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4347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扬声器。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越做越薄,扬声器的体积也越来越小,为了能够在有限的体积内设计出更大的后腔,设计内嵌大钢片的塑胶壳体是现在的趋势。同时,随着手机对防水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使用大钢片的情况下做到扬声器的前音腔和后音腔之间的防水密封对手机防水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技术中的扬声器通常在大钢片上设置圆形通孔或者台阶孔作为抓胶孔,但这种抓胶孔具有以下问题:

圆形通孔:塑胶流动性好,但是抓胶强度很弱,脱模时,钢片和塑胶会分离,在做防水的可靠性实验时,水将从缝隙处流出进入手机内部,达不到防水要求;

台阶孔:注塑时,外观面容易缺胶,导致抓胶强度降低,钢片和塑胶也会分离,在做防水的可靠性实验时,同样达不到防水要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扬声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达到防水要求的扬声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扬声器,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外壳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及与所述壳体一体注塑成型的加强刚体,所述加强刚体包括本体及自所述本体向所述收容空间方向弯折延伸形成并埋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围成贯穿所述加强刚体的锥形通孔,所述锥形通孔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设于所述锥形通孔的两端,所述第二开口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更加靠近所述收容空间,所述锥形通孔的尺寸沿所述第一开口至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呈跑道形。

优选的,所述加强刚体为钢片。

优选的,所述锥形通孔由所述本体冲压成型。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加强刚体一体注塑成型的第一壳体及与所述第一壳体围合形成所述收容空间的第二壳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隔成与外界连通的前腔及与所述前腔相对的后腔,所述锥形通孔设置于所述前腔和所述后腔的交界处。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所述加强刚体上设置锥形通孔,不仅注塑时塑胶流动性好,不会有缺胶的问题,而且脱模的时候,由于所述锥形通孔对塑胶的牵扯,塑胶不会和所述加强刚体分离;同时这种结构的密封性能和可靠性都会好于常见的圆形通孔或者台阶孔结构,可以达到防水的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扬声器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扬声器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所述扬声器100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外壳1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扬声器单体3。所述扬声器单体3将所述收容空间隔成前腔1A和与所述前腔1A相对的后腔1B,所述前腔1A与外界连通,所述后腔1B与所述扬声器单体3内部连通。

所述外壳1包括壳体11及与所述壳体11一体注塑成型的加强刚体13。

所述壳体11为塑胶壳体,其包括与所述加强刚体13一体注塑成型的第一壳体111及与所述第一壳体111围合形成所述收容空间的第二壳体113。

所述加强刚体13用于加强所述外壳1的刚度使得可以在保证所述外壳1的刚度的前提下减小其厚度。

所述加强刚体13包括本体131以及自所述本体131向所述收容空间方向弯折延伸形成并埋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1内的折弯部132和延伸部133。

所述本体131包括背离所述收容空间的下表面1311及与所述下表面1311相对的上表面1313。

所述延伸部133围成贯穿所述加强刚体13的锥形通孔134。

所述锥形通孔134包括第一开口135和第二开口137,所述第一开口135和所述第二开口137分别设于所述锥形通孔134的两端,所述第二开口137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135更加靠近所述收容空间。其中,所述第一开口135位于所述下表面1311上。

所述锥形通孔134设置于所述前腔1A和所述后腔1B的交界处,且所述锥形通孔134的尺寸沿所述第一开口135至所述第二开口137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135和所述第二开口137呈跑道形。

锥形通孔134通过设置所述折弯部132和所述锥形通孔134保证所述加强刚体13与所述第一壳体111脱模,塑胶不会和所述加强刚体13分离,而且这种结构的密封性能以及可靠性。

为了使得所述锥形通孔134由所述本体131冲压成型。优选的,所述加强刚体13为钢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所述加强刚体13上设置锥形通孔134,不仅注塑时塑胶流动性好,不会有缺胶的问题,而且脱模的时候,由于所述锥形通孔134对塑胶的牵扯,塑胶不会和所述加强刚体13分离;同时这种结构的密封性能和可靠性都会好于常见的圆形通孔或者台阶孔结构,可以达到防水的设计要求。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