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移动终端在WCDMA网络中切换小区的功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36915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善移动终端在WCDMA网络中切换小区的功耗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移动终端在WCDMA网络中切换小区的功耗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WCDMA网络使用终端的数量不断增多,小区通信的质量会随通信容量的变化而频繁波动,最终使移动终端做频繁地小区切换,每切换一次小区都发生一次功耗的额外开销,在待机状态下普遍有6ma的额外消耗,使得终端的待机续航能力下降。

现有技术中,小区信号测量周期为1秒多,有连续2周期检测到相邻小区比当前服务小区的RSCP值(接收信号强度)更好时会做小区(主扰码)切换,在小区通信负载相当大时,20多秒就发生一次切换的情况很普遍,造成大部分情形是做了不必要的切换,消耗过多的功耗。

不同于TDMA的RF以1/8时隙工作,WCDMA是全时隙工作,切换小区的信令交互期间功耗较大。为提高通信质量,切换小区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尤其7:00~23:00繁忙区间。

在WCDMA网络中,一个小区的扰码或者频率不同。WCDMA为自干扰系统,随着用户数的增多,干扰增大,容量减小,所以WCDMA系统是一个软容量系统,实际一个小区也就是容纳50几个终端。2km的基站范围内实际有数倍于小区实际容量的终端在移动中,按R准则算法小区切换通常比较频繁。

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在不影响通信质量的前提下,改善功耗的优化切换策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善移动终端在WCDMA网络中切换小区的功耗的方法。可以优化移动终端在WCDMA网络下的小区切换频度,以达到降低因小区切换造成的射频消耗的效果,并提升续航力,也减少手机的发热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改善移动终端在WCDMA网络中切换小区的功耗的方法,包括同频点间的小区切换和异频点间的小区切换;

所述同频点间的小区切换包括:

按信号强度将信号分为强信号、中信号和弱信号三类;

分别设定在强信号、中信号和弱信号这三类信号下,所述移动终端的小区切换规则;

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切换小区的请求后,判断移动终端接收的信号的类型,根据此类信号下移动终端的小区切换规则进行小区切换;

所述异频点间的小区切换包括:

设置一请求切换次数阀值,在所述移动终端中,当在上一次切换小区后,切换小区的请求次数达到所述请求切换次数阀值时,所述移动终端与基站通信,并选择合适的小区进行切换;否则,所述移动终端保持在所在小区内,不进行小区切换。

上述的一种改善移动终端在WCDMA网络中切换小区的功耗的方法,其中,所述强信号为信号强度大于-85dBm的信号。

上述的一种改善移动终端在WCDMA网络中切换小区的功耗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同频点间的小区切换中,在强信号下,所述移动终端的小区切换规则为:所述移动终端保持在所在小区内,不进行小区切换。

上述的一种改善移动终端在WCDMA网络中切换小区的功耗的方法,其中,所述中信号为信号强度为-85~-102dBm的信号。

上述的一种改善移动终端在WCDMA网络中切换小区的功耗的方法,其中,在中信号下,所述移动终端的小区切换规则为:

设定一信号差阀值,并搜索邻近小区的信号,判断搜索到的邻近小区中,其信号强度是否有大于所述移动终端所在小区的信号强度的小区,若没有,则所述移动终端保持在所在小区内,不进行小区切换;

若有,则保留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移动终端所在小区的信号强度的小区,并计算其信号强度与所述移动终端所在小区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判断在所述差值中,是否有大于所述信号差阀值的差值,若没有,则所述移动终端保持在所在小区内,不进行小区切换;若有,则保留与所述移动终端所在小区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所述信号差阀值的小区,并将所述移动终端的小区切换为其中信号强度最大的小区。

上述的一种改善移动终端在WCDMA网络中切换小区的功耗的方法,其中,所述弱信号为信号强度小于-102dBm的信号。

上述的一种改善移动终端在WCDMA网络中切换小区的功耗的方法,其中,在弱信号下,所述移动终端的小区切换规则为:搜索邻近小区的信号,判断搜索到的邻近小区中,其信号强度是否有大于所述移动终端所在小区的信号强度的小区,若没有,则所述移动终端保持在所在小区内,不进行小区切换;若有,则保留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移动终端所在小区的信号强度的小区,并将所述移动终端的小区切换为其中信号强度最大的小区。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可大大降低移动终端因切换小区造成的功耗,同时仍可以保证移动终端的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改善移动终端在WCDMA网络中切换小区的功耗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采用现有技术方法的小区切换的耗流图;

图3是采用本发明一种改善移动终端在WCDMA网络中切换小区的功耗的方法的小区切换的耗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介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移动终端在WCDMA网络中切换小区的功耗的方法,请参见图1,所述方法包括同频点间的小区切换和异频点间的小区切换。

