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设备的防风噪装置及通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9104发布日期:2018-09-08 00:55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讯设备的防风噪装置及通讯设备。



背景技术:

在通讯行业中,由于受风噪声等环境的影响,在通话中总能听到呼呼的风噪声,尤其在野外环境恶劣的天气通话更是听不清楚,而且一些数字产品由于风噪声的干扰,更容易使声音变调及失真大,造成通话声音断续模糊不清,甚至听不清楚等现象,这样给用户带来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讯设备的防风噪装置及通讯设备,能够减小咪腔与咪孔所形成的传音通道内的风速和风压,进而达到降风噪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通讯设备的防风噪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咪孔和咪腔;其中,咪孔设置在壳体的一表面;咪腔由壳体内的空间形成,且与咪孔连通以形成传音通道;咪腔包含收音口,收音口用于将咪孔传入的声音传递至通讯设备的收音组件,且收音口到咪孔间的传音通道设置有用于阻碍从咪孔进入的风的挡流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通讯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收音组件,第一壳体包括上述的防风噪装置,所述收音组件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侧面的咪腔的收音口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通讯设备的防风噪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咪孔和咪腔,咪孔设置在壳体的一表面,咪腔由壳体内的空间形成,且与咪孔连通以形成传音通道,咪腔包含收音口,收音口用于将咪孔传入的声音传递至通讯设备的收音组件,且收音口到咪孔间的传音通道设置有用于阻碍从咪孔进入的风的挡流部,由于挡流部能减小风流动的速度和压力,因此风在传音通道内的速度和压力也会减小,进而达到了降风噪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通讯设备的防风噪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通讯设备的防风噪装置实施方式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通讯设备的防风噪装置实施方式中咪腔的部分被通讯设备的其他壳体密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设备的防风噪装置实施方式测试频响曲线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通讯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通讯设备实施方式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通讯设备实施方式中外壳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通讯设备的防风噪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通讯设备的防风噪装置实施方式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防风噪装置100应用在通讯设备中,具体设置在壳体200上,壳体200为通讯设备的外壳,通讯设备可以是对讲机、手机等。

防风噪装置100包括设置在壳体200上的咪孔11和咪腔12。其中,咪孔11设置在壳体200的一表面上,例如图2中所示,咪孔11位于壳体200的外表面,咪腔12则设置在壳体200的内表面,图1即外壳200内表面的视图,图2为外壳200外表面的视图。当使用通讯设备时,用户的声音可以通过咪孔11并经过咪腔12传至该通讯设备中的收音组件。

在图2所示的情况中,壳体200上设置有两个咪孔11,两个咪孔11之间的距离可以是10~15毫米,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两咪孔11之间的距离为12毫米,由于在通讯设备的使用场景中,用户对咪孔11说话,产生的声波通过咪孔11传输至收音组件,为了使大部分声波能进入咪孔11,两咪孔之间的距离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会导致两咪孔无法同时接收大部分声波,过小会导致传音通道过短,声波传输容易受到干扰,因此本实施方式中采用12毫米的设计。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根据具体需求设计多个咪孔,或基于需求设计咪孔之间的距离。

咪腔12由壳体200内的空间形成,咪腔12与咪孔11连接形成一传音通道,本实施方式中咪腔12内包括挡流部121、传音通道122以及收音口123,其中,收音口123用于将由咪孔11进入的声音传递至通讯设备的收音组件,因此,收音口123设置在咪腔12与收音组件接触的侧壁上。

挡流部121设置在收音口123到咪孔11间的传音通道122内,用于减小从咪孔11进入的风的流动速度和压力,进而可以减小到达收音组件的风速和风压。具体来说,挡流部121是由壳体200向咪腔12的空间凸出形成的。另外,挡流部121也可以是咪腔12内所形成的孤立的岛状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挡流部121的数量为4个,分别设置在咪腔12的两个相对侧壁上,且上下交错,使得传音通道122呈弯曲形态,而弯曲形态的传音通道122能够让声音的传播质量更好。其他实施例中,咪腔12内的挡流部121的数量即位置也可以任意设置,可以为2个或3个。

