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盘式防水结构及使用该防水结构的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4677发布日期:2018-11-23 21:2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盘式防水结构,以及一种使用该吸盘式防水结构的防水手机。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户外活动的增加,户外用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防水手机因此应运而生,而实现良好的防水一直是业界努力的目标,在防水手机的各个防水位中,前后壳的防水是最大技术难点。现有技术防水手机的前后壳防水结构,通常其包括一前壳,一壳体防水软胶和一后壳,所述后壳上设置一圈凹槽,所述壳体防水软胶放置在所述凹槽内,前后壳压合并挤压所述壳体防水软胶,实现前后壳防水。另一种现有防水结构请参中国专利第CN203151573U号,其后壳上设置凸起的一圈围骨,所述围骨位置与后壳外边沿保持足够的间距,以在围骨外侧的后壳结构上形成一个足够大平面,用于放置壳体防水软胶,前后壳压合时,前壳外边缘与后壳的围骨间形成一间隙,从而容纳和挤压所述的防水软胶,实现前后壳防水。

在上述两种防水结构中,因所述防水软胶为整圈结构,且软胶截面小,无法保证制造公差,导致累积公差加大,同时,防水软胶需人工放置在相应位置,增加了组装工序、且操作可靠度差、良率低;另,因防水软胶与前后壳分别单独成型,压合所述防水软件形变过盈实现防水,存在所述防水软件与所述前壳之间,以及所述防水软件与所述后壳之间两处防水位,任何一处防水位的失效都将导致整个防水功能失效,从而增加了防水难度;此外,由于该结构的防水效果主要决定于防水软胶与前壳接触面和后壳接触面的压合密封程度,从而对壳体强度、防水软胶放置的位置平面度、前后壳锁固螺丝排位位置及间距、热熔螺母拉拔力等因素都有比较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作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盘式防水结构,降低防水难度,减少组装工序,同时降低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强度与锁紧力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吸盘式防水结构的手机,该防水手机能够实现前后壳间良好的密封防水效果,精简组装工序,提升了生产效率。

一种吸盘式防水结构,该防水结构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及一硅胶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共同挤压所述硅胶件而组装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件为一环状,包括相互对置的两个侧边及一连接两个所述侧边的一顶边,所述顶边与两个所述侧边共同形成一拱形结构截面,所述硅胶件与所述第二壳体一体成型,两个所述侧边抵顶所述第二壳体,同时所述拱形结构与所述第一壳体间形成一空余空间,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在一起共同挤压所述硅胶件,所述拱形结构产生形变,所述空余空间体积变小进而实现吸附防水。

一种手机,该手机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装在一起,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一一体成型的所述硅胶件,所述硅胶件为一由相互对置的两个侧边及一连接两个所述侧边的一顶边共同形成的一截面为一拱形的构件,两个所述侧边抵顶所述第一壳体,同时所述拱形结构与所述第一壳体间形成一空余空间,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在一起共同挤压所述硅胶件,所述拱形结构产生形变,所述空余空间体积变小、压强增大进而实现吸附防水。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所述硅胶件与所述第二壳体一体成型,无需额外放置作为独立构件的壳体防水软胶,从而减少了工序,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只需保证所述硅胶件与所述第一壳体间的密封防水,减少了一处防水位置,提升了防水可靠性;此外,组装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间的密封防水,依靠的是所述拱形结构与所述第一壳体间形成的空余空间内的空气压强增大而实现吸附密封,此情形下降低了对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强度、锁合螺丝的排位均匀度的要求;再者,在相同制造条件下,由于现有技术需两处压合密封,而本实用新型只需一处压合,且该一处压合只需将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而无需同时考虑现有技术中可能存在的壳体防水软胶可能跑位的问题,以及现有技术中螺丝锁合需要考虑锁合顺序、锁合力的大小是否均匀等问题,组装工序更加简单、省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吸盘式防水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吸盘式防水结构组装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吸盘式防水结构爆炸图“A”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吸盘式防水结构爆炸图“B”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壳体与硅胶件一体成型构件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吸盘式防水结构组装图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防水结构及使用该防水结构的手机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及图2,其为一手机吸盘式防水结构实施例,所述手机包括一第一壳体1、一硅胶件2及一第二壳体3,所述硅胶件2与所述第二壳体3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3共同挤压所述硅胶件2产生形变,所述硅胶件2与所述第一壳体1吸附在一起,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3扣合在一起。

