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式多节点无线电实时数据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0956发布日期:2018-09-11 23:22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电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分布式多节点无线电实时数据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数据接收会监听数据来源接口并阻塞至接口建立连接,无法同时处理多节点发出的连接请求。因此需要开启大量线程进行异步的数据端口监听,同时开启大量的数据端口会极大的消耗系统资源且不利于管理。

在对无线电实时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会对大量数据进行复杂的运算,对服务器会造成非常大的压力,极大的拖慢数据处理速度。

单个服务器在处理多节点数据时,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大,计算占用度等算法会严重占用服务器CPU、内存资源,导致服务器计算速度下降,严重时导致服务器崩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分布式多节点无线电实时数据处理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分布式多节点无线电实时数据处理系统,包括:

原始数据处理层:初步处理设备驱动层获取的数据,并将其转换为逻辑分析控制层需要的数据;

数据传输控制层:控制并收发多节点的无线电数据,对多节点进行高性能的有效管理,是整体程序分布式实现的基础;

逻辑分析控制层:接受监测显示层的控制参数,对驱动层上传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与样本库中的样本进行比较,计算并分析整体数据;

设备驱动层:用于和多种设备监测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和控制,把逻辑分析控制层的参数转换成设备能处理的命令。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系统采用信道传输,信道将每个客户端与服务器的连接均划分出一条信道,所有的输入与输出均在信道内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该系统采用了设备管理器;设备管理器将不同的节点所接受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并发送到相应的服务器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该系统为服务器集式的分布式系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2、提高了TCP连接的可靠性与并发性;

3、提高了在相同服务器下的数据处理效率;

4、提高了服务器在处理大量数据时的稳定性;

5、实现了TCP长连接的心跳包礼让数据;

6、实现了高并发性的TCP长连接;

7、分布式系统的实现避免了由于单个服务器失效而整个系统崩溃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架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数据传输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服务器间数据传输模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产品中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分布式多节点无线电实时数据处理系统,包括:

原始数据处理层:初步处理设备驱动层获取的数据,并将其转换为逻辑分析控制层需要的数据。

数据传输控制层:控制并收发多节点的无线电数据,对多节点进行高性能的有效管理,是整体程序分布式实现的基础。

逻辑分析控制层:接受监测显示层的控制参数,对驱动层上传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与样本库中的样本进行比较,计算并分析整体数据。

设备驱动层:用于和多种设备监测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和控制,把逻辑分析控制层的参数转换成设备能处理的命令。

该系统采用了信道来代替原有的TCP连接。信道将每个客户端与服务器的连接均划分出一条信道,所有的输入与输出均在信道内完成。

该系统采用了事件组与服务引导功能。服务引导功能将所有的服务器连接采用统一的线程进行监听,事件组将所有的连接划分为相应的信道并针对不同的信道进行相对应的操作。

该系统采用了设备管理器。设备管理器将不同的节点所接受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并发送到相应的服务器中去。

该系统采用分布式系统。分布式系统用服务器集群代替原来的单个服务器,在服务器种类不变的情况下,极大的提升了服务器计算效率。其效率大约提升40%以上。

如图2所示,具体处理方法为:无线电实时数据从设备采集到其相应的原始数据处理层,在由原始数据处理层发送给相应服务器的数据传输控制层。

多个数据传输控制层会将得到的无线电实时数据发送到对应的任务的服务器进行计算,最后得出结果。

技术采用的模型主要有:

1)数据传输层采用的是典型的Reactor模型结构,mainRector负责监听Server Socket,acceptor新建连接,并将建立的socket分派给subReactor。subReactor负责多路分离已经连接的socket,读写网络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

数据传输层通过采用Reactor模型实现了非阻塞I0,不会再处理IO过程发生无意义的阻塞,减少了实现“阻塞需求”的线程处理,提高了系统对IO处理的性能,同时增加了稳定性。

连接效率如下:

从表中可以发现创建连接和重用连接的差别不大,性能损耗几乎没有影响。

2)数据处理采用分布式,将原本单服务器上的服务分配给多台服务器同时计算,当数据量越大,数据传输速率越高时,计算数据效率越高。

处理相同服务计算效率如下:

如图3所示,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底层采用TCP协议,表层使用JAVA的RMI技术实现对另一台服务器中服务的远程调用。

RMI技术可以高效的进行远程数据调用,服务器之间不依靠消息队列也可以进行相应的数据传输并获取相应服务的计算结果。

RMI技术的使用可以在本地服务器上调用任意一台服务器上的服务,当服务器崩溃时可以使用备用服务器完成相应的任务服务。

如图4所示,服务器端的数据传输层使用数据传输框架连接接收机控制服务,并控制接收机。在无线电监测时会用到大量的设备并共同工作,使用传输层框架能快速连接多台设备并完成数据交互。

当大量的且快速的无线电扫描数据传输到服务器端时,为了加快数据处理速度,减低服务器的负载压力并加快浏览器的响应速度,需要使用多个服务器同时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与计算,此时使用RMI技术避免了消息队列的不稳定性,数据重复传输等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