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控制装置、成像控制方法和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09991发布日期:2018-08-31 21:38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涉及成像控制装置、成像控制方法和程序,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响应于在使用成像设备等期间的状况或状态来进行成像操作的技术。



背景技术:

例如,已知如专利文献1、2和3中所述的用于使成像设备根据预定条件而不是用户操纵来自动进行成像的技术。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1:jp4757173b

ptl2:jp4998122b

ptl3:jp2009-302772a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顺便提及,随着近来成像设备的尺寸已经减小并且其性能已经提高,数字摄像机在各种成像环境中的使用已经扩大。

作为示例,已经出现了被称为“动作相机”的类型的具有抗震性和耐水性的相机。这种类型的相机根据其特性也被称为“可穿戴相机”并且被认为是有用的,因为它们可以在使用安装架附着到身体上的同时被使用以在一般相机可能无法进行成像的角度或状况下进行成像。

这种类型的相机的特征在于,在许多情况下,它们在被附着到诸如穿在身体上的配饰或用于享受活动的装备(例如,滑雪板、冲浪板、自行车、头盔等)之类的构件的同时被使用。此外,诸如操作开关和显示单元之类的用户界面部件按照小型化而倾向于不足。因此,用户(进行活动的人)难以进行记录开始和停止操作。

另外,由于可操作性的恶化,仅对所谓的重要场景进行成像、仅将重要场景切换到特殊模式等是困难的。例如,根据近来的性能提高,甚至对高分辨率图像进行成像或对已经添加有特殊效果的图像进行成像都变得容易。然而,在活动期间难以进行切换到这种模式。例如,当滑雪者将相机穿在其身体上时,在其跳跃时可能无法切换模式。因此,存在功能未被利用并在浪费记录容量的模式下长时间进行记录的情况。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使得用户能够对具有不足用户界面的设备、在使用期间难以进行操作的状态下使用的设备等进行期望的成像操作的方法。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控制装置,包括:具有状态检测单元的控制器,该状态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感测信号,检测成像装置的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感测信号来检测成像环境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以及模式处理指示单元,该模式处理指示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检测到成像装置的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来指示第一模式下的第一成像操作,以及基于检测到成像环境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来指示第二模式下的第二成像操作。

成像环境是其上安装有成像装置或遥控该成像装置的遥控装置的物体或者成像装置的被摄体关于成像装置或遥控装置的使用的状况或状态。“模式”表示作为成像装置的成像操作的操作的状态。

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关于成像环境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针对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中的每一个状态设置预定成像操作,并且模式处理指示单元响应于由状态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状态来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当检测到第一状态时,模式处理指示单元在检测时间或检测时间之后的时间处指示第一模式。当检测到第二状态时,模式处理指示单元在检测时间或检测时间之后的预定时间处指示第二模式。

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装置中,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检测作为以下各项之一的成像环境:其上安装有成像装置的物体、成像装置的被摄体、或者其上安装有能够与成像装置进行通信的设备的第二物体。

也就是说,使用成像装置或遥控装置的人、携带成像装置或遥控装置的人、携带成像装置或遥控装置的动物、其上安装有成像装置或遥控装置的物体或者成像装置的被摄体的状况或状态被检测为成像环境。例如,用作安装有成像装置或遥控装置的物体的人开始某一游戏的状态被视为第一状态,并且该游戏期间的特定动作被视为第二状态。

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装置中,为了基于所述感测信号来检测成像环境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检测其上安装有成像装置的物体的非操纵动作,检测成像装置的被摄体的非操纵动作,或者检测其上安装有能够与成像装置进行通信的设备的第二物体的非操纵动作,该非操纵动作是成像装置与用户之间的间接交互。

尽管在第一状态下进行的第二检测包括检测安装有成像装置的物体或被摄体的运动,但是该运动不是特别是与成像有关的操纵的运动,并且特定运动被检测为第二状态。

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装置中,为了检测成像装置的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检测与其上安装有成像装置的物体相对应的人的操纵动作,或者检测成像装置的被摄体,该操纵动作是成像装置与用户之间的直接交互。

通过基于成像装置或遥控装置的用户的意图的操纵来确定到第一状态的转变。例如,当运动的动作、活动等的发起被设置为第一状态时,通过检测经过用户操纵发起该动作,基于用户意图来开始第一模式下的成像操作。

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装置中,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检测从第二状态到第三状态的第二转变,并且模式处理指示单元还被配置为基于检测到从第二状态到第三状态的第二转变来至少指示在第二模式下进行的第二成像操作结束。

也就是说,通过检测第三状态来控制在第二状态下指示执行的第二模式结束。

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装置中,为了指示第一模式下的第一成像操作,模式处理指示单元还被配置为以环形存储器的形式将捕获图像数据缓冲在存储器中,并且为了指示第二模式下的第二成像操作,模式处理指示单元还被配置为对已被缓冲在存储器中的捕获图像数据设置范围,并且将该范围的捕获图像数据存储作为记录图像。

也就是说,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状态,发起对捕获图像数据的缓冲。然后,响应于检测到第二状态,设置在缓冲期间或之后发送到预定记录介质并且作为记录图像存储在其中的图像的范围。

在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装置中,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控制按照第一帧速率或高于第一帧速率的第二帧速率中的一者来捕获图像数据以生成捕获图像数据,并且已经按照第二帧速率捕获了捕获图像数据。

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装置中,为了指示第一模式下的第一成像操作,模式处理指示单元还被配置为将与第一状态相对应的第一时段的捕获图像数据按照第一帧速率存储作为记录图像,并且为了指示第二模式下的第二成像操作,模式处理指示单元还被配置为将与第二状态相对应的第二时段的捕获图像数据按照比第一帧速率高的第二帧速率存储作为记录图像。

也就是说,按照第一帧速率来记录与第一状态相对应的时段的捕获图像数据,并且按照第二帧速率(高帧速率)来记录与第二状态相对应的时段的捕获图像数据。

在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装置中,为了指示第一模式下的第一成像操作,模式处理指示单元还被配置为以环形存储器的形式将第一时段的捕获图像数据按照第二帧速率缓冲在存储器中。

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装置中,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检测从第二状态到第三状态的第二转变,为了指示第一模式下的第一成像操作,模式处理指示单元还被配置为将捕获图像数据存储作为记录图像,为了指示第二模式下的第二成像操作,模式处理指示单元还被配置为停止对捕获图像数据的记录,并且模式处理指示单元还被配置为基于检测到从第二状态到第三状态的第二转变来指示成像装置的断电。

也就是说,记录与第一状态相对应的时段的捕获图像数据,并且响应于检测到第二状态而结束记录。另外,通过检测第三状态而使成像装置断电。

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装置中,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接收安装在成像装置或能够与成像装置进行通信的设备中的一者中的传感器的感测信号,并且响应于接收到感测信号,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检测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个:成像装置的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或者成像环境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

作为安装在成像装置和可以与成像装置进行通信的设备(例如,遥控装置)中的传感器,考虑例如振动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声音传感器(麦克风)、声压传感器、照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通过这种传感器来检测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成像环境。

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装置中,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捕获由成像装置获取的图像数据,并且响应于捕获图像数据,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检测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个:成像装置的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或者成像环境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

通过对捕获图像数据的图像分析来检测作为被摄体的各种状况的成像环境(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例如,可以从捕获图像数据中检测被摄体的姿势。另外,在基于捕获图像数据来进行诸如自动聚焦(af)、自动光圈(ae)或自动白平衡(awb)之类的控制的同时,根据被摄体的状况来控制af、ae或awb,因此af、ae、awb等的控制值是用于检测作为被摄体的状况的成像环境的值。此外,可以从图像中检测被摄体的运动矢量来确定成像环境。

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装置中,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确定成像装置与能够与成像装置进行通信的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并且响应于确定该通信状态,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检测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个:成像装置的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或者成像环境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

例如,当成像装置与可以与成像装置进行通信的装置(诸如遥控装置)之间的通信停止达到预定时间时,可以确定成像环境中存在变化。

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装置中,为了基于感测信号来检测所述成像装置的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或所述成像环境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基于其上安装有所述成像装置的物体的活动类型来设置检测条件。

例如,确定地点或活动类型,并根据所确定的类型来设置第一状态的触发和第二状态的触发。

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装置中,为了检测所述成像装置的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所述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设置多个检测条件,并且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成像装置的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为了基于所述感测信号来检测所述成像环境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所述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基于来自所述多个检测条件的检测条件的类型来设置检测条件。

当根据各种检测条件检测到第一状态时,根据当检测到第一状态时的检测条件来选择第二状态的检测条件。

在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装置中,为了基于所述感测信号来检测所述成像环境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所述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考虑来自第二多个检测条件的两个或更多个检测条件。

在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装置中,所述多个检测条件与多个预定活动中的一个相关联,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接收输入,该输入指示对所述多个预定活动中的一个的用户选择。在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装置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基于来自所述传感器的感测信号将所述多个预定活动中的一个与用户的活动相匹配,并且其中所述传感器被安装在所述成像装置或能够与所述成像装置进行通信的设备中的一个中。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控制方法。该成像控制方法包括:利用控制器的状态检测单元来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感测信号;利用所述状态检测单元来检测所述成像装置的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基于检测到所述成像装置的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利用所述控制器的模式处理指示单元来指示第一模式下的第一成像操作;利用所述状态检测单元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感测信号来检测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以及基于检测到所述成像环境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利用所述模式处理指示单元来指示第二模式下的第二成像操作。

根据该成像控制方法,可以根据成像环境精确地控制成像装置的操作。

一种包括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程序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使操作处理单元执行该成像控制方法的上述过程。根据该程序可以在广泛范围内实现进行本公开的技术的装置。

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使成像装置响应于诸如用户状况之类的成像环境的变化而对在难以进行使用期间的操作的状态下使用的设备等进行期望的成像操作。

上述效果不一定是限制性的,并且可能实现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任何一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装置的配置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和遥控装置的外观的说明图。

图4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框图。

图5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遥控装置的框图。

图6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聚焦区域决定的说明图。

图7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运动矢量检测的说明图。

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操作示例的说明图。

图9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缓冲的说明图。

图10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装置或遥控装置的状态检测方法的说明图。

图11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状态检测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2是第二实施例的整体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状态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状态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状态检测处理的另一示例的流程图。

图16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操作示例的说明图。

图17是第三实施例的状态检测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8是第三实施例的整体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第三实施例的状态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操作示例的说明图。

图21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缓冲和编码操作的说明图。

图22是第五实施例的状态检测处理的说明图。

图23是第五实施例的整体处理的流程图。

图24是第六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25是根据第七实施例的设置状态检测条件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按照以下顺序给出描述。

<1.第一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装置>

<2.成像装置和遥控装置>

<3.第二实施例>

<4.第三实施例>

<5.第四实施例>

<6.第五实施例>

<7.第六实施例>

<8.第七实施例>

<9.概述和修改示例>

<1.第一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装置>

将参照图1来描述第一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装置1以及作为由成像控制装置1控制的物体的配置。

图1示出了成像控制装置1和成像装置10。

成像控制装置1可以被配置为单个设备或被包括在成像装置10中。另外,成像控制装置1可以被包括在可以与成像装置10进行通信的设备中。虽然存在将在下面描述的遥控装置(遥控器等)作为可以与成像装置10进行通信的设备的示例,但是图像再现装置、图像记录装置、图像编辑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和其他各种设备也被视为可以与成像装置10进行通信的设备。

在图1的示例中,成像装置10包括成像单元2、成像信号处理单元3、显示单元4、记录单元5和通信单元6。

成像单元2对被摄体光进行光电转换以获得捕获图像数据dt。

成像信号处理单元3对捕获图像数据dt进行各种信号处理。

显示单元4用于显示用户界面的字符或图像、成像的图片(直通图像)、再现的图像等。诸如下面将描述的动作相机之类的成像装置可以不包括显示单元4。

记录单元5将运动图像数据或静止图像数据记录为成像的图片。

通信单元6将运动图像数据、静止图像数据或其他伴随信息发送到外部设备。

传感器单元7是可以将检测到的信息提供给成像控制装置1的部件。具体而言,传感器单元7将检测到的用于确定成像环境(状态)的信息提供给成像控制装置1。

传感器单元7可以被包括在成像装置10或成像控制装置1中,只要传感器单元7可以将检测到的信息发送到成像控制装置1即可。

例如,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装置1可以由包括在成像装置10或另一设备中的微型计算机等来实现。否则,成像控制装置1被实现为诸如个人计算机或便携式终端(例如,智能电话、平板终端等)之类的信息处理装置中的软件(应用程序)。

在任何情况下,如图所示,成像控制装置1具有状态检测单元1a和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的功能。

状态检测单元1a进行检测成像环境变成第一状态的第一检测以及检测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的第二检测。

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基于检测到第一状态来指示成像装置10进行第一模式成像操作,并且基于检测到第二状态来指示成像装置10进行第二模式成像操作。

也就是说,针对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分别设置预定成像操作,并且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响应于由状态检测单元1a所检测到的状态来进行控制。这里,第二状态是在转变为第一状态之后的成像环境。

当检测到第一状态时,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在检测时间或检测时间之后的时间处例如向成像信号处理单元3指示第一模式。当检测到第二状态时,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在检测时间或检测时间之后的预定时间处向成像信号处理单元3指示第二模式。

