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7425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受话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受话器。



背景技术:

受话器是一种能够实现电声能转化的器件,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话等电子终端装置中。常规的受话器结构,一般包括磁路系统、振动系统以及收容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的外部壳体,外部壳体通常又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壳、中壳和下壳,振动系统的振膜将受话器分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其中,前声腔一般为振膜、中壳和上壳的空间,而后声腔一般为振膜、中壳和下壳的空间,而前声腔以及后声腔上都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声孔,以将声波传递至外界。

现有的受话器结构,设置于后声腔的后声孔为开放式设计,这种结构使得振动系统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导致生产过程中外界环境的小颗粒、毛纤、灰尘等杂质容易落入后声腔中,受话器产品工作时,音圈、振膜易与进入内部的杂质碰撞,从而导致产品性能不良。鉴于此,需要针对目前的后声孔的设计进行改进,以避免上述杂质容易落入后腔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受话器,在后声腔出声孔的位置注塑网布,隔离后腔与外界环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受话器,包括外部壳体;所述外部壳体包括自上而下相互配合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外部壳体形成的空腔内收容有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所述振膜将所述受话器分割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其中,所述第三壳体注塑成型;所述第三壳体上开设有连通外界的所述后声腔的出声孔;所述第三壳体上对应所述出声孔的位置注塑结合有网布;所述网布将所述后声腔与外部环境隔离。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出声孔开设于所述第三壳体的角部位置;所述网布对应于所述第三壳体的角部位置注塑结合,并且覆盖所述出声孔。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网布为扇形、圆形或者方形结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振膜、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的空间形成所述前声腔;所述振膜、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的空间形成所述后声腔。

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盆架、固定于所述盆架内的磁铁和华司。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盆架与所述受话器的第三壳体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盆架与所述受话器的第三壳体之间的空隙涂有胶体进行密封。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盆架与所述受话器的第三壳体注塑为一体,形成壳体组件;所述受话器的第三壳体为位于所述壳体组件角部位置的塑胶件。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塑胶件上开设有所述受话器后声腔的出声孔。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振膜粘结固定的音圈;所述振膜的中心位置结合有补强部。

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受话器,其第三壳体上对应后声腔出声孔的位置注塑结合有网布,网布将产品后声腔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能够避免外界环境中的灰尘、毛纤、细小颗粒等杂质落入后腔而引起的产品性能不良,可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受话器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受话器结构的背面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受话器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受话器结构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受话器结构的剖视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第三壳体,3’、壳体组件,301、出声孔,302、网布,31’、盆架,32’、塑胶件,4、盆架,5、磁铁,5’、磁铁,6、华司,6’、华司,7、音圈,8、振膜,8’、振膜,9、补强部,9’、补强部,10、金属环,11、助听音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

实施例一:

参阅图1、图2和图3共同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受话器包括外部壳体,具体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第三壳体3,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第三壳体3自上而下相互配合,形成容纳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的空腔。进一步的,磁路系统包括盆架4、粘结固定于盆架4表面的磁铁5以及覆盖于磁铁5表面的华司6;第三壳体3为矩形的框体结构,且注塑成型,盆架4容置于第三壳体3的容纳空间内,盆架4与第三壳体3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胶体12,以更好地实现密封。振动系统包括振膜8以及与振膜8粘结固定的音圈7,金属环10用于支撑振膜8,金属环10与第二壳体2固定;另外,为了增强产品在高频处的声学性能,振膜8的中间位置还结合有补强部9,实施时,补强部9一般为刚性的复合层结构。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受话器还包括助听音圈11,当其与终端电子装置组配后,助听音圈11能够和助听器配合,起到放大声音信号的作用,对于一些听力障碍的人士有所帮助。

本实施方式中,振膜8固定于第二壳体2上,将受话器分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具体可以理解为,振膜8、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的空间形成前声腔,振膜8、第二壳体2与第三壳体3的空间形成后声腔,第三壳体3上开设有连通外界的出声孔301,作为后声腔的出声孔,第三壳体3上对应出声孔301的位置注塑结合有网布302,网布302将后声腔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后声腔出声孔处结合网布,可以避免外部环境中的灰尘、毛纤、细小颗粒等杂质落入后声腔,改善产品因此引发的性能不良,进一步保证产品的声学性能。

优选的,出声孔301开设于第三壳体3的角部位置,网布302对应于第三壳体3的角部位置注塑结合,并且覆盖出声孔301;再者网布302具体可以为扇形、圆形或者方形等结构,事实上,实施时,网布可以为任意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形状,只要其能够覆盖出声孔301即可,具体形状不受此限。

实施例二:

参阅图4和图5共同所示,本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一主要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一种作为磁路系统的盆架结构以及作为外部壳体的第三壳体为分体式结构,而本实施方式中,二者注塑为一体,形成壳体组件3’,也就是说,此时,壳体组件3’具体包括盆架31’以及位于角部位置的塑胶件32’,第三壳体即为此处所述的塑胶件32’。

在本实施方式中,振膜8’将受话器分割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而后声腔的出声孔301则设置于位于壳体组件3’角部位置的塑胶件32’上,网布302对应出声孔301的位置一体注塑结合,从而隔离后声腔以及外部环境,网布302的具体形状同实施例一种所述,具体不受限制,只要能够覆盖出声孔301即可。

本实施方式中,磁铁5’具体包括中心磁铁以及沿中心磁铁的一组对边相对设置的两块边磁铁,相应的,华司6’包括覆盖于中心磁铁表面的中心华司以及覆盖边磁铁的边华司。振动系统的振膜8’此处设计为硅胶膜,可提高振膜的耐温性能、增大振膜的振动幅度,其固定方式为与第二壳体2注塑结合;另外,用于增强产品高频性能的补强部9’为下凹的结构,可以在优化产品声学性能的同时降低产品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旨在对于后声腔出声孔的位置对应注塑网布,以隔离后声腔和外部环境,其实施与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各部件的具体设计无关,也就是说,本技术方案的实施并不限于上述的磁路结构、振膜或者补强部等的结构,只要是在受话器产品后声腔出声孔的位置注塑有网布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