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76360发布日期:2018-06-23 03:27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DRNI(Distributed Resilient Network Interconnect,分布式聚合)是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技术,将两台物理设备在聚合层面虚拟成一台设备来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从而提供设备级冗余保护和流量负载分担。DRNI典型组网中两台物理设备,分别作为一个DR设备(Distributed Relay device,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通过以太网链路聚合形成一个DR系统(Distributed-Relay System,分布式聚合系统)。在网络上,DR系统中的两台DR设备对外呈现为一台设备,且两个DR设备中的一个为主设备,一个为从设备。目前要求两台DR设备的配置要保持一致,通过比较两台DR设备的配置,当两端的配置不一致时,宕掉从设备上的DR口,导致DR系统无法继续工作。因此,如何及时、高效的保证两台DR设备之间的配置信息的一致性,成为分布式聚合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分布式聚合系统中的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所述分布式聚合系统还包括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和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具有关联的分布式聚合接口DR口,所述方法包括:

当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的配置信息发生变化时,获取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以及与所述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关联的DR口;

根据所述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生成配置更新信息;

根据所述DR口向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发送所述配置更新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分布式聚合系统中的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所述分布式聚合系统还包括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和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具有关联的分布式聚合接口DR口,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的配置更新信息,所述配置更新信息为所述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根据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生成的;

确定与所述配置更新信息关联的DR口;

根据所述配置更新信息更新所述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中的所述DR口的配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装置,应用于分布式聚合系统中的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所述分布式聚合系统还包括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和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具有关联的分布式聚合接口DR口,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及接口获取模块,用于当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的配置信息发生变化时,获取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以及与所述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关联的DR口;

配置更新信息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生成配置更新信息;

配置更新信息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DR口向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发送所述配置更新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装置,应用于分布式聚合系统中的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所述分布式聚合系统还包括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和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具有关联的分布式聚合接口DR口,所述装置包括:

配置更新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的配置更新信息,所述配置更新信息为所述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根据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生成的;

关联接口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配置更新信息关联的DR口;

配置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更新信息更新所述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中的所述DR口的配置。

本公开在DR设备有变化的配置信息时,只将配置信息的更新部分发送至对端设备,而不是将DR设备的配置信息全部发送,并且配置更新信息只发送给配置发生变化的DR口,减少了DR设备间的无效报文的交互,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方法中DRNI典型组网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方法中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侧的流程图;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方法中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侧的流程图;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方法中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侧的流程图;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方法中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侧的流程图;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方法中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侧的流程图;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的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装置的框图;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的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装置的框图;

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的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装置的框图;

图10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的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装置的框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方法中DRNI典型组网示意图,如图1所示,设备A和设备B组成一个DR系统。设备A上的二层聚合接口1,和设备B上的二层聚合接口2,同属于同一DR组(Distributed-Relay group,分布式聚合组)。设备A和设备B称为DR设备,也即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DR组是DR系统的成员设备与外部设备相连的二层聚合接口所属的分布式聚合组。DR接口(Distributed Relay interface,分布式聚合接口)是DR设备与外部设备相连的二层聚合接口,由多条链路聚合组成。设备A与设备B之间通过IPL(Intra-Portal Link,内部控制链路)传输报文,并通过Keepalive链路(DR系统的保活链路)检测对方的状态。

为了比较两个DR设备的配置,每个DR设备需要将本端涉及到一致性检查的配置信息发送给对端。同样对端的DR设备也需要将涉及到一致性检查的配置信息发送给本端。一致性检查主要是比较两端涉及到一致性检查的配置信息是否相同。目前DR设备的涉及到一致性检查的配置信息是整体发送的。即使更新某个DR口的某个配置,也会将其他DR口没有变化的配置发送个对端。这样在需要发送的配置量比较大时,容易造成IPL链路拥塞及设备CPU的繁忙。如某个VLAN关联了所有DR口,然后删除该VLAN,会将所有DR口下的VLAN配置重新发送给对端。当DR口下关联的VLAN较多且DR口较多时,将产生大量的报文。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方法中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侧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应用于分布式聚合系统中的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所述分布式聚合系统还包括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和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具有关联的分布式聚合接口DR口,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当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的配置信息发生变化时,获取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以及与所述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关联的DR口。

