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设备的AR图书下载管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94280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设备的AR图书下载管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移动终端对AR图书的下载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AR图书下载管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设备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移动端为载体的增强现实应用不断出现,增强现实技术逐渐获得广泛应用而被大众熟知。特别是将增强现实技术用于图书教育领域,使得AR图书逐渐兴起,如应用于儿童教育图书,这类增强现实的数字图书大大增强了传统图书的趣味性及生动性。

但是,目前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图书当中的相关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不同的图书的AR产品往往各自分别对应一个APP,也即获取每种图书的AR产品时均需要安装一个独立的APP。在进行大量的图书的AR产品获取时,往往需要安装多个独立的应用软件,对该些软件均需进行下载、安装后才能进行使用。当用户购买AR图书时,往往需要下载大量对应的软件,对智能移动终端的装置造成较多负担,从而造成使用不便。特别是,当用户下载的AR图书数据包较多,占据了较多的内存后,容易造成智能终端出现卡机、死机等问题,需要人工手动清理历史下载的APP及相关的数据包,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AR图书下载管理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的AR图书相关数据下载时所存在的下载软件各自独立、下载多个AR图书的数据包后系统内存占用较多时移动终端设备出现卡机而不能自动清理历史数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AR图书下载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移动终端设备发送当前的AR图书下载任务的下载请求至云端设备;

S2:所述云端设备反馈与所述下载请求对应的AR图书数据包的基本信息至所述移动终端设备;

S3:所述移动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基本信息判断当前的AR图书下载任务是否达到移动终端设备当前的安全承载量,如否,对当前AR图书下载任务进行下载,如是,进入步骤S4;

S4:所述移动终端设备自动删除最早下载的AR图书后进入步骤S3。

较佳地,所述步骤S3中判断是否达到安全承载量时具体包括:

首先,判断所述AR图书数据包的大小是否超出当前移动终端设备的剩余存储空间,如是,进入步骤S4,如否,继续;

其次,判断所述AR图书数据包运行时所需的内存及处理器空间的大小是否超出移动终端设备为AR图书分配的内存及处理器空间,如是,进入步骤S4,如否,对当前AR图书下载任务进行下载。

较佳地,所述基础信息包括:AR图书数据包的数据量大小、AR图书数据包执行时所需的最小内存空间的大小及最小处理器空间的大小。

较佳地,步骤S3中,对当前AR图书下载任务进行下载具体包括:

A、请求云端发送对应的AR图书数据包;

B、接收所述AR图书数据包;

C、将所述AR图书数据包存储到本地对应的存储路径中。

较佳地,所述AR图书数据包具有一唯一文件名,所述唯一文件名中至少包括AR图书数据包的名称及文件类型,每一个文件类型对应一个存储路径,存储时,基于所述文件类型将所述AR图书数据包存储在所述移动终端设备的对应的存储空间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AR图书下载管理装置,包括:

网络通信模块,用于发送当前的AR图书下载任务的下载请求至云端,以及接收来自云端的AR图书数据包及对应的数据信息;

安全承载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信息计算当前的AR图书下载任务是否达到移动终端设备当前的安全承载量,并反馈计算结果;

下载管理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计算结果控制所述网络通信模块进行AR图书数据包的接收,或删除最早下载的AR图书后控制所述安全承载量计算模块重新计算并获取新的计算结果。

较佳地,还包括:

剩余空间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移动终端设备的内存及处理器的剩余空间;

则所述安全承载量计算模块根据所述内存及处理器的剩余空间计算当前的AR图书下载任务是否达到移动终端设备当前的安全承载量。

较佳地,还包括存储路径规划模块,用于将所述AR图书数据包存储到移动终端设备本地对应的存储路径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以同时下载不同的多个AR图书数据包到移动终端设备上,并分别存储在对应的存储路径中,同时在超出安全承载量后自动清除历史数据中最早的数据,避免终端系统卡机;

(2)可以将不同的AR图书数据包进行快速分类存储,通过该装置即可实现对不同的AR图书数据包的接收及处理,以及进一步的调用该些数据,便于使用时流畅地播放AR内容;

