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聚合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33936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聚合方法及装置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子地图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道路聚合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交通系统在很短的时间内会产生海量的交通信息数据,对某一地理区域内(比如某一城市、某个省等)道路的交通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到相关地理区域特有的交通规律分析结果,这些分析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智能交通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个性化交通服务的丰富。为了提高对海量交通信息数据处理的效率,现有技术会对同一地理区域内的道路进行分类,具体实施方案为:将同一地理区域内道路按道路类型进行分类,所述道路类型包括高速路、快速路、主要道路、辅路等;针对分类得到的任一类道路中的任一条道路,对该道路对应的交通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将该任一条道路的数据处理结果作为对该任一类道路进行数据处理的结果。由于属于同一类的道路在不同区域环境下的交通信息数据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在郊区县城内的主要道路(如:怀柔区迎宾路)和城市繁华区域的主要道路(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都是主要道路,但对郊区主要道路交通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郊区主要道路的车流量和对繁华区域主要道路交通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繁华区域主要道路的车流量肯定不同,此时,无论以郊县主要道路的数据处理结果作为主要道路的数据处理结果,还是以城区主要道路作为主要道路的数据处理结果显然都是不准确的,因此,在现有技术得到的道路分类结果上进行交通信息数据处理,得到的处理结果并不能准确反应同一地理区域内的同类道路的交通运营规律。因此,亟需一种既能保证海量交通信息处理效率,又能保证交通运营规律分析准确性的道路聚合技术方案。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一种道路聚合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由于现有技术得到的道路分类结果不准确,而导致的基于该道路分类结果进行交通信息数据处理,得到的处理结果不能准确反应同一地理区域内的同类道路的交通运营规律的问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道路聚合方法,包括:获取设定地理区域内的道路;按道路类型对所述设定地理区域内的道路进行分类,将所述道路类型相同的道路分入同一个第一级道路簇中;针对一个第一级道路簇,将该第一级道路簇中的道路中满足预设的聚类条件的道路,聚合至同一个第二级道路簇中。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道路聚合装置,包括:道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设定地理区域内的道路;道路分类模块,用于按道路类型对所述设定地理区域内的道路进行分类,将所述道路类型相同的道路分入同一个第一级道路簇中;第一道路聚合模块,用于针对一个第一级道路簇,将该第一级道路簇中的道路中满足预设的聚类条件的道路,聚合至同一个第二级道路簇中。利用本发明提供的道路聚合方法及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基于道路类型得到的分类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聚类条件对道路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道路分类结果,基于本发明的道路分类结果进行交通信息数据处理,所得到的处理结果能较准确反应同一地理区域内的同类道路的交通运营规律。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道路聚合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将相互连通的道路分入同一个第二级道路簇中的方法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将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的道路聚合至同一个第三级道路簇中方法流程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第二级道路簇中的道路两两之间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度方法流程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道路聚合方法具体实施方式流程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表2中的道路信息生成的道路路网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表3中的道路信息生成的道路路网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东四环北路在一天内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东四环中路在一天内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东四环北路和东四环中路在一天内的道路交通速度变化规律对比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道路聚合装置示意图之一;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道路聚合装置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 