请参照图1、图3、图4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吸盘式防水结构的各个构件图示。

所述硅胶件2为一环状,包括相互对置的两个侧边21及一连接两个所述侧边的一顶边22,所述顶边22与两个所述侧边21共同形成一拱形结构截面;所述顶边22其内侧以一弧面连接两个所述侧边21,其外侧则以一平面连接两个所述侧边21;两个所述侧边21其内侧面上设置有斜度,所述斜度自所述顶边22沿两个所述侧边21坡度向上设置,同时两个所述侧边21其外侧面上则设置有一内凹的弧面;两个所述侧边21其外侧面上于与所述顶边22相接处设置有一与所述顶边22垂直的直面211。

显然,在所述硅胶件2的结构特征中,所述拱形结构截面的设置,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盘式防水结构提供了一空气的容置空间。

所述第二壳体3上设置有一凹槽31,所述顶边22嵌设于所述凹槽31内进而所述硅胶件2与所述第二壳体3一体成型在一起,从而所述直面211与所述凹槽31的侧壁间紧密连接,所述顶边22则与所述凹槽31的底面紧密连接,由此,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吸盘式防水结构中,无需考虑所述硅胶件2与所述第二壳体3之间的密封防水;所述第二壳体3上设置有卡钩32与所述第一壳体1连接,所述卡钩32均匀设置于所述硅胶件2的环状结构外侧处。

显然,所述硅胶件2与所述第二壳体3一体成型的方式,减少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人为手工放置壳体防水软胶的组装工序,提升了组装效率,减少了一处防水位。

所述第一壳体1上对应所述卡钩32设置有相配合的卡槽11。

请参照图2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吸盘式防水结构的组装关系图示。两个所述侧边21抵顶所述第一壳体1,同时所述拱形结构与所述第一壳体1之间形成一封闭的空余空间,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3在组装扣合的过程中,共同挤压所述硅胶件2,两个所述侧边21分别受到挤压力而产生朝向所述侧边21外侧的形变,所述拱形结构逐渐跨度变大,所述空余空间的体积变小、压强增大而实现吸附防水。

可以理解的,在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3扣合连接组装开始时,所述空余空间并未形成完全封闭的腔体,所述空余空间内的空气与外界是连通的;随着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3的继续扣合,两个所述侧边21朝向外侧形变使其与所述第一壳体1之间紧密贴合,所述空余空间内形成完全封闭的腔体,此时可以实现防水;至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3扣合到位,所述空余空间变小,即所述空余空间内的空气体积变小,此时压强增大,进而实现两个所述侧边21与所述第一壳体1之间的紧密吸附,从而实现所述吸盘式防水。

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3通过所述卡钩31与所述卡槽11的配合扣合组装在一起;而扣合组装的方式,操作简单,相较于螺丝锁合的连接方式,省时省力,提升了组装效率。

两个所述侧边21其外侧面上所述弧面为一反向R面,所述弧面的设置,使得所述侧壁21在受到挤压力作用时将朝向其外侧面形变,从而起到加大吸附力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防水有效性。

优选的,相互对置的两个所述侧边21之间的水平距离最大处不小于6mm,所述拱形结构的拱高不小于3mm;此时可以实现较佳的吸附防水功能。

所述硅胶件2的形状并非仅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拱形结构截面,只要其结构可提供一个可以容置空气的空余空间,并可与另一构件间可以实现较佳的密封连接及气体压缩,从而实现吸附防水即可。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凹槽31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上,所述硅胶件2与所述第一壳体1一体成型。

无论是所述具体实施例还是上述结构的变化,本实用新型吸盘式防水结构主要是通过一体成型,减少防水位,同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为吸附式防水结构提供可产生吸附形变的空间,同时采用扣合的组装连接方式代替传统的螺丝锁合方式,既确保了装配的便利性,降低对结构强度的要求,同时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防水结构思路。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一种吸盘式防水结构及一种使用该防水结构的手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并不局限于实施例所述手机领域,任何需要进行防水的壳体间都可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进行变化及拓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