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机构及滑动式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2181发布日期:2018-08-24 21:56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智能终端领域,特别涉及滑动机构及滑动式终端。



背景技术:

对于滑动式终端,例如滑盖手机来说,其通常利用滑动机构来使前盖相对于机身滑动。所以,提供一种滑动机构是十分必要的。

相关技术中,滑动机构包括:上下布置的滑动板和固定板,滑动板与前盖连接,固定板与机身连接,通过设置在滑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驱动弹簧,以驱动滑动板沿固定板滑动,进而带动前盖沿机身滑动。然而,驱动弹簧的存在使得滑动机构的厚度较大,进而影响了滑动式终端的轻薄化设计。

公开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滑动机构及滑动式终端,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滑动机构,包括:上下布置的滑动板和固定板,所述滑动板沿滑动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滑道;

所述固定板的导向侧容纳于所述滑道内,使所述滑动板沿所述固定板滑动;

所述导向侧上设置有面向所述滑道凸起的导轨,所述滑道上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沿所述导轨滑动,并发生形变;

所述滑动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滑动板和/或所述滑道上设置有相适配的止位件,用于使所述滑动板止位于滑动起点和滑动终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向侧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槽底作为所述导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轨呈弧形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弹性件的缓冲槽;

所述弹性件包括:与所述滑道连接的固定段、与所述固定段连接的弹性段;

所述弹性段沿所述导轨滑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段设置成弧形结构,且,所述弹性段的凸部与所述导轨的外缘接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道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滑动板的两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动板的两侧设置有卡槽;

所述滑道卡设于所述卡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动板包括:滑动本体、与所述滑动本体的两侧垂直连接的竖直挡板、与所述竖直挡板垂直连接的水平挡板;

所述本体、所述竖直挡板、所述水平挡板配合构成所述卡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竖直挡板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滑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适配卡接的定位凸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动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孔和位于所述安装孔内的压紧弹片;

所述滑道的侧壁上设置有穿孔,所述压紧弹片的自由端伸入至所述穿孔内并压紧所述固定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道的顶壁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凸台,两个所述限位凸台分别与所述安装孔的两个侧壁相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穿孔的顶壁上设置有下凸止位块;

所述固定板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下凸止位块相适配的止位槽;

所述下凸止位块与所述止位槽配合构成第一止位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止位孔;

所述固定板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止位孔相适配的上凸止位块;

所述上凸止位块与所述止位孔配合构成第二止位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道设置成由前至后间隔分布的前段和后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道和所述弹性件的材质均为硬质塑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道与所述弹性件一体注塑成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滑动式终端,所述滑动式终端包括上述的任一种滑动机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动式终端为滑动式手机或滑动式平板电脑。。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滑动机构,通过在滑动板的两侧设置滑道,当固定板的导向侧容纳于滑道内时,能够使滑动板沿固定板滑动。在滑动板的滑动过程中,通过使固定板与滑动板和/或滑道上设置有相适配的止位件,能够对滑动的滑动板进行止位,以使滑动板止位并稳定于滑动起点和滑动终点。通过使滑动板与固定板之间设置间隙,以便于解除对滑动板的止位,使其恢复滑动。通过设置导轨以及沿导轨滑动的弹性件,由于导轨面向滑道凸起,而弹性件具有一定的弹力,两者配合,弹性件沿导轨滑动时发生形变,该形变的释放回位过程能够实现滑动板的半自动滑动,且,弹性件的形变过程能够在导轨与弹性件之间形成摩擦,赋予滑动板良好的滑动触感。上述可知,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滑动机构,不仅能够实现良好的滑动功能,且滑动板与固定板之间取消了驱动弹簧,使得滑动机构的整体厚度变薄,在不影响其强度的前提下,利于实现轻薄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由第一视角获取的滑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针对图1-1中a1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针对图1-1中a2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针对图1-1中a3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2-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由与第一视角相反的第二视角获取的滑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公开实施例针对图2-1中b1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由第三视角获取的用于示例滑道与滑动板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3中,为了便于理解滑道在滑动板上的安装过程,将滑道置于滑动板两侧外部,可理解为未组合状态。

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滑动板,101-定位孔,102-安装孔,103-压紧弹片,104-止位孔,