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道路聚合方法,首先基于道路类型对设定地理区域内的道路进行分类,得到若干个第一级道路簇,针对每个第一级道路簇,将该第一级道路簇中满足预设聚类条件的道路划分到第二级道路簇中,实现了在基于道路类型得到的分类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聚类条件对同一道路类型的道路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道路分类结果,基于本发明实施例得到的道路分类结果进行交通信息数据处理,能够使所得到的处理结果较准确反应同一地理区域内的同类道路的交通运营规律;相对于未对道路分类,逐个处理每条道路的交通信息数据的道路交通信息数据处理方式,保证了道路交通信息数据的处理效率。下面通过简单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道路聚合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道路聚合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获取设定地理区域内的道路。具体的,设定地理区域的范围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这里不做限定。以中国电子地图为例,设定地理区域可以是一个省,也可以是一个市,若是其他国家电子地图,则地理区域的设定需要以该国电子地图划分方式为基础,本发明不做任何限制。进一步,在实际应用中,可从预存的电子地图数据中获取设定地理区域内的道路。步骤102,按道路类型对所述设定地理区域内的道路进行分类,将所述道路类型相同的道路分入同一个第一级道路簇中。具体的,针对设定地理区域内的道路,将具有相同道路类型的道路划分到同一个第一级道路簇中,当预设地理区域内的道路只有一种道路类型时,可得到一个第一级道路簇;当预设地理区域内的道路有多种道路类型时,可得到多个第一级道路簇。所述道路类型包括:高速公路、省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要道路等。步骤103,针对一个第一级道路簇,将该第一级道路簇中的道路中满足预设的聚类条件的道路,聚合至同一个第二级道路簇中。具体的,针对得到的每个第一级道路簇,进一步根据预设的聚类条件,对该第一级道路簇中的道路进行聚合分类,将该第一级道路簇中满足预设的聚类条件的道路聚合到同一个第二级道路簇中,从而进一步将该第一级道路簇聚合为多个第二级道路簇。利用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从不同方面对预设地理区域内的道路进行多级分类,能够得到更加精确的道路分类结果,基于更加精确的分类结果得到的交通信息数据处理结果更加准确,从而能较准确反应该预设地理区域内的该道路簇内道路的交通运营规律,进而保证了交通运营规律分析准确性,而相对于未对道路分类,逐个处理每条道路的交通信息数据的道路交通信息数据处理方式,保证了道路交通信息数据的处理效率。在一个实际应用中,所述预设的聚类条件为道路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则步骤103中,所述将该第一级道路簇中的道路中满足预设的聚类条件的道路,聚合至同一个第二级道路簇中,具体包括:根据该第一级道路簇中道路的设定时间段内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信息,将该第一级道路簇中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的道路,聚合至同一个第二级道路簇中。具体的,每条道路在设定时间段内的交通速度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比如同一道路在早高峰时间段和非早高峰时间段内的交通速度是不同的,本实际应用中统计同一道路的设定时间段内的各时间点交通速度,得到该道路的道路交通 速度变化规律信息。优选地,设定时间段为24小时,即统计每条道路在24小时内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将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的道路聚合到同一第二级道路簇中,从而使得该第二级道路簇中道路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基于该分类结果得到的交通信息处理结果更加准确。在另一个实际应用中,所述预设的聚类条件可以为道路相互连通,则步骤103所述将该第一级道路簇中的道路中满足预设的聚类条件的道路,聚合至同一个第二级道路簇中,具体包括:根据该第一级道路簇中道路的连通属性,将该第一级道路簇中相互连通的道路分入同一个第二级道路簇中。具体的,道路的连通属性,即:表明该道路与其他道路连通情况的属性。由于几乎没有一条道路是孤立存在的,多数道路都有与之相连通的一条或多条道路,因此,道路之间连通关系是道路的最基本属性,并且设定地理区域内相互连通的道路会形成道路路网,此特点在城市道路中更加明显。由于相互连通的道路的交通状况是相互影响、相互传导的,因此,该实际应用中,基于道路的连通属性对道路进行聚合分类,确保了设定地理区域内的道路分类结果的关联性。本优选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级道路簇中道路的连通属性,将该第一级道路簇中相互连通的道路分入同一个第二级道路簇中,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步骤201,根据该第一级道路簇中道路的连通性属性,构建该第一级道路簇中道路的道路路网。