步骤S12,根据所述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生成配置更新信息。

步骤S13,根据所述DR口向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发送所述配置更新信息。

在本公开中,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以下简称第一DR设备)可以根据检测到配置变化事件,获取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也可以根据自身保存的第一整体配置信息和检测到配置变化事件,共同获取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其中,配置变化事件是指DR系统内的相关设备执行配置变化指令产生的配置变化事件。配置变化事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DR设备执行的配置增加指令、DR设备执行的配置删除指令、DR设备执行的配置修改指令。

当第一DR设备的配置信息发生变化,并且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是需要进行一致性检查的配置信息时,第一DR设备获取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并且,第一DR设备可以根据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确定与关联的DR口。例如,当第一DR设备删除了DR1口上的VLAN100时,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为:删除VLAN100,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关联的DR口为:DR1口。根据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生成的配置更新信息可以是一个单独的新报文,也可以是在现有的报文中加入的新字段。

两个DR设备间通过IPL链路传送报文时,报文自身会携带DR口标识信息。在第一DR设备向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以下简称第二DR设备)发送该报文时,可以在该报文中携带配置更新信息以及与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关联的DR口的标识信息。

在本公开中,当第一DR设备的配置信息发生变化时,不再将自身所有需要进行一致性检查的配置信息发送至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以下简称第二DR设备),而是将发生了变化的配置信息发送至第二DR设备。由于不重复发送未变化的配置信息,并且配置更新信息只发送给配置发生变化的DR口,减少了DR设备间信息的交互量,减少了内部控制链路的拥塞率,减少了设备的CPU占用率,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应用于第一分布式成员设备,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方法的步骤S12包括:

步骤S121,根据所述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确定变化类型字段,所述变化类型字段包括删除或增加。

步骤S122,根据所述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确定变化内容字段,所述变化内容字段包括所述DR口的配置变化内容。

步骤S123,根据所述变化类型字段和所述变化内容字段,生成所述配置更新信息。

在本公开中,变化类型字段(type字段)可以表示配置更新信息是删除信息还是增加信息。通过在type字段中写入设定的数字、字母等可以表示配置信息具体的变化类型。例如type字段为1表示增加了新的配置信息,type字段为0表示删除了部分配置信息。变化内容字段(value字段)用配置更新信息中具体的配置变化值来填充,例如value字段为:某个发生了变化的VLAN的标识VLAN100。

根据配置更新信息中的type字段和value字段,第一DR设备通知了第二DR设备自身的配置信息发生的变化类型,以及变化的具体内容。第二DR设备根据配置更新信息,相应的更新与配置更新信息对应的自身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123,包括:根据所述变化类型字段和所述变化内容字段,确定长度字段;根据所述变化类型字段、所述变化内容字段和所述长度字段,生成所述配置更新信息。

在本公开中,为进一步提高发送效率,在配置更新信息中增加长度字段(length字段),表示该配置更新信息的长度。第二DR设备根据length字段,可以迅速的判定需要提取的value字段的长度。例如,在报文中增加一个TLV(type length value,类型长度值)字段,TLV字段包括type字段、length字段和value字段。其中type字段为1表示增加,type字段为0表示删除;length字段表示该TLV的长度,value字段用具体的值来填充。value字段内填充的具体的值可以为例如某个被删除或增加的VLAN的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变化类型字段、变化内容字段和长度字段,将配置更新信息利用简单的报文字段进行传送,实现方式简单可靠。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方法中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侧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S14,接收来自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的第二整体配置信息。

步骤S15,根据所述第二整体配置信息进行一致性检查。

步骤S16,保存所述第二整体配置信息。

在本公开中,DR系统可以在使能一致性检查后将IPP口上线(UP),也可以是在IPP口UP后再使能一致性检查。第一DR设备保存有自身的第一整体配置信息。第一DR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二DR设备的第二整体配置信息后,根据第一整体配置信息和第二整体配置信息进行一致性检查。当一致性检查的结果为失败时,第一DR设备保存第二整体配置信息;当一致性检查的结果为成功时,第一DR设备可以保存第二整体配置信息,也可以将自身的第一整体配置信息保存为第二整体配置信息。

