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屏式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9675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屏式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屏式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已不仅仅满足于通信功能,其娱乐和工作相关的功能日益重要,因此手机屏幕越来越大,以满足用户需获取大量信息的需求。当前,在手机尺寸一定的情况下,进行全面屏设计可增大屏幕显示的面积。行业内全面屏手机常规有如下三种做法:

1、以iPhone X为代表,在正面屏幕顶部开一个异形缺口,用于放置前置摄像头等组件。

2、以小米Mix为代表,上侧与左右侧基本上全面屏,底侧留出一定空间摆放前置组件。

3.以三星S8为代表,上侧与下侧皆留出部分空间,通过工艺做到较窄,摆放前置组件。

以上方案,都不能真正称之为全面屏,手机的正面仍然有其他功能区域,只是通过工艺使其尽量缩小,增大屏占比。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全屏式移动终端,以提高屏占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屏式移动终端,包括:

壳体;

后盖,所述后盖滑动安装在壳体的背面;

触控屏,用于信息的显示和输入,所述触控屏安装在壳体,并在壳体形成一个全屏式的前置面板;

前置模块,所述前置模块具有前置组件,所述前置模块隐藏在触控屏的背面且安装在后盖,所述前置模块能够通过后盖的滑动使前置组件的使用端露出到触控屏外并朝向使用者。

所述的全屏式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前置组件包括摄像头组件、听筒组件、接近式传感器组件和闪光灯组件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全屏式移动终端,其中,所述触控屏包括用于显示信息的OLED显示屏。

所述的全屏式移动终端,其中,所述触控屏还包括用于输入信息的内嵌式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内嵌在OLED显示屏内。

所述的全屏式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壳体背面的顶部具有凹陷结构,所述后盖呈匣式包裹住壳体背面,所述凹陷结构与所述后盖形成空腔,所述前置模块设置在后盖的上部并容置于所述空腔内。

所述的全屏式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壳体内装有用于给移动终端供电的电池、主板和天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屏式移动终端,包括:

壳体;

后盖,所述后盖滑动安装在壳体的背面;

触控屏,用于信息的显示和输入,所述触控屏安装在壳体,并在壳体形成一个全屏式的前置面板;

听筒组件,用于播放声音;

以及摄像头组件,用于影像摄制,所述摄像头组件隐藏在触控屏的背面且安装在后盖,所述摄像头组件能够通过后盖的滑动使其使用端露出到触控屏外并朝向使用者。

所述的全屏式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听筒组件隐藏在触控屏的背面,且所述听筒组件能够通过滑动、转动或抽出的方式使其使用端露出到触控屏外并朝向使用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屏式移动终端,包括;

壳体;

触控屏,用于信息的显示和输入,所述触控屏滑动安装在壳体,并单独形成一个全屏式的前置面板;

前置模块,所述前置模块具有前置组件,所述前置模块隐藏在触控屏的背面且安装在壳体,所述前置模块能够通过触控屏的滑动使前置组件的使用端露出到触控屏外并朝向使用者。

所述的全屏式移动终端,其中,所述触控屏为采用内嵌式触控面板的OLED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屏式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后盖,触控屏和前置模块。所述触控屏用于信息的显示和输入,所述触控屏安装在壳体,并在壳体形成一个全屏式的前置面板;所述后盖滑动安装在壳体的背面。所述前置模块具有前置组件,所述前置模块隐藏在触控屏的背面且安装在后盖,所述前置模块能够通过后盖的滑动使前置组件的使用端露出到触控屏外并朝向使用者。本实用新型采用滑盖设计,通过将前置组件隐藏在触控屏的背面,通过滑动后盖露出,无需占用前机体正面的空间,从而提高了屏占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屏式移动终端一实施例中,壳体与后盖分离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屏式移动终端一实施例滑出时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屏式移动终端一实施例滑出时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屏式移动终端一实施例滑出时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屏式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屏式移动终端另一实施例滑出时的右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屏式移动终端另一实施例未滑出时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全屏式移动终端,包括:壳体120,后盖20,触控屏110和前置模块。所述后盖20滑动安装在壳体120的背面。所述移动终端可以是平板电脑、手机、智能手表等。本实施例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触控屏110,用于信息的显示和输入,所述触控屏110安装在壳体120,并在壳体120形成一个全屏式的前置面板。即所述壳体120的正面仅设置有所述触控屏110,没有任何按键和前置组件,以提高屏占比,实现了真正的全面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屏式移动终端,其屏幕的屏占比可大于或等于95%。

