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无线网关摄像头前端监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21458发布日期:2018-06-30 06:55阅读:8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带无线网关摄像头前端监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平安城市的智能监控当前方兴未艾,每天都需要采集图像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因此,对监控摄像头的在线率提出很高的要求。当前的平安城市监控摄像头大多分布在城市的不同街道、道路、拐角、社区、村落等地方,对于运营维护的要求很高,如果当前的某台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护人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要立即响应,否则长期不解决故障,会丢失掉重要的信息,给监控带来不便。

现有的摄像头一般都需要连网才能实现摄像功能,但一些较偏僻的地方,拉网线会很不方便,使用成本过高,当摄像头出现问题时,也不能及时反应到前端进行维修,对摄像监控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成本低、没网络时也能使用、能迅速采集摄像头的工作情况并传输到后台发出警报,能及时维护的带无线网关摄像头前端监控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带无线网关摄像头前端监控检测装置,包括

MCU;

与所述MCU连接,用于显示报警的LED指示灯;

与所述MCU连接,将数据通过无线方式传递到接入网关与后台连接的无线网关接入模块;

与所述MCU连接,用于检测前端摄像头各个模块的电压值的电压采集模块;

与所述MCU连接,用于采集现场温度和湿度,判断系统异常情况的温湿度采集模块;

与所述MCU连接的AI模拟接口和DI数字接口;

与所述MCU连接,用于连接外置模块的Uart通信接口;

与所述MCU连接,用于设备与设备之间数据对接的485通信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Uart通信接口连接蓝牙模块或GPS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压采集模块、温湿度采集模块、AI模拟接口和DI数字接口串联在所述MCU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Uart通信接口和485通信接口串联在所述MCU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带无线网关摄像头前端监控检测装置用于采集现场摄像头的工作状况,然后实时通过网络向后台传输,利用LED指示灯来显示报警,使前端摄像头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本装置包括有无线网关接入模块,使用时,不需要有线网络就能与后台连接,方便较偏远的地方使用,节省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带无线网关摄像头前端监控检测装置,包括MCU10;

与MCU10连接,用于显示报警的LED指示灯20;

与MCU10连接,将数据通过无线方式传递到接入网关与后台连接的无线网关接入模块30;

与MCU10连接,用于检测前端摄像头各个模块的电压值的电压采集模块40;

与MCU10连接,用于采集现场温度和湿度,判断系统异常情况的温湿度采集模块50;

与MCU10连接的AI模拟接口60和DI数字接口70;

与MCU10连接,用于连接外置模块的Uart通信接口80;

与MCU10连接,用于设备与设备之间数据对接的485通信接口90。

Uart通信接口80连接蓝牙模块或GPS模块。

电压采集模块40、温湿度采集模块50、AI模拟接口60和DI数字接口70串联在MCU10上,Uart通信接口80和485通信接口90串联在MCU10上。

本实用新型的带无线网关摄像头前端监控检测装置主要由MCU10、无线网关接入模块30、电压采集模块40、温湿度采集模块50、AI模拟接口60、DI数字接口70、Uart通信接口80和485通信接口90组成,其中MCU10是系统的核心,用于处理所有的数据和进程;无线网关接入模块30,本装置设有无线网关接入模块30后,就不需要再使用有线网络,通过无线网关接入模块30可以将数据通过无线方式传递到附近的接入网关,再与后台进行连接,反应前端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后台LED指示灯20来显示报警;电压采集模块40用于检测前端摄像头各个模块的电压值;温湿度采集模块50采集现场的温度和湿度,用于判断系统是否发烫或异常;AI模拟接口60和DI数字接口70为预留接口,以便没有考虑到的数据进行采集;Uart通信接口80用于程序下载或接外置模块;485通信接口90为了使设备与设备之间,或本设备与其他不同类型的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对接。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主要用于采集现场摄像头系统的工作情况,然后实时通过网络向后台进行传输,维护人员可以直接通过后台就可以观察到前端设备遇到的问题,再对其进行维护,保证了检测效率高的技术效果;本装置应用于较偏僻的地方,不需要在当地拉网线无线连接便可完成,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