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线固定结构以及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9034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耳机线固定结构以及耳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线固定结构以及具有该耳机线固定结构的耳机。



背景技术:

通常,耳机具有连接音频接口和耳机腔体内部的耳机线,为了防止耳机线屈曲断线,需要一个柔性线缆套管作为缓冲,一般情况下该线缆套管的安装都是采用胶水粘接;此外,为了防止耳机线拖拽拉出,耳机线需要打线结卡住该线缆套管,有时甚至需要点胶水提供引张强度,这些措施无疑会延长工时和导致成本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线固定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耳机线采用线缆套管需要胶水粘接和打线结而导致安装工时延长和成本提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耳机线固定结构,用于固定安装耳机线,所述耳机线固定结构包括:

耳机壳体,设有供所述耳机线穿过的过线孔以及与所述过线孔相通且用于收容部分所述耳机线的耳机腔体;

软套管,所述软套管卡设于所述耳机壳体上,所述软套管设有与所述过线孔相通以供所述耳机线穿过的第一穿线孔;

止挡片,所述止挡片过盈卡设于所述软套管之背离所述耳机腔体内壁的一侧并用于防止所述软套管旋转,所述止挡片设有与所述第一穿线孔相通的第二 穿线孔,所述耳机线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穿线孔和所述第二穿线孔并弯曲固定于所述耳机腔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软套管包括插设于所述过线孔并伸出至所述耳机壳体外部的管体部以及设于所述管体部一端并卡设于所述耳机壳体上的卡接块,所述过线孔贯穿设于所述管体部和所述卡接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壳体设有沿所述耳机腔体底部突出延伸并与所述耳机腔体腔壁相对的限位墙,所述限位墙与所述耳机腔体的腔壁形成卡设所述软套管和所述止挡片的卡设空间,所述限位墙设有供所述耳机线通过以进入所述耳机腔体内的出线口。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块包括当所述管体部插入所述过线孔内时与所述出线口相配合的第一突出块以及与所述第一突出块相连并于所述管体部插入所述过线孔后卡设于所述卡设空间内的第二突出块,所述第一突出块与所述第二突出块沿所述过线孔径向呈T型。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壳体内设有多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上形成多个使所述耳机线呈蛇形通过的卡接槽。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包括相对于所述耳机腔体的腔壁设置并位于所述过线孔至少一侧的第一加强筋以及与所述第一加强筋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一卡接槽的第二加强筋,所述耳机线的一端绕设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并从所述第一卡接槽引出,所述耳机线通过所述第二穿线孔的方向与通过所述第一卡接槽的方向不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壳体内还设有多个间隔设于一所述加强筋上的绕线柱,各所述绕线柱至少形成至少两个供所述耳机线通过的第二卡接槽,各所述绕线柱的排布方向与所述耳机线通过所述第一卡接槽的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壳体内还设有交叉设置的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和所述第四加强筋于交接处形成不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用于卡设所述耳机线的第三卡接槽和第四卡接槽,各所述第三卡接槽与各所述第四卡接 槽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加强筋与所述第四加强筋构成方形结构,所述第三卡接槽与相邻的第四卡接槽位于所述方形结构的对角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耳机线,所述耳机还包括上述用于固定安装所述耳机线的耳机线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该耳机线固定结构通过在所述耳机壳体所形成的耳机腔体内卡设所述软套管和所述止挡片,所述耳机线穿过所述第一穿线孔和所述第二穿线孔并固定于所述耳机腔体内,利用所述软套管和所述止挡片牢固地固定于所述耳机壳体内而无需采用胶水粘接进行固定,并且通过将所述耳机线弯曲固定于所述耳机腔体内,而需要对所述耳机线进行打线结处理,大大提高了耳机线的引张强度,且防止所述耳机线张紧而绷紧,整体走线干净利落不凌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线固定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耳机线固定结构的另一方向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软套管安装于所述耳机壳体上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止挡片安装于所述耳机壳体上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套管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 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线固定结构用于固定安装耳机线10,所述耳机线固定结构包括:

