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头部结构以及人形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1532发布日期:2018-06-27 01:4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形机器人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头部结构以及人形机器人。
背景技术
:为提高发音效果,增强声场立体感,机器人头部结构内设有两个扬声器。但目前为设置两个扬声器,机器人头部结构普遍较为复杂,导致装配效率较低。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头部结构,其旨在解决装配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机器人头部结构,包括前面壳、与所述前面壳共同形成容置腔的后面壳,所述前面壳和所述后面壳共同形成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第一出音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第二出音孔;所述机器人头部结构包括用于隔断所述第一出音孔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一隔音结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隔音结构件且出音面朝外设置的第一扬声器、用于隔断所述第二出音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第二隔音结构件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隔音结构件且出音面朝外设置的第二扬声器,所述前面壳和所述后面壳共同夹紧所述第一隔音结构件和所述第二隔音结构件。可选地,所述第一隔音结构件包括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桶口朝外并用于收纳所述第一扬声器的第一隔音桶以及呈环状设置并于所述第一隔音桶桶口处与所述第一隔音桶固定连接且于所述第一出音孔处由所述前面壳和所述后面壳共同夹紧的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和所述第一隔音桶共同夹紧所述第一扬声器的盆架边缘。可选地,所述前面壳于朝向所述容置腔内的壁面开设有第一前壳卡槽,所述后面壳于所述容置腔内的壁面开设有第一后壳卡槽,所述第一隔音结构件于所述第一连接环外环面设有插入所述第一前壳卡槽的第一前壳凸起,以及插入所述第一后壳卡槽的第一后壳凸起。可选地,所述第一隔音结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环环口并用于保护所述第一扬声器的第一保护网。可选地,所述第二隔音结构件包括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桶口朝外并用于收纳所述第二扬声器的第二隔音桶以及呈环状设置并于所述第二隔音桶桶口处与所述第二隔音桶固定连接且于所述第二出音孔处由所述前面壳和所述后面壳共同夹紧的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和所述第二隔音桶共同夹紧所述第二扬声器的盆架边缘。可选地,所述前面壳于朝向所述容置腔的壁面开设有第二前壳卡槽,所述后面壳于所述容置腔内的壁面开设有第二后壳卡槽,所述第二隔音结构件于所述第二连接环设有插入所述第二前壳卡槽的第二前壳凸起,以及插入所述第二后壳卡槽的第二后壳凸起。可选地,所述第二隔音结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环环口并用于保护所述第二扬声器的第二保护网。可选地,所述前面壳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并从左往右延伸布置且与机器人头部的眼睛位置对应的眼部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且与机器人头部的嘴位置对应的嘴部孔;所述机器人头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用于产生光源的发光件以及用于将所述光源引导至所述眼部孔和所述嘴部孔的导光件。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音口设于左侧,所述第二出音口设于右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机器人,包括上述的机器人头部结构。在装配过程中,首先,将第一扬声器固定至第一隔音结构件,将第二扬声器固定至第二隔音结构件;其次,将固定有第一扬声器的第一隔音结构件放置到前面壳,以及将固定有第一扬声器的第一隔音结构件放置到前面壳,此过程中,第一隔音结构件和第二隔音结构件不需要与前面壳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此过程也可以是,将固定有第一扬声器的第一隔音结构件放置到后面壳,以及将固定有第一扬声器的第一隔音结构件放置到后面壳,第一隔音结构件和第二隔音结构件不需要与后面壳固定连接;再次,将前面壳和后面相互固定连接,以让前面壳和后面壳共同夹紧第一隔音结构件和第二隔音结构件。根据该装配过程中可知,由于第一隔音结构件和第二隔音结构件不需要与前面壳固定连接,第一隔音结构件和第二隔音结构件也不需要与后面壳固定连接,只需将第一隔音结构件和第二隔音结构件放置到前面壳或后面壳适当位置即可,这样,减少了一道紧固连接装配的操作步骤,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且还便于进行批量化生产。此外,由于第一隔音结构件和第二隔音结构件的结构设置,第一隔音结构件和第二隔音结构件能够较好地防止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在容置腔内发生串音,这样,有利于提高发音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头部结构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分解图;图4是图1另一视角的局部分解图,其中,图中隐藏了前面壳;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面壳的立体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10前面壳120后面壳1101眼部孔1102嘴部孔210第一扬声器220第二扬声器310第一隔音结构件311第一隔音桶312第一连接环313第一前壳凸起320第二隔音结构件321第二隔音桶322第二连接环323第二前壳凸起410第一保护网420第二保护网510第一前壳卡槽610第二前壳卡槽700发光件800导光件900透光眼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器人头部结构。请参阅图1至图4,该机器人头部结构包括前面壳110、与前面壳110共同形成容置腔的后面壳120,前面壳110和后面壳120共同形成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一出音孔以及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二出音孔。