步骤202,根据所述道路路网,将所述道路路网中相互连通的道路划分到同一个第二级道路簇中。在该实际应用中,同一个第一级道路簇中相互连通的道路会被划分到同一个第二级道路簇中,也就是说,按照上述方法得到的第二级道路簇内道路不仅道路类别相同,而且任意两条道路间都是相互连通,即,从一条道路出发可以连通指向其它任意一条道路。由此可见,该实际应用得到了道路间相关性更高 的第二级道路簇。在又一个实际应用中,在所述预设的聚类条件为道路相互连通,并根据第一级道路簇中道路的连通属性,将该第一级道路簇中相互连通的道路分入同一个第二级道路簇中之后,可以进一步执行以下步骤:根据该第二级道路簇中道路的设定时间段内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信息,将该第二级道路簇中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的道路,聚合至同一个第三级道路簇中。具体的,每条道路在设定时间段内的交通速度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比如同一道路在早高峰时间段和非早高峰时间段内的交通速度是不同的,本优实际应用中统计同一道路的设定时间段内的各时间点交通速度,得到该道路的道路交通速度变化规律信息。优选地,设定时间段为24小时,即统计每条道路在24小时内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将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的道路聚合到同一第三级道路簇中,从而使得该第三级道路簇中道路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基于该分类结果得到的交通信息处理结果更加准确。本实际应用,同时考虑道路相互连通的聚类条件以及交通速度变化规律信息,将得到的第二级道路簇根据交通速度变化规律信息进一步聚合为第三级道路簇,从而得到相对上述各实际应用更加精确的道路分类结果,通过分析每个第三级道路簇中道路的交通信息数据,使得对预设地理区域内道路的交通信息数据分析的结果更加可靠。优选地,根据该第二级道路簇中道路的设定时间段内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信息,将该第二级道路簇中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的道路,聚合至同一个第三级道路簇中,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步骤301,根据该第二级道路簇中道路的设定时间段内的交通速度规律信息,获取该第二级道路簇中的道路两两之间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度。具体的,针对该第二级道路簇中的道路,将该第二级道路簇中的道路进行两两组合,得到若干个道路组合,获取所有道路组合对应的两条道路的交通速 度变化规律相似度。步骤302,判断两条道路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度是否等于预设的新建道路簇相似度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303,否则,执行步骤304。其中,预设的新建道路簇相似度阈值用于判断是否达到新建道路簇的条件。步骤303,为所述两条道路建立一个新的第三级道路簇,并将所述两条道路加入该新建的第三级道路簇中。步骤304,判断所述两条道路与已得到的第三级道路簇中每条道路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度是否均小于预设的相似度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305,否则,执行步骤303。具体的,判断所述两条道路中的每条道路与已得到的第三级道路簇中的每条道路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度是否均小于预设的相似度阈值。其中,预设的新建道路簇相似度阈值与预设的相似度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步骤305,将这两条道路添加至所述已得到的第三级道路簇中。具体的,确定所述两条道路中每条道路与已得到的第三级道路簇中的每条道路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度均小于预设的相似度阈值时,说明所述两条道路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与已得到的第三级道路簇中的每条道路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都相似,则可将这两条道路添加至所述已得到的第三级道路簇中;确定两条道路中任一条道路与已得到的第三级道路簇中的每条道路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度中的任一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相似度阈值时,确定所述两条道路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与已得到的第三级道路簇中的每条道路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都不相似,则执行步骤303。下面举例说明步骤301到步骤305提供的优选实施例,假设两条道路分别为道路a和道路b,已得到的第三级道路簇中的道路为道路c和道路d,确定道路a和道路b之间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度等于预设的新建道路簇相似度阈值时,建立一个新的第三级道路簇,并将道路a和b加入该新的第三级道路 簇中;确定道路a和道路b之间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度不等于预设的新建道路簇相似度阈值时,获取道路a和道路c、道路a和道路d、道路b和道路c、道路b和道路d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度Q1、Q2、Q3以及Q4,确定相似度Q1、Q2、Q3以及Q4均小于预设的相似度阈值时,将道路a和道路b添加至已得到的第三级道路簇中;否则,建立一个新的第三级道路簇,并将道路a和道路b加入该新的第三级道路簇中。