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型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9938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投影型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彩色图像进行投影的投影型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投影型显示装置中已知下述结构:通过将从光源输出的白色光分离成例如红、绿、蓝的三原色的色光,并基于图像信号对分离的各色光进行光调制而形成彩色图像。在通过光调制而形成基于图像信号的图像光的图像形成元件(显示元件)中,例如使用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数字微镜器件);注册商标)。

当前已知下述情况:从搭载控制该DMD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存储器等的DMD控制电路基板以及用于将图像信号传送至该DMD控制电路基板的信号线缆辐射较强的电磁波(电磁噪声)。

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745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08719号公报)中记载了用于抑制电磁噪声的辐射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下内容:为了抑制来自固定于DMD控制电路基板的背面的散热器的不必要的电磁噪声的辐射,使DMD控制电路基板的接地端子与散热器的导电性提高来抑制来自散热器的不必要的辐射。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DMD控制电路基板的接地端子与散热器之间配置具有弹性的导电部件,通过压迫该导电部件并使其弹性变形来增加DMD控制电路基板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导电性。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下内容:通过将按照功能设置的多个电路基板一体化来取消将各电路基板连接的连接器、线缆,从而降低来自该连接器、线缆的不必要的辐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74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08719号公报

通常,在抑制电磁噪声的辐射中,只要通过使用接地的金属板等将作为噪声源的电路、元件完全覆盖而进行屏蔽即可。但是,上述的DMD是对入射光进行光调制并进行射出的光学部件,因此,无法采用使用金属板等将DMD以及搭载于DMD的DMD控制电路基板整体覆盖的屏蔽构造。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方法:将作为噪声源的散热器的接地性强化而降低电磁噪声的辐射。

但是,专利文献1并没有记载任何用于降低从信号线缆辐射的电磁噪声的方法,该信号线缆用于将图像信号传送至DMD控制电路基板。

因此,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技术所示,如果将DMD控制电路基板与将图像信号输出至该DMD控制电路基板的电路基板一体化,则能够取消作为噪声源的信号线缆。但是,这种将多个电路基板一体化的结构受到装置尺寸、电路规模等的制约而不一定能够被采用。

作为降低从信号线缆辐射的电磁噪声的方法,例如考虑在该信号线缆上缠绕导电性胶带而进行屏蔽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会使信号线缆的作成花费大量的工时,因此,会产生投影型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增加的新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不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地降低从信号线缆辐射的电磁噪声的投影型显示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投影型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棱镜单元,具备形成基于图像信号的图像光的显示元件、作为控制所述显示元件的电路基板的显示元件控制电路基板以及将由所述显示元件形成的图像光向投影透镜输出的棱镜部;和接地构件,使接地端子线缆的一端与机构部件电导通,所述接地端子线缆捆束于将图像信号传送至所述显示元件控制电路基板的信号线缆,所述机构部件保持所述棱镜单元。

此外,优选所述机构部件与装置壳体电导通。

此外,优选还具有使所述接地端子线缆的另一端与所述装置壳体电导通的第2接地构件,所述第2接地构件设置于经由所述信号线缆而将所述图像信号输出至所述显示元件控制电路基板的主控制电路基板或该主控制电路基板的附近。

此外,优选所述棱镜部具备:彩色棱镜,将入射光分离成红、绿、蓝的色光并照射至所述显示元件,并且合成由所述显示元件形成的图像光;和全反射棱镜,将所述入射光向所述彩色棱镜引导,并且将由所述彩色棱镜合成的图像光向所述投影透镜输出,所述接地构件安装于保持所述棱镜单元的机构部件中的保持所述全反射棱镜的机构部件。

此外,优选所述接地构件具备相对于所述装置壳体水平的端子固定部,安装于所述接地端子线缆的前端的端子固定于该端子固定部。

此外,优选所述显示元件是数字微镜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不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地降低从信号线缆辐射的电磁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投影型显示装置具备的光学系统的一个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在图1中示出的光学系统的配置例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在图1中示出的DMD-棱镜单元的外形例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上表面观察在图3中示出的DMD-棱镜单元的俯视图。

图5是从侧面观察在图3中示出的DMD-棱镜单元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投影型显示装置具备的光学系统的一个结构例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在图1中示出的光学系统的配置例子的剖视图。图1以及图2示出了具备对红、绿、蓝的色光分别进行光调制的3个DMD的3片(3-Chip)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数字光处理);注册商标)方式的投影型显示装置的光学系统的结构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投影型显示装置具备光源1、光学引擎部2、DMD-棱镜单元3以及投影透镜4。

在光源1中使用放电灯、或者激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半导体发光元件。从光源1输出的照明光(白色光)通过光学引擎部2而被引导至DMD-棱镜单元3。

光学引擎部2具备使从光源1输出的照明光成像的中继透镜21和对照明光的光路进行变更的反射镜22。图1示出了光学引擎部2具备一个中继透镜21以及反射镜22的结构例,但是,透镜、反射镜的个数不限于一个。如果能够将照明光引导至DMD-棱镜单元3,则光学引擎部2也可以具备几个透镜、反射镜等。

DMD-棱镜单元3具有按照图像信号对红、绿、蓝的色光进行光调制并形成基于该图像信号的图像光的3个DMD31、分别搭载DMD31的DMD控制电路基板32、将由DMD31形成的图像光向投影透镜4输出的棱镜部。棱镜部具备:彩色棱镜33,将来自光学引擎部2的照明光(入射光)分离成红、绿、蓝的色光并向DMD31照射,并且合成由各DMD31形成的图像光;TIR(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全反射)棱镜34,将来自光学引擎部2的照明光(入射光)引导至彩色棱镜33,并且将由彩色棱镜33合成的图像光向投影透镜4输出。

