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备中的线头阻塞(HOLB)缓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43874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优先权申请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5月15提交的题为“head-of-lineblocking(holb)mitigationincommunicationdevices(通信设备中的线头阻塞(holb)缓解)”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4/713,028的优先权,该申请通过援引全部纳入于此。

背景

i.公开领域

本公开的技术一般涉及通信设备中的数据传输。

ii.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设备在当前社会已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些移动通信设备的盛行部分地是由目前在此类设备上实现的许多功能来推动的。对此类功能的需求提高了对移动通信设备的处理能力要求。作为结果,移动通信设备已经变成能够同时处理各种数据流(例如,语音、音频、视频、图像、文本等)的复杂的移动娱乐中心。

尽管移动通信设备能够同时处理各种数据流,但是向一个或多个客户端设备实时地输出各种数据流的任务更具挑战性。首先,在可用的通信介质(例如,无线频谱)中存在必须由各种数据流共享的有限带宽。另外,与各种数据流相关联的话务模式(例如,恒定比特率相对于可变比特率、突发性相对于偶发性等)是不可预测的,从而使得甚至对于最复杂的话务调度器而言,高效地工作也是困难的。此外,移动通信设备普遍支持的许多特征必须在越来越严格的功耗预算下完成。

数据排队是在移动通信设备中普遍使用的机制以在向一个或多个客户端设备传送数据之前,基于诸如发端、目的地、以及服务质量(qos)优先级之类的因素来帮助将各种数据流组织和调度到输出队列中。就此而言,期望优化输出队列以用较低的功耗来达成较高的效率、吞吐量、和数据完整性。

公开概述

详细描述中所公开的诸方面包括通信设备中的线头阻塞(holb)缓解。由通信设备采用以供传输数据的输出队列易受到holb的影响。就此而言,在一个方面,队列监视逻辑被配置成通过测量(诸)输出队列的(诸)深度并且将其与队列溢出阈值进行比较来检测holb。如果(诸)输出队列的(诸)深度超过队列溢出阈值,则(诸)对应的输入队列的(诸)队列权重被减小以减少数据流入(诸)输出队列,由此缓解(诸)输出队列中的holb。在另一个方面,队列监视逻辑还被配置成通过将(诸)输出队列的(诸)深度与队列耗尽阈值进行比较来检测队列耗尽。如果(诸)输出队列的(诸)深度下降到队列耗尽阈值以下,则(诸)对应的输入队列的(诸)队列权重被增大以促使数据流入(诸)输出队列,由此防止(诸)输出队列中的数据挨饿。通过缓解(诸)输出队列中的holb和数据挨饿,有可能优化(诸)输出队列以用较低的功耗来达成较高的吞吐量和数据完整性。

就此而言,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缓解通信设备中的holb的传输控制逻辑。该传输控制逻辑包括通信地耦合至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的队列监视逻辑。该传输控制逻辑还包括通信地耦合至一个或多个输入队列的队列权重确定逻辑,该队列权重确定逻辑配置成分别向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提供一个或多个输出数据流。对于该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中的每一者,该队列监视逻辑被配置成测量输出队列的相应的队列深度。对于该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中的每一者,该队列监视逻辑还被配置成将相应的队列深度与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输出队列的状态。对于该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中的每一者,该队列权重确定逻辑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输出队列的状态而调节耦合至输出队列的相应的输出数据流。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缓解通信设备中的holb的装置。该用于缓解通信设备中的holb的装置包括用于监视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的装置。该用于缓解通信设备中的holb的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一个或多个输入队列的装置,该用于控制一个或多个输入队列的装置配置成分别向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提供一个或多个输出数据流。对于该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中的每一者,该用于监视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的装置被配置成测量输出队列的相应的队列深度。对于该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中的每一者,该用于监视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的装置还被配置成将相应的队列深度与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输出队列的状态。对于该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中的每一者,该用于控制一个或多个输入队列的装置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输出队列的状态而调节耦合至输出队列的相应的输出数据流。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缓解通信设备中的holb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测量包括在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之中的输出队列的相应的队列深度。该方法还包括将该相应的队列深度与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输出队列的状态。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确定输出队列的状态而调节一个或多个输出数据流之中耦合至该输出队列的的相应的输出数据流。

附图简述

图1是采用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来与一个或多个客户端设备进行通信的示例性通信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采用用于检测和缓解图1中的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中的线头阻塞(holb)和数据挨饿的传输控制逻辑的示例性通信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解说由图2中的传输控制逻辑中的队列监视逻辑采用的示例性队列深度监视过程的流程图,该队列监视逻辑用于图1中的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中的holb和数据挨饿的可靠检测;

