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电视机后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0488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晶电视机后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电视外壳领域,尤其是一种液晶电视机后壳。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为平面超薄的显示设备,它由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像素组成,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面前方。液晶显示器功耗很低,通常,液晶显示器都需要一定结构的框架将其固定起来,以方便对液晶显示器的正常使用。现在对于液晶显示器的轻薄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显示器后壳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显示器后壳,厚度大,结构稳定性不够好,容易进入灰尘等杂物,不易清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液晶电视机后壳,其结构稳定,厚度小,并且有效防止灰尘,水等杂物落入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晶电视机后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边缘分别设置有折弯弧面, 壳体由折弯弧面形成凹陷结构;所述壳体中部设置有开口,开口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盖板;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防尘出音口。

作为优选,所述盖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散热孔。其中,散热孔为一对,分别位于盖板的两侧部,散热孔分别由多个小孔组成的多孔散热结构,散热通风面积大,同时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并且散热孔的各个小孔边缘均设置有倒圆,有效减少了风阻,并且防止小孔边缘累积灰尘而难以清洁。

作为优选,所述的壳体底部内侧面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为横向三条、纵向五条的交叉结构,增大了壳体底部承重能力,稳定性好,并且减小了壳体的厚度,占用更少的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的盖板与壳体的开口通过螺钉连接,盖板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螺丝孔。

作为优选,所述盖板的边缘设置有台阶状的凹槽(图未示);所述壳体的开口边缘设置有与凹槽对应的缺槽图未示),方便安装,保持盖板与壳体两端面平齐。

作为优选,所述的壳体的侧部设置有接线开口。方便电源的布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液晶电视机后壳,其结构稳定,减小了壳体的厚度,占用更少的空间,通过可拆卸的盖板进行内部电器部件的安装,安装方便,并且有效防止灰尘,水等杂物落入壳体内,容易清洁,通风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液晶电视机后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液晶电视机后壳的侧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的一种液晶电视机后壳,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边缘分别设置有折弯弧面2, 壳体1由折弯弧面2形成凹陷结构;所述壳体1中部设置有开口,开口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盖板3;所述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防尘出音口11。其中,防尘出音口11为两个,分别位于下端的折弯弧面2两侧部,有效防止灰尘,水等杂物落入壳体1内,并且两个防尘出音口11形成回流,能够进行通风散热。

本实施例中的液晶电视机后壳,其结构稳定,安装方便,通过可拆卸的盖板3进行内部电器部件的安装,安装方便,并且有效防止灰尘,水等杂物落入壳体1内,通风散热效果好。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的一种液晶电视机后壳,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边缘分别设置有折弯弧面2, 壳体1由折弯弧面2形成凹陷结构;所述壳体1中部设置有开口,开口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盖板3;所述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防尘出音口11。其中,防尘出音口11为两个,分别位于下端的折弯弧面2两侧部,有效防止灰尘,水等杂物落入壳体1内,并且两个防尘出音口11形成回流,能够进行通风散热。

所述盖板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散热孔31。其中,散热孔31为一对,分别位于盖板3的两侧部,散热孔31分别由多个小孔组成的多孔散热结构,散热通风面积大,同时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并且散热孔31的各个小孔边缘均设置有倒圆,有效减少了风阻,并且防止小孔边缘累积灰尘而难以清洁。

所述的壳体1底部内侧面设置有加强筋12。加强筋12为横向两条、纵向五条的交叉结构,增大了壳体1底部承重能力,稳定性好,并且减小了壳体1的厚度,占用更少的空间。

所述的盖板3与壳体1的开口通过螺钉连接,盖板3边缘设置有螺丝孔。

所述盖板3的边缘设置有台阶状的凹槽(图未示);所述壳体1的开口边缘设置有与凹槽对应的缺槽图未示),方便安装,保持盖板3与壳体1两端面平齐。

所述的壳体1的侧部设置有接线开口13。方便电源的布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液晶电视机后壳,其结构稳定,减小了壳体1的厚度,占用更少的空间,通过可拆卸的盖板3进行内部电器部件的安装,安装方便,并且有效防止灰尘,水等杂物落入壳体1内,容易清洁,通风散热效果好。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