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获取定位的方法、存储介质及智能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92263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获取定位的方法、存储介质及智能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定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获取定位的方法、存储介质及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设备为了准确追踪路径,将定位时间设置很短,频繁定位,造成耗电大;为了使设备省电,将定位时间间隔设置比较长,又不利于路径追踪。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获取定位的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解决现有为了实现路径追踪的定位时功耗过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获取定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加速度传感器判断是否满足动作状态的条件;

如果满足动作状态的条件,则进入动作状态并根据定位传感器数据判断是否满足移动状态的条件;

如果满足移动状态的条件则进入移动状态并根据定位传感器数据获取定位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加速度传感器判断是否满足动作状态的条件”包括步骤:

判断加速度传感器在一段时间内的动作累加值是否达到阈值,如果是则满足动作状态的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是否满足移动状态的条件”包括步骤:

尝试通过wifi进行定位,如果wifi无法定位或者定位精度不满足精度要求时,启动卫星定位模块进行定位;

根据wifi定位或者卫星定位的定位结果判断位置移动是否超过阈值;

如果超过阈值,则满足移动状态的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进入移动状态”包括步骤:

根据定位结果进入对应的wifi优先移动状态或者卫星优先移动状态。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

根据定位所处的位置范围判断是否满足移动状态的切换条件,如果满足切换条件,则在wifi优先移动状态或者卫星优先移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如果不处于动作状态,每隔第一预设时间,根据定位传感器数据获取定位信息;根据当前时间所处的时间段、佩戴状态或者当前心率传感器的数据,改变所述第一预设时间的时间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定位传感器数据获取定位信息”包括如下步骤:

每隔第二预设时间,根据定位传感器数据获取定位信息;根据上次定位所处的位置范围、当前移动速度或者剩余电量,调整所述第二预设时间的时间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加速度传感器判断是否满足动作状态的条件”还可以是:

判断当前wifi是否连接或者断开特定热点,如果是则满足动作状态的条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来判断是否有动作,作为动作状态判断的条件,并在动作状态下实现对移动状态的判断,根据移动状态情况再进行定位。这样电子设备在定位时可以在不同的状态下进行切换,实现不同的定位策略。在没有动作或者没有移动的时候,可以尽可能地延长定位的时间间隔,避免定位过程耗费过多电量,又可以尽可能保证获取到位置的变化,以满足路径追踪需要。而在移动的时候,可以通过定位传感器获取准确定位,实现路径追踪。由于加速度传感器的判断能耗不高,也避免在进行动作判断时过多耗能的情况,提高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获取定位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获取定位方法状态机的状态切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以下先对本发明出现的英文名称进行说明:

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

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或无线网络;

lbs:(locationbasedservice)基于位置服务。

请参阅图1到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获取定位的方法,本方法可以运行在电子设备上,如穿戴式智能设备或者对讲终端上,这些设备一般采用蓄电池供电,由于体积较小,电池容量较小,需要对功耗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便于提高设备的续航时间。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1根据加速度传感器判断是否满足动作状态的条件;步骤s102如果满足动作状态的条件,则进入动作状态并根据定位传感器数据判断是否满足移动状态的条件;步骤s103如果满足移动状态的条件则进入移动状态并根据定位传感器数据获取定位信息。

其中,动作状态表明电子设备处在动作情况,即不是处在静止状态。如人带动电子设备运动,此时加速度传感器的数值会变化。如图2所示,静止状态和动作状态会在有没有发生动作时进行互相切换。对于动作状态的检测可以设定一定的条件,当加速度传感器的数值变化满足该条件,则为动作状态。具体地,可以通过判断加速度传感器在一段时间内的动作累加值是否达到阈值,如果是则满足动作状态的条件。所述一段时间的长度可以是预先设定好的,只要在某段时间内的动作累加值达到阈值,就可以认定是满足动作状态条件。通过一段时间内的动作累加值可以提高判断准确率。

在某些实施例中,动作累加值如可以根据加速度传感器来计步,而后判断一段时间内是否达到计步阈值,如果达到则判断为有动作变化,为动作状态。当处在动作状态时,本实施例进一步根据定位传感器数据判断是否满足移动状态的条件。移动状态是用户位置变化的状态,是需要对电子设备重新进行定位。则本发明在步骤s103要进行定位信息的获取,从而实现电子设备的定位。在进行定位前,定位传感器一般处于关闭状态以节省电能,如果要进行定位,则要打开对应的定位传感器。本申请通过动作状态的检测,再进行移动状态的检测,只有在移动状态下,才进行定位信息的获取,避免了在位置没有改变时就重新定位造成功耗浪费的情况。在电子设备发生位置移动时,能及时触发定位上报,这样可以及时反应电子设备位置移动情况,实现路径追踪,并最大程度节省电子设备的功耗。