这里,“成像环境”指的是其上安装有成像装置或用于遥控该成像装置的遥控装置的物体或者成像装置的被摄体的状况或状态(例如,动作状态)。具体而言,“成像环境”是使用成像装置或遥控装置的人、其上安装有成像装置或遥控装置的人、其上安装有成像装置或遥控装置的动物或者其上安装有成像装置或遥控装置的物体的状况或状态。另外,“成像环境”还包括成像装置的被摄体的状况或状态。

关于这样的成像环境的某一状态(即,其上安装有成像装置或遥控装置的人、其上安装有成像装置或遥控装置的物体或者成像装置的被摄体的状况)被视为“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然而,“状态”并不意味着关于成像装置10中的成像操作的操作状态。成像操作是由成像单元1和成像信号处理单元3进行的处理,例如,生成捕获图像数据dt的处理、用于捕获图像数据dt的各种信号处理、与捕获图像数据dt的递送、传输和记录有关的处理等。

同时,“模式”指的是如上述示例中的成像装置10中的成像处理操作为不同的状态。

图2示出了根据成像控制装置1的功能(即,状态检测单元1a和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的处理的示例。

在步骤s1中,成像控制装置1确定是否关于传感器单元7的检测信息获取了确定成像环境变成第一状态的触发(满足作为第一状态的预定检测条件的信号或值)。

当没有检测到确定第一状态的触发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3。当成像环境当前不变成第一状态时,图2的处理结束并返回到步骤s1。

当获取了确定第一状态的触发时,在步骤s2中,一旦确定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成像控制装置1就指示成像装置10以第一模式进行处理。

在确定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之后,成像控制装置1从s3进入s4,并且确定是否获取了确定成像环境变为第二状态的触发(满足作为第二状态的预定检测条件的信号或值)。当确定第二状态的触发未被获取时,处理结束并返回到步骤s1。相应地,确定第二状态的步骤s4在第一状态的时段中继续。

当获取了确定第二状态的触发时,成像控制装置1确定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并且从步骤s4进入步骤s5,以指示成像装置10以第二模式进行处理。

如图2所示,成像控制装置1进行检测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的第一检测步骤(s1)以及基于检测到第一状态而指示第一模式下的成像操作的第一指示步骤(s2)。另外,成像控制装置1进行检测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的第二检测步骤(s3和s4)以及基于检测到第二状态而指示第二模式下的成像操作的第二指示步骤(s5)。

根据该配置,响应于成像环境的变化而进行成像操作。也就是说,可以自动进行在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并且随后发生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的条件下的成像操作。因此,可以提高关于成像的可用性和可操作性。

下面将描述更详细的实施例。

<2.成像装置和遥控装置>

在下文中,将描述作为单独使用成像装置10或者使用成像装置10和遥控装置50的示例的实施例。

近来,如上所述,称为“动作相机”的类型的具有抗震性和耐水性的相机已经出现,并且已经通过由安装架安装在身体上而被用于在各种角度和各种状态下进行成像。

图3示出了称为动作相机的成像装置10的示例。成像装置10是紧凑且重量轻的,并且可以使用用于安装的附件等而被附着到用户的身体或衣服或被附着到用于运动、活动等的装备。这里,装备例如是滑雪板、冲浪板、滑雪橇、摩托车、自行车、球拍、头盔、鞋、护目镜、潜水装置等。

通过将成像装置10附着到身体或装备,用户在进行诸如运动、活动和游戏之类的各种活动(以下一般称为“活动”)时可以记录强大的图像。

在将成像装置10附着到身体或装备的状态下可能难以操作成像装置10。因此,准备了遥控装置50。如图所示,遥控装置50可以通过带子而附着到手臂或腿,并被安装在诸如智能电话之类的便携式设备中或者作为手表类型而提供。

例如,进行活动的用户可以通过操纵由用户携带的或者附着到可以操纵遥控装置50的位置(诸如手臂)的遥控装置50来控制成像装置10。

然而,在这样的动作相机的领域中存在难以实际进行各种操作的情况。

由于该类型的大多数相机具有抗震性、耐水性等并且如此在相机为紧凑并被容纳或附着到用户的身体或物体以用于拍摄的前提下使用,因此用于显示拍摄的图像的装置在许多情况下从一开始就不被包括在相机中。例如,图3所示的成像装置10没有显示单元。

即使将用于显示拍摄图像的装置包括在这种相机中,为了保持整体尺寸而使用与记录图片质量相比具有相当低的分辨率、尺寸和质量的显示装置,并且因此显示装置仅具有检查什么区域被拍摄的功能。

此外,即使布置了记录按钮等,在许多情况下与一般的消费用途摄像机相比也难以进行操纵。

也就是说,作为用户界面的功能不可靠是不可避免的。

另外,如上所述,在许多情况下在将相机附着到诸如附着于身体的附件、用于享受活动的装备等的构件的状态下使用上述相机,并且进行活动的用户由于前述原因难以针对用户界面执行开始和停止记录的操作。

而且,因为用户专注于活动,因此用户在活动期间经常忘记相机操纵。

上述操作情况关于使用遥控装置50的操作以及成像装置10的操作而言是相同的。

此外,关于可操作性的情况导致可能无法有效发挥成像装置10的功能的结果。

过去,存在包括慢动作记录再现功能(hfr记录)在内的主要用于商业用途的成像装置,慢动作记录再现功能可以通过在成像和记录操作期间按照正常tv帧速率(例如,每秒60帧(fps))或更高的帧速率拍摄图像并且在再现操作期间按照tv帧速率再现图像来实现以高图片质量表现令人印象深刻的图像。随着技术的近来发展,这种成像功能已经出现在消费用途的相机中。即使在被称为前述“动作相机”的小型相机中也实现了该成像功能。例如,按照作为高帧速率(以下称为“hfr”)的960fps、240fps等进行成像是可能的。

在hfr成像中,与正常成像相比,许多记录区域是必要的,并且记录开始和停止定时在可见度和图像表示中被认为是重要的。

但是,出于上述可操作性原因,在适当的定时进行hfr成像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指示在与用户的期望定时不对应的定时开始或停止记录。

虽然关于记录定时可以考虑使用遥控装置50进行操作,但是存在许多根据活动类型甚至从一开始就难以使用遥控装置50的用例。

另外,尽管用户有意地进行通电操作和记录开始操作以发起成像,但是存在许多如下情况:其中,用户在活动期间难以确定成像操作状态,并且当已经开始成像的用户专注于活动时,即使期望的记录时段结束,用户也容易忘记记录停止操作和断电操作,从而导致不必要的存储器消耗和电池消耗。因此,当用户想要实际上进行下一个成像操作时,存储器容量或电池剩余量时常变得不足。

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其在预定条件被检测到时自动进行记录开始和停止操作,而不是由用户控制hfr记录定时,以便令人满意地实现动作相机中的hfr记录。

以其他方式,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其即使当用户不进行记录停止操作和断电操作时也在预定条件被检测到时自动进行记录停止操作和断电操作,以解决动作相机中的与不必要的存储器消耗、功耗或电源/记录系统可操作性相关联的问题。

在图4中示出了该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的配置的示例。在图5中示出了遥控装置50的配置的示例。

成像装置10和遥控装置50的实施例举例说明了图1所示的成像控制装置1的组件(状态检测单元1a和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被包括在成像装置10和遥控装置50中的一者或两者中的情况。

图4中的成像装置10是所谓的数字摄像机和拍摄/记录运动图像和静止图像的装置。

成像装置10包括光学系统11、成像器12、光学系统驱动器13、传感器单元14、记录单元15、无线通信单元16、声音检测单元17、电源单元18、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控制器30、显示单元34和操作单元35。

光学系统11包括诸如盖板透镜、变焦透镜、聚焦透镜之类的透镜以及节流机构。根据光学系统11将来自被摄体的光聚集到成像器12上。

成像器12例如包括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类型、电荷耦合器件(ccd)类型等的成像元件。

成像器12对通过成像元件中的光电转换获得的电信号进行例如相关双采样(cds)、自动增益控制(agc)等,并且还执行模数转换。然后,成像器12将作为数字数据的成像信号(捕获图像数据dt)输出到随后的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

在控制器30的控制下,光学系统驱动器13驱动光学系统11的聚焦透镜以进行聚焦操作。此外,光学系统驱动器13在控制器30的控制下驱动节流机构以调整曝光。另外,光学系统驱动器13在控制器30的控制下驱动光学系统11的变焦透镜以进行变焦操作。

聚焦透镜被驱动以响应于检测到成像图片的聚焦状态而进行自动聚焦以用于由控制器30控制光学系统驱动器13的操作,并且响应于由用户对聚焦操作符的操纵而进行手动聚焦以用于由控制器30控制光学系统驱动器13的操作。

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被配置作为诸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之类的图像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对来自成像器12的数字信号(捕获图像数据dt)进行各种信号处理。

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包括相机信号处理器21、分辨率转换器22、编码单元23、相机控制检测处理器24、内部存储器25、存储器控制器26等。

相机信号处理器21进行用于将r、g和b的黑电平钳位到来自成像器12的捕获图像数据dt的预定电平的钳位处理,用于r、g和b的颜色通道的校正处理等。此外,相机信号处理器21根据r、g和b的图像数据生成(分离出)亮度(y)信号和色度(c)信号。

分辨率转换器22对已经进行了各种信号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分辨率转换。

编码单元23对经分辨率转换的图像数据进行用于记录或通信的编码处理。

相机控制检测处理器24进行用于自动聚焦控制、自动光圈控制等的检测处理、将在下面描述的用于状态确定等的图像分析,等等。

例如,对于自动聚焦控制,相机控制检测处理器24接收捕获图像数据dt(例如,已经经过相机信号处理器21的处理过程或处理的捕获图像数据dt),在捕获图像数据dt的一个帧中将聚焦区域与未聚焦区域区别开,并将指示聚焦区域的聚焦区域信息输出到控制器30。

具体而言,如图6的a所示,相机控制检测处理器24将一个帧fr的捕获图像数据dt划分为多个区域。虽然所示出的示例是用于描述的示例,但是例如区域被设置为区域w1至w36。实际划分的区域的数量可被适当设置。

然后,确定区域w1至w36中的每一个是聚焦区域还是非聚焦区域。

例如,对一个区域w(n)进行如图6的b中所示的处理。也就是说,对构成区域w(n)的每条像素数据进行从y发生器41到积分器46的处理。

y发生器41只是生成y信号。然后,高通滤波器(hpf)42从所生成的y信号中提取高频分量,并且绝对值获得单元43获得绝对值,即,提取高频分量作为绝对值。此后,取心(coring)单元44去除高频分量噪声,限幅器45进行限幅处理,并且积分器46进行积分处理。

也就是说,对于每个区域w(n),构成区域w(n)的像素数据的高频分量被积分以获得作为积分结果的评估值cs。边缘分量显著地出现在聚焦区域中,并且因此在其中作为高频分量的积分值的评估值cs增加。因此,通过将评估值cs与预定的聚焦区域确定阈值进行比较来获得用于确定区域w(n)是聚焦区域还是非聚焦区域的信息。

相机控制检测处理器24例如以这种方式确定区域w1至w36中的每个区域是聚集区域还是非聚焦区域,并且将聚焦区域信息作为确定结果输出至控制器30。

例如,可以不针对每个矩形区域进行聚焦区域的确定,并且可以针对圆形区域、多边形区域或具有不明确形式的区域进行聚焦区域的确定。

已经描述了用于聚焦控制的处理。为了曝光控制,相机控制检测处理器24通过针对图6的a中所示的区域w1至w36中的每个区域对亮度进行积分来计算值。

为了白平衡调整,相机控制检测处理器24通过针对图6的a中所示的区域w1至w36中的每个区域对r、g和b信号进行积分来计算值。

此外,相机控制检测处理器24检测图像中的运动矢量。

例如,相机控制检测处理器24使用块匹配来检测两个帧之间的运动矢量。在检测两个帧之间的运动矢量中,针对原始帧设置多个目标帧,并且针对多个目标帧中的每一个进行块匹配。

例如,针对原始帧设置例如16个目标块tgi(i=1,2,...,16),并且针对参考帧102设置与原始帧的16个目标块相对应的16个投影图像104i(i=1,2,...,16),如图7所示。然后,针对各个投影图像设置搜索范围105i(i=1,2,...,16),并且针对搜索范围105i(i=1,2,...,16)分别创建关于与其对应的目标块的sad表tbli(i=1,2,...,16)。

当在垂直方向上布置目标块的所创建的16个sad表tbli以使得叠加16个sad表tbli时,如图7所示,将用于获得每个sad表tbli的搜索范围中彼此对应的参考块位置的sad值相加以获得差的绝对值的总和(被称为总sad值)。然后,生成关于一个搜索范围中的多个参考块位置的总sad表sum_tbl作为由这样的总sad值组成的sad表。

这里,当与总sad表sum_tbl的坐标(x,y)相对应的每个sad表tbli的坐标(x,y)的sad值是tbli(x,y)时,总sad表sum_tbl的坐标(x,y)的总sad值sum_tbl(x,y)变为

sum_tbl(x,y)=tbl1(x,y)+tbl2(x,y)+...+tbl16(x,y)=σtbli(x,y)

然后,根据总sad表sum_tbl来检测参考图像相对于原始图像的运动矢量(全局运动矢量:成像装置中的相机抖动矢量)。

作为根据总sad表sum_tbl来计算全局运动矢量的方法,可以使用检测总sad表sum_tbl中的总sad值的最小值的位置并检测与检测到的总sum值的最小值的位置相对应的参考矢量作为全局运动矢量的一般方法。