(3)对于使用者来说,无需加载多个应用软件,通过该装置即可实现大量不同的AR图书的相关数据的下载及使用。同时,存储在本地的AR数据在进行显示时,加载相关内容以播放AR的相关音频、视频及立体图像的速度更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下载过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组成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兹以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具体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AR图书下载管理方法主要用于移动终端设备中,这里的移动终端设备可以为现有的较为流行的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PDA智能终端、平板电脑等易于携带、具有联网能力及摄像头扫描功能的智能终端设备。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移动终端设备发送当前的AR图书下载任务的下载请求至云端设备;

S2:所述云端设备反馈与所述下载请求对应的AR图书数据包的基本信息至所述移动终端设备;

S3:所述移动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基本信息判断当前的AR图书下载任务是否达到移动终端设备当前的安全承载量,如否,对当前AR图书下载任务进行下载,如是,进入步骤S4;

S4:所述移动终端设备自动删除最早下载的AR图书数据后进入步骤S3。

这里的云端设备为一AR图书的云端服务器,其通过网络与移动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以进行数据交互,其中,移动终端设备可以基于WIFI网络登录该云端服务器的登录入口进而进行数据请求及传送,也可以基于移动数据网络如3G、4G甚至5G网络登录该云端服务器的登录入口进而进行数据请求及传送。此外,该云端服务器上存储有大量的AR图书的数据,该些AR图书数据分别与不同种类、不同版本、不同出版商的纸质的AR图书相对应。

上述的AR图书数据主要是指AR的模型及相应的附件,该些数据下载后即直接存储在移动终端设备的本地存储空间中,便于应用时,系统直接使用该些数据进行AR内容的显示。下载到本地的AR数据使得用户每次使用对应的图书时,无需再次联网下载,即便没有网络也可应用。

其中,进一步地,步骤S3中判断是否达到安全承载量时具体包括:

首先,判断AR图书数据包的大小是否超出当前移动终端设备的剩余存储空间,如是,进入步骤S4,如否,继续;

其次,判断AR图书数据包运行时所需的内存及处理器空间的大小是否超出移动终端设备为AR图书分配的内存及处理器空间,如是,进入步骤S4,如否,对当前AR图书下载任务进行下载;

上述的基础信息包括:AR图书数据包的数据量大小、AR图书数据包执行时所需的最小内存空间的大小及最小处理器空间的大小。

进一步地,步骤S3中,对当前AR图书下载任务进行下载具体包括:

A、请求云端发送对应的AR图书数据包;

B、接收所述AR图书数据包;

C、将所述AR图书数据包存储到本地对应的存储路径中。

其中,这里的存储路径可以为根据AR图书数据的类型、出版信息等自动生成的路径,方便调用及播放AR图书的相关内容,播放的内容可以为与纸质图书上当前被扫描的图片对应的相关的音频、视频或立体图像。同时,存储在本地的AR数据在进行显示时,加载相关内容以播放AR的相关音频、视频及立体图像的速度更快。

云端服务器上的AR图书数据包具有一唯一文件名,该唯一文件名中至少包括AR图书数据包的名称及文件类型。下载到移动终端设备本地时,每一个文件类型对应一个存储路径,下载存储时,移动终端设备基于唯一文件名中的文件类型将AR图书数据包存储在移动终端设备的对应的存储空间中。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AR图书下载管理装置,包括:

网络通信模块31,用于发送当前的AR图书下载任务的下载请求至云端,以及接收来自云端设备的AR图书数据包及对应的数据信息,即移动终端设备通过该网络通信模块与云端设备进行通信。

安全承载量计算模块32,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信息计算当前的AR图书下载任务是否达到移动终端设备当前的安全承载量,并反馈计算结果;

下载管理控制模块33,用于根据所述计算结果控制所述网络通信模块进行AR图书数据包的接收,或删除最早下载的AR图书后控制所述安全承载量计算模块重新计算并获取新的计算结果。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上述的移动终端设备的AR图书下载管理装置还包括:

剩余空间检测模块34,用于检测移动终端设备的内存及处理器的剩余空间;

则所述安全承载量计算模块根据所述内存及处理器的剩余空间计算当前的AR图书下载任务是否达到移动终端设备当前的安全承载量。

还包括存储路径规划模块35,用于将所述AR图书数据包存储到移动终端设备本地对应的存储路径中。即根据AR图书数据包的文件类型,在将其下载到移动终端设备本地时,存储路径规划模块基于该唯一文件名中的文件类型将AR图书数据包存储在移动终端设备的对应的存储空间中,以便于后续的调用及播放AR内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对本发明所做的变形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