本发明根据定位传感器数据获取定位信息可以通过多种传感器实现不同的定位。如可以通过卫星定位模块、wifi模块或手机射频模块的数据获取定位信息,卫星定位模块包括gps模块、北斗模块等。卫星定位如gps定位:通过gps模块,可以精确定位经纬度,理想情况可以定位到10米以内。手机射频模块定位又称lbs定位,电子设备搜索移动基站列表信息(包括基站识别码、信号强度等),上报后台服务器分析,粗略确定电子设备的位置,定位精度误差范围较大,城市基站密集,定位精度较高,可达到100米左右,郊区或农村基站较少,定位精度较差,甚至超过500米以上。wifi模块定位,通过wifi模块获取周围的热点列表信息(包括热点的mac地址、信号强度等),上报后台服务器,服务器分析返回对应的定位信息。wifi+lbs定位:移动电子设备同时上报上述的基站列表信息和wifi热点列表信息,定位精度可大大提高,甚至可以达到50米以内。

上述定位中的功耗情况:gps最大,wifi次之、lbs搜索最少(甚至可以忽略)。上述定位中的定位时间:gps最慢,平均在20秒以上,首次定位更长,而且受环境、天气影响较大。wifi搜索需要5秒左右,不受环境影响。lbs基站搜索时间可以忽略,因为电子设备本身需要定时搜索,因此只需查询当前的基站列表即可。

在某些实施例中,动作状态的判断还可以通过特定wifi定位、lbs列表变化、wifi列表变化等信息来判断,在静止状态时,如果lbs列表或wifi列表变化达到阈值时,可判断为有动作,其中lbs优先判断。特别地,电子设备可以自学习白天或夜间长期所在位置的wifi列表,即长时间电子设备所在位置的wifi列表。电子设备软件可以根据这些特殊wifi列表信息即可判断位置,从而快速判断电子设备是否有移动。

判断位置的移动可以由多种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判断定位传感器获取到相邻两次的位置变化量是否达到阈值来实现。则所述“判断是否满足移动状态的条件”包括步骤:尝试通过wifi进行定位,如果wifi无法定位或者定位精度不满足精度要求时,启动卫星定位模块进行定位;根据wifi定位或者卫星定位的定位结果判断位置移动是否超过阈值;如果超过阈值,则满足移动状态的条件。定位精度是定位服务器根据本次定位终端上报的wifi信息和lbs信息(或者之一)进行位置计算时可能存在的偏差范围,一般用半径方式表示,如100米,即位置可能在给出的经纬度为中心半径为100米的圆形范围内。设备可以预设精度要求是50米,则100米不满足精度要求。而当返回的定位精度是40米时,则满足精度要求。在某些实施例中,当wifi定位满足精度要求时,电子设备可以在判断到动作状态时,直接进行wifi定位并在单位时间间隔内判断位置是否与之前的位置变化是否超过阈值,如果发生位置移动达到阈值,判定为位置变化,进入到相应的移动状态。在动作状态进行位置移动判断时,可以采用在预设的时间间隔内判断预设的次数,如果位置移动大于阈值,则满足移动状态的条件。如果没有大于阈值,则回到静止状态。动作状态下每次的判断时间间隔相对较长,如最多3次,每次间隔2分钟的位置移动判断,如位置变化达到阈值时,进入到移动状态,否则还是认为处在静止状态,等待下一次的加速度传感器的动作判断。通过wifi优先的方式来判断相对于直接采用卫星定位来说更节省电量,避免电量过快消耗。