然而,由于使用总sad值的最小值的方法会仅获得一个像素单位的精度的运动矢量,因此例如考虑通过使用与总sad值的最小值的位置相对应的总sad值和该总sad值周围的多个总sad值进行近似曲面插值来检测全局运动矢量的方法。也就是说,通过使用与总sad值的最小值的位置相对应的总sad值和该总sad值周围的多个总sad值生成近似高阶曲面并检测该近似高阶曲面的最小值的位置,检测具有1像素单位或更小的小数点精度的全局运动矢量。

返回图4,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中的内部存储器25例如是缓冲有作为由相机信号处理器21处理的捕获图像数据dt的帧数据的存储区域。内部存储器25被形成为诸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或非易失性ram(nv-ram)之类的半导体存储器。下面将描述使用内部存储器25的缓冲。

存储器控制器26控制向/从内部存储器25写入/读取数据。例如,存储器控制器26进行数据传递控制、根据写入指针和读取指针对写入/读取地址的管理,等等。

控制器30由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等的微型计算机(操作处理单元)构成。

cpu通过执行存储在rom、闪存等中的程序来整体控制成像装置10。

ram是当cpu进行各种数据处理时的工作区域,并且用于临时存储数据、程序等。

rom和闪存(非易失性存储器)用来存储用于由cpu控制各部件的操作系统(os)、诸如图像文件之类的内容文件、用于各种操作的应用程序、固件等。特别地,在该示例中,用于进行用于状态检测和响应于状态确定的模式控制的处理的程序也被存储。

控制器30控制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中的指示各种信号处理所需的部件的操作、响应于用户操纵的成像操作和记录操作、再现所记录的图像文件的操作、相机操作(诸如变焦、聚焦和曝光调节)、用户界面操作,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30具有作为状态检测单元1a和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的功能。也就是说,控制器30用作关于图1描述的成像控制装置1。

显示单元34进行向用户(进行成像等的人)的显示,并且例如包括设置在成像装置10的外壳上的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或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之类的显示设备。显示单元34可以以使用lcd、有机el显示器等的所谓的取景器的形式来配置。

作为动作相机的上述成像装置10在很多情况下不包括显示单元34。

当显示单元34被提供给成像装置10时,显示单元34包括上述显示设备和使显示设备进行显示的显示驱动器。显示驱动器基于控制器30的指令使显示设备进行显示。例如,显示驱动器使显示设备再现和显示被成像并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静态图像和运动图像,或者响应于来自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的显示数据(例如,经分辨率转换的捕获图像数据)而在屏幕上显示作为根据在记录待机期间或记录期间成像的每个帧的捕获图像数据的运动图像的直通图像。

此外,显示驱动器基于控制器30的指令使各种操作菜单、图标、消息等(即,图形用户界面(gpu))被显示在屏幕上。

操作单元35具有输入用户操纵的功能并且将响应于输入操纵的信号发送到控制器30。

例如,操作单元35被实现为提供给成像装置10的外壳的各种操作符和触摸面板、提供给显示单元34的触摸面板,等等。

作为提供给外壳的操作符,可以考虑再现菜单开始按钮、决定按钮、十字形按键、取消按钮、变焦键、滑动键、快门按钮(释放按钮)、聚焦环等。

可以通过使用在触摸面板和显示单元34上显示的图标和菜单来操纵触摸面板来进行各种操作。

以其他方式,可以通过触摸面板等来检测用户的触摸操作。

然而,在作为上述动作相机的成像装置10的情况下,难以布置足够的操作键作为操作单元35,并且因此将几个键和触摸面板视为操作单元35。

记录单元15例如被配置为非易失性存储器,并且用作用于存储诸如静止图像数据和运动图像数据之类的图像文件(内容文件)和图像文件的属性信息、缩略图图像等的存储区域。

图像文件以联合图像专家组(jpeg)、标记图像文件格式(tiff)、图形交换格式(gif)等形式被存储。

记录单元15实际上以各种形式被配置。例如,记录单元15可以是包括在成像装置10中的闪存,或者可被配置为可附接到成像装置10/可从成像装置10拆卸的存储卡(例如,便携式闪存),以及用于进行对该存储卡的记录/再现访问的卡记录/再现单元。替代地,记录单元15被实现为包括在成像装置10中的硬盘驱动器(hdd)等。

在本示例中,用于使控制器30进行成像控制装置1(状态检测单元1a和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的处理的程序可被存储在记录单元15中。

无线通信单元16进行与外部设备的无线通信。例如,无线通信单元16根据诸如无线保真(wifi)、蓝牙等的无线通信标准进行通信。在该示例的情况下,例如进行与遥控装置50的通信。

此外,用于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与外部设备的数据通信或网络通信的部件(未示出)可以被提供给成像装置10。

例如,该部件可以向/从外部显示装置、记录装置、再现装置等进行捕获图像数据(静止图像文件和运动图像文件)的发送/接收,或者作为网络通信单元进行通过各种网络(例如,因特网、家庭网络、局域网(lan)等)的通信并且通过网络将各种类型的数据发送到服务器、终端等。

声音检测单元17检测成像装置10的周围声音。具体而言,声音检测单元17检测用于由状态检测单元1a检测作为成像环境的状态的周围声音。

尽管声音检测单元17可被配置为麦克风,但更简单地,声音检测单元17可以是具有窄频带的声压感测元件。

虽然成像装置10可以包括专用麦克风等作为声音检测单元17,但是通常将用于在记录运动图像期间收集声音的麦克风提供给成像装置10(未在图4中示出)。因此,用于在记录期间收集声音的麦克风也可以用作用于检测用于状态确定的周围声音的声音检测单元17。

传感器单元14整体表示各种传感器。例如,传感器单元14包括用于感测手抖动或成像装置10的整体运动(诸如成像装置10的姿势和移动(平移、倾斜等))的陀螺仪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此外,可以向传感器单元14提供用于感测用于曝光调整等的外部照度的照度传感器和用于测量到被摄体的距离的距离测量传感器。

另外,用于感测光学系统11中的变焦透镜的位置的变焦透镜位置传感器和用于感测聚焦透镜的位置的聚焦透镜位置传感器可被提供作为传感器单元14。

而且,用于感测机械光圈(节流机构)的开口的传感器可被提供作为传感器单元14。

此外,作为传感器单元14,可以考虑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等的位置传感器。

另外,重力传感器、光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各种其他传感器可以被认为是传感器单元14。

传感器单元14的各种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息发送给控制器30。控制器30可以使用由传感器单元14检测到的信息来进行各种控制操作。

控制器30的状态检测单元1a可以使用来自传感器单元14的检测到的信息来确定作为成像环境的状态。

图5示出了遥控装置50的配置的示例。

遥控装置50包括无线通信单元51、数字信号处理单元52、显示单元53、操作单元54、声音检测单元55、传感器单元56和控制器60。

无线通信单元51进行与成像装置10的无线通信单元16的无线通信。在无线通信单元51和16之间进行例如控制数据和捕获图像数据的传输。

数字信号处理单元52进行对通过与成像装置10的无线通信接收到的数据的解码、用于显示的处理等。例如,当从成像装置10发送捕获图像数据和其他信息时,数字信号处理单元52对捕获图像数据进行用于显示的处理,并使显示单元53进行显示。

显示单元53显示在数字信号处理单元52中处理的成像图像的显示数据以及各种类型的通知信息。例如,显示单元53显示成像装置10的操作状态等。

操作单元54表示各种操作符。考虑操作符的各个方面,如上述成像装置10的操作单元35。

控制器60控制遥控装置50中的各种操作。主要地,控制器60响应于操作单元54中的操作而从无线通信单元51向成像装置10发送指令信号(控制命令等)。成像装置10的控制器30可以通过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6接收指令信号来响应于根据遥控装置50的操作而进行处理。

此外,控制器60还具有参考图1描述的成像控制装置1的功能,即,状态检测单元1a和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的功能。

声音检测单元55检测遥控装置50的周围声音。具体而言,状态检测单元1a检测周围声音以确定作为成像环境的状态。声音检测单元55也可被配置为麦克风等。

传感器单元56整体地表示如在上面关于成像装置10的传感器单元14描述的各种传感器。由传感器单元56检测到的信息被用于控制器60,以通过状态检测单元1a的功能来确定成像环境(状态)。

作为传感器单元56,例如,可以提供用于感测施加于遥控装置50的冲击、携带遥控装置50的用户的运动等的振动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另外,传感器单元56可以被配置作为用于感测携带遥控装置50的用户的身体状况的生物传感器(用于感测脉搏、汗水、体温、血压等的传感器)。

<3.第二实施例>

将描述作为使用上述成像装置10和遥控装置50的情况的第二实施例的操作。

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例中由成像装置10进行的操作的示意图。这示出了在第二状态st2的时段中进行hfr成像和记录的示例。

在以下对实施例的描述中,成像装置10的控制器30的处理是根据状态检测单元1a和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的功能的处理。

尽管在下文中描述了控制器30的处理,但是可将该处理视为遥控装置50的控制器60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60通过无线通信向成像装置10的控制器30发送指令信号,并且控制器30响应于接收到的指令信号而控制成像器12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的操作。

控制器30在时间t1检测到第一状态st1的触发(满足预定检测条件的信号或值)。在这种情况下,成像装置10针对捕获图像数据dt发起按照hfr的帧上传和缓冲(图8的a)。

在检测到第一状态st1之后,控制器30监视第二状态st2的触发(满足预定检测条件的信号或值)。

控制器30在时间t2检测到第二状态st2的触发。响应于检测到该触发,控制器30设置hfr成像的记录范围(要记录的头帧到最后一帧的时间),并且指示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在可能的时间进行用于将该记录范围的捕获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单元15中的处理。

例如,如图8的b所示,控制器30将以下范围中的帧设置为帧的hfr记录范围(记录范围rl2):从在检测到第二状态st2时的时间t2获得的帧之前预定时间的时间ta到固定时间tl之后的时间tb的范围。

以其他方式,如图8的c所示,控制器30将以下范围中的帧设置为帧的hfr记录范围(记录范围rl2):从检测到第二状态st2时的时间t2到预定时间tl之后的时间tc的范围。

以其他方式,如图8的d所示,控制器30设置帧的hfr记录范围(记录范围rl3),使得在检测到第二状态st2时的时间t2获取的帧变为最后一帧并且在t2之前预定时间tl的时间td的帧变为头帧。

然后,控制器30使这些记录范围内的帧数据在预定时间被记录。

例如,当控制器30如图8的b所示设置记录范围rl1时,如图8的e所示,控制器30可以从时间t2起发起记录处理。该记录处理读取缓冲的帧数据,对读取的帧数据进行用于记录的编码,将编码后的帧数据发送到记录单元15,并使帧数据被记录在记录介质中。以其他方式,如图8的f所示,可以从结束对记录范围rl1的缓冲时的时间tb起发起针对记录范围rl1的记录处理。

例如,当控制器30如图8的c所示设置记录范围rl2时,如图8的e所示,控制器30可以从时间t2发起记录处理。也就是说,控制器30从时间t2起瞬时读取缓冲的帧并为记录处理提供读取的帧。以其他方式,控制器30如图8的f所示可以从记录范围rl2的缓冲被进行半途时的时间tb起发起记录处理,或者如图8的g所示可以从结束对记录范围rl2的缓冲时的时间tc起发起记录处理。

此外,例如当控制器30如图8的d所示设置记录范围rl3时,控制器30如图8的e所示可以从时间t2起开始记录处理,因为在时间t2已经完成对记录范围rl3的缓冲。

图9示出时间t1之后的缓冲阶段。

图9的a示出了在时间t1之后成像的帧。例如,按照诸如960bps之类的hfr获取构成每个帧的捕获图像数据dt。

如上所述,以环形存储器的形式使用内部存储器25。如图9的b所示,地址ads至地址ade被设置为缓冲区域。

成像帧被顺序地存储在地址ads至ade的范围中。当某一帧被存储在地址ade中时,下一帧被存储在地址ads中。即,以过去的帧被重写的方式进行缓冲。

当检测到第二状态st2时的时间t2的帧数据是存储在由图9的b中的箭头指示的地址中的帧时,如图所示,前述记录范围rl1、rl2和rl3对应于在内部存储器25的地址范围中缓冲(或者在该地址范围之后缓冲)的帧的帧范围。

如上所述,在hfr记录中的缓冲期间进行缓冲并且仅记录某一时段的捕获图像数据的原因之一是hfr实时记录处理导致高处理负荷。

例如,当按照960fps进行成像时,实时地编码和记录每个帧导致高处理负荷。因此,通过在缓冲期间进行记录来降低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的负荷。

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状态st1而发起缓冲,并且响应于检测到第二状态st2而设置hfr记录范围,以便使得能够在包括经过时间(记录范围rl1和rl3)的第二状态st2的检测时间处进行hfr记录,或者当时间t2的帧如在记录范围rl2中一样被视为头帧时防止头帧被剪除。

此外,由于几乎不需要缓冲对应于相当长的时间的帧范围,因此使用内部存储器25中的预定范围的区域作为环形存储器来进行缓冲。如上所述,当以正常速率再现时,hfr记录变成慢动作图像。因此,用户通常认为希望仅对非常重要的场景(适合于慢动作的场景)进行hfr记录,相反地,相当长时间的hfr记录被认为在再现期间变得冗余,并且因此对于用户是不希望的。