优选地,步骤301中,根据该第二级道路簇中道路的设定时间段内的交通速度规律信息,获取该第二级道路簇中的道路两两之间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度,如图4所示,具体包括:步骤401,根据该第二级道路簇中每条道路预设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公式,获取该第二级道路簇中每条道路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各时间点的交通速度。步骤402,根据该第二级道路簇中每一条道路各时间点的交通速度,获取该第二级道路簇中每一条道路与其他道路在各时间点上的交通速度的平均方差,并将所述平均方差作为道路两两之间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度。具体的,预设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公式为:其中,表示第二级道路簇中的第j条道路在一天(预设的时间段)的i时间点的交通速度,ti对应从一天的0点到i时间点对应的分钟数,m表示一元多阶函数的总阶数,al表示一元多阶函数的系数,|ti-ti+1|=tinterval,tinterval是固定时间间隔。具体的,根据预设的拟合算法(比如最小二乘法或线性回归),将所有时间点的交通速度拟合成一条交通速度变化曲线,该曲线即该条道路在一天内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步骤402中,该第二级道路簇中任一条道路与其他道路在各时间点上的交通速度的平均方差,可采用如下方式计算:假设计算道路j和道路k这两条道路在各时间点上的交通速度平均方差,道路j和道路k之间的交通速度平均方差为的计算公式为:其中,n设定时间段对应的时间点的个数,i表示任一时间点,1≤i≤n,表示道路j在任一时间点i的交通速度,表示道路k在任一时间点i的交通速度。实施例二假设预设地理区域为北京市,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道路聚合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步骤501,获取北京市内的道路。假设,北京市内共有X条道路,此X条道路组成道路集合RAllCity={rx|1≤x≤X},假设包括S种道路类型,则该S种道路类型可组成道路类型集合Attriroad={as|0≤s<S},其中as表示任一道路类型。步骤502,按道路类型对北京市内的道路进行分类,将道路类型相同的道路分入同一个第一级道路簇中。根据道路类型将X条道路分为L个第一级道路簇,任一第一级道路簇中的道路组成的集合为N表示任一第一级道路簇中道路数,l表示任一第一级道路簇,其中,1≤l≤L。北京市道路列表如表1所示,表1中只显示了北京市部分道路信息,基于道路类型对北京市的道路进行分类得到的其中一个第一级道路簇,该第一级道路簇中所有道路都是城市快速路,如表2所示,表2中只显示了部分城市快速路。表1道路名称道路类型道路长度(米)西六环城区高速895S50西五环城区高速289G6京藏高速城区高速3578S50北五环城区高速363……109国道国道公路308三家店东街国道公路82石门路国道公路388阜石路国道公路110……东四环北路城市快速路62望和桥城市快速路327北四环东路城市快速路92北三环东路城市快速路75北三环中路城市快速路83……清源西路主要道路5兴华大街主要道路122兴丰大街主要道路159兴业大街主要道路3博兴三路主要道路173……G6辅路普通道路9昌平路普通道路149大屯路普通道路64科荟路普通道路79双清路普通道路18……表2道路名称道路类型道路长度(米)……东四环北路城市快速路62东四环中路城市快速路327北四环东路城市快速路92北三环东路城市快速路75北三环中路城市快速路83东四环南路城市快速路5北四环中路城市快速路122东四环北路城市快速路159南四环东路城市快速路3南四环西路城市快速路173南四环中路城市快速路327西四环南路城市快速路92西四环中路城市快速路75西四环东路城市快速路83……步骤503,针对每个第一级道路簇,根据该第一级道路簇中道路的连通性属性,构建该第一级道路簇中道路的道路路网。具体的,基于表2中的道路信息,生成的道路路网如图6所示。步骤504,根据构建的道路路网,将该道路路网中相互连通的道路划分到同一个第二级道路簇中。具体的,得到的任一第二级道路簇中的道路组成的集合为N'表示任一第二级道路簇z中的道路总数,其中,得到的第二级道路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级道路簇的数量。根据连通性属性将表2所示的城市快速路中相互连通的道路划分到同一第二级道路簇,得到的其中一个第二级道路簇中的道路信息如表3所示,表3中的道路之间是相互连通的,基于表3中的道路信息所生成的道路路网如图7所示。表3道路名称道路类别东四环南路城市快速路东四环北路城市快速路东四环中路城市快速路北四环东路城市快速路北四环西路城市快速路北四环中路城市快速路南四环东路城市快速路南四环西路城市快速路南四环中路城市快速路西四环南路城市快速路西四环中路城市快速路西四环东路城市快速路步骤505,针对得到的每个第二级道路簇,根据该第二级道路簇中道路的设定时间段内的交通速度规律信息,获取该第二级道路簇中的道路两两之间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度。步骤506,判断两条道路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度是否等于预设的新建道路簇相似度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507,否则,执行步骤508。步骤507,为该两条道路建立一个新的第三级道路簇,并将该两条道路加入该新建的第三级道路簇中。步骤508,判断该两条道路与已得到的第三级道路簇中每条道路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度是否均小于预设的相似度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509,否则,执行步骤507。