级对应的rsrp为-131~-135dbm,所述l3级对应的rsrp为-136~-140dbm,所述l4级对应的rsrp为-141~-145dbm。

优选地,所述发送节点通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为所述接收节点设置抗干扰能力等级,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通过所述rsrq为所述接收节点设置l1、l2、l3和l4级;

其中,所述l1级对应的rsrq为0~-5db,所述l2级对应的rsrq为-6~-10db,所述l3级对应的rsrq为-11~-15db,所述l4级对应的rsrq为-15~-20db。

步骤302,所述发送节点将所述抗干扰能力等级下发到所述接收节点,以使得所述接收节点调整到所述抗干扰能力等级对应的抗干扰工作模式;

优选地,所述发送节点将所述抗干扰能力等级下发到所述接收节点,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采用抗干扰能力最高等级对应的广播信道发送所述抗干扰能力等级;或者,所述发送节点采用所述抗干扰能力等级对应的广播信道发送所述抗干扰能力等级。

步骤303,发送节点选择待传输的至少一个载波,每个载波用于传输相同的数据包;

优选地,所述发送节点选择待传输的至少一个载波,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根据预先设置的抗干扰等级和/或各载波的干扰情况,选择待传输的载波。

优选地,所述发送节点根据预先设置的抗干扰等级和/或各载波的干扰情况,选择待传输的载波,包括:

若所述发送节点设置的抗干扰等级为l_s级,则所述发送节点判断各载波的干扰等级是否低于l_s级;

如果有低于l_s级的载波,则从中选择其中一个载波;

如果没有低于l_s级的载波,则进一步判断各载波的干扰等级与l_s之间的差距,并选择一个载波集合,所述载波集合的合并传输满足l_s级的要求;

如果所述载波集合无法满足l_s级的要求,且所述载波聚合为所述接收节点和所述发送节点支持的所有载波,则选择所述载波聚合。

步骤304,所述发送节点对所述数据包进行编码调制;

优选地,所述发送节点对所述数据包进行编码调制,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对每个载波上传输的数据包采用相同的调制与编码方案mcs,或者采用不同的mcs。

步骤305,所述发送节点在选择的载波上传输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包。

优选地,所述发送节点在选择的载波上传输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包,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采用cc的方式传输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包;和/或,

所述发送节点采用ir的方式传输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包。

参考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抗干扰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4所示,所述抗干扰的方法包括:

步骤401,接收节点在载波上检测和接收发送节点发送的数据包;

步骤402,所述接收节点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调处理,输出软信息;

其中,软信息是解码处理过程中采用软判决而输出的软信息(softinformation)。

步骤403,如果所述数据包在对应的载波上为新传,则所述接收节点清空缓存,并保存所述数据包的软信息;

步骤404,所述接收节点对所述数据包的软信息进行解码处理,并标识是否解码正确;

步骤405,所述接收节点汇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载波上各解码结果,如果有至少一个正确的,则确定所述数据包成功接收,并向所述发送节点反馈ack信息。

参考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抗干扰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5所示,所述抗干扰的方法包括:

步骤501,接收节点在载波上检测和接收发送节点发送的数据包;

步骤502,所述接收节点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调处理,输出软信息;

步骤503,如果所述数据包在对应的载波上为新传,则所述接收节点清空缓存,并保存所述数据包的软信息;

步骤504,如果所述数据包在对应的载波上为重传,则对所述数据包的软信息进行合并处理;

步骤505,所述接收节点对所述数据包的软信息进行解码处理,并标识是否解码正确;

步骤506,所述接收节点汇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载波上各解码结果,如果有至少一个正确的,则确定所述数据包成功接收,并向所述发送节点反馈ack信息。

参考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抗干扰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6所示,所述抗干扰的方法包括:

步骤601,接收节点在载波上检测和接收发送节点发送的数据包;

步骤602,所述接收节点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调处理,输出软信息;

步骤603,如果所述数据包在对应的载波上为新传,则所述接收节点清空缓存,并保存所述数据包的软信息;

步骤604,如果所述数据包在对应的载波上为重传,则对所述数据包的软信息进行合并处理;

步骤605,所述接收节点对所述数据包的软信息进行解码处理,并标识是否解码正确;

步骤606,所述接收节点汇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载波上各解码结果,如果有至少一个正确的,则确定所述数据包成功接收,并向所述发送节点反馈ack信息;