此外,根据通过采用环形存储器形式来缓冲hfr帧数据,可以防止存储器容量被压缩。

自然,通过在地址ads至地址ade的范围内进行缓冲,作为记录范围rl1至rl3的预定时段tl变为由最大缓冲容量决定的时段(帧数)。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将预定时间tl用于hfr记录,但当然没有必要使记录为预定时段tl的持续时间固定。

此外,记录范围rl(rl1、rl2、rl3等)可以通过例如指定帧编号(指定帧的时间码等)来设置,或者可被在进行缓冲的内部存储器25的地址范围中指定。

替代地,可以给帧附上标签。

在图8的示例中,缓冲继续直到用户结束hfr成像操作的时间t5为止。

例如,由于可以多次产生成为第二状态st2的时机,因此希望即使在首次检测到第二状态st2之后也继续缓冲并且随后完成直到记录范围rl中的最后一帧的缓冲。然而,当然可以考虑在完成直到记录范围rl中的最后一帧的缓冲时结束缓冲的处理。

将描述关于确定第一状态st1和第二状态st2的触发的各种示例。

作为成像环境的第一状态st1或第二状态st2是携带例如成像装置10或遥控装置50的用户的状况。例如,用户启动滑雪板或摩托车的状态被视为第一状态st1,并且用户在某一点跳跃的状态被视为第二状态st2。

至少在启动期间,用户可以进行关于成像的操作。例如,用户可以紧接在启动之前进行敲击操作,并且因此敲击操作可以被认为是第一状态st1的触发。然而,在第二状态st2(用户跳跃的状态)下进行操作是困难的。因此,希望用于检测第二状态st2的触发是用户非故意进行的操作。当然,可以通过振动等来检测启动状态(第一状态st1)。

图10示出了检测第一状态st1和第二状态st2的示例。

图10中的a示出了其中将检测到先前登记的振动模式视为触发的示例。

控制器30检测包括在传感器单元14(ph1)中的陀螺仪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测信号。例如,当敲击五次的振动模式被登记时,五次振动的波形被获得作为感测信号。对于感测信号,进行模数转换(ph2)、取心(低通滤波处理)、根据阈值确定的二进制脉动处理等(ph3)。然后,获得的二进制脉冲波形被与各种登记模式进行比较并被验证(ph4)。例如,将预定时间trg内的脉冲生成次数和脉冲间隔与这些模式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存在类似模式。并且,类似模式的存在被认为是状态检测的触发。

例如,由用户有意进行的五次敲击操作可被确定为第一状态st1的检测的触发。

以其他方式,活动开始时的特定振动模式可被认为是第一状态st1的检测的触发,或者该活动期间的特定振动模式可被认为是第二状态st2的检测的触发。

图10中的b示出了将检测到先前登记的语音模式视为触发的示例。

控制器30接收来自作为声音检测单元17的麦克风的语音信号(ph1)。然后,控制器30对该语音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以使语音信号数字化(ph12)并进行语音识别处理(ph13)。此后,控制器30通过语音识别处理提取关键字,并将提取的关键字与先前登记的语音模式进行匹配,以确定提取的关键字是否与先前登记的语音模式相同(或类似)(ph14)。相同或类似的语音模式的存在被认为是状态检测的触发。

例如,用户说话时的语音模式,诸如“let'sgo”,可以被确定为第一状态st1的触发。

另外,活动开始时的特定语音模式可以被认为是第一状态st1的检测的触发,或者该活动期间的特定语音(在诸如跳跃之类的特定状态下生成的用户的喊叫、环境语音、欢乐的喊声等)可以被认为是第二状态st2的检测的触发。

图10中的c示出了将检测到先前登记的姿势视为触发的示例。

例如,控制器30检测包括在传感器单元14中的陀螺仪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测信号(ph21)。控制器30对该感测信号进行ad转换(ph22)并对数字化的信号进行姿势分析(ph23)。即,控制器30分析响应于姿势而生成的振动模式。然后,控制器30将该振动模式与根据各种姿势的先前登记的振动模式进行匹配,以确定是否存在与该振动模式相对应(或类似)的模式(ph24)。与该振动模式相对应(或类似)的模式的存在被认为是状态检测的触发。

另外,可以从图像中检测姿势。控制器30接收由成像器12成像并由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处理的帧数据(ph31)。然后,控制器30根据帧数据来分析被摄体的姿势(ph32)。控制器30将分析出的姿势的模式与先前登记的各种姿势模式进行匹配,以确定是否存在与分析出的姿势模式相对应(或类似)的模式(ph33)。相对应或类似的模式的存在被认为是状态检测的触发。

例如,由作为成像装置10的被摄体的所要成像的用户进行的特定手或手臂的姿势等可以被认为是第一状态st1的检测的触发。此外,活动开始时的特定姿势(例如,开始姿势等)可以被认为是第一状态st1的检测的触发,或者该活动期间的特定姿势(跳跃姿势等)可以是被认为是第二状态st2的检测的触发。

上述的描述是一个示例。可以考虑用于确定第一状态st1和第二状态st2的其他触发。作为包括上述示例的各种示例,可以将以下各项视为可检测为应用于成像装置10或遥控装置50的事件的触发。

-检测到预定模式的振动

-检测到预定模式的声音(语音)

-检测到预定模式的姿势

-检测到进入预定区域

-检测到断开与遥控装置50的诸如wifi之类的无线连接

进入预定区域意味着检测到携带成像装置10或遥控装置50的用户进入某一区域以及进行对第一或第二状态的检测。例如,可以将在滑雪、竞速等期间跑到特定地点视为第二状态st2。

检测到断开与遥控装置50的诸如wifi之类的无线连接指的是检测到由于成像装置10与遥控装置50之间的通信的断开而产生的状况变化。无线通信的断开表示成像装置10和遥控装置50分开一距离的状况。该状况被视为某一状态。

此外,将以下各项视为根据由成像装置10成像的场景(被摄体)的状态的触发。

-检测到预定模式下自动光圈控制检测值中的变化

-检测到预定模式下自动白平衡控制检测值中的变化

-检测到预定模式下图像内运动矢量(全局矢量)中的变化

-检测到预定模式下的姿势

可以通过用于控制光圈状态或白平衡状态的控制值的变化来检测被摄体的较大变化。例如,考虑被摄体在活动期间根据跳跃从周围景观改变为天空的状态。

另外,图像中的全局矢量的变化表示被摄体的整体移动,并且因此可以通过监视全局矢量来检测被摄体的较大变化。

图11示出了状态确定的详细示例。

图11中的a表示基于由传感器单元14检测到的信号的检测值的变化。图11中的b表示通过对检测值进行微分和取心而获得的信号值sj,图11中的c表示基于信号值sj的计数控制标志ctf,并且图11中的d表示用于状态确定的计数器的计数值cj。

阈值范围sjth是用于关于信号值sj确定稳定/可变状态的阈值范围。

计数控制标志ctf当信号值sj在阈值范围sjth(即,信号值sj为稳定的范围)内时为“1”,而当信号值sj超过阈值范围sjth时(即,极大改变)时为“0”。

计数值cj是计数器的计数值,其当计数控制标志ctf为“0”时被正计数,而当计数控制标志ctf为“1”时被重置。

图11中的e表示第一状态确定定时。该定时是开始hfr成像和缓冲的时间。

图11中的f表示第二状态确定定时。这指示可以设置记录范围并且可以对缓冲的帧数据进行记录处理的定时。

这里,描述了进行摩托车的越野行驶的用户携带成像装置10或遥控装置50并且控制器30(或控制器60)根据振动检测信号来确定状态的示例。

成像装置10(或遥控装置50)在时间t0通电。控制器30可以接收传感器单元14的检测信号并监视从时间t0起的检测值。

在时间t1,检测用户的敲击操作模式或检测自行车启动时的振动模式。控制器30基于这种检测来确定转变为第一状态st1,并且使hfr成像和缓冲开始。

在时间t1之后,控制器60确定是否发生向第二状态st2的转变。该确定是在计数值cj超过计数阈值rth的条件下进行的(换句话说,使用cj>rth的状态作为触发来确定第二状态st2)。

作为振动检测值,响应于自行车运行期间的振动的较大变化被观察到。因此,计数值cj被反复重置,因此计数值cj未达到阈值rth的状态继续。

假定自行车在某一时间tj跳跃。当自行车在空中漂浮时,振动检测值被固定为特定值的状态被观察到。而且,检测值几乎不变化到使其导数略微改变,从而信号值sj变得稳定。因此,计数值cj在一定时间内不被重置并且在时间t2超过阈值rth。

控制器30在时间t2确定从第一状态st1到第二状态st2的转变。然后,控制器30在该时间之后指示第二模式下的处理。具体而言,例如如图8的b中所示,在时间t2设置预定时间tl的记录范围rl1。图11示出了将从时间tj到时间t4的预定时间tl设置为记录范围的示例。控制器30使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在该记录范围之后的预定时间发起hfr记录处理。

在自行车着陆时的时间t4之后,信号值sj由于较大振动被再次施加而显著变化,并且计数值cj被反复重置。

参照图12、图13、图14和图15来描述控制器30例如根据上述处理来进行状态确定以控制成像处理的模式的处理示例。

图12示出了根据作为成像控制装置1的功能(状态检测单元1a和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的控制器30的整体处理。

控制器30按照帧定时的间隔重复图12的处理。

控制器30在步骤s101中检查功能(作为成像控制装置1的功能)是否被打开。例如,通过预定的操纵,用户可以选择状态检测单元1a和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的功能的开启/关闭。

在功能被关闭的时段内,控制器30仅持续进行步骤s102的处理以完成图12的处理一次。

在步骤s102中,控制部30关闭hfr成像指示标志fb(“0”)、hfr记录指示标志fr(“0”)、第一状态检测标志f1(“0”)和第二状态检测标志f2(“0”)。

hfr成像指示标志fb表明可以指示(或者应该指示)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状态而进行第一模式下的成像操作的状态。控制器30控制对第一模式操作的指示,具体而言,当hfr成像指示标志fb被打开(“1”)时指示hfr成像和缓冲。

hfr记录指示标志fr表明可以指示(或者应该指示)响应于检测到第二状态而进行第二模式下的成像操作的状态。控制器30在预定定时控制对第二模式操作的指示,具体而言,当hfr记录指示标志fr被设置为“1”时指示设置hfr成像数据记录范围和记录处理。

第一状态检测标志f1表明第一状态st1的检测状态,并且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状态而被设置为“1”。

第二状态检测标志f2表明第二状态st2的检测状态,并且响应于检测到第二状态而被设置为“1”。

当作为成像控制装置1的功能被打开时,控制器30在步骤s103中检查第一状态st1是否已被检测到。也就是说,控制器30检查第一状态检测标志f1是否为1。

当第一状态检测标志为0并且第一状态未被检测到时,控制器30在步骤s104中进行检测第一状态的处理。例如,在图11中的时间t0至t1内进行步骤s104的处理。

图13示出了第一状态检测处理的示例。

控制器30对传感器单元14的检测信号、来自声音检测单元17的输入语音信号或根据成像器12的捕获图像数据dt进行第一状态检测处理。例如,图13示出了使用关于图10的a描述的传感器单元14的检测信号作为目标的示例。

首先,控制器30在步骤s201中获取检测值。然后,在步骤s202中,控制器30对检测值进行滤波(例如,根据带通滤波器的频带提取处理)以用于dc分量切割和噪声平滑。另外,控制器30在步骤s203中进行用于小幅度切割的取心处理,并且在步骤s204中使用阈值进行确定。然后,控制器30将关于通过上述处理获得的脉冲的预定时间内的脉冲模式(脉冲生成次数和脉冲间隔)与先前登记的脉冲模式进行比较。

作为比较结果,当第一状态检测标志f1为0并且与预先登记的脉冲模式匹配的脉冲模式被检测到的条件未得到满足时,控制器30在步骤s209中保持第一状态检测标志f1=0的状态。

当上述条件得到满足时,控制器30从步骤s206进行到步骤s207,以将第一状态检测标志f1设置为1。也就是说,确定已经检测到关于第一状态st1的触发。

在图12中的在根据上述第一状态检测处理检测到第一状态st1并且第一状态检测标志f1变为1之后的处理中,控制器30从步骤s103进行到步骤s105。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30将hfr成像指示标志fb设置为1。因此,控制器30指示第一模式,即,指示成像器12发起hfr成像并指示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发起缓冲。该状态对应于图11中的时间t1之后的状态。

在该时段内,控制器30在步骤s106中进行第二状态检测处理。

图14中示出了第二状态检测处理的示例,作为对应于参照图11描述的操作的处理示例。

首先,在步骤s301中,控制器30获取来自传感器单元14的检测信号的检测值。在步骤s302中,控制器30对检测值进行滤波(例如,根据带通滤波器的频带提取处理)以用于dc分量切割和噪声平滑。另外,控制器30在步骤s303中进行用于小幅度切割的取心处理。通过上述处理获取在图11中描述的信号值sj。

在步骤s304中,控制器30检查信号值sj是否在阈值范围sjth内。控制器30在步骤s305中当信号值sj在阈值范围sjth内时将计数控制标志ctf设置为1,并且在步骤s306中当信号值sj不在阈值范围sjth内时将计数控制标志ctf设置为0。

