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G低功耗无线自组网数据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5976发布日期:2018-08-08 00:38阅读:6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是2.4G低功耗无线自组网数据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无线传感网络数据传输与采集技术是一种以社区应用环境的无线数据系统的无线数据信息采集系统的组网方法,用以解决以社区应为应用环境的水、电、热、气、安全告警、视频监控等的智能社区应用。

目前社区的信息采集,很多是人工或人工参与的非智能采集系统,这种采集系统,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准确度和实时性都得不到满足。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许多大中型城市都提出了数字化、智慧型城市的发展规划。

而不管对于城市的智能化管理以及社会型商品如水、电、热、气、安全告警、视频监控等等数据信息的综合管控,其实现的基础首先是信息采集的问题。

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2.4G低功耗无线自组网数据采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 2.4G低功耗无线自组网数据采集系统。

2.4G低功耗无线自组网数据采集系统,包括能耗计量采集模块、能耗计数传感器、主控模块、无线自组网模块、电源控制模块、监控主机、协调终端、数据采集终端和2.4G数据中继器,所述无线自组网模块连接主控模块,所述包括能耗计量采集模块和能耗计数传感器均连接主控模块,所述监控主机通过协调终端连接主控模块,所述数据采集终端通过2.4G数据中继器连接无线自组网模块。

优选地,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无线自组网模块和电源模块。

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为能耗计量采集模块、能耗计数传感器、主控模块、无线自组网模块、监控主机、协调终端、数据采集终端和数据中继器提供电源。

优选地,所述2.4G数据中继器包括第一微处理器、第一2.4G无线收发模块、第二微处理器和第二2.4G无线收发模块。

优选地,所述第一微处理器与第一2.4G无线射频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第二微处理器与第二2.4G无线收发模块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微处理器和第二微处理器通过各自的串口连接并进行通信。

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采用锂电池或新能源电池。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能耗计量采集模块、能耗计数传感器、主控模块、无线自组网模块、电源控制模块、监控主机、协调终端、数据采集终端和2.4G数据中继器,可以提升组网的效率,具有低功耗、低成本、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可应用于包括但不限于水、电、热、气、温度、湿度、安全告警、视频监控的信息采集,定时周期的进行小区的各种信息采集和处理,有效可靠。经在数个小区试点,客户反映,信息收集正确、历史记录保存完整、信息收集周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随时修改,极大的增强了系统收集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模块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2.4G数据中继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并结合图2所示,2.4G低功耗无线自组网数据采集系统,包括能耗计量采集模块、能耗计数传感器、主控模块、无线自组网模块、电源控制模块、监控主机、协调终端、数据采集终端和2.4G数据中继器,所述无线自组网模块连接主控模块,所述包括能耗计量采集模块和能耗计数传感器均连接主控模块,所述监控主机通过协调终端连接主控模块,所述数据采集终端通过2.4G数据中继器连接无线自组网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无线自组网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为能耗计量采集模块、能耗计数传感器、主控模块、无线自组网模块、监控主机、协调终端、数据采集终端和数据中继器提供电源。

其中,所述2.4G数据中继器包括第一微处理器、第一2.4G无线收发模块、第二微处理器和第二2.4G无线收发模块,所述第一微处理器与第一2.4G无线射频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第二微处理器与第二 2.4G无线收发模块通信连接。

另外,所述第一微处理器和第二微处理器通过各自的串口连接并进行通信,所述电源模块采用锂电池或新能源电池。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能耗计量采集模块、能耗计数传感器、主控模块、无线自组网模块、电源控制模块、监控主机、协调终端、数据采集终端和2.4G数据中继器,可以提升组网的效率,具有低功耗、低成本、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可应用于包括但不限于水、电、热、气、温度、湿度、安全告警、视频监控的信息采集,定时周期的进行小区的各种信息采集和处理,有效可靠。经在数个小区试点,客户反映,信息收集正确、历史记录保存完整、信息收集周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随时修改,极大的增强了系统收集的灵活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