当接收到第二DR设备发送的配置更新信息时,第一DR设备利用保存的第二整体配置信息和接收到的配置更新信息,更新自身的配置。

第一DR设备也可以将自身的第一整体配置信息发送至第二DR设备。第一DR设备以DR口为单位,将DR口下的配置整体组包发送给第二DR设备。第二DR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整体配置信息与自身的第二整体配置信息进行一致性检查。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方法中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侧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应用于分布式聚合系统中的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所述分布式聚合系统还包括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和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具有关联的分布式聚合接口DR口,该方法包括:

步骤S21,接收来自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的配置更新信息,所述配置更新信息为所述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根据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生成的。

步骤S22,确定与所述配置更新信息关联的DR口。

步骤S23,根据所述配置更新信息更新所述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中的所述DR口的配置。

在本公开中,第二DR设备根据接收到第一DR设备发送的配置更新信息的报文,确定与所述配置更新信息关联的第二DR设备上的DR口,并根据配置更新信息中的变化内容,更新确定出的DR口的配置,以使第二DR设备和发生了配置变化的第一DR设备的配置保持一致。如上述实施例所述,配置更新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配置增加、配置删除。

第二DR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配置更新信息,可以迅速准确的完成相应的配置信息的更新。减少了第一DR设备和第二DR设备间无效报文的交互,提高系统了的稳定性。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方法中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侧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23包括:

步骤S231,接收来自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的第一整体配置信息。

步骤S232,根据所述第一整体配置信息和所述配置更新信息,更新所述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中的所述DR口的配置。

在本公开中,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第二DR设备保存有自身的第二整体配置信息。第二DR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一DR设备的第一整体配置信息后,对第一整体配置信息和第二整体配置信息进行一致性检查。当一致性检查的结果为失败时,第二DR设备保存第一整体配置信息;当一致性检查的结果为成功时,第二DR设备可以保存第一整体配置信息,也可以将自身的第二整体配置信息保存为第一整体配置信息。

当接收到第一DR设备发送的配置更新信息时,第二DR设备利用保存的第一整体配置信息,和接收到的配置更新信息,更新自身的配置。

第二DR设备也可以向第一DR设备发送自身的第二整体配置信息,以使第一DR设备根据第二整体配置信息进行一致性检查,具体流程参见上述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方法应用于第一DR设备的实施例,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24,当一致性检查的结果为成功时,根据接收到的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发送的配置更新信息,将一致性检查的结果修改为失败。

在本公开中,当第二DR设备的一致性检查的结果为成功时,根据接收到的第一DR设备发送的配置更新信息,可以确认配置信息产生了变化,将一致性检查的结果修改为失败,而不用等到报文发送失败时,或是下一次启动后进行一致性检查发现配置不一致时,再采取相应的宕掉DR接口的措施。减少了第一DR设备和第二DR设备间一致性的判断时间。

当第二DR设备的一致性检查的结果为失败时,根据保存的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整体配置信息,和接收到的配置更新信息,进行配置更新后,重新执行一致性检查。

应用示例:

在本应用示例中,以在DR系统内部交互的报文里面增加一个TLV字段来表示配置更新为例,该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流程:

1)对于两个DR设备,可以在一致性检查使能后进行IPP口UP,也可以是IPP口UP后再使能一致性检查功能。对于每个DR设备,以DR口为单位,把DR口下的配置整体组包发送给对端设备,对端保存本端一致性检查的配置,同样本端也需要保存对端需要一致性检查的配置。

2)对一个DR设备的某个DR口下的一致性检查配置发生变化时,不再把该DR口下的整体配置信息发送给对端,而是只发送变化的配置信息给对端。例如在报文中增加携带配置更新信息的一个TLV字段,TVL包括type字段、length字段和value字段。type字段用来标识配置的变化类型增加还是删除。例如type字段为1表示增加,type字段为0表示删除;length字段表示该TLV字段的长度,value字段用配置变化的具体值来填充。

