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夜间监控能力的摄像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1949阅读:1481来源:国知局
提升夜间监控能力的摄像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像头设备,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提升夜间监控能力的摄像头。



背景技术:

摄像头夜间的摄像能力一直被人们诟病,而具有夜视能力的摄像头造价较高,成本较高,因此,通常将摄像头安装在路灯处,路灯需要通宵点亮。对于非主要路段的区域,常亮的路灯显然耗费电力巨大,长此以往,使用成本过高,但是不装照明灯,摄像头的监控效果将大打折扣。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提升夜间拍摄能力、功耗小的提升夜间监控能力的摄像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升夜间监控能力的摄像头,包括摄像头和围绕摄像头安装的一圈照明灯,一圈所述照明灯均连接摄像头的主控芯片,各照明灯具有单独的供电开关,主控芯片根据摄像头转动时焦点所处位置将摄像头的转动范围分为四个区域,各照明灯对应四个区域分布,主控芯片控制摄像头转动到对应区域时控制对应区域的照明灯点亮。

基上所述,各所述照明灯具有聚光罩,所述聚光罩的开口方向朝向各个区域的中心位置。

基上所述,各所述照明灯的尾部为铰接结构使得照明灯可摆动。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增加照明灯,根据摄像头的转动区域,将照明灯分区域设置,当摄像头转动到对应的区域后,点亮对应区域的照明灯,利用此方法,节约电力的使用,提升夜间照明能力,在非路灯处也能够使用。

进一步的,设置聚光罩,将光线聚拢,对于光线强度有增强效果,可以进一步的降低照明灯的功率要求。照明灯可转动,角度可调,方便在不同环境下设置照明灯探照的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升夜间监控能力的摄像头转动至其中一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升夜间监控能力的摄像头转动至另一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照明灯及聚光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摄像头;2.照明灯;3.支架;4.聚光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提升夜间监控能力的摄像头,包括摄像头1和围绕摄像头1安装的一圈照明灯2,照明灯2和摄像头1均安装在支架3上,一圈所述照明灯2均连接摄像头1的主控芯片,各照明灯2具有单独的供电开关,主控芯片根据摄像头1转动时焦点所处位置将摄像头1的转动范围分为四个区域,转动范围的划分,一是由摄像头1理论上可转动的范围设定,二是由人为规定的转动的范围设定,人为规定的范围相对于理论上的范围更小。

各照明灯2对应四个区域分布,主控芯片控制摄像头1转动到对应区域时控制对应区域的照明灯2点亮。相应的,摄像头1转移到其它区域时,上一区域的照明灯2熄灭,即始终仅有一个区域的照明灯2被点亮。由于需要探照的范围较小,灯的功率要求不必过高,相对于一个路灯的功率而言,交替点亮的照明灯更加节点。另外,路灯始终在转动中,灯也会不停交替,每个区域的灯点亮时间不会过长,发热较低,进一步的降低了功耗。

图1和图2仅从构思上说明摄像头1转动与照明灯2点亮的位置关系,在实际使用中,摄像头1的转动范围可能为立体范围,摄像头的角度需要根据所针对的拍摄方向进行调整。

各所述照明灯2具有聚光罩4,所述聚光罩4的开口方向朝向各个区域的中心位置,聚光罩4本身由于反射原理具有增强光线的作用,同时能够增强探照的距离,对于局部增亮效果明显。各所述照明灯2的尾部为铰接结构,通过铰接结构安装在支架3上,使得照明灯2可摆动,摆动的目的是针对前述的区域划分设置,由于划分区域大小不同,导致焦点位置有所差别,通过转动的照明灯来调整。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