所述前置模块具有前置组件,所述前置模块隐藏在触控屏110的背面且安装在后盖20。所述前置模块能够通过后盖20的滑动使前置组件的使用端露出到触控屏110外并朝向使用者,本实施例中,通过后盖20向上滑动以漏出所述前置组件的使用端(如图2和图3所示)。前置摄像头、听筒、传感器、闪光灯等通常设置在手机正面的功能组件称为前置组件。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置组件包括摄像头组件220、听筒组件240、接近式传感器组件230和闪光灯组件。其中,摄像头组件220的使用端就是其拍照时取景端,即镜头。听筒组件240即扬声器的听筒,听筒组件240的使用端为与扬声器出口连通的出声孔。接近式传感器组件230的使用端为其检测信号的输入输出口。闪光灯组件的使用端为闪光灯的开口。

所述全屏式是指前置组件未滑出时,移动终端的一整个正面都是屏幕,换而言之,移动终端的正面只能看见屏幕和屏幕边缘,看不见其他任何功能组件。

随着整个手机行业屏占比越来越高,市场对于高屏占比手机的需求越来越强,但是由于一些必须正面放置的前置组件(如前置摄像头、红外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的存在,现有方案对屏占比的提升已经接近极限。本方案利用滑动的方式,通过将前置组件安装在后盖20,无需占用手机正面的空间,既实现了正面只有屏幕的需求,屏占比高,又使得正面的前置组件可以在需要时露出,不影响使用。

前置模块可安装在后盖20的顶部或底部,本实施例安装在顶部,将后盖20上滑即可漏出前置组件的使用端,非常快捷方便。用户通过滑动后盖20露出摄像头组件(前置摄像头)220后,摄像头组件220被激活。当然,还可以给滑动后盖20赋予其他触发功能,例如在锁屏时滑动后盖20可激活触控屏110同时激活前置摄像头220等。

所述壳体120内装有移动终端的主要部件,如用于给移动终端供电的电池、主板和天线等。壳体120与后盖20的滑动通过常规的滑轨实现。本实施例采用后盖20上下滑动来使用和隐藏前置组件,使得触控屏110大部分面积均有壳体120支撑,结构强度高。

如图4所示,所述后盖20顶部的背面还设置有后置摄像头250和闪光灯260。

所述壳体120背面的顶部具有凹陷结构,所述后盖20呈匣式包裹住壳体120背面(如图5所示),所述凹陷结构与所述后盖20形成空腔,所述前置模块设置在后盖20的上部并容置于所述空腔内。后盖20与触控屏110从四面包裹壳体120,后盖20有三个面与壳体120接触,提高了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后盖20向上滑动的最大距离不超过10mm,本实施例优选8mm,既能满足前置摄像头等组件的安装空间,又能兼顾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机,由于正面全部是触控屏110,没有专门给天线净空留下空间,因此采用OLED触控显示屏,无需LCD屏幕背光的金属背板,以保证没有金属遮挡产生的信号屏蔽。所述OLED触控显示屏包括OLED显示屏和内嵌式触控面板(in-cell),触控面板内嵌在OLED显示屏内,不仅降低了屏幕厚度,更重要的是减少了触摸屏金属层对天线的屏蔽作用。所述触控屏110还采用玻璃面板与塑料框架的设计,以保证没有金属遮挡产生的信号屏蔽。

本实用新型旨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实现真正的全面屏概念的手机。相对于市场上已经存在的如iPhone X,三星S8,小米Mix等方案,本实用新型正面面板上没有任何其他多余的组件,屏占比进一步扩大,并且具有更纯粹的视觉效果。同时,手动滑出的方案结构更简单,反应更迅速。没有牺牲任何功能,并且采用常规的滑动方式,滑盖与全面屏结合,实现了手机真正的全面屏。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全屏式移动终端包括:壳体120,后盖20,触控屏110,听筒组件240和摄像头组件220。