图4是示例性队列权重确定逻辑的示意图,其配置成对于一个或多个输入队列之中的相应的输入队列,增大或减小相应的队列权重;

图5是解说响应于由图2中的传输控制逻辑对相应输入队列的队列权重进行调节的输出队列深度在时间上的变化的示例性输出队列深度相对于时间(qd-时间)标绘;以及

图6解说了可以支持图2中的用于holb缓解的传输控制逻辑的基于处理器的系统的示例。

详细描述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若干示例性方面。措辞“示例性”在本文中用于表示“用作示例、实例或解说”。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方面不必被解释为优于或胜过其他方面。

详细描述中所公开的诸方面包括通信设备中的线头阻塞(holb)缓解。由通信设备采用以供传输数据的输出队列易受到holb的影响。就此而言,在一个方面,队列监视逻辑被配置成通过测量(诸)输出队列的(诸)深度并且将其与队列溢出阈值进行比较来检测holb。如果(诸)输出队列的(诸)深度超过队列溢出阈值,则(诸)对应的输入队列的(诸)队列权重被减小以减少数据进入(诸)输出队列,由此缓解(诸)输出队列中的holb。在另一个方面,队列监视逻辑还被配置成通过将(诸)输出队列的(诸)深度与队列耗尽阈值进行比较来检测队列耗尽。如果(诸)输出队列的(诸)深度下降到队列耗尽阈值以下,则(诸)对应的输入队列的(诸)队列权重被增大以促使数据流入(诸)输出队列,由此防止(诸)输出队列中的数据挨饿。通过缓解(诸)输出队列中的holb和数据挨饿,有可能优化(诸)输出队列以用较低的功耗来达成较高的吞吐量和数据完整性。

在讨论包括本公开的诸特定方面的通信设备中的holb缓解的诸方面之前,在图1中提供了常规输出队列操作的简要概览。以下参照图2开始对通信设备中的holb缓解的诸特定示例性方面的讨论。

就此而言,图1是分别采用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102(1)-102(x)来与一个或多个客户端设备104(1)-104(x)进行通信的示例性通信设备100的示意图。在非限定性示例中,该一个或多个客户端设备104(1)-104(x)可以是外部设备(例如,移动通信设备)或诸如集成电路(ic)之类的内部设备。

参照图1,该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102(1)-102(x)具有相应的容量c1-cx,该容量c1-cx确定每个输出队列102(1)-102(x)可以存储的数据单元(例如,分组、字节、码元等)的最大数目。为了讨论和解说的方便起见,在下文中以数据分组的单位来引用容量c1-cx。该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102(1)-102(x)分别包括一个或多个线头(hol)分组106(1)-106(x)和一个或多个线尾(eol)分组108(1)-108(x)。在非限定性示例中,该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102(1)-102(x)是先进先出(fifo)队列,其中一个或多个hol分组106(1)-106(x)分别在一个或多个eol分组108(1)-108(x)之前被传送。在一个或多个eol分组108(1)-108(x)与一个或多个hol分组106(1)-106(x)之间的相应距离确定该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102(1)-102(x)的一个或多个队列深度qd1-qdx。例如,在输出队列102(1)中,队列深度qd1由eol分组108(1)与hol分组106(1)之间的距离来确定,输出队列102(2)中的队列深度qd2由eol分组108(2)与hol分组106(2)之间的距离来确定,依此类推。

继续参照图1,一个或多个输入队列110(1)-110(x)中的每一者接收一个或多个输入数据流112(1)-112(p1-x),其中p1-x指示p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输入队列110(1)-110(x)之中的不同的有限正整数。在非限定性示例中,该一个或多个输入队列110(1)-110(x)可以是各自包括一个或多个输入数据流112(1)-112(p1-x)的一个或多个逻辑队列。该一个或多个输入队列110(1)-110(x)被进一步配置成:将一个或多个输出数据流114(1)-114(x)分别馈送至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102(1)-102(x)以供传送至一个或多个客户端设备104(1)-104(x)。