耳机壳体20,设有供所述耳机线10穿过的过线孔21以及与所述过线孔21相通且用于收容部分所述耳机线10的耳机腔体22;

软套管30,所述软套管30卡设于所述耳机壳体20上,所述软套管30设有与所述过线孔21相通以供所述耳机线10穿过的第一穿线孔32;

止挡片40,所述止挡片40过盈卡设于所述软套管30之背离所述耳机腔体22内壁的一侧并用于防止所述软套管30旋转,所述止挡片40设有与所述第一穿线孔32相通的第二穿线孔42,所述耳机线10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穿线孔32和所述第二穿线孔42并弯曲固定于所述耳机腔体22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线固定结构通过在所述耳机壳体20所形成的耳机腔体22内卡设所述软套管30和所述止挡片40,所述耳机线10穿过所述第一穿线孔32和所述第二穿线孔42并固定于所述耳机腔体22内,利用所述软套管30和所述止挡片40牢固地固定于所述耳机壳体20内而无需采用胶水粘接进行固定,并且通过将所述耳机线10弯曲固定于所述耳机腔体22内,而需要对所述耳机线10进行打线结处理,大大提高了耳机线10的引张强度,且防止所述耳机线10张紧而绷紧,整体走线干净利落不凌乱。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软套管30采用软性材料成型而成,例如,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 Elastomer,简称TPE)或者其他弹性体。

请参照图1至图3以及图5,进一步地,所述软套管30包括插设于所述过线孔21并伸出至所述耳机壳体20外部的管体部34以及设于所述管体部34一端并卡设于所述耳机壳体20上的卡接块36,所述过线孔21贯穿设于所述管体部34和所述卡接块36上。所述管体部34从所述耳机腔体22内插入所述过线孔21并伸出至所述耳机壳体20外部,以使所述管体部34的末端裸露于所述耳机壳体20外部,以防止所述耳机线10屈曲断裂。所述卡接块36与所述止挡片40固定于所述耳机腔体22内,而无需通过胶粘方式实现固定,安装方便。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管体部34与所述卡接块36由一体成型而制成。

请参照图1至图4,进一步地,所述耳机壳体20设有沿所述耳机腔体22底部突出延伸并与所述耳机腔体22腔壁相对的限位墙23,所述限位墙23与所述耳机腔体22的腔壁形成卡设所述软套管30和所述止挡片40的卡设空间24,所述限位墙23设有供所述耳机线10通过以进入所述耳机腔体22内的出线口230。通过设置所述限位墙23以与所述耳机腔体22的腔壁形成所述卡设空间24,所述卡接块36收容于所述卡设空间24内并贴设于所述耳机腔体22的腔壁,所述止挡片40收容于所述卡设空间24内并过盈配合于所述卡接块36与所述限位墙23之间,以防止所述卡接块36带动所述管体部34转动,起到固定所述软套管30的作用,避免采用胶粘方式固定。所述耳机线10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穿线孔32和所述第二穿线孔42并沿所述出线口230进入所述耳机腔体22内,以在所述耳机腔体22内弯曲走线,实现固定。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耳机线10沿所述第一穿线孔32、所述第二穿线孔42和所述出线口230的走线方向基本一致,即基本位于同一直线上,避免出现屈曲断裂。

请参照图3至图5,进一步地,所述卡接块36包括当所述管体部34插入所述过线孔21内时与所述出线口230相配合的第一突出块360以及与所述第一 突出块360相连并于所述管体部34插入所述过线孔21后卡设于所述卡设空间24内的第二突出块362,所述第一突出块360与所述第二突出块362沿所述过线孔21径向呈T型。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突出块360以使所述卡接块36与所述出线口230配合以便于将所述管体部34插入所述过线孔21内,当所述管体部34插入所述过线孔21内后,将所述软套管30旋转180度,以使所述第二突出块362挡住所述限位墙23,避免所述卡接块36沿所述出线口230脱出。所述第一突出块360和所述第二突出块362沿所述过线孔21径向呈T型,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突出块360沿径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突出块362沿径向的宽度,这样所述第二突出块362相对于所述第一突出块360形成翅膀状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突出块360和所述第二突出块362由一体成型而制成。