步骤607,如果汇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载波上各解码结果全部不正确,则确定所述数据包没有正确接收,需要向所述发送节点反馈nack信息。

参考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干扰的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如图7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选择模块701,用于选择待传输的至少一个载波,每个载波用于传输相同的数据包;

编码调制模块702,用于对所述数据包进行编码调制;

传输模块703,用于在选择的载波上传输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包。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设置模块,用于在选择待传输的至少一个载波之前或者之后,为接收节点设置抗干扰能力等级,所述抗干扰等级用于指示所述接收节点进入对应的抗干扰工作模式;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抗干扰能力等级下发到所述接收节点,以使得所述接收节点调整到所述抗干扰能力等级对应的抗干扰工作模式。

优选地,所述设置模块,还具体用于:

通过信干噪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为所述接收节点设置抗干扰能力等级。

优选地,所述设置模块,还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sinr为所述接收节点设置l1、l2、l3和l4级;

其中,所述l1级对应的sinr为0~-5db,所述l2级对应的sinr为-6~-10db,所述l3级对应的sinr为-11~-15db,所述l4级对应的sinr为-15~-20db。

优选地,所述设置模块,还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rsrp为所述接收节点设置l1、l2、l3和l4级;

其中,所述l1级对应的rsrp为-126~-130dbm,所述l2级对应的rsrp为-131~-135dbm,所述l3级对应的rsrp为-136~-140dbm,所述l4级对应的rsrp为-141~-145dbm。

优选地,所述设置模块,还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rsrq为所述接收节点设置l1、l2、l3和l4级;

其中,所述l1级对应的rsrq为0~-5db,所述l2级对应的rsrq为-6~-10db,所述l3级对应的rsrq为-11~-15db,所述l4级对应的rsrq为-15~-20db。

优选地,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采用抗干扰能力最高等级对应的广播信道发送所述抗干扰能力等级;或者,采用所述抗干扰能力等级对应的广播信道发送所述抗干扰能力等级。

优选地,所述选择模块701,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设置的抗干扰等级和/或各载波的干扰情况,选择待传输的载波。

优选地,所述选择模块701,还具体用于:

若所述发送节点设置的抗干扰等级为l_s级,则所述判断各载波的干扰等级是否低于l_s级;

如果有低于l_s级的载波,则从中选择其中一个载波;

如果没有低于l_s级的载波,则进一步判断各载波的干扰等级与l_s之间的差距,并选择一个载波集合,所述载波集合的合并传输满足l_s级的要求;

如果所述载波集合无法满足l_s级的要求,且所述载波聚合为所述接收节点和所述发送节点支持的所有载波,则选择所述载波聚合。

优选地,所述编码调制模块702,还具体用于:

对每个载波上传输的数据包采用相同的调制与编码方案mcs,或者采用不同的mcs。

优选地,所述传输模块703,具体用于:

采用cc的方式传输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包;和/或,

采用ir的方式传输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干扰的装置,发送节点选择待传输的至少一个载波,每个载波用于传输相同的数据包;所述发送节点对所述数据包进行编码调制;所述发送节点在选择的载波上传输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包,简化了基站的实现复杂度,同时很好地满足了各种终端对抗干扰能力的需求,并适合干扰因素在不断变化的场景。

参考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抗干扰的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如图8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801,用于在载波上检测和接收发送节点发送的数据包;

解调模块802,用于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调处理,输出软信息;

保存模块803,用于如果所述数据包在对应的载波上为新传,则清空缓存,并保存所述数据包的软信息;

标识模块804,用于对所述数据包的软信息进行解码处理,并标识是否解码正确;

第一反馈模块805,用于汇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载波上各解码结果,如果有至少一个正确的,则确定所述数据包成功接收,并向所述发送节点反馈ack信息。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合并处理模块,用于如果所述数据包在对应的载波上为重传,则对所述数据包的软信息进行合并处理。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反馈模块,用于如果汇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载波上各解码结果全部不正确,则确定所述数据包没有正确接收,需要向所述发送节点反馈nack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干扰的装置,发送节点选择待传输的至少一个载波,每个载波用于传输相同的数据包;所述发送节点对所述数据包进行编码调制;所述发送节点在选择的载波上传输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包,简化了基站的实现复杂度,同时很好地满足了各种终端对抗干扰能力的需求,并适合干扰因素在不断变化的场景。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