在一个非限定性示例中,客户端设备104(2)可被配置成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时段(未示出)以降低功耗。由此,在该休眠时段期间客户端设备104(2)不能够接收到来自输出队列102(2)的任何数据。如此,hol分组106(2)必须被保持在输出队列102(2)中,从而导致输出队列102(2)中的holb。然而,输入队列110(2)可能不知道输出队列102(2)中的holb并且继续将输出数据流114(2)馈送至输出队列102(2)。因此,当队列深度qd2达到容量c2时,输出队列102(2)中将发生溢出并且导致输出数据流114(2)中的后续数据分组丢失,由此损害输出队列102(2)中的数据完整性。

在又一非限定性示例中,hol分组106(x)是与输出队列102(x)中的eol分组108(x)相同的分组。作为结果,输出队列102(x)在将hol分组106(x)传送至客户端设备104(x)之后变成空。如果输入队列110(x)没有及时地补充输出队列102(x),则将发生数据挨饿且降低了输出队列102(x)的数据吞吐量。因此,期望检测和缓解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102(1)-102(x)中的holb和数据挨饿以确保较高的数据完整性和数据吞吐量。

就此而言,图2是采用用于检测和缓解图1中的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102(1)-102(x)中的holb和数据挨饿的传输控制逻辑202的示例性通信设备200的示意图。图1和图2之间的共同元件以共同元件标号被示出,并且在本文中将不再重新描述。

参照图2,通信设备200中的队列调度器(未示出)基于经加权的循环法(wrr)调度方案来调度该一个或多个输入队列110(1)-110(x),以分别向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102(1)-102(x)提供一个或多个输出数据流204(1)-204(x)。在wrr调度方案下,该一个或多个输入队列110(1)-110(x)分别被指派队列权重w1-wx,该队列权重w1-wx成比例地确定该一个或多个输入队列110(1)-110(x)的传输机会。例如,输入队列110(1)的传输机会等于相应的队列权重w1除以队列权重w1-wx之和。换言之,输入队列110(1)的相应的传输机会等于类似地,输入队列110(2)的相应的传输机会等于以此类推。如果队列权重w1-wx全部相等,则一个或多个输入队列110(1)-110(x)将全部接收到相同的x分之一(1/x)的传输机会。就此而言,有可能通过分别增大或减小一个或多个输入队列110(1)-110(x)的队列权重w1-wx来增大或减小一个或多个输出数据流204(1)-204(x)。

为了引用的方便起见,指代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102(1)-102(x)之中的任何输出队列的输出队列102(y)在下文中作为非限定性示例来讨论。对应的队列深度qdy、输出数据流204(y),输入队列110(y)、以及队列权重wy也在本文中与输出队列102(y)相关联地进行引用。

继续参照图2,传输控制逻辑202包括队列权重确定逻辑206(其通信地耦合至一个或多个输入队列110(1)-110(x))和队列监视逻辑208。队列监视逻辑208通信地耦合至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102(1)-102(x)且被配置成检测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102(1)-102(x)中的holb和/或数据挨饿。对于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102(1)-102(x)中的每一者,队列监视逻辑208测量队列深度qd1-qdx之中相应的队列深度,并且将相应的队列深度与阈值(未示出)进行比较以确定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102(1)-102(x)之中的输出队列102(y)的状态。队列权重确定逻辑206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输出队列102(y)的状态而调节一个或多个输出数据流204(1)-204(x)之中耦合至输出队列102(y)的相应的输出数据流204(y)。该阈值包括队列溢出阈值210和队列耗尽阈值212。在非限定性示例中,在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102(1)-102(x)之中,队列溢出阈值210和队列耗尽阈值212可以相同或不同。

如果相应的队列深度qdy大于队列溢出阈值210,则这可以是输出队列102(y)中的holb的警告符号。由此,如果队列深度qdy大于队列溢出阈值210,则队列监视逻辑208向队列权重确定逻辑206提供相应的队列溢出指示214。例如,输出队列102(2)的相应的队列深度qd2大于相应的队列溢出阈值210。因此,队列监视逻辑208将生成用于输出队列102(2)的相应的队列溢出指示214。响应于接收到相应的队列溢出指示214,队列权重确定逻辑206减小耦合至输出队列102(2)的相应的输出数据流204(2)以缓解输出队列102(2)中的holb。如先前所讨论的,队列权重确定逻辑206可通过减小相应的输入队列110(2)的相应的队列权重w2来减小相应的输出数据流204(2)。