所述后盖20通过一滑轨滑动安装在壳体的背面。

所述触控屏110,用于信息的显示和输入,所述触控屏110安装在壳体120,并在壳体120形成一个全屏式的前置面板。

所述摄像头组件220,用于影像摄制,所述摄像头组件220隐藏在触控屏110的背面且安装在后盖20,所述摄像头组件220能够通过后盖20的滑动使其使用端露出到触控屏110外并朝向使用者。

所述听筒组件240用于播放声音。所述听筒组件240可设置在后盖20的顶部,不占用前置面板的空间。当然,听筒组件240也可以隐藏在触控屏110的背面,且所述听筒组件240能够通过滑动、转动或抽出的方式使其使用端露出到触控屏110外并朝向使用者。其中,听筒组件240可单独滑动露出,也可如上一实施例那样与其他前置组件一同滑出。

本实施例的全屏式移动终端,还包括接近式传感器组件230,所述接近式传感器组件230与摄像头组件220形成整体结构,一同隐藏和滑出,可节省移动终端内部的空间。当然,接近式传感器组件230还可以以能够滑动、转动或抽出的方式单独设置。

本实施例的全屏式移动终端,还包括闪光灯组件,所述闪光灯组件可以与摄像头组件220形成整体结构,一同隐藏和滑出;或者以能够滑动、转动或抽出的方式单独设置。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6和图7,本实施例提供的全屏式移动终端,包括:壳体120',触控屏110和前置模块。所述移动终端可以是平板电脑、手机、智能手表等。本实施例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触控屏110,用于信息的显示和输入,所述触控屏滑动安装在壳体120',并单独形成一个全屏式的前置面板。即所述触控屏110作为手机的整个正面,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单独滑动。触控屏110不滑动的情况下,如图7,手机的正面没有任何按键和前置组件,极大的提高了屏占比,实现了真正的全面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屏式移动终端,其屏幕的屏占比可大于或等于95%。

所述前置模块具有前置组件,所述前置模块隐藏在触控屏110的背面且安装在壳体120',所述前置模块能够通过触控屏110的滑动使前置组件的使用端露出到触控屏外并朝向使用者。所述前置模块设置在壳体120'的顶部。本实施例将触控屏110与除触控屏110以外的其他主体部分(设置在壳体120'内)通过滑轨分开,故只需单独将触控屏110向下滑动(图6箭头所示),即可露出前置组件,即实现了全面屏,又不影响前置组件的使用。当然,前置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20'的底部,只需将触控屏110向上滑即可露出前置组件的使用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置组件包括摄像头组件、听筒组件、接近式传感器组件和闪光灯组件。其中,摄像头组件的使用端就是其拍照时取景端,即镜头。听筒组件即扬声器的听筒,听筒组件的使用端为与扬声器出口连通的出声孔。接近式传感器组件的使用端为其检测信号的输入输出口。闪光灯组件的使用端为闪光灯的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屏110滑动的最大距离不超过10mm,本实施例优选8mm,既能满足前置摄像头等组件的使用空间,又能兼顾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机,由于正面全部是触控屏110,没有专门给天线净空留下空间,因此采用OLED触控显示屏,无需LCD屏幕背光的金属背板,以保证没有金属遮挡产生的信号屏蔽。所述OLED触控显示屏包括OLED显示屏和内嵌式触控面板(in-cell),触控面板内嵌在OLED显示屏内,不仅降低了屏幕厚度,更重要的是减少了触摸屏金属层对天线的屏蔽作用。所述触控屏110还采用玻璃面板与塑料框架的设计,以保证没有金属遮挡产生的信号屏蔽。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不设置前置模块,摄像头组件隐藏在触控屏110的背面且安装在壳体120',所述摄像头组件能够通过壳体120'的滑动使其使用端露出到触控屏外并朝向使用者。

而听筒组件、接近式传感器组件和闪光灯组件均隐藏在触控屏110的背面且安装在壳体120',且所述听筒组件、接近式传感器组件和闪光灯组件能够通过滑动、转动或抽出的方式使其使用端露出到触控屏110外并朝向使用者。除此之外,本实施例的其他特点与实施例三相同,不再赘述。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