然后,在步骤s307中,控制器30响应于计数控制标志ctf而将该处理分支。当计数控制标志ctf为0时,控制器30在步骤s308中对计数值cj正计数。当计数控制标志ctf为1时,控制器30在步骤s309中重置计数值cj。

在步骤s309中,也考虑计数值cj被倒计数的处理示例。

接下来,在步骤s310中,控制器30将计数值cj与阈值rth进行比较。

如果cj>rth,则在步骤s312中,控制器30保持hfr记录指示标志fr=0和第二状态检测标志f2=0。

在这种情况下,图12中从步骤s107起的处理被完成一次。

如果在步骤s310中cj>rth,则控制器30在步骤s311中将hfr记录指示标志设置为1并将第二状态检测标志f2设置为1。

响应于hfr记录指示标志fr=1,控制器30在预定定时指示第二模式。在该定时,例如,如图8的b、c和d中所示设置hfr记录范围rl(rl1、rl2和rl3中的任一个)。

此外,控制器30控制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以针对记录范围的缓冲帧进行hfr记录处理,具体而言,在图8的e、f和g中的任何一个定时处进行用于记录和传输到记录单元15的编码处理。(然而,在图12的处理示例中,在对记录范围rl的缓冲完成之后,在步骤s109中指示记录处理。)

在图12的处理中,在如上所述检测到第二状态st2之后的帧定时,第二状态检测标志f2=1,因此控制器30从步骤s107进行到步骤s108。

在步骤s108中,控制器30检查预定时间tl的经过。这是检查对设置为记录范围rl的头帧至预定时间tl之后的帧的缓冲是否被完成的处理。即,检查处理是等待作为记录范围rl的所有帧的缓冲的处理。

当缓冲未被完成时,图12的处理结束。

当对记录范围rl的缓冲在某一时间完成时,控制器30从步骤s108进行到步骤s109,并且继续图12的指示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进行hfr记录处理的处理。也就是说,控制器30使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关于记录范围rl的缓冲帧进行用于记录和传输到记录单元15的编码处理。因此,在从第二状态检测时间起的预定时段tl内hfr图像被记录。

当然,在指示之后,控制器30在步骤s110中将第一状态检测标志f1设置为0并将第二状态检测标志f2设置为0。

在这种情况下,响应于第一状态检测标志f1=0,可以停止hfr成像和缓冲。

否则,考虑第一状态检测标志f1=1被保持并且hfr成像和缓冲继续。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对第二状态的检测,并且响应于检测到第二状态而执行hfr记录。

在上述处理示例中,在等待缓冲完成之后,控制器30在步骤s109中指示记录处理,而不是在hfr记录指示标志fr被设置为1之后立即指示记录处理。这例如对应于当图8的b的记录范围rl1被设置时在图8的f的定时进行记录处理的示例、当图8的c中的记录范围rl2被设置时在图8的g的定时进行记录处理的示例,或者当图8的d的记录范围rl3被设置时在图8的e的定时进行记录处理的示例。

此外,例如可以如在图8的b或c中那样设置记录范围rl1或rl2,并且可以在图8的e的定时立即发起记录处理(而不等待缓冲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当在图14的步骤s311中hfr记录指示标志fr被设置为1的时候,控制器30应当立即指示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进行记录处理。

尽管将作为第二状态检测处理的图14的示例示出为仅针对根据振动进行确定的示例,但是如上所述可以在各种检测状态下进行对第二状态的检测。因此,也可以考虑在多种条件下检测第二状态。图15示出了通过多个因素检测第二状态的示例。

例如,控制器30并行地进行对传感器单元14的陀螺仪传感器的输出的获取(s320-1)、对来自相机控制检测处理器24的自动光圈检测值的获取(s320-2)、对来自相机控制检测处理器24的自动白平衡检测值的获取(s320-3)等。

然后,控制器30对检测值进行处理x。处理x对应于图14所示的步骤s302至s309的处理(或与之等效的处理)。

例如,控制器30对关于陀螺仪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的检测值进行作为处理x(步骤s302至s309)的处理,以获取计数值cj1(s321-1)。

控制器30对自动光圈检测值和自动白平衡检测值进行与处理x等效的处理,以获取计数值cj2和cj3(s321-2和s321-3)。

然后,在步骤s322中,控制器30分别将计数值cj1、cj2和cj3与对应的阈值rth1、rth2和rth3进行比较。阈值rth1、rth2和rth3是根据各个检测到的因素的特性而被设置作为第二状态st2的值。

例如,当在步骤s322中cj1>rth1、cj2>rth2和cj3>rth3的条件全部完成(and(与)条件)时,控制器30确定第二状态。

否则,当这些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得到满足时(or(或)条件),控制器30可以确定第二状态st2。

另外,如果部分条件(例如,三个条件中的两个条件)得到满足,则控制器30可以确定第二状态st2。

当步骤s322的条件未得到满足时,控制器30在步骤s324中保持hfr记录指示标志fr=0和第二状态检测标志f2=0。

如果步骤s322的条件得到满足,则控制器30在步骤s323中将hfr记录指示标志fr设置为1并将第二状态检测标志f2设置为1。

通过使用多个检测因素来检测第二状态st2,可以响应于各种状况来进行第二状态检测。

虽然图15示出了三个因素(振动、曝光状态和颜色状态),但是当然可以添加上述其他因素,例如声音、位置、运动矢量等。使用更大数量的检测因素可以提高第二状态检测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例如,根据and条件可以提高第二状态检测的准确性。

另外,根据or条件和满足多个条件中的部分条件的条件,可以适应作为第二状态st2的各种状态和状况。

而且,可以根据活动类型或对作为第二状态st2的期望状态的选择来修改第二状态检测条件。例如,根据活动类型和场景类型(诸如自行车、滑雪板等的跳跃场景,花样滑冰的旋转场景,诸如棒球和网球之类的球类游戏的击球场景,以及从守门员的角度来看的足球的射球接近场景),希望不同的状况作为第二状态。因此,可以根据希望作为第二状态st2的场景来修改第二状态检测条件。

关于第一状态st1的检测,不仅可以使用根据用户操纵的触发,而且可以使用与活动特有的因素(振动模式、声音等)相对应的触发,并且可以根据多个因素来进行确定。

根据第二实施例,在利用成像装置10和遥控装置50作为动作相机时,可以提供一种成像装置10,即使当用户未按下用于触发hfr记录的按钮时,该成像装置当仅使用通常配备的一组设备检测到先前确定的条件时自动地开始和停止hfr记录,而没有额外的硬件成本。因此,可以解决用户关于动作相机的与记录可操作性(特别是hfr成像)有关的不满,因此用户可以获取期望的运动图像。

<4.第三实施例>

将描述第三实施例的操作。图16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由成像装置10进行的操作的示意图。虽然操作在对应于第二状态st2的时段中进行hfr成像和记录之前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8的操作相同,但是第三实施例涉及响应于检测到向第三状态st3的传输而结束hfr记录(决定记录范围rl的终点)的示例。

假定控制器30在时间t1检测到第一状态st1的触发。在这种情况下,成像装置10发起对作为捕获图像数据dt的帧的hfr加载和缓冲(图16的a)。在检测到第一状态st1之后,控制器30监视第二状态st2的触发。

假定控制器30在时间t2检测到第二状态st2的触发。响应于此,控制器30设置hfr成像的记录范围rl的头帧。在该示例中,记录范围rl的最后一帧未被设置。

例如,如图16的b所示,控制器30将在检测到第二状态st2时的时间t2获取的帧设置为进行hfr记录的记录范围rl4的头帧。

否则,如图16的c所示,控制器30将在检测到第二状态st2时的时间t2获得的帧之前的预定时间获取的帧设置为进行hfr记录的记录范围rl5的头帧。

在时间t2之后,控制器30检测到向第三状态st3的转变。

如果控制器30在时间t3检测到第三状态st3的触发,则控制器30响应于此而设置hfr成像的记录范围rl的最后一帧。

例如,控制器30将在时间t3成像的帧设置为记录范围rl(rl4或rl5)的最后一帧。

在检测到第二状态st2时的时间t2之后,控制器30指示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进行用于将记录范围rl的捕获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单元15中的处理。

例如,如图16的d所示,控制器30使得从时间t2起发起记录处理。

否则,如图16的e所示,控制器30可以使得在响应于检测到第三状态st3而确定最后一帧时的时间t3之后发起记录处理。

在图16的示例中,缓冲继续,直到用户进行结束hfr成像的操作时的时间t6为止。

例如由于在检测到第三状态st3之后可能再次检测到第一状态st1和第二状态st2,所以例如即使在检测到第三状态st3并且直到记录范围rl的最后一帧为止的缓冲完成之后也可以连续进行缓冲。然而,当然可以考虑在第三状态检测时间完成缓冲的处理方法。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可以考虑用于确定第一状态st1和第二状态st2的各种触发。

尽管也可以以相同的方式考虑用于检测第三状态st3的各种触发,但是用于检测第三状态st3的触发使得缓冲容量变满。

这是因为,如参照图9描述的以环形存储器的形式进行缓冲,因此最大记录范围rl达到与环形存储器容量相对应的帧的数量。

然而,当存在可能被重写的地址区域(即,缓冲有记录帧的存储器范围)时,可以考虑用于确定缓冲器未满的处理(第三状态st3的触发未被检测到),尽管也关心hfr记录处理速度和hfr值。

图17示出了状态确定的详细示例。

像图8,图17中的a、b、c和d分别示出了基于传感器单元14的检测信号的检测值、通过对检测值进行微分和取心而获得的信号值sj、基于信号值sj的计数控制标志ctf,以及用于状态确定的计数器的计数值cj。

此外,图17中的e示出了第一状态确定定时,图17中的f示出了第二状态确定定时,并且图17中的g示出了第三状态确定定时。在图17中,如在图11中那样假定诸如摩托车的越野行驶之类的场景。

时间t0至时间t2与图11中的那些相同。

在检测到第一状态st1时的时间t1之后,确定是否已经发生从第一状态st1到第二状态st2的转变。假定计数值cj在时间t2达到阈值rth。

控制器30确定在时间t2发生了从第一状态st1到第二状态st2的转变。然后,例如如图16的c所示,控制器30设置记录范围rl4。在图11中,在时间t2之前预定时间tl2的时间tx的帧被设置为起始帧。此后,控制器30使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在tx之后的预定时间发起hfr记录处理。

在自行车着陆时的时间t3之后,由于增加了较大变化,信号值sj显著变化,因此计数值cj被重置。

控制器30使用计数值cj被重置为变得低于作为触发的tth(cj<rth)的事实来确定已经发生从第二状态到第三状态st3的转变。然后,控制器30将时间t3的帧设置为记录范围rl的最后一帧。

例如,将参照图18和图19来描述控制器30通过上述处理进行状态确定并控制成像操作处理模式的处理示例。

图18示出了根据作为成像控制装置1的控制器30的功能(状态检测单元1a和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的整体处理。控制器30按照帧定时的间隔重复图18的处理。

与图12的处理相同的处理由相同的步骤编号来表示,并且其详细描述被省略。

控制器30在步骤s101中检查功能(作为成像控制装置1的功能)是否被打开。控制器30在这些功能被关闭的时段中仅持续进行步骤s102a的处理,以完成图12的处理一次。

在步骤s102a中,控制器30关闭hfr成像指示标志fb(“0”)、hfr记录指示标志fr(“0”)、hfr记录完成标志fe(“0”)、第一状态检测标志f1(“0”)、第二状态检测标志f2(“0”)和第三状态检测标志f3(“0”)。

hfr记录完成标志fe指示指定hfr记录范围rl的结束帧的定时。

第三状态检测标志f3指示第三状态st3的检测的状态,并且在第三状态检测状态下变为on(开启)(“1”)。

当成像控制装置1的功能on被选择时,控制器30进行到步骤s103并检查是否检测到第一状态st1,即第一状态检测标志f1是否为1。如果第一状态检测标志f1为0,则控制器30进行到步骤s104并进行对第一状态的检测(例如,图13的处理)。

根据步骤s104的第一状态检测处理来检测第一状态st1,并且在第一状态检测标志f1变为0之后,控制器30在图18的处理中从步骤s103进行到步骤s105。这里,控制器30将hfr成像指示标志fb设置为1并指示第1模式,即指示成像器12发起hfr成像并指示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发起缓冲。

然后,在该时段中,控制器30在步骤106中进行对第二状态的检测。

在未检测到第二状态st2的时段中,控制器30完成从步骤s107起的处理一次。

当在步骤s106中检测到第二状态时,将第二状态检测标志f2设置为1。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30从步骤s107进行到步骤s120并进行对第三状态的检测。

图19中示出了步骤s106、s107和s120的详细处理。

通过图19的步骤s301至s312来进行步骤s106的第二状态检测处理。这些处理与图14的处理相同。因此,当检测到第二状态st2的触发时,在步骤s311中将hft记录标志fr设置为1并将第二状态检测标志f2设置为1。

在检测到第二状态st2并将第二状态检测标志f2设置为1之后,控制器30从步骤s107进行到步骤s120的第三状态检测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9所示,控制器30在步骤s351中检查是否hfr记录标志fr=1并且计数值ch<阈值rth。即,控制器30检查超过阈值rth的计数值cj是否被重置为变得低于阈值rth。