如果相应的队列深度qdy小于队列耗尽阈值212,则这可以是相应的输出队列102(y)中的数据挨饿的警告符号。由此,如果队列深度qdy小于队列耗尽阈值212,则队列监视逻辑208向队列权重确定逻辑206提供相应的队列耗尽指示216。例如,输出队列102(x)的相应的队列深度qdx小于相应的队列耗尽阈值212。作为结果,队列监视逻辑208生成用于输出队列102(x)的相应的队列耗尽指示216。响应于接收到相应的队列耗尽指示216,该队列权重确定逻辑206增大耦合至输出队列102(x)的相应的输出数据流204(x)以防止输出队列102(x)中的数据挨饿。如先前所讨论的,队列权重确定逻辑206可通过增大相应的输入队列110(x)的相应的队列权重wx来增大相应的输出数据流204(x)。

然而,如果相应的队列深度qdx小于或等于队列溢出阈值210,则队列监视逻辑208将不会生成用于输出队列102(x)的相应的队列溢出指示214。类似地,如果相应的队列深度qdx大于或等于队列耗尽阈值212,则队列监视逻辑208将不会生成用于输出队列102(x)的相应的队列耗尽指示216。例如,队列监视逻辑208将不会生成用于输出队列102(1)的相应的队列溢出指示214和相应的队列耗尽指示216,因为相应的队列深度qd1既不大于队列溢出阈值210也不小于队列耗尽阈值212。这对于输出队列102(3)而言也同样成立,即使相应的队列深度qd3被示出为等于队列溢出阈值210。因此,通过基于队列溢出阈值210和队列耗尽阈值212来检测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102(1)-102(x)中的holb和数据挨饿,有可能及时调节一个或多个输出数据流204(1)-204(x)以缓解输出队列102(1)-102(x)中的holb和数据挨饿。

继续参照图2,一个或多个输出数据流204(1)-204(x)的话务模式可以是突发性的或者以可变的数据速率来发生。取输出队列102(x)作为示例,输出队列102(x)可被在队列监视逻辑208已经生成相应的队列耗尽指示216之后且在队列监视逻辑208进行相应的队列深度qdx的下一测量之前所接收到的大数据突发瞬时填满。如果队列权重确定逻辑206在收到相应的队列耗尽指示216之际立即行动以增大相应的输出数据流204(x),则作为结果,溢出可能在输出队列102(x)中发生。还有可能在队列监视逻辑208已经生成相应的队列溢出指示214之后,客户端设备104(2)从休眠时段退出并且清除输出队列102(2)。在这种情形中,如果队列权重确定逻辑206在收到相应的队列溢出指示214之际立即行动以减小相应的输出数据流204(2),则作为结果,数据挨饿可能在输出队列102(2)中发生。为了防止如以上描述的输出数据流204(1)-204(x)中的过早的变化,在队列监视逻辑208中提供了队列溢出计数器218和队列耗尽计数器220以使用预定的滞后值来改善相应的队列溢出指示214和队列耗尽指示216的可靠性。

就此而言,图3是解说由队列监视逻辑208采用以用于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102(1)-102(x)中的holb和数据挨饿的可靠检测的示例性队列深度监视过程300的流程图。图1和2中的元件结合图3来引用,并且在本文中将不再重新描述。

对于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102(1)-102(x)中的每一者,队列监视逻辑208首先测量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102(1)-102(x)之中的输出队列102(y)的一个或多个队列深度qd1-qdx之中相应的队列深度qdy(框302)。队列监视逻辑208随后将相应的队列深度qdy与队列溢出阈值210和队列耗尽阈值212进行比较(框304)。队列监视逻辑208首先确定相应的队列深度qdy是否大于队列溢出阈值210(框306)。如果相应的队列深度qdy大于队列溢出阈值210,则队列监视逻辑208增大队列溢出计数器218(框308)。如果相应的队列深度qdy小于或等于队列溢出阈值210,则队列监视逻辑208随后确定相应的队列深度qdy是否小于队列耗尽阈值212(框310)。如果相应的队列深度小于队列耗尽阈值212,则队列监视逻辑208增大队列耗尽计数器220(框312)。队列监视逻辑208随后检查是否已经达到预定的滞后值(框314)。在非限定性示例中,预定的滞后值可被设置为滞后定时器,由此队列监视逻辑208在滞后定时器期满时生成相应的队列溢出指示214或相应的队列耗尽指示216。在另一非限定性示例中,预定的滞后值可被设置为滞后计数器,由此队列监视逻辑208在队列溢出计数器218或队列耗尽计数器220具有与该滞后计数器相同的值时,生成相应的队列溢出指示214或相应的队列耗尽指示216。通过实现预定的滞后值,可以改善相应的队列溢出指示214和相应的队列耗尽指示216的可靠性。

