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密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41345阅读:8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密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密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前市场上显示设备的同质化太严重,创新性明显不足。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一些企业投机性地通过简单复制别家产品来达到提升自身企业效益的一种办法。

为了保护的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劳动成果,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加密处理来防止他人拷贝,而当下显示设备的加密技术普遍是属于存储加密。存储加密技术是将密钥存放在内存件中,加密过程是通过特殊算法结合调用密钥来加密数据,然后进行传输。尽管这种技术起到了一定的加密效果,但是安全风险性仍然很大。因为得到者只需要将设备拆除外壳,取出存储芯片,越过原有的主控芯片就能读取存储的内容,整个过程甚至在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安全性能还是比较低。

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密通信系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加密通信系统,包括主控IC和加密IC,所述主控IC与所述加密IC连接,所述主控IC内设有解密芯片,所述主控IC内设有加密芯片,所述主控IC将的数据发送至所述加密IC,所述数据通过所述加密芯片进行加密,所述加密IC将加密后的所述数据发送至所述主控IC,所述数据通过所述解密芯片进行解密。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IC与所述加密IC通过IIC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密IC将加密后的所述数据通过引擎指令发送至所述主控IC。

进一步地,所述加密芯片为一串密匙,所述密匙通过随机变换改变所述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IC与所述加密IC之间还设有辅助电源。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密通信系统对数据进行加密运算,且加密运算严谨,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保护了程序设计者的权利,并促进技术的创新性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数据传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加密通信系统,包括主控IC和加密IC,主控IC与加密IC连接,主控IC内设有解密芯片,主控IC内设有加密芯片,主控IC将的数据发送至加密IC,数据通过加密芯片进行加密,加密IC将加密后的数据发送至主控IC,数据通过解密芯片进行解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密通信系统对数据进行加密运算,且加密运算严谨,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保护了程序设计者的权利,并促进技术的创新性发展。

优选地,主控IC与加密IC通过IIC连接。

优选地,加密IC将加密后的数据通过引擎指令发送至主控IC。

优选地,加密芯片为一串密匙,密匙通过随机变换改变数据。

优选地,主控IC与加密IC之间还设有辅助电源。

如图2所示,解密芯片和加密芯片均设有6个引脚,解密芯片第一引脚连接电阻R1,电阻R1的另一端与加密芯片第六引脚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加密芯片第六引脚之间连接电阻R4,解密芯片第三引脚连接电阻R2,电阻R2的另一端与加密芯片第四引脚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加密芯片第四引脚之间连接电阻R3,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源U3,R3的另一端与R4的另一端连接,R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电容C的另一端接地。

解密芯片第二引脚连接电源U1,解密芯片第四引脚、解密芯片第五引脚及解密芯片第六引脚均接地。

加密芯片第五引脚连接电源U2,解密芯片第一引脚、解密芯片第二引脚及解密芯片第三引脚均接地。

在本实施例中,电阻R1为100Ω,电阻R2为100Ω,电阻R3为4.7K,电阻R4为4.7K,电容C为0.1uF,电源U1、电源U2及电源U3均为3.3V。

加密通信系统中加密数据的方法:主控IC查找加密IC是否在线,若在线便进行校验配对,校验配对成功后保存结果用于下一次的校验工作,循环往复;主控IC发随机数据给到加密IC,加密IC同时进行接收,接收好数据后经过加密算法再将数据发出去,主控IC接收后会进行解密处理,判断配对正确与否。若正确,主控IC会重新发数据给到加密IC进行下一次的判别,否则主控IC会累积记录校验出错的次数,同时复位加密IC,主控IC会重新发送数据给加密IC来进行校验配对,即主控IC会等待一段时间准备接收数据。

加密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将主控IC内部应用软件的关键的代码和数据通过IIC(SDA SCL)安全地移植到加密IC中的硬件中保护起来。在需要使用时,应用软件可以通过功能调用引擎指令运行硬件中的关键代码和数据并返回结果,从而依然可以完成整个软件全部的功能。由于这些代码和数据在单片机端没有副本存在,因此解密者无从猜测算法或窃取数据,从而极大程度上保证了整个软件技术的安全性。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