从DMD-棱镜单元3输出的合成后的图像光通过投影透镜4而投影至未图示的屏幕等。

光学引擎部2通过由金属制的机构部件构成的光学引擎基座20进行保持,该光学引擎基座20固定于投影型显示装置的壳体(装置壳体10)(参照图2)。DMD-棱镜单元3通过金属制的机构部件进行保持并固定于光学引擎基座20。因此,保持DMD-棱镜单元3的机构部件经由光学引擎基座20而与装置壳体10电导通。此外,图2示出省略投影透镜4的情况。投影透镜4配置于从DMD-棱镜单元3向屏幕等投影的合成后的图像光的光路(图2的箭头)上。

图3是表示图1中示出的DMD-棱镜单元的外形例的立体图。图4是从上表面观察图3中示出的DMD-棱镜单元的俯视图,图5是从侧面观察图3中示出的DMD-棱镜单元的侧视图。

如图3所示,DMD31通过固定于DMD控制电路基板32的DMD插座35而搭载并保持在DMD控制电路基板32上。在DMD控制电路基板32的DMD31周缘安装有接合金属板36,DMD控制电路基板32以及DMD31经由该接合金属板36而粘结固定于彩色棱镜33。因此,DMD31以及DMD控制电路基板32的接地电位没有与光学引擎基座20、装置壳体10直接导通。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保持DMD-棱镜单元3的金属制的机构部件中的保持TIR棱镜34的机构部件的上部安装接地端子安装配件37(接地构件)。

如图5所示,通过用于传送图像信号的信号线缆5,各DMD控制电路基板32与控制投影型显示装置整体的动作的主控制电路基板(未图示)连接。在信号线缆5的两端分别设置连接器,信号线缆5通过该连接器而固定于DMD控制电路基板32和主控制电路基板。在信号线缆5上捆束接地端子线缆51,在该接地端子线缆51的前端安装有端子。

接地端子线缆51(接地端子线缆的另一端)经由上述主控制电路基板或者在其附近设置的安装配件等(第2接地构件)而与装置壳体10电导通。

接地端子安装配件37具备用于将端子螺旋固定的端子固定部38,安装于接地端子线缆51的前端的端子螺旋固定于该端子固定部38。

保持如上所述的DMD-棱镜单元3的机构部件经由光学引擎基座20而与装置壳体10电导通。因此,通过将接地端子线缆51的端子固定于接地端子安装配件37,接地端子线缆51的两端分别与装置壳体10电导通。

如图2所示,DMD-棱镜单元3通常在相对于装置壳体倾斜大致45度的状态下固定于光学引擎基座20。因此,以与装置壳体10水平的方式弯曲接地端子安装配件37而形成端子固定部38。通过形成这种形状,在将接地端子线缆51固定于接地端子安装配件37时,能够从装置壳体10的上部将接地端子线缆51的端子螺旋固定于端子固定部38。因此,易于进行接地端子线缆51的螺旋固定作业。

此外,接地端子安装配件37还能够安装在保持DMD-棱镜单元3的金属制的机构部件中的保持彩色棱镜33的机构部件的上部。但是,在该情况下,由于固定接地端子线缆51的机械应力会施加于彩色棱镜33,因此,可能会在从彩色棱镜33输出的合成后的红、绿、蓝的图像光中产生像素错位。如果产生像素错位,则需要用于修正该像素错位的作业,会使投影型显示装置的组装工时增加,生产性变差,制造成本上升。由此,优选的是,接地端子安装配件37设置于不会产生像素错位的保持TIR棱镜34的机构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将接地端子安装配件(接地构件)37设置于DMD-棱镜单元3。因此,接地端子线缆51的前端的端子经由接地端子安装配件37以及光学引擎基座20而与装置壳体10电导通。即,接地端子线缆51的两端分别与装置壳体10导通,因此降低来自信号线缆5的不必要的辐射。另外,能够期待与之相伴地降低从DMD控制电路基板32辐射的电磁噪声。

另外,如果将接地端子安装配件37的端子固定部38设置成相对于装置壳体10水平的形状,则能够从装置壳体10的上部将接地端子线缆51简单地固定于接地端子安装配件37。而且,能够通过将接地端子安装配件37设置于保持TIR棱镜34的机构部件而不产生像素错位地将接地端子线缆51固定。因此,能够降低从信号线缆5辐射的电磁噪声,而不导致投影型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的增加。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示出了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具备对红、绿、蓝的色光分别进行光调制的3个DMD31的3片(3-Chip)DLP方式的投影型显示装置的例子。本实用新型也能够应用于公知的单片DLP方式的投影型显示装置,在该单片DLP方式的投影型显示装置中,通过高速旋转的色轮而将从光源1输出的照明光(白色光)分离成红、绿、蓝的色光,并使用一个DMD31,按照图像信号对各色光依次地进行光调制。在该情况下,DMD-棱镜单元3不需要彩色棱镜33,因此,接地端子安装配件(接地构件)37能够仅考虑作业性而设置于希望的位置。

标号说明

1 光源

2 光学引擎部

3 DMD-棱镜单元

4 投影透镜

5 信号线缆

10 装置壳体

20 光学引擎基座

21 中继透镜

22 反射镜

31 DMD

32 DMD控制电路基板

33 彩色棱镜

34 TIR棱镜

35 DMD插座

36 接合金属板

37 接地端子安装配件

38 端子固定部

51 接地端子线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