继续参照图3,如果达到预定的滞后值,则队列监视逻辑208随后比较队列溢出计数器218和队列耗尽计数器220的值(框316)。如果队列溢出计数器218的值大于队列耗尽计数器220的值,则队列监视逻辑208向队列权重确定逻辑206提供相应的队列溢出指示214(框318)。如果队列溢出计数器218的值小于队列耗尽计数器220的值,则队列监视逻辑208向队列权重确定逻辑206提供相应的队列耗尽指示216(框320)。在队列监视逻辑208生成相应的队列溢出指示214或相应的队列耗尽指示216之后,队列溢出计数器218和队列耗尽计数器220被重置为零(框322)。随后,队列监视逻辑208移动至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102(1)-102(x)之中的另一输出队列102(y)并且重复队列深度监视过程300(框324)。如果在框314中未达到预定的滞后值,则队列监视逻辑208也移动至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102(1)-102(x)之中的另一输出队列102(y)并且重复队列深度监视过程300(框324)。

除了在队列监视逻辑208中采用预定的滞后值之外,还有可能在队列权重确定逻辑206中引入第二级滞后。就此而言,图4是示例性队列权重确定逻辑400的示意图,其配置成对于一个或多个输入队列110(1)-110(x)之中的相应的输入队列,增大或减小一个或多个队列权重w1-wx之中的相应的队列权重。图2中的元件结合图4来引用,并且在本文中将不再重新描述。指代一个或多个输入队列110(1)-110(x)中的任一者的输入队列110(y)在下文中作为非限定性示例来讨论。

队列权重确定逻辑400包括第一复用器(mux)402、第二mux404、以及队列权重mux406。队列权重确定逻辑400还包括第一队列权重寄存器408和第二队列权重寄存器410。在非限定性示例中,一个或多个输入队列110(1)-110(x)最初可分别被指派相等的队列权重w1-wx。就此而言,一个或多个输入队列110(1)-110(x)中的每一者具有相应的队列权重wy,其等于x分之一(1/x)。相应地,第一队列权重寄存器408和第二队列权重寄存器410两者都具有初始值1/x。

继续参照图4,第一mux402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相应的队列耗尽指示216而增大第一队列权重寄存器408。类似地,第二mux404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相应的队列溢出指示214而减小第二队列权重寄存器410第一队列权重寄存器408和第二队列权重寄存器410的值分别被提供给队列权重mux406作为第一队列权重输入信号412和第二队列权重输入信号414。如果队列权重mux406接收到来自第一mux402的第一控制信号416,则队列权重mux406根据第一队列权重寄存器408来确定相应的队列权重wy。相反,如果队列权重mux406接收到来自第二mux404的第二控制信号418,则队列权重mux406根据第二队列权重寄存器410来确定相应的队列权重wy。在非限定性示例中,第一mux402可被配置成在接收到第一阈值数目个相应的队列耗尽指示216之后提供第一控制信号416。类似地,第二mux404可被配置成在接收到第二阈值数目个相应的队列溢出指示214之后提供第二控制信号418。第一阈值数目和第二阈值数目用作队列权重确定逻辑206中的第二级滞后,由此进一步增强了传输控制逻辑202的可靠性。

为了解说图2中的用于检测和缓解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102(1)-102(x)中的holb和数据挨饿的传输控制逻辑202的有效性,提供了图5。就此而言,图5是解说响应于由传输控制逻辑202(未示出)对输入队列110(y)(未示出)的队列权重wy(未示出)进行调节的队列深度qdy在时间上的变化的示例性输出队列深度相对于时间(qd-时间)标绘500。图2的元件结合图5来引用,并且在此将不再重新描述。

参照图5,qd-时间标绘500包括qd变化曲线502。如由qd变化曲线502所解说的,队列监视逻辑208(未示出)检测到队列深度qdy在时间t1处超过队列溢出阈值210。作为响应,队列权重确定逻辑206(未示出)减小输入队列110(y)的队列权重wy,以减小输出数据流204(y)(未示出)。作为结果,队列深度qdy在时间t2处返回到正常(例如,高于队列耗尽阈值212且低于队列溢出阈值210)。在时间t3处,队列监视逻辑208检测到队列深度qdy已经跌落到队列耗尽阈值212以下。因此,队列权重确定逻辑206增大输入队列110(y)的队列权重wy。作为结果,在时间t4处输出数据流204(y)增大且队列深度qdy返回到正常。就此而言,传输控制逻辑202在检测和缓解一个或多个输出队列102(1)-102(x)中的holb和数据挨饿方面是有效的。