如图2所示,在移动状态下时,如果多次定位的位置未发生变化,回到动作状态。即回到每次的判断时间间隔相对较长的状态,从而可以节省功耗。移动状态下可以获取到相对密集的定位点,从而实现路径追踪。本实施例中,移动状态包括有wifi优先移动状态和卫星优先移动状态,在wifi优先移动状态中,是采用wifi进行定位,而在卫星优先移动状态中,是采用卫星(如gps)进行定位的。这样根据不同的情况对移动状态进行区分,可以启动与环境相适应的定位传感器,实现既满足路径追踪需要,又节省功耗的目的。而进入何种的移动状态,本实施例是根据定位结果进入对应的wifi优先移动状态或者卫星优先移动状态。如在判断是否满足移动状态条件的时候,当判断到wifi定位满足精度要求时,则根据wifi的定位情况直接进入到wifi优先移动状态。而在wifi不满足精度要求或者无法定位时,此时定位结果是由卫星定位获取的,则在进入移动状态时,直接进入到卫星优先移动状态。通过定位结果直接进入到相应的移动状态,提高了进入到相应移动状态的效率。

在某一移动状态下,移动状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根据当前设备所处的环境进行调整,从而实现不同移动状态下的切换。如在当前定位无法获取到定位信息的时候,可以尝试进行不同的定位方式,如果可以采用不同的定位方式,则切换到另一种定位方式。如在卫星定位移动状态下,判断到有wifi且wifi定位满足精度要求,则可以切换到wifi定位移动状态。在wifi定位移动状态下,判断没有wifi或者wifi定位精度不满足要求,则可以启动卫星定位,进入到卫星定位移动状态。或者根据定位所处的位置范围判断是否满足移动状态的切换条件,如果满足切换条件,则在wifi优先移动状态或者卫星优先移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如在卫星定位移动状态下,判断到当前位置处在市中心,则市中心一般都有wifi,则可以尝试进行wifi定位,如果wifi定位精度满足要求,则切换到wifi定位移动状态。这样可以实现不同移动状态的切换,可以实现既满足路径追踪又节省功耗。

在定位时,可以设定不同定位情况的不同优先级,如可以设置为wifi定位优先。则所述“根据定位传感器数据获取定位信息”包括步骤:尝试通过wifi进行定位,如果wifi无法定位或者定位精度不满足精度要求时,启动卫星定位模块进行定位,如启动gps定位。在wifi定位时,具体也可以使用wifi+lbs定位。wifi无法定位的情况如wifi采集到的热点列表为空,定位精度不满足要求为定位误差超过设定的阈值。如当前设置的阈值是50米,wifi定位后,从定位接入服务器获取到当前wifi列表信息的定位精度为60米,则不满足定位精度要求,则需要使用卫星定位。具体地,如图2所示,如果有wifi定位,则处在wifi优先的移动状态,则采用wifi进行定位。如果没有wifi定位,则进入gps优先的移动状态。在wifi定位时,可以发送wifi采集到的热点的信息和手机射频模块采集到的基站信息到定位接入服务器,而后定位接入服务器返回定位信息到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即可以获取到定位信息。

在移动状态下进行定位时,如果判断到某一段时间内位置都没有发生移动,则会回到动作状态,进行是否满足移动状态的条件的判断,如果在动作状态下,设备还是没有移动,则不满足移动状态的条件,则会回到静止状态,等待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来判断是否满足动作状态。即本实施例的设备会根据当前的位置情况,在不同的状态间进行切换,以满足路径追踪需要并尽可能地节省功耗。

在静止状态下,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只进行定时定位,即本实施例在上面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步骤:如果不处于动作状态(即静止状态),每隔第一预设时间,根据定位传感器数据获取定位信息。即在静止状态只进行定时定位,电子设备定时定位是防止在动作状态或者移动状态判断失效而造成无定位数据,是上述移动状态下获取定位信息的补充,静止状态下的定位的时间间隔远大于动作状态下判断位置是否移动的时间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可以是半小时或一小时,这样电子设备每间隔半小时或一小时定位一次,最大程度减少定位次数。定时定位可以优先采用wifi定位。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还可以通过改变第一预设时间的时间长度来实现更长间隔时间的定时定位,如可以根据当前时间所处的时间段、佩戴状态或者当前心率传感器的数据,改变所述第一预设时间的时间长度。如当前的时间段为下半夜的时间段,则可以延长定位的间隔时间,如将第一预设时间从一个小时改成一个半小时。如果电子设备是具有心率传感器的穿戴式设备,还可以根据心率数据来改变第一预设时间的时间长度,如没有检测到心率数据或者通过其他传感器检测到佩戴状态是取下状态,可能就是穿戴式设备被用户休息时取下,则可以延长定位的间隔时间。或者心率数据处于睡眠情况的心率数据,则表明用户处在睡眠状态,位置变化的可能性不大,也可以延长定位的间隔时间。通过这样动态的调整,可以进一步节省定时定位的功耗。