步骤509,将这两条道路添加至所述已得到的第三级道路簇中。具体的,得到的任一第三级道路簇中的道路组成的集合为N”表示任一第三级道路簇u中的道路总数,其中,第三级道路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级道路簇的数量。假设设定时间段为一天(24小时),表3所示的第二级道路簇中的东四环北路和东四环中路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度为则其中,n为设定时间段对应的时间点的总个数,表示东四环北路在i时间点的交通速度,表示东四环中路在i时间点的交通速度。具体的,将东四环北路和东四环中路在一天内各时间点的交通速度拟合成一条曲线后,得到的东四环北路和东四环中路在一天内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分别如图8和图9所示,东四环北路和东四环中路在一天内的道路交通速度变化规律对比图如图10所示。实施例三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道路聚合装置,如图11 所示,包括:道路获取模块1101,用于获取设定地理区域内的道路;道路分类模块1102,用于按道路类型对所述设定地理区域内的道路进行分类,将所述道路类型相同的道路分入同一个第一级道路簇中;第一道路聚合模块1103,用于针对一个第一级道路簇,将该第一级道路簇中的道路中满足预设的聚类条件的道路,聚合至同一个第二级道路簇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道路聚合模块1103具体用于:在所述预设的聚类条件为道路相互连通时,根据该第一级道路簇中道路的连通属性,将该第一级道路簇中相互连通的道路分入同一个第二级道路簇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道路聚合模块1103具体用于:在所述预设的聚类条件为道路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时,根据该第一级道路簇中道路的设定时间段内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信息,将该第一级道路簇中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的道路,聚合至同一个第二级道路簇中。优选地,如图12所示,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道路聚合模块1104,用于根据该第二级道路簇中道路的设定时间段内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信息,将该第二级道路簇中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的道路,聚合至同一个第三级道路簇中。优选地,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道路聚合模块1103,具体包括:路网构建单元1105,用于根据该第一级道路簇中道路的连通性属性,构建该第一级道路簇中道路的道路路网;第一划分单元1106,用于根据所述道路路网,将所述道路路网中相互连通的道路划分到同一个第二级道路簇中。优选地,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道路聚合模块1104,具体包括:相似度获取单元1107,具体用于根据该第二级道路簇中道路的设定时间段内的交通速度规律信息,获取该第二级道路簇中的道路两两之间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度;第二划分单元1108,用于若两条道路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度等于预设的新建道路簇相似度阈值,则为所述两条道路建立一个新的第三级道路簇,并将所述两条道路加入该新建的第三级道路簇中;第三划分单元1109,用于若两条道路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度不等于预设的新建道路簇相似度阈值,则判断所述两条道路与已得到的第三级道路簇中每条道路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度是否均小于预设的相似度阈值,如果是,则将这两条道路添加至所述已得到的第三级道路簇中,否则,为所述两条道路建立一个新的第三级道路簇,并将所述两条道路加入该新建的第三级道路簇中。优选地,所述相似度获取单元1107具体用于:根据该第二级道路簇中每条道路预设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公式,获取该第二级道路簇中每条道路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各时间点的交通速度;根据该第二级道路簇中每一条道路各时间点的交通速度,获取该第二级道路簇中每一条道路与其他道路在各时间点上的交通速度的平均方差,并将所述平均方差作为道路两两之间的交通速度变化规律相似度。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利用本发明提供的道路聚合方法及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基于道路类型得到的分类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聚类条件对道路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道路分类结果,基于本发明的道路分类结果进行交通信息数据处理,所得到的处理结果能较准确反应同一地理区域内的同类道路的交通运营规律;相对于未对道路分类,逐个处理每条道路的交通信息数据的道路交通信息数据处理方式,保证了道路交通信息数据的处理效率。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 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