请参照图1、图3和图4,进一步地,所述耳机壳体20内设有多个加强筋25,所述加强筋25上形成多个使所述耳机线10呈蛇形通过的卡接槽26。通过设置所述加强筋25以使所述耳机线10在所述耳机腔体22内沿蛇形弯曲固定,从而避免采用打线结来提供引张强度,对所述耳机线10会产生足够的阻力,有效地提高了耳机线10的引张强度。

请参照图1、图3和图4,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25包括相对于所述耳机腔体22的腔壁设置并位于所述过线孔21至少一侧的第一加强筋252以及与所述第一加强筋252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一卡接槽260的第二加强筋254,所述耳机线10的一端绕设于所述第一加强筋252并从所述第一卡接槽260引出,所述耳机线10通过所述第二穿线孔42的方向与通过所述第一卡接槽260的方向不平行。所述第一卡接槽260与所述第一穿线孔32和所述第二穿线孔42的方向不平行,可以是相互垂直,这样,所述耳机线10沿所述第一穿线孔32和所述第二穿线孔42从所述出线口230伸出弯折并穿过所述第一卡接槽260,这样,所述耳机线10从所述第一卡接槽260引出后至少经过了一次弯曲绕设,以使所述耳机线10产生足够的阻力,有效提高了所述耳机线10的引张强度。

请参照图1、图3和图4,进一步地,所述耳机壳体20内还设有多个间隔设于一所述加强筋25上的绕线柱255,各所述绕线柱255至少形成至少两个供所述耳机线10通过的第二卡接槽262,各所述绕线柱255的排布方向与所述耳机线10通过所述第一卡接槽260的方向一致。所述绕线柱255设置于所述第二加强筋254上,并且相邻两所述绕线柱255之间形成供所述耳机线10通过的所述第二卡接槽262,靠近所述第一加强筋252的所述绕行柱与所述第一加强筋252形成方向与所述第一卡接槽260方向一致的所述卡接槽26,所述耳机线10经过所述第一卡接槽260绕设至所述卡接槽26内,以改变所述耳机线10的绕线方向;各所述绕线柱255之间形成的所述第二卡接槽262的走线方向与所述第一卡接触的走线方向不平行,优选地,可以相互垂直,所述耳机线10至少绕过两所述第二卡接槽262,这样,所述耳机线10在所述第二卡接槽262内至少改变了两次走线方向,从而有效提高了所述耳机线10的引张强度。

请参照图1、图3和图4,进一步地,所述耳机壳体20内还设有交叉设置的第三加强筋256和第四加强筋25,所述第三加强筋256和所述第四加强筋258于交接处形成不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用于卡设所述耳机线10的第三卡接槽264和第四卡接槽266,各所述第三卡接槽264与各所述第四卡接槽266间隔设置。通过设置相互交叉的第三加强筋256和所述第四加强筋258,以增强所述耳机壳体20的强度,另外也有利于在所述第三加强筋256和所述第四加强筋258的交接处形成所述第三卡接槽264和第四卡接槽266,所述耳机线10经过所述第三卡接槽264和所述第四卡接槽266时,会发生走线方向的改变,这样,所述耳机线10从所述出线口230引出后至所述第四卡接槽266,至少经过5次走线方向的改变,从而产生足够阻力以避免所述耳机线10容易脱出。

请参照图1、图3和图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加强筋256与所述第四加强筋258构成方形结构,所述第三卡接槽264与相邻的第四卡接槽266位于所述方形结构的对角上。为了便于加工,所述第三加强筋256和所述第四加强筋258构成方形结构,且所述第三卡接槽264与所述第四卡接槽266位于所述方向结 构的对角上,这样,所述耳机线10经过所述第三卡接槽264至所述第四卡接槽266时,为沿折线方向走线,大大提高了所述耳机线10的引张强度。

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耳机包括耳机线10,所述耳机还包括上述用于固定安装所述耳机线10的耳机线固定结构。该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耳机线固定结构,该耳机线固定结构具有与上述各实施例中耳机线固定结构相同的结构且所起作用也相同,此处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