根据本文所公开的各方面的通信设备中的holb缓解可在任何基于处理器的设备中提供或被集成到任何基于处理器的设备中。不作为限定的示例包括机顶盒、娱乐单元、导航设备、通信设备、固定位置数据单元、移动位置数据单元、移动电话、蜂窝电话、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台式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监视器、计算机监视器、电视机、调谐器、无线电、卫星无线电、音乐播放器、数字音乐播放器、便携式音乐播放器、数字视频播放器、视频播放器、数字视频碟(dvd)播放器、以及便携式数字视频播放器。

就此而言,图6解说了能够支持图2中所解说的用于holb和数据挨饿的检测和缓解的传输控制逻辑202的基于处理器的系统600的示例。在该示例中,基于处理器的系统600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602,其各自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04。(诸)cpu602可具有耦合到(诸)处理器604以用于对临时存储的数据进行快速访问的高速缓存存储器606。(诸)cpu602耦合到系统总线608。如众所周知的,(诸)cpu602通过在系统总线608上交换地址、控制、以及数据信息来与这些其他设备通信。尽管在图6中未解说,但可提供多个系统总线608,其中每个系统总线608构成不同的织构。

其他主设备和从设备可连接到系统总线608。如图6中所解说的,作为示例,这些设备可包括存储器系统610、一个或多个输入设备612、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614、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设备616、以及一个或多个显示控制器618。(诸)输入设备612可以包括任何类型的输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输入键、开关、语音处理器等。(诸)输出设备614可以包括任何类型的输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音频、视频、其他视觉指示器等。(诸)网络接口设备616可以是被配置成允许往来于网络620的数据交换的任何设备。网络62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网络,包括但不限于有线或无线网络、私有或公共网络、局域网(lan)、无线局域网(wlan)、广域网(wan)、蓝牙tm网络、或因特网。(诸)网络接口设备616可以被配置成支持所期望的任何类型的通信协议。存储器系统6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单元622(0-n)以及存储器控制器624。

(诸)cpu602还可被配置成在系统总线608上访问(诸)显示控制器618以控制发送给一个或多个显示器626的信息。(诸)显示控制器618经由一个或多个视频处理器628向(诸)显示器626发送要显示的信息,视频处理器628将要显示的信息处理成适于(诸)显示器626的格式。(诸)显示器626可以包括任何类型的显示器,包括但不限于: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进一步领会,结合本文所公开的各方面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块、模块、电路和算法可被实现为电子硬件、存储在存储器中或另一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并由处理器或其他处理设备执行的指令、或这两者的组合。作为示例,本文所描述的主设备和从设备可用在任何电路、硬件组件、ic、或ic芯片中。本文所公开的存储器可以是任何类型和大小的存储器,并且可被配置成存储所期望的任何类型的信息。为了清楚地解说这种可互换性,各种解说性组件、框、模块、电路和步骤在上文已经以其功能性的形式一般性地作了描述。此类功能性如何被实现取决于具体应用、设计选择、和/或加诸于整体系统上的设计约束。技术人员可针对每种特定应用以不同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性,但此类实现决策不应被解读为致使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结合本文所公开的各方面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块、模块、以及电路可用被设计成执行本文所描述的功能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或执行。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协同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它此类配置。

本文中所公开的各方面可被实施在硬件和存储在硬件中的指令中,并且可驻留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rom(eep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本领域中所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示例性存储介质被耦合至处理器,以使得处理器能从/向该存储介质读取/写入信息。在替换方案中,存储介质可以被整合到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驻留在asic中。asic可驻留在远程站中。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作为分立组件驻留在远程站、基站或服务器中。

还注意到,本文任何示例性方面中所描述的操作步骤是为了提供示例和讨论而被描述的。所描述的操作可按除了所解说的顺序之外的众多不同顺序来执行。此外,在单个操作步骤中描述的操作实际上可在多个不同步骤中执行。另外,可组合示例性方面中讨论的一个或多个操作步骤。应理解,如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地,在流程图中解说的操作步骤可进行众多不同的修改。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理解,信息和信号可使用各种不同技术和技艺中的任何一种来表示。例如,贯穿上面说明始终可能被述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和码片可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

提供对本公开的先前描述是为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皆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对本公开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容易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到其他变型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由此,本公开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征一致的最广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