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飞轮自充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5928阅读:17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领域,具体的来说是涉及陀飞轮自充手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这就对手机的待机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增加电池容量的方法来增加待机时间,但是这种方法具有充电时间长、电池体积较大及成本较高等缺陷。目前,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可手动发电的手机,不受地点和环境的限制,可随时进行充电。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在手机缺电时能手动发电的手摇发电手机。该手摇发电手机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按键组件、PCB主板、电池和手摇发电装置,所述手摇发电装置包括摇杆组件、微型发电机和传动组件,施力于摇杆组件通过传动组件使微型发电机实现发电的目的。这种手摇式的发电手机,虽可实现增加手机待机时间的目的,但是这种手摇的充电方式,较为麻烦,用户需要抽出时间来手动操作,费时费力,且待机时间增加的程度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陀飞轮自充手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陀飞轮自充手机,包括手机壳体、电路板、控制器、蓄电池、充电电路、电流处理电路和自动发电装置;

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手机壳体内部;控制器焊接在电路板上,并通过引脚与电路板具体线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电能输出端口与电路板连接供电;所述蓄电池的充电接口与充电电路连接;所述自动发电装置的电流输出端与电流处理电路连接;所述电流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充电电路连接;

所述自动发电装置包括线圈组件(1)、转子(2)、旋杆(3)和吊球(4);所述转子(2)嵌套在线圈组件(1)内部;所述转子(2)的外径比线圈组件(1)的内径小;所述旋杆(3)一端与转子(2)的中心部位活动连接;所述旋杆(3)的另一端连接有吊球(4);所述吊球(4)为一个小钢球;

所述电流处理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升压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自动发电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升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与稳压电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充电端连接。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转子为永磁铁,半径为1-1.5cm。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线圈组件由若干砸线圈构成,各个线圈串联连接,线圈由铜线环绕而成。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线圈砸数为10-20砸。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旋杆的长度比线圈组件的外圆半径大。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线圈组件的半径为2-3c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用户行走、运动的时候,将产生的机械能自从转换为电能,从而实现为手机电池进行充电;

2、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充电过程不受时间、地点和环境的限制,不需要有市电电源接入,无需配置充电器;

3、本实用新型具有充电简单方便,有利于在社会中推广,跟手机产业带来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线圈组件、1.1线圈、2转子、3旋杆、4吊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陀飞轮自充手机,如图1所示,包括手机壳体、电路板、控制器、蓄电池、充电电路、电流处理电路和自动发电装置。手机壳体、电路板和控制器主要构成了普通手机。

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手机壳体内部;控制器焊接在电路板上,并通过引脚与电路板具体线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电能输出端口与电路板连接供电;所述蓄电池的充电接口与充电电路连接;所述自动发电装置的电流输出端与电流处理电路连接;所述电流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充电电路连接。

所述自动发电装置包括线圈组件1、转子2、旋杆3和吊球4。所述转子2嵌套在线圈组件1内部;所述转子2的外径比线圈组件1的内径小;所述旋杆3一端与转子2的中心部位活动连接;所述旋杆3的另一端连接有吊球4;所述吊球4为一个小钢球,如图1所示。

所述电流处理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升压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自动发电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升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与稳压电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充电端连接。整流电路将自动发电装置输出端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在经过升压电路进一步进行升压,再由稳压电路进行稳定电压,使其输出稳定的电压给蓄电池充电。

线圈组件1由若干砸线圈1.1构成,各个线圈1.1串联连接,线圈1.1由铜线环绕而成,线圈组件1的半径为2-3cm。转子2为永磁铁,半径为1-1.5cm。人们在运动或行走过程中,吊球4随着旋杆3可以360°的进行旋转,由旋杆3带动转子2进行转动。转子2在转动过程中,切割线圈1.1上的磁感线,从而使线圈1.1上产生电流。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