在WCDMA网络中包括多个移动终端和服务器端,所述服务器端每隔一定时间向移动终端发送切换小区的请求,相邻切换小区的请求之间的间隔时间很短,一般为1s左右。

所述移动终端保持在原地或移动范围很小时,所述移动终端的小区切换为同频点间的小区切换。

所述同频点间的小区切换的方法具体包括:

按信号强度将信号分为强信号、中信号和弱信号三类;所述强信号为信号强度大于-85dBm的信号;所述中信号为信号强度为-85~-102dBm的信号;所述弱信号为信号强度小于-102dBm的信号。

所述移动终端中设置有一WCDMA芯片,所述WCDMA芯片中包括一射频模块,通过所述射频模块进行小区的切换。

通过所述WCDMA芯片分别设定在强信号、中信号和弱信号这三类信号下,所述移动终端的小区切换规则。所述移动终端会定时接收到切换小区的请求,所述WCDMA芯片根据请求测量小区信号,所述请求的周期固定。

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切换小区的请求后,首先判断接收的信号的类型,然后根据此类信号下移动终端的小区切换规则进行小区切换。

若所述移动终端接收的信号为强信号,则所述移动终端的小区切换规则为:所述移动终端保持在所在小区内,不进行小区切换。即在强信号下,即使发现比所述移动终端所在小区的信号强度更好的信号,也继续保持在所在小区内,不进行小区切换。

在强信号下,通过上述方法,使所述移动终端因信号原因掉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提高了数据发送的可靠性,所述移动终端无需通过小区切换的方式去寻找更佳的信号。

若所述移动终端接收的信号为中信号,则所述移动终端的小区切换规则为:

设定一信号差阀值,所述信号差阀值的设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

搜索邻近小区的信号,判断搜索到的邻近小区中,其信号强度是否有大于所述移动终端所在小区的信号强度的小区,若没有,则所述移动终端保持在所在小区内,不进行小区切换;

若有,则保留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移动终端所在小区的信号强度的小区,并计算其信号强度与所述移动终端所在小区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判断在所述差值中,是否有大于所述信号差阀值的差值,若没有,则所述移动终端保持在所在小区内,不进行小区切换;若有,则保留与所述移动终端所在小区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所述信号差阀值的小区,并将所述移动终端的小区切换为其中信号强度最大的小区。

在中信号下,通过上述方法,当搜索到的邻近小区的信号强度比现有的信号强度大,且两者之间的差值达到一定的值后才进行小区的切换。这样既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切换到信号强度更大的小区中,又可以降低切换小区时的功耗,也不会因为中信号下的小区切换规则的限制,造成掉网和通信不畅的副作用。

在弱信号下,所述移动终端的小区切换规则为:搜索邻近小区的信号,判断搜索到的邻近小区中,其信号强度是否有大于所述移动终端所在小区的信号强度的小区,若没有,则所述移动终端保持在所在小区内,不进行小区切换;若有,则保留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移动终端所在小区的信号强度的小区,并将所述移动终端的小区切换为其中信号强度最大的小区。

在弱信号下,通过上述方法,当搜索到比所在小区的信号强度达的小区后进行切换,使所述移动终端可以切换到信号强度更大的小区中,保证移动终端的通信质量,确保移动终端的正常信号传输。

所述移动终端在移动范围很大时,会进入不同的网络频点,此时所述移动终端为异频点间的小区切换。

所述异频点间的小区切换的方法具体包括:

设置一请求切换次数阀值,在所述移动终端中,当在上一次切换小区后,切换小区的请求次数达到所述请求切换次数阀值时,所述移动终端与基站通信,并选择合适的小区进行切换;否则,所述移动终端保持在所在小区内,不进行小区切换。

所述异频点间的小区切换不参考两小区信号强弱,但需要在切换小区的请求次数达到一定的数值后进行小区切换,切换的小区为所述移动终端所在位置适合的小区,这样可以避免频繁的切换造成的不必要的功耗,也可以降低移动终端因信号原因掉网的可能性。

由于相邻切换小区的请求的时间间隔很短,一般为1s左右,一般将请求切换次数阀值设置为40次。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请求切换次数阀值可根据移动终端移动的速度进行改变。

通过上述方法,既可以保证移动终端在大范围移动时的通信质量,又可以降低移动终端因切换小区造成的功耗,保证信号的传输。

请参见图2、图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的一种改善移动终端在WCDMA网络中切换小区的功耗的方法后,移动终端切换小区的功耗大大减少。因此,本发明可有效改善移动终端在WCDMA网络中切换小区的耗流量,并同时保证通信质量,不会因限制切换小区造成掉网和通信不畅的副作用。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