当该条件未得到满足时,控制器30在步骤s352中检查缓冲容量是否变为满状态。也就是说,如果已经缓冲有记录范围rl的头帧的地址未被重写,则控制器30检查接着记录范围rl的头帧的帧是否可能不被缓冲。

如果缓冲容量未满,则控制器30进行到步骤s354并且保持hfr记录完成标志fe=0和第三状态检测标志f3=0。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三状态检测标志f3为0,所以控制器30完成图18中的从步骤s121起的处理一次。

当在步骤s351中计数值ch未超过阈值rth时或者当在步骤s352中确定缓冲容量已满时,控制器30确定第三状态st3的触发被生成并进行到步骤s353。然后,控制器30将hfr记录完成标志fe设置为1并将第三状态检测标志f3设置为1。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第三状态检测标志f3=1,图18的处理从步骤s121进行到步骤s122。

在步骤s122中,控制器30指定记录范围rl的最后一帧,并指示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进行hfr记录处理。也就是说,控制器30使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针对记录范围rl的缓冲帧进行用于记录和传输到记录单元15的编码处理。因此,与从第二状态检测时间到第三状态检测时间的时段相对应的hfr图像被记录。

在上述指令之后,在步骤s123中,控制器30将第一状态检测标志f1、第二状态检测标志f2和第三状态检测标志f3设置为0。

在这种情况下,响应于第一状态检测标志f1=0,可以停止hfr成像和缓冲。

否则,可以考虑保持第一状态检测标志f1=1并继续hfr成像和缓冲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再次进行对第二状态的检测,并且进行对应于第二状态检测时间的帧到对应于第三状态检测时间的帧的hfr记录。

在检测到第三状态st3之后指示步骤s122中的记录处理对应于例如关于图16的b或c中的记录范围rl4或rl5在图16的e的定时进行记录处理的示例,即,当hfr记录指示标志fr在图19的步骤s311中被设置为1时不立即指示记录处理的示例。

此外,例如,可以在图16的d的定时针对记录范围rl4或rl5发起记录处理。也就是说,在不等待最后一帧的指定的情况下发起记录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当hfr记录指示标志fr在图19的步骤s311中被设置为1时,控制器30立即指示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进行记录处理。

即使在第三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如参照图15描述的多个因素来进行对第二状态st2和第三状态st3的检测。

另外,可以根据活动类型或对用户想要结束第二状态(hfr记录)的状态的选择来修改第三状态检测条件。例如,可以选择自行车、滑雪板等的跳跃场景中的登陆状态、当花样滑冰的旋转场景结束时的模式,等等。

此外,为了指定hfr记录完成定时,检测第三状态st3的触发可以使用成像装置10与遥控装置50之间的无线通信状态。也就是说,当用户将成像装置10附接到自行车等并且佩戴手表类型的遥控装置50时,诸如wifi之类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被连续进行。但是,当用户离开自行车时,wifi通信停止。这可以允许用户确定当前状态不是作为第二状态st2的进行hfr记录的状态。因此,可能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的释放来确定第三状态st3。

另外,可以根据各种触发或从多个因素获取的触发来确定对第一状态st1的检测。

根据第三实施例,在利用成像装置10或遥控装置50作为动作相机中,在直到场景中的特征操作结束时的定时为止的时段内,可以在没有用户操纵的情况下对特定场景等进行hfr记录。

在第二实施例中,从发起第二状态st2起的预定时间tl内进行hfr记录。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在活动的特定场景完成之后,hfr记录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在第三实施例中,根据动作状态来指定结束定时,因此可以进行在适合于动作的时间内的记录。

<5.第四实施例>

将参照图20描述第四实施例的操作。

第四实施例是在第二状态st2下进行hfr记录而在第一状态st1的时段内进行正常记录的示例。在这里,正常记录指的是以低于hfr的正常帧速率(例如60fps)记录捕获图像数据td的处理。

如图20的a所示,如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那样,控制器30从检测到第一状态st1的触发的时间t1起指示hfr成像。也就是说,成像器12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发起按照hfr对作为捕获图像数据dt的帧的加载和缓冲。然而,在该示例的情况下,控制器30在时间t1使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也开始正常记录处理(用于记录和传输到记录单元5的编码)(图20的b)。

在检测到第一状态st1之后,控制器30监视第二状态s2的触发。

假定控制器30在时间t2检测到第二状态st2的触发。响应于此,控制器30指示记录操作改变为hfr记录处理。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对在时间t2获取的帧之后的帧进行hfr记录。

直到时间t7为止的帧被hfr记录。

可以如在第二实施例中那样将时间t7设置为对与预定时间tl相对应的帧进行hfr记录的时间,或者可以如在第三实施例中那样将时间t7设置为第三状态检测时间。

控制器30在时间t7控制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再次进行正常记录。此后,控制器30在定时t8使hfr记录结束。在直到时间t8为止的帧的记录完成时结束正常记录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在记录范围rl6中正常记录的帧是在从时间t1至时间t2的时段内从已经被hfr记录的帧中提取为60fps帧的帧。

此外,在记录范围rl7中hfr记录的帧是在从时间t2至时间t7的时段内通过hfr成像获取的帧。

另外,在记录范围rl8中正常记录的帧是在从时间t7到时间t8的时段内从通过hfr成像获得的帧中提取为60fps帧的帧。

图21是示出缓冲和记录处理的示意图。

图21的a示出了通过成像器12成像的帧,并且图21的b示出了在内部存储器25中缓冲的帧。图21的c示出了记录处理(必要的相机信号处理、编码等)。通过按照例如60fps的预定帧速率进行编码来进行记录处理。

图21所示的时间t1、t2、t7和t8对应于图20的那些。

虽然如参照图20描述从检测到第一状态st1的时间t1起发起hfr成像,但是如图21所示根据hfr成像来缓冲按照诸如960bps之类的hfr获取的所有帧。

当在从时间t1至时间t2的时段内进行正常记录的同时,例如从在该时段内缓冲的帧中按照对应于60fps的帧间隔提取帧并将其提供给记录处理。相应地,60fps运动图像数据被记录。

关于在从时间t2至时间t7的时段内成像的帧,将所有缓冲的帧提供给记录处理。然而,每个960fps帧对应于记录处理中的一个60fps帧。因此,对应于该时段的记录图像在正常再现期间变为慢动作图像。

在从时间t7至时间t8的时段内成像和缓冲的帧是正常记录的目标,因此从在该时段内缓冲的帧中按照例如60fps的帧间隔提取帧并将其提供给记录处理。

通过该处理,运动图像数据被记录。因此,与从时间t1至时间t8的时段相对应的运动图像数据被记录并处理为具有以下场景的图像内容:按照正常速率再现的从时间t1起的场景、作为慢动作图像再现的关于对应于第二状态的从时间t2至时间t7的时段的场景、以及在正常再现期间在时间t8之前按照正常速率再现的下一场景。

也就是说,根据第四实施例,用户可以在不进行困难操作的情况下获取具有以下场景的图像内容:记录为慢动作图像的某一活动中的第二状态的最感兴趣的场景、以及记录为正常图像的在该场景之前和之后的场景。

<6.第五实施例>

参照图22描述第五实施例的操作。第五实施例涉及如下处理示例:其中,记录与第一状态st1相对应的时段的捕获图像数据,响应于检测到第二状态而结束对捕获图像数据的记录,以及当检测到第三状态时使成像装置断电。

图22通过控制器30基于来自传感器单元14的检测值进行状态确定的示例示出了根据各个状态的操作示例。

像图11那样,图22的a、b、c和d分别示出了基于来自传感器单元14的检测信号的检测值、通过对检测值进行微分和取心而获得的信号值sj、基于信号值sj的计数控制标志ctf,以及用于状态确定的计数器的计数值cj。

此外,图22的e示出了第二状态确定定时以及成像和记录时段,并且图22的f示出了第三状态确定定时和通电时段。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状态st1基于用户操纵。当用户在时间t11进行发起成像和记录的操作时,控制器30确定该定时是用户的期望成像环境的定时,并且确定已经发生向第一状态的转变。当然,可以根据来自传感器单元14的检测值来进行对第一状态的确定。

当用户进行成像和记录操作并且控制器30在时间t11确定第一状态st1时,控制器30控制成像和记录处理的发起。也就是说,控制器30控制成像器12进行成像,控制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0进行记录处理并控制记录单元15进行记录处理。在本实施例中,帧速率是任意的。例如,可以按照例如默认帧速率(诸如60fps)或由用户设置的帧速率(诸如24fps、30fps、96fps和240fps)连续进行成像和记录。

在第一状态st1下发起成像和记录时的时间t11之后,控制器30确定是否已经发生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st2的转变。如图所示,信号值sj、计数控制标志ctf和计数值cj响应于检测值的状态而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当几乎不发生振动的状态持续一定时间时,检测到第二状态st2。

控制器30设置要与计数值cj进行比较的阈值rsth,并在计数值cj超过阈值rsth时的时间t14确定向第二状态st2的转变。

在检测到第二状态st2时的定时(时间t14),控制器30控制以停止成像和记录操作。

此后,控制器30监视计数值cj是否超过阈值pfth。阈值pfth大于阈值rsth。也就是说,阈值pfth是用于检测在预定时间内几乎不发生振动的状态的值。控制器30在计数值cj超过阈值pfth时的时间t15确定已经发生向第三状态st3的转变。

在已经检测到第三状态st3时的定时(时间t15),控制器30控制电源单元18关闭成像装置10的电源。

根据对第二和第三状态的确定以及取决于此的控制来实现以下操作。

例如,假定用户在发起某一活动时开始记录。在这种情况下,考虑用户想要在活动期间的时间t12或在活动完成时间t13停止记录但是忘记记录停止操作的状况。例如,考虑用户忘记记录停止操作并将成像装置10留在某地无人看管的状况。

在这种状况下,长时间记录的图像内容变得无用,并发生记录单元15的容量的浪费消耗以及浪费的电池消耗。

因此,控制器30将用户让成像装置10无人看管的状态视为第二状态st2,并且当在时间t14检测到第二状态st2时控制以停止成像和记录操作。另外,控制器30将当成像和记录操作停止时成像装置10仍然无人看管的状态视为第三状态st3,并且当在时间t15检测到第三状态st3时进行断电控制。

参照图23来描述控制器30通过例如上述处理进行状态确定并控制成像操作处理模式的处理示例。

图23示出了根据作为成像控制装置1的功能(状态检测单元1a和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的控制器30的整体处理。

控制器30在步骤s401中监视由用户使用操作单元35进行的记录操作(发起成像和记录处理的操作)。在未进行记录操作的时段中(在图22中的时间t11之前),在步骤s403中,控制器30将标志funcon(功能开启)设置为“0”。标志funcon指示根据用户的手动操作的成像和记录操作的执行状态。然而,当通过控制器30自动停止成像和记录时,标志funcon未被设置为“0”,这将在下面描述。

在发起成像和记录之前,在步骤s421中,控制器30不断地监视由用户使用操作单元35进行的断电操作。当未检测到断电操作时,控制器30在步骤s422中检查标志funcon=0并返回到步骤s401。

当检测到断电操作时,控制器30进行到步骤s420并指示电源单元18关闭电源。

当在步骤s401中检测到用户的记录操作时,控制器30在步骤s402中控制成像和记录的发起并将标志funcon设置为“1”。

然后,在成像和记录开始之后,控制器30按照帧定时的间隔重复步骤s404之后的处理。

控制器30在步骤s404中监视由用户使用操作单元35进行的记录停止操作(指示成像和记录处理完成的操作)。当未检测到记录停止操作时,控制器30在步骤s406中保持funcon=1。

控制器30在步骤s407中检查作为成像控制装置1的功能(状态检测单元1a和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是否被开启。在这些功能被关闭的时段中,控制器30不特别地根据状态检测进行模式控制。

在该示例中,由于控制器30在成像和记录期间根据状态检测进行模式控制,因此当在步骤s407中作为成像控制装置1的功能被开启并且标志funcon=1时,控制器30进行到步骤s408。当功能被关闭或成像和记录被停止时,控制器30从步骤s407进行到步骤s421。

当在步骤s404中检测到记录停止操作时,控制器30在步骤s405中控制以停止成像和记录并将标志funcon设置为“0”。这对应于用户正常进行操作时的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30从步骤s407进行到步骤s421,并且监视由用户使用操作单元35进行的断电操作。当未检测到断电操作时,控制器30在步骤s422中由于funcon=0而返回到步骤s401。

当作为成像控制装置1的功能被开启并且成像和记录被进行时,控制器30按照帧定时的间隔从处理中的步骤s407进行到步骤s408和后续步骤中的第二状态检测处理。

在步骤s408中,控制器30从传感器单元14获取检测信号的检测值。然后,控制器30在步骤s409中对检测值进行滤波处理(例如,根据带通滤波器的频带提取处理)以用于dc分量切割和噪声平滑。此后,控制器30在步骤s410中进行用于小幅度切割的取心处理。通过这些处理,参照图22描述的信号值sj被获得。

在步骤s411中,控制器30检查信号值sj是否在阈值范围sjth内。如果信号值sj在阈值范围sjth内,则控制器30在步骤s412中将计数控制标志ctf设置为“1”。当信号值sj不属于阈值范围sjth时,控制器30在步骤s413中将计数控制标志ctf设置为“0”。