本实施方式中,咪腔12为一凹槽,凹槽的开口在壳体200与设置咪孔11表面相对的另一表面上。另外,凹槽的开口的部分用于被通讯设备的其他壳体300密封,且开口未密封的部分形成收音口123。具体请参阅图3,图3是图1所示通讯设备的防风噪装置实施方式中咪腔的部分被通讯设备的其他壳体密封的结构示意图。由图3可知,在通讯设备中咪腔12的部分是被其他壳体300密封的,而未被密封的部分则形成收音口123,通讯设备的收音组件则设置在其他壳体300的位置A处。通讯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用户的声音由咪孔11进入后,通过传音通道122传递至收音口123,从而由收音组件采集。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两个咪孔11分别设置在咪腔12的两端,且与咪腔12的两端连通,咪腔11的收音口123设置在咪腔11的两端之间,收音口123与两个咪孔11间的传音通道122之间均设置有挡流部121。

对具有上述防风噪装置100的通讯设备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可参阅图4,图4是图1所示设备的防风噪装置实施方式测试频响曲线示意图。在风速到达20m/s时,该通讯设备还可以清晰地听到对方传来的声音,测试具有上述防风噪装置的通讯设备的频响曲线。当防风噪装置具有一个咪孔时,频响曲线是低频衰减为5dB;当防风噪装置具有两个咪孔时,频响曲线是低频衰减不到2dB,并且在现有技术中,特别容易产生啸叫的高频3KHz处,利用具有上述防风噪装置的通讯设备也没有产生啸叫的尖峰,由此可见,本实施方式中的防风噪装置确实可以降风噪。

本实施方式中的通讯设备的防风噪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咪孔和咪腔,咪孔设置在壳体的一表面,咪腔由壳体内的空间形成,且与咪孔连通以形成传音通道,咪腔包含收音口,收音口用于将咪孔传入的声音传递至通讯设备的收音组件,且收音口到咪孔间的传音通道设置有用于阻碍从咪孔进入的风的挡流部,由于挡流部能减小风流动的速度和压力,因此风到达咪网风速和风压也会减小,进而达到了降风噪的目的。

对于上述防风噪装置如何应用于通讯设备中,可参阅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通讯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通讯设备500包括:第一壳体51、密封件52、隔离件53、咪网54、第二壳体55以及第三壳体56。其中,第二壳体55、第三壳体56所连接的咪头及其他元件组成本实施方式的通讯设备的收音组件。收音组件对应设置在第一壳体51内侧面的咪腔的收音口上。

其中,第一壳体51包括防风噪装置511,防风噪装置511可以是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防风噪装置。密封件52设置在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5之间,密封件52贴附在防风噪装置511的开口侧,且第二壳体55和密封件52上都设置小孔,小孔与防风噪装置511的收音口的位置相对应,且小孔的面积略大于防风噪装置511的收音口的面积。隔离件53贴附在第二壳体55的另一侧,且隔离件53上也设置有小孔,小孔的与防风噪装置511的收音口的位置相对应,且小孔的面积略大于防风噪装置511的收音口的面积。咪网54设置在隔离件53的另一侧,用于传输防风噪装置511的收音口传来的声音信号至咪头(图中未示出咪头)。

另外,如图5所示,第三壳体56卡接在第二壳体55上,且设置有音量/开关钮、指示灯以及编码旋钮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本实施方式中的通讯设备可以是对讲机,如图6和图7所示,图6是图5所示通讯设备实施方式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所示通讯设备实施方式中外壳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图6所示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是裸露在外面的,通常由咪孔部分61接收用户的声音信息;图7所示的外壳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是与第二壳体相接触的,图7是防风噪装置71用于传输由咪孔61所接收的用户的声音信息至收音组件,由收音组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本实施方式中的通讯设备中包括防风噪装置,防风噪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咪孔和咪腔,咪孔设置在壳体的一表面,咪腔由壳体内的空间形成,且与咪孔连通以形成传音通道,咪腔包含收音口,收音口用于将咪孔传入的声音传递至通讯设备的收音组件,且收音口到咪孔间的传音通道设置有用于阻碍从咪孔进入的风的挡流部,由于挡流部能减小风流动的速度和压力,因此风到达咪网风速和风压也会减小,进而达到了降风噪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