其中,前面壳110可呈碗状设置且碗口朝后设置,后面壳120也可呈碗状设置且碗口朝前设置,前面壳110和后面壳120可以均采用塑料或金属铝材质制成,前面壳110和后面壳120之间可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也可通过螺栓结构连接。机器人头部结构包括用于隔断第一出音孔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一隔音结构件310、固定于第一隔音结构件310且出音面朝外设置的第一扬声器210、用于隔断第二出音孔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二隔音结构件320以及固定于第二隔音结构件320且出音面朝第二设置的第二扬声器220,前面壳110和后面壳120共同夹紧第一隔音结构件310和第二隔音结构件320。在装配过程中,首先,将第一扬声器210固定至第一隔音结构件310,将第二扬声器220固定至第二隔音结构件320;其次,将固定有第一扬声器210的第一隔音结构件310放置到前面壳110,以及将固定有第一扬声器210的第一隔音结构件310放置到前面壳110,此过程中,第一隔音结构件310和第二隔音结构件320不需要与前面壳110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此过程也可以是,将固定有第一扬声器210的第一隔音结构件310放置到后面壳120,以及将固定有第一扬声器210的第一隔音结构件310放置到后面壳120,第一隔音结构件310和第二隔音结构件320不需要与后面壳120固定连接;再次,将前面壳110和后面壳120相互固定连接,以让前面壳110和后面壳120共同夹紧第一隔音结构件310和第二隔音结构件320。根据该装配过程中可知,由于第一隔音结构件310和第二隔音结构件320不需要与前面壳110固定连接,第一隔音结构件310和第二隔音结构件320也不需要与后面壳120固定连接,只需将第一隔音结构件310和第二隔音结构件320放置到前面壳110或后面壳120适当位置即可,这样,减少了一道紧固连接装配的操作步骤,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且还便于进行批量化生产。此外,由于第一隔音结构件310和第二隔音结构件320的结构设置,第一隔音结构件310和第二隔音结构件320能够较好地防止第一扬声器210和第二扬声器220在容置腔内发生串音,这样,有利于提高发音效果。请参阅图1至图4,第一出音口设于左侧,第二出音口设于右侧。基于此结构,两音源相背设置,这样,有利于增强音场的立体感。请参阅图2至图4,第一隔音结构件310包括置于容置腔内且桶口朝外并用于收纳第一扬声器210的第一隔音桶311以及呈环状设置并于第一隔音桶311桶口处与第一隔音桶311固定连接且于第一出音孔处由前面壳110和后面壳120共同夹紧的第一连接环312,第一连接环312和第一隔音桶311共同夹紧第一扬声器210的盆架边缘。在将第一扬声器210固定连接至第一隔音结构件310的过程中,首先,基于扬声器固有的结构,第一扬声器210的磁铁、线圈部分可以直接投入到第一隔音桶311内,无需准确对位,然后,再第一扬声器210的盆架边缘抵接至第一隔音桶311桶沿,最后,再将第一连接环312紧固至第一隔音桶311,从而通过第一连接环312和第一隔音桶311共同夹紧第一扬声器210的盆架边缘,这样,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其中,第一连接环312和第一隔音桶311之间可以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也可以通过螺丝结构连接。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至图4,第一隔音结构件310包括设于第一连接环312环口并用于保护第一扬声器210的第一保护网410。这样,能够避免第一扬声器210的振膜被外部物件直接触碰到而导致破损。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至图5,前面壳110于容置腔内的壁面开设有第一前壳卡槽510,后面壳120于容置腔内的壁面开设有第一后壳卡槽,第一隔音结构件310于第一连接环312的外环面设有插入第一前壳卡槽510的第一前壳凸起313,以及插入第一后壳卡槽的第一后壳凸起,这样,在机器人头部结构移动过程中,第一前壳卡槽510和第一后壳卡槽能够共同限制第一隔音桶311朝前、后、左、右移动。请参阅图2至图4,第二隔音结构件320同样包括置于容置腔内且桶口朝外并用于收纳第二扬声器220的第二隔音桶321以及呈环状设置并于第二隔音桶321桶口处与第二隔音桶321固定连接且于第二出音孔处由前面壳110和后面壳120共同夹紧的第二连接环322,第二连接环322和第二隔音桶321共同夹紧第二扬声器220的盆架边缘。在将第二扬声器220固定连接至第二隔音结构件320的过程中,首先,基于扬声器固有的结构,第二扬声器220的磁铁、线圈部分可以直接投入到第二隔音桶321内,无需准确对位,然后,再第二扬声器220的盆架边缘抵接至第二隔音桶321桶沿,最后,再将第二连接环322紧固至第二隔音桶321,从而通过第二连接环322和第二隔音桶321共同夹紧第二扬声器220的盆架边缘,这样,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其中,第二连接环322和第二隔音桶321之间可以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也可以通过螺丝结构连接。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至图4,第二隔音结构件320包括设于第二连接环322环口并用于保护第二扬声器220的第二保护网420。这样,能够避免第二扬声器220的振膜被外部物件直接触碰到而导致破损。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至图5,前面壳110于容置腔内的壁面开设有第二前壳卡槽610,后面壳120于容置腔内的壁面开设有第二后壳卡槽,第二隔音桶321于其外桶面设有插入第二前壳卡槽610的第二前壳凸起323,以及插入第二后壳卡槽的第二后壳凸起,这样,在机器人头部结构移动过程中,第二前壳卡槽610和第二后壳卡槽能够共同限制第二隔音桶321朝前、后、左、右移动。请参阅图1和图3,前面壳110开设有与容置腔连通并从左往右延伸布置且与机器人头部的眼睛位置对应的眼部孔1101以及与容置腔连通且与机器人头部的嘴位置对应的嘴部孔1102;机器人头部结构包括设于容置腔内并用于产生光源的发光件700以及用于将光源引导至眼部孔1101和嘴部孔1102的导光件800。这样,使得机器人头部结构具有科技感。进一步地,机器人头部结构包括一端连接于第一保护网410而另一端连接于第二保护网420且覆盖速搜眼部孔1101的透光眼带900,使得机器人头部结构更具科技感。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人形机器人,该人形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头部结构,该机器人头部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人形机器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二二赘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