然后,在步骤s414中,控制器30根据计数控制标志ctf将处理分支。当计数控制标志ctf为“0”时,控制器30进行到步骤s415,并且使计数值cj正计数。当计数控制标志ctf为“1”时,控制器30进行到步骤s416并重置计数值cj。

此后,控制器30在步骤s417中将计数值cj与阈值rsth进行比较。如果计数值cj未超过阈值rsth,则控制器30确定尚未检测到第二状态st2。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如上所述rsth<pfth,因此在步骤s419中计数值cj不超过阈值pfth。因此,控制器30进行到步骤s421,并且随后由于标志funcon=1而从步骤s422返回到步骤s404,以在下一帧定时继续进行处理。

当在步骤s417中计数值cj>阈值rsth时,控制器30在步骤s418中确定检测到第二状态st2并进行控制以停止成像和记录。因此,即使当用户不进行停止操作时也停止成像和记录。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步骤s419=>步骤s421=>步骤s422来进行处理。此时,响应于手动操作而在步骤s405中被关闭的标志funcon仍然是“1”,因此控制器30从步骤s422返回到步骤s404,以在下一帧定时继续进行处理。

然后,控制器30连续进行步骤s407至步骤s408。

在上述自动停止操作之后,在步骤s419中,控制器30监视计数值cj是否超过阈值pfth。

当计数值cj超过阈值pfth的时候,控制器30从步骤s419进行到步骤s420并进行断电控制。

当用户在计数值cj超过阈值pfth之前进行断电操作时,控制器30从步骤s421进行到步骤s420,并响应于用户操纵而进行断电控制。

同时,在步骤s418进行控制以停止成像和记录之后,用户可以在通电状态下进行记录操作,这在流程图中未被示出。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30返回到步骤s402。

根据图23的处理来进行参照图22描述的处理操作。

<7.第六实施例>

参照图24描述第六实施例。

该示例基于使用遥控装置50以及多个成像装置10a、10b和10c的假设。

例如,遥控装置50具有图5的配置,并且控制器60具有作为成像控制装置1的状态检测单元1a和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的功能。进行活动的用户将遥控装置50安装到主体。

尽管成像装置10a、10b和10c具有图4的配置,但是控制器30不具有作为状态检测单元1a和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的功能,或者关闭作为状态检测单元1a和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的功能。

尽管可以将成像装置10a、10b和10c安装到进行活动的用户或装备,但是考虑将成像装置10a、10b和10c安装在一处的示例。

例如,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状态st1和第二状态st2,遥控装置50如在第二实施例中那样向成像装置10a、10b和10c发送hfr成像和缓冲的指示以及hfr记录处理的指示。成像装置10a、10b和10c接收来自遥控装置50的指示并进行hfr成像和缓冲以及hfr记录处理。

也就是说,在该示例中,当用户在活动期间使用多个成像装置10以各种角度进行成像时,成像装置10a、10b和10c可以在共同定时进行hfr成像。因此,可以通过各种角度的hfr成像在活动期间获得特定场景的同步图像。

当然,也可以使成像装置10a、10b和10c进行第三、第四和第五实施例的操作。

另外,代替遥控装置50,安装到用户的成像装置10可以被用作指示其他成像装置10进行操作的主控。

<8.第七实施例>

描述了作为第七实施例的设置第一状态st1和第二状态st2的检测条件(触发类型)的示例。

首先,描述监视根据预定模式下的振动、声音和姿势、图像分析的检测值、成像控制操作等触发的状态的示例。尽管可以将这些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条件固定为状态检测条件,但是可以根据活动来设置状态检测条件。

图25的a示出了控制器30的检测条件设置处理的示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在下面描述的控制器30的处理中,控制器30可被遥控装置50的控制器60代替。在这种情况下,显示单元34可被显示单元53代替,并且操作单元35可被操作单元54代替。

控制器30在步骤s501中监视活动类型选择操作的输入。

例如,用户可以输入活动类型作为活动类型选择操作。例如,控制器30使显示单元34显示选择菜单,使得用户可以选择自行车比赛、滑雪板、跳台滑雪、花样滑冰、潜水、冲浪、网球、棒球、足球等。

当用户通过操纵操作单元35来选择活动类型时,控制器30在步骤s501中根据所选择的活动类型来设置第一和第二状态的检测条件。

例如,如下设置第一状态检测条件(d1)和第二状态检测条件(d2)。

-自行车比赛

(d1)对根据用户的敲击操作的振动模式的检测

(d2)对跳跃期间的振动模式的检测

-潜水

(d1)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对跳跃期间的模式的检测

(d2)对自动白平衡的检测值的变化的检测

-网球

(d1)对预定模式下的姿势的检测

(d2)对根据击球期间的冲击的振动模式的检测

上述检测条件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选择成像装置10或遥控装置50的安装位置以及活动类型,使得可以根据活动类型和安装位置的组合来设置状态检测条件。例如,可以选择手臂、手腕、腿、腰、腹部、装备、装备类型等。可以通过根据所选择的安装位置设置状态检测条件来进行适合于安装位置的状态检测。

图25的b示出了自动确定活动类型的示例。

控制器30在步骤s510中确定活动类型。这是根据传感器单元7的检测信号、被摄体图像分析结果、通过声音检测单元17对输入语音的分析等来确定活动类型的处理。通过存储每个活动的特征振动、声音、图像模式等和搜索匹配者,可以自动确定当前进行的活动的类型。

当活动类型被确定时,控制器30从步骤s511进行到步骤s512,并且根据所确定的活动类型来设置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检测条件。也就是说,控制器30设置诸如上述(d1)和(d2)之类的检测条件。

当用户操作被进行或者在活动类型保持未知的情况下经过了预定时间时,这被视为超时并且确定被停止。当确定被停止时,控制器30从步骤s513进行到步骤s514,并设置第一和第二状态的默认检测条件。

根据上述处理,例如,在没有用户操作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适合于活动类型的状态确定并且可以根据其来控制成像操作。因此,更容易进行根据活动对特征场景的成像或hfr成像。

如参考图25的a和b描述的根据活动类型来设置状态检测条件的处理可以应用于第一状态st1和第二状态st2中的仅一个以及第一状态st1和第二状态st2两者。此外,当如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那样检测第三状态st3时,可以根据活动类型来设置第三状态st3的检测条件。

另外,不仅可以切换条件,而且可以切换关于多个条件的or条件和and条件。

控制器30可以根据当检测到第一状态st1时的检测条件来设置第二状态检测条件。

例如,假定作为第一状态st1的检测条件的诸如预定振动模式、姿势模式、声音模式等的多个检测条件,并且在其中的任何一个检测条件被检测到时第一状态st1被确定。

然后,控制器30进行图25的c所示的处理。也就是说,控制器30在步骤s520中确定是否已经检测到第一状态st1,并且当检测到第一状态st1时进行到步骤s521。控制器30根据第一状态st1的检测条件来设置第二状态st2的检测条件。

例如,当通过敲击操作的振动模式检测到第一状态st1时将加速度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变化用作第二状态st2的检测条件,而当通过姿势模式检测到第一状态st1时将全局矢量的变化用作第二状态st2的检测条件。

因此,可以根据第一状态st1来检测第二状态st2。

当然,可以根据第一状态st1的检测条件来设置第三状态st3的检测条件。

另外,当针对第二状态st2设置多个检测条件时,可以根据第二状态st2的每个检测条件来设置第三状态st3的检测条件。

<9.概述和修改示例>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装置1以及第二至第五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和遥控装置50获得以下效果。

在实施例中,提供了状态检测单元1a,其进行检测作为第一状态st1的成像环境的第一检测和检测从第一状态st2到第二状态st2的转变的第二检测。此外,提供了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其基于第一状态st1的检测来指示第一模式下的成像操作,并且基于第二状态st2的检测来指示第二模式下的成像操作。

也就是说,状态检测单元1a针对成像环境检测第一状态st1和第二状态st2,而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针对第一状态st1和第二状态st2中的每一个设置预定成像操作并且根据检测到的状态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当检测到第一状态st1时,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在检测时间或检测时间之后的时间指示第一模式。当检测到第二状态st2时,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在检测时间或检测时间之后的预定时间指示第二模式。

根据该配置,进行响应于成像环境的变化的成像操作。也就是说,可以在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st1并且随后达到第二状态st2的条件下进行成像操作。因此,可以提高关于图像的可用性和可操作性。

特别地,对于在被使用时难以进行操纵的装置,成像装置可以响应于诸如用户状况之类的成像环境的变化而进行期望的成像操作。

在实施例中,状态检测单元1a检测安装有成像装置10的物体或成像装置10的被摄体或安装有可以与成像装置10进行通信的遥控装置50的物体变成作为成像环境的第一状态st1或第二状态st2。

也就是说,状态检测单元1a检测作为成像环境的安装有成像装置10或遥控装置50的人、安装有成像装置10或遥控装置50的装备或作为成像装置10或遥控装置50的被摄体的人的动态状况。例如,将作为安装有成像装置10或遥控装置50的物体的人开始某个游戏的状态视为第一状态,并且将该游戏期间的特定操作状态视为第二状态。

因此,可以使用安装有成像装置或遥控装置的物体的动作或者成像装置或遥控装置的被摄体的动作作为触发来控制成像操作。

此外,考虑安装有成像装置或遥控装置的各种物体。例如,可以考虑移动体、车辆、火车、船舶、飞行器(诸如飞机、气球、直升机、滑翔机、风筝、广告气球)、使用遥控器和卫星的模型飞行体、动物、结构、自然物体,等等。

在实施例中,状态检测单元1a检测安装有成像装置10的物体或者成像装置10的被摄体或者安装有可以与成像装置10进行通信的遥控装置50的物体的非操纵动作作为第二检测。也就是说,非操纵动作不是用户想要的动作而是活动期间的动作。例如,自行车比赛期间的跳跃可被例示。

在第一状态st1下进行的第二检测检测物体或被摄体的动作。该动作不是与成像有关的操作的动作,并且通过第二检测来检测作为第二状态st2的特定动作是合适的。因此,可以根据作为第二状态的活动期间的物体或被摄体的特征动作来控制成像操作。另外,作为物体的用户可能未意识到操纵。

在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状态检测单元1a检测作为安装有成像装置10的物体的人或者成像装置10的被摄体的操纵动作作为第一检测的示例。例如,操纵动作是敲击操作等。

根据基于成像装置或遥控装置的用户的意图的操纵来确定第一状态st1可能是合适的。例如,当诸如运动或活动之类的动作的发起被视为第一状态st1时,通过根据用户的操纵检测该动作的发起,基于用户的意图来发起第一模式下的成像操作。

因此,在根据用户的意图安全地执行第一模式成像操作的同时,第二状态st2是由用户发起的运动、活动等中的特征动作的状态,并且可以根据该状态来进行第二模式成像操作。

仅通过在开始活动等时指示第一模式成像操作,用户可以记录期望的运动图像。

在第三实施例中,状态检测单元1a进行检测从第二状态st2到第三状态st3的转变的第三检测,并且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基于检测到第三状态st3来指示至少结束在第二模式下进行的成像操作。

因此,可以在用户未意识到的情况下在适当的定时(或在适当定时的成像图片中)完成第二模式成像操作,例如,hfr成像和记录。

在第二、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由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指示的第一模式成像操作包括以环形存储器的形式将捕获图像数据缓冲在内部存储器25中的处理操作。此外,由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指示的第二模式成像操作包括设置将缓冲在内部存储器25中的捕获图像数据存储为记录图像的范围的处理操作。

也就是说,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状态而发起对捕获图像数据的缓冲。然后,响应于检测到第二状态,设置来自正在缓冲或已经缓冲的捕获图像数据之中被发送到记录单元15并且被作为记录图像存储在其中的图像的范围。

例如,当如上所述以高于正常帧速率的hfr对运动图像进行成像和记录时,将适于hfr成像的成像场景设置为第二状态st2。尽管hfr取决于实际帧速率与成像装置的数据传送速率或处理能力、记录介质等的容量之间的关系,但是hfr成像图片的持续记录产生相当大的负荷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对用户而言不是必需的。另外,hfr图像当由一般再现装置再现时被再现为慢动作图像。

因此,在第一状态st1下缓冲捕获图像数据、在第二状态st2下设置记录范围并记录与该范围相对应的hfr图像是非常合适的处理,因为只有用户想要作为慢动作观看的重要场景被记录为hfr图片。从成像装置的角度来看,由于以环形存储器的形式缓冲捕获图像数据,所以没有不必要地压缩存储器容量并且防止诸如用于记录的编码或传输、写入记录介质等的处理负荷增加。

此外,用户可能不通过进行根据上述hfr成像操作的实施例的处理来控制hfr记录定时,并且在作为动作相机的使用模式下可以令人满意地实现hfr记录。

在第四实施例中,由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指示的第一模式成像操作包括用于按照第一帧速率将与第一状态st1相对应的时段的捕获图像数据存储作为记录图像的处理操作。此外,由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指示的第二模式成像操作包括用于按照比第一帧速率高的第二帧速率(hfr)将与第二状态st2相对应的时段的捕获图像数据存储作为记录图像的处理操作。