3)对端DR设备收到携带TLV的报文后,解析该报文,根据报文中携带的DR口的ID来判断是哪个DR口。然后对端DR设备根据TLV的内容来增加或删除相应的配置。如果某DR设备之前一致性检查结果是成功的,那么从对端收到配置更新信息,可以不再进行一致性的判断,也不更新本地保存的对端的配置信息,直接将一致性检查的结果修改为失败,可以减少一致性的判断时间。如果之前一致性检查结果是失败的,则根据配置更新信息更新之后,再走一遍一致性检查的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以本端DR设备和对端DR设备关联VLAN为例,一个VLAN占2字节,DRNI系统中共有100个DR口,同时关联了VLAN 100到VLAN 600,共500个VLAN。在传统的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方法中,若在DRNI系统中的本端DR设备中删除VLAN100,需要将VLAN101到VLAN600的配置也会发送给对端DR设备。本端DR设备共有100个DR口,需要交互的报文的字节数为=2*600*100。其中,2*599*100字节的报文内容其实是无效的。

应用本公开的方法后,本端DR设备会保存对端DR设备的配置,只需要更新变化的配置即可,其他配置保持不变。因此,本端DR设备只需要发送2*100个字节的报文内容给对端DR设备,大大的减少了DRNI系统间报文的交互。由于只发送变化的配置给对端设备,可以有效的减少DRNI系统内报文的交互,减少IPL链路的拥塞及设备CPU的占用率,提供DRNI系统的可靠性。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的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装置的框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应用于分布式聚合系统中的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所述分布式聚合系统还包括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和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具有关联的分布式聚合接口DR口,该装置包括:

信息及接口获取模块41,用于当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的配置信息发生变化时,获取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以及与所述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关联的DR口;

配置更新信息生成模块42,用于根据所述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生成配置更新信息;

配置更新信息发送模块43,用于根据所述DR口向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发送所述配置更新信息。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的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装置的框图,如图8所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更新信息生成模块42,包括:

变化类型字段生成子模块421,用于根据所述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确定变化类型字段,所述变化类型字段包括删除或增加;

变化内容字段生成子模块422,用于根据所述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确定变化内容字段,所述变化内容字段包括所述DR口的配置变化内容;

配置更新信息生成子模块423,用于根据所述变化类型字段和所述变化内容字段,生成所述配置更新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更新信息生成子模块423,包括:

长度字段生成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变化类型字段和所述变化内容字段,确定长度字段;

信息生成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变化类型字段、所述变化内容字段和所述长度字段,生成所述配置更新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整体配置信息接收模块44,用于接收来自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的第二整体配置信息;

一致性检查执行模块45,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整体配置信息进行一致性检查;

第二整体配置信息保存模块46,用于保存所述第二整体配置信息。

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的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装置的框图,如图9所示,该装置应用于分布式聚合系统中的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所述分布式聚合系统还包括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和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具有关联的分布式聚合接口DR口,该装置包括:

配置更新信息接收模块6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的配置更新信息,所述配置更新信息为所述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根据发生变化的配置信息生成的;

关联接口确定模块62,用于确定与所述配置更新信息关联的DR口;

配置更新模块63,用于根据所述配置更新信息更新所述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中的所述DR口的配置。

图10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的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装置的框图,如图10所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配置更新模块63包括:

第一整体配置信息接收子模块63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的第一整体配置信息;

配置更新子模块63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整体配置信息和所述配置更新信息,更新所述第二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中的所述DR口的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一致性检查结果修改模块64,用于当一致性检查的结果为成功时,根据接收到的第一分布式聚合成员设备发送的配置更新信息,将一致性检查的结果修改为失败。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装置900的框图。参照图11,该装置900可包括处理器901、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902。处理器901与机器可读存储介质902可经由系统总线903通信。并且,处理器901通过读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902中与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文所述的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方法。

本文中提到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902可以是任何电子、磁性、光学或其它物理存储装置,可以包含或存储信息,如可执行指令、数据,等等。例如,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AM(Ra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易失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闪存、存储驱动器(如硬盘驱动器)、固态硬盘、任何类型的存储盘(如光盘、dvd等),或者类似的存储介质,或者它们的组合。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