为了实现路径追踪,在移动状态下,定位信息获取的时间间隔要相对较短,此时的时间间隔要远小于判断是否满足移动状态的条件的时间间隔,以便于实现密集的定位点的获取,实现路径的追踪。但是不同的定位间隔也会有不同的定位功耗,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同的定位间隔,这样可以通过改变定位间隔实现功耗控制。这里移动状态下的定位间隔设置为第二预设时间,则每隔第二预设时间,电子设备会根据定位传感器数据获取定位信息;根据上次定位所处的位置范围、当前移动速度或者剩余电量,调整所述第二预设时间的时间长度。如位置处在建筑物等位置变化量相对较小或者城郊等位置变化区域较少的位置范围内,可以延长第二预设时间的时间长度,降低功耗,此时由于位置变化量较小,则可以实现路径追踪,或者由于位置变化区域较少,即使移动后,由于可能出现的路径情况较少,也可以实现路径的追踪。而位置处在城市道路等位置变化量相对较大的位置范围内时,此时位置变化较快,而且两个位置之间可能有多个路径,则可以缩短第二预设时间的时间长度,以便于路径追踪。移动速度较快时,也要缩短第二预设时间的时间长度,以便于路径追踪,移动速度较慢时,可以延长第二预设时间的时间长度,实现功耗降低。剩余电量较低时,也要延长第二预设时间的时间长度,避免电量耗尽关机。

由于本申请的定位传感器可以是多种的,而且不同的定位传感器耗电不同。如gps模块的耗电量就远大于wifi模块的耗电量,则在相同条件,仅仅由于传感器的不同,也可以改变第二预设时间的时间长度。如所述定位传感器为gps模块时,调整所述第二预设时间的时间长度大于所述定位传感器为wifi时的时间长度。如上述,同样处在电量较低时(如都是剩余10%电量),此时定位传感器是gps模块,则第二预设时间要比定位传感器是wifi时的第二预设时间要长,这样可以降低耗电量大的定位传感器造成的能量消耗。

上述实施例在电子设备具体实现的时候,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状态机来控制定位方式,在不同的状态下,采用不同的定位策略。电子设备状态机有如下状态:静止状态、动作状态、wifi优先移动态、gps优先移动态。静止状态:电子设备未发生水平方向移动的情况。电子设备软件启动后,初始状态为静止状态。动作状态:电子设备可能发生位置移动,需进行多次定位确定,此时定位间隔时间相对于移动状态要长。wifi优先移动态:电子设备在移动过程,而且位置在街区可能性比较大,定位方式为wifi优先定位,能wifi定位的且满足精度要求的,不进行gps定位。由于wifi环境大部分为街区,因此要求定位间隔尽量密集,可根据移动速度,动态调整定位间隔(如可以设定1到5分钟)。gps优先移动态:电子设备在移动过程,而且位置不在街区可能性比较大,无wifi信号,不进行wifi搜索,只进行gps定位。无wifi环境一般为非街区,道路分叉少,而且gps定位功耗大,在满足轨迹再现的情况下,尽量增大定位间隔(一般大于wifi优先定位的定位周期)。可以根据地理位置信息、移动速度、电子设备电量等信息,动态调整定位间隔,防止出现长途出行时,电量耗尽关机问题。

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本发明不仅仅可以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来判断是否满足动作状态条件,还可以通过特定热点来进行判断。具体地,可以判断当前wifi是否连接或者断开特定热点,如果是则满足动作状态的条件。这里的特定热点可以是预存在设备里面的热点,如用户手动输入的热点或者是通过设备自学习来判断长时间连接的wifi热点(如家里的热点或者学校、公司的热点等),而后将该热点信息存储到设备里。在连接上该热点或者断开该热点,说明用户进入或者离开相应的场所,即是动作状态。通过特定热点来判断,可以作为加速度传感器的补充或者替换,可以增加判断的准确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本实施例的存储介质可以是设置在电子设备中的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可以读取存储介质的内容并实现本发明的效果。存储介质还可以是单独的存储介质,将该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连接,电子设备就可以读取存储介质里的内容并实现本发明的方法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这个智能设备可以是穿戴式智能设备如电子手表,或者对讲终端。该电子设备具有加速度传感器和定位传感器,上电后会执行计算机程序并根据这些传感器获取到的数据来实现本发明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发明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