也就是说,按照第一帧速率记录与第一状态相对应的时段的捕获图像数据,并且按照第二帧速率(hfr)记录与第二状态相对应的时段的捕获图像数据。

因此,可以生成具有取决于成像环境的不同帧速率的运动图像内容。例如,通过按照诸如60fps之类的正常帧速率记录成像图片并按照诸如240fps、960fps等的高帧速率记录与检测到第二状态的时段相对应的成像图片而获得的内容被创建。在这种情况下,内容包括特定动作场景的运动图像,其当通过一般再现方法再现时被再现为慢动作图像。通过设置其中将运动、活动等中的重要场景设置为第二状态st2的成像环境,可以自动生成有效地使用hfr成像的内容。

在第五实施例中,状态检测单元1a进行检测从第二状态st2到第三状态st3的转变的第三检测。于是,由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指示的第一模式成像操作包括用于将捕获图像数据存储作为记录图像的处理操作,并且第二模式成像操作包括用于使捕获图像数据的记录停止的处理操作。另外,模式处理指示单元1b基于检测到第三状态st3来指示成像装置10的断电。

也就是说,记录与第一状态相对应的时段的捕获图像数据,并且响应于检测到第二状态而结束记录。此外,响应于检测到第三状态而使成像装置断电。

因此,可以根据成像环境来进行成像、成像和记录的停止以及断电。例如,避免了对用户而言不必要的图像的持续成像和记录,并且防止了不必要的成像或通电状态的继续。特别地,正在进行运动等的用户可能容易忘记与成像装置有关的操纵,诸如停止记录或关闭成像装置。这在很多情况下压缩记录介质的容量并减少电池容量。根据本配置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每个实施例中,状态检测单元1a基于包括在成像装置10或可以与成像装置10进行通信的遥控装置50中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来进行第一检测和第二检测中的一者或两者。这里,传感器指的是例如包括在传感器单元14和56中的振动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照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或者是声音检测单元17和55的声音传感器(麦克风)和声压传感器。

根据这些传感器,可以通过安装有成像装置的物体的动作、声音、姿势等来检测运动等的动作状态,并且适于控制成像操作的成像环境可被检测作为第一状态st1或第二状态st2。

在每个实施例中,状态检测单元1a基于由成像装置10获取的捕获图像数据来进行第一检测和第二检测中的一者或两者。

通过对捕获图像数据的图像分析,作为被摄体的各种状态的成像环境被检测。例如,从捕获图像数据中检测出被摄体的姿势。另外,基于捕获图像数据来控制自动聚焦(af)、自动光圈(ae)、自动白平衡(awb)等。由于af、ae和awb响应于被摄体的状态而被控制,因此af、ae和awb的控制值是检测作为被摄体的状态的成像环境的值。此外,可以从图像中检测被摄体的运动矢量以确定成像环境。

因此,可以通过被摄体的动作、姿势等来检测运动等中的动作状态,并且适于控制成像操作的成像环境可被自动检测作为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在每个实施例中,状态检测单元1a基于成像装置10与可以进行通信的遥控装置50之间的通信状态来进行第一检测和第二检测中的一者或两者。

例如,当成像装置与可以进行通信的设备(诸如遥控装置)之间的通信停止达到预定时间时,可以确定成像环境中存在变化。

因此,可以响应于检测到成像环境中的变化来控制成像操作。

在第七实施例中,描述了根据安装有成像装置的物体的活动类型来设置关于第一检测和第二检测中的一者或两者的检测条件的示例(图25的a和b)。

例如,确定运动或活动类型,并根据运动或活动类型来设置第一状态的触发和第二状态的触发。

因此,根据所进行的活动的类型,可以适当地检测第一状态st1和第二状态st2。

此外,第七实施例描述了如下示例:其中,状态检测单元1a针对第一检测设置多个检测条件,并且关于第二检测的检测条件根据通过第一检测检测到第一状态st1时的检测条件而被设置(图25的c)。

当根据各种检测条件检测到第一状态st1时,可以通过根据当检测到第一状态st1时的检测条件选择第二状态st2的检测条件来针对活动与第一状态st1的检测条件相关联地设置第二检测的检测条件。因此,可以增加适当检测第二状态st2的可能性。

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程序是如下程序,其使操作处理单元执行检测作为成像环境的第一状态st1的第一检测处理、基于检测到第一状态st1而指示第一模式下的成像处理的第一指示处理、检测从第一状态st1到第二状态st2的转变的第二检测处理,以及基于检测到第二状态st2而指示第二模式下的成像处理的第二指示处理。

根据该程序,可以实现具有根据这些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装置1的功能的操作处理单元,例如,使用微型计算机或dsp的控制器30和60。另外,可以实现具有成像控制装置1的功能的成像装置10和遥控装置50。

上述程序可被存储在各种记录介质中。另外,程序可被预先存储在作为嵌入在诸如计算机设备之类的设备中的记录介质的hdd中、包括cpu在内的微型计算机中的rom中,等等。否则,程序可被暂时或永久地存储在诸如半导体存储器、存储卡、光盘、磁光盘或磁盘之类的可移动记录介质中。可移动记录介质可以作为所谓的套装软件来提供。

此外,程序不仅可以从可移动记录介质安装在个人计算机等中,而且可以通过诸如lan或因特网之类的网络从下载站点下载。

关于本技术,除了上述示例之外,可以考虑各种修改和应用示例。

可以考虑用于确定第一状态st1和第二状态st2的其他触发(检测条件)。这相对于第三状态st3是相同的。

用户可以预先登记与第一状态st1和第二状态st2的检测条件相对应的“预定模式”。例如,登记敲击操作的次数和间隔。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预先登记与第一状态st1和第二状态st2相对应的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的成像操作。例如,当通过两次敲击操作指示第一状态st1时进行如在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二状态st2下的hfr成像,而当通过三次敲击操作指示第一状态st1时进行在第四实施例中描述的混合的正常成像和hfr成像。

作为根据第一和第二状态来控制模式下的成像操作的示例,例如,可以考虑添加指示帧范围的标签、添加各种消息等。

例如,在从当检测到第一状态st1时起进行正常记录并且即使当已经发生从第一状态st1到第二状态st2的转变时也继续进行正常记录的同时,添加指示与第二状态st2相对应的帧范围的标签。否则,添加诸如第二状态的检测条件和检测时间之类的信息。因此,可以对运动图像容易地搜索与第二状态st2相对应的时段,或者在随后对运动图像的再现或编辑期间可以检测到第二状态st2的内容(与第二状态相对应的状况),从而方便地进行再现或编辑。

虽然在实施例中诸如hfr记录之类的运动图像数据记录被发送到记录单元15并被记录在闪存等中,但是可以将缓冲的记录范围发送到外部设备并将其记录在其中或者可以将记录在记录单元15中的内容自动发送到预定的发送目的地。

例如,捕获图像数据被发送到外部设备,使得正在远处观看对应活动的同伴可以立即检查成像的图片。

另外,可以向遥控装置50提供记录单元并将捕获图像数据发送到遥控装置50,使得捕获图像数据被记录在记录单元的记录介质中。

除了用户在活动期间使用的成像装置10之外,本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各种装置。

如上所述,车辆、飞行器等可被视为安装有成像装置的物体。

例如,当本技术被应用于车载相机时,砰击制动器可被检测作为第一状态st1并且气囊工作可被检测作为第二状态st2。

另外,本技术适用于医疗器械、手术用成像装置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状态确定并且可以根据医生的动作或从图像确定的状况来控制成像操作模式。

因此,本技术的成像控制装置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消费者设备、广播装置和商业用途装置。例如,成像控制装置可以被嵌入在具有运动图像成像功能的相机设备、便携式终端设备、蜂窝电话、监控相机设备、定点相机设备、诸如驾驶记录仪之类的车载相机设备、用于驱动环境确定的相机设备、医疗装置、电子内窥镜等中,或者可以与这些设备一起集成到系统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出现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型,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即可。

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是示例性的并且不受限制,并且可能存在其他效果。

此外,本技术也可被如下配置。

(1)一种成像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器,具有

状态检测单元,被配置为

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感测信号,

检测成像装置的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感测信号来检测所述成像环境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以及

模式处理指示单元,被配置为

基于检测到所述成像装置的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来指示第一模式下的第一成像操作,以及

基于检测到所述成像环境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来指示第二模式下的第二成像操作。

(2)根据(1)所述的成像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检测作为以下各项之一的成像环境:其上安装有所述成像装置的物体、所述成像装置的被摄体、或者其上安装有能够与所述成像装置进行通信的设备的第二物体。

(3)根据(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控制装置,

其中,为了基于所述感测信号来检测所述成像环境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所述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

检测其上安装有所述成像装置的物体的非操纵动作,

检测所述成像装置的被摄体的非操纵动作,或者

检测其上安装有能够与所述成像装置进行通信的设备的第二物体的非操纵动作,

其中,所述非操纵动作是所述成像装置与用户之间的间接交互。

(4)根据(3)所述的成像控制装置,

其中,为了检测所述成像装置的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所述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

检测与其上安装有所述成像装置的物体相对应的人的操纵动作,或者

检测所述成像装置的被摄体,

其中,所述操纵动作是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用户之间的直接交互。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检测从第二状态到第三状态的第二转变,并且

其中,所述模式处理指示单元还被配置为基于检测到从第二状态到第三状态的第二转变来至少指示在第二模式下进行的第二成像操作结束。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控制装置,

其中,为了指示第一模式下的第一成像操作,所述模式处理指示单元还被配置为以环形存储器的形式将捕获图像数据缓冲在存储器中,并且

其中,为了指示第二模式下的第二成像操作,所述模式处理指示单元还被配置为:

对已被缓冲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捕获图像数据设置范围,以及

将该范围的捕获图像数据存储作为记录图像。

(7)根据(6)所述的成像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控制按照第一帧速率或高于第一帧速率的第二帧速率中的一者的图像数据的捕获以生成所述捕获图像数据,并且

其中,已经按照第二帧速率捕获了所述捕获图像数据。

(8)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控制装置,

其中,为了指示第一模式下的第一成像操作,所述模式处理指示单元还被配置为将与第一状态相对应的第一时段的捕获图像数据按照第一帧速率存储作为记录图像,并且

其中,为了指示第二模式下的第二成像操作,所述模式处理指示单元还被配置为将与第二状态相对应的第二时段的捕获图像数据按照比第一帧速率高的第二帧速率存储作为记录图像。

(9)根据(8)所述的成像控制装置,

其中,为了指示第一模式下的第一成像操作,所述模式处理指示单元还被配置为以环形存储器的形式将第一时段的捕获图像数据按照第二帧速率缓冲在存储器中。

(10)根据(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检测从第二状态到第三状态的第二转变,

其中,为了指示第一模式下的第一成像操作,所述模式处理指示单元还被配置为将捕获图像数据存储作为记录图像,

其中,为了指示第二模式下的第二成像操作,所述模式处理指示单元还被配置为停止对所述捕获图像数据的记录,并且

其中,所述模式处理指示单元还被配置为基于检测到从第二状态到第三状态的第二转变来指示所述成像装置的断电。

(11)根据(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接收安装在所述成像装置或能够与所述成像装置进行通信的设备中的一者中的传感器的感测信号,并且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感测信号,所述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检测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成像装置的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或者所述成像环境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

(12)根据(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捕获由所述成像装置获取的图像数据,并且

响应于捕获所述图像数据,所述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检测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成像装置的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或者所述成像环境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

(13)根据(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成像装置与能够与所述成像装置进行通信的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并且

响应于确定所述通信状态,所述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检测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成像装置的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或者所述成像环境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

(14)根据(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控制装置,

其中,为了基于所述感测信号来检测所述成像装置的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或所述成像环境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基于其上安装有所述成像装置的物体的活动类型来设置检测条件。

(15)根据(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控制装置,

其中,为了检测所述成像装置的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所述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设置多个检测条件,并且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成像装置的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为了基于所述感测信号来检测所述成像环境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所述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基于来自所述多个检测条件的检测条件的类型来设置检测条件。

(16)根据(15)所述的成像控制装置,

其中,为了基于所述感测信号来检测所述成像环境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所述状态检测单元还被配置为考虑来自第二多个检测条件的两个或更多个检测条件。

(17)根据(15)所述的成像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多个检测条件与多个预定活动中的一个相关联,

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接收输入,该输入指示对所述多个预定活动中的一个的用户选择。

(18)根据(17)所述的成像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基于来自所述传感器的感测信号将所述多个预定活动中的一个与用户的活动相匹配,并且其中所述传感器被安装在所述成像装置或能够与所述成像装置进行通信的设备中的一个中。

(19)一种用于控制成像装置的成像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利用控制器的状态检测单元来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感测信号;

利用所述状态检测单元来检测所述成像装置的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

基于检测到所述成像装置的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利用所述控制器的模式处理指示单元指示第一模式下的第一成像操作;

利用所述状态检测单元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感测信号来检测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以及

基于检测到所述成像环境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利用所述模式处理指示单元指示第二模式下的第二成像操作。

(20)一种包括程序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该程序使控制器进行一组操作,所述一组操作包括:

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感测信号;

检测成像装置的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

基于检测到所述成像装置的成像环境变为第一状态,指示第一模式下的第一成像操作;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感测信号来检测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以及

基于检测到所述成像环境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变,指示第二模式下的第二成像操作。

附图标记列表

1成像控制装置

1a状态检测单元

1b模式处理指示单元

2成像单元

3成像信号处理单元

4、34、53显示单元

5、15记录单元

6通信单元

7、14、56传感器单元

11光学系统

12成像器

16、51无线通信单元

17、55声音检测单元

30、60控制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