2-固定板,201-导向槽,202-止位槽,203-上凸止位块,

3-滑道,301-缓冲槽,302-定位凸台,303-限位凸台,304-下凸止位块,

4-导轨,

5-弹性件,501-固定段,502-弹性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相关技术中,由于驱动弹簧设置于固定板与滑动板之间,使得滑动机构的整体厚度较大,进而影响了滑动式终端的轻薄化设计,为了减小滑动机构的厚度,常规做法是单纯减小固定板与滑动板的厚度,这不仅使得厚度减小效果较差,且降低了滑动机构的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滑动机构,如附图1-1所示,该滑动机构包括:上下布置的滑动板1和固定板2,其中,如附图1-2、附图1-4、附图2-1、附图2-2所示,滑动板1沿滑动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滑道3;固定板2的导向侧容纳于滑道3内,使滑动板1沿固定板2滑动。该固定板2的导向侧上设置有面向滑道3凸起的导轨4,滑道3上设置有弹性件5(参见附图2-2),弹性件5沿导轨4滑动,并发生形变。滑动板1与固定板2之间具有间隙,固定板2与滑动板1和/或滑道3上设置有相适配的止位件,用于使滑动板1止位于滑动起点和滑动终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滑动机构,通过在滑动板1的两侧设置滑道3,当固定板2的导向侧容纳于滑道3内时,能够使滑动板1沿固定板2滑动。在滑动板1的滑动过程中,通过使固定板2与滑动板1和/或滑道3上设置有相适配的止位件,能够对滑动的滑动板1进行止位,以使滑动板1止位并稳定于滑动起点和滑动终点。通过使滑动板1与固定板2之间设置间隙,以便于解除对滑动板1的止位,使其恢复滑动。通过设置导轨4以及沿导轨4滑动的弹性件5,由于导轨4面向滑道3凸起,而弹性件5具有一定的弹力,两者配合,弹性件5沿导轨4滑动时发生形变,该形变的释放回位过程能够实现滑动板1的半自动滑动,且,弹性件5的形变过程能够在导轨4与弹性件5之间形成摩擦,赋予滑动板1良好的滑动触感。上述可知,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滑动机构,不仅能够实现良好的滑动功能,且滑动板1与固定板2之间取消了驱动弹簧,使得滑动机构的整体厚度变薄,在不影响其强度的前提下,利于实现轻薄化。

上述提及,滑动板1与固定板2之间设置有间隙,以便于解除对滑动板1的止位,即,通过按压滑动板1或固定板2,能够使止位件由彼此配合的止位状态转换为自由状态,使滑动板1恢复至可滑动状态。可以理解的是,该间隙的存在是为了使滑动板1容易地在止位状态和滑动状态之间进行转换,而并不会影响滑动机构的整体厚度。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使该间隙的厚度为0.3mm-0.5mm,例如0.4mm。对应地,滑动板1和固定板2的厚度也可以均为0.3mm-0.5mm,例如0.4mm。

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将滑动板1的滑动方向理解为前后方向。具体地,当滑动板1由滑动起点运动至滑动终点时,可以认为其由前向后地滑动。反之,当滑动板1由滑动终点运动至滑动起点时,可以认为其由后向前地滑动。并且,导轨4面向滑道3的凸起可以理解为沿横向方向凸起。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滑动机构,通过使导轨4与弹性件5相互配合,以赋予滑动板1半自动滑动功能和良好的滑动触感,亦即滑动手感。示例地,如附图2-2所示,该固定板2的导向侧上设置有导向槽201,该导向槽201的槽底作为导轨4。可以理解的是,导向槽201的槽底面向滑道3凸起,以为弹性件5提供导向作用。并且,当弹性件5沿着导向槽201的槽底,即导轨4滑动时,导向槽201的槽底两端均可用来对弹性件5进行限位,利于将滑动板1止位于滑动起点和滑动终点。

为了使弹性件5的滑动更加顺畅且可控,本公开实施例中,导轨4呈弧形结构。可以理解的是,该导轨4可包括顺次形成的前导向段、变向段、后导向段。其中,前导向段和后导向段可均匀分布于变向段两侧,三者平滑过渡,形成具有对称弧形结构的导轨4。

应用时,当滑动板1由滑动起点运动至滑动终点时,弹性件5随滑动板1由前向后地运动。即,弹性件5在外力驱动下首先经过前导向段,由于前导向段与滑道3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此时,弹性件5与前导向段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使得滑动板1的滑动触感明显增强,同时弹力逐渐增大。当弹性件5运动至变向段时,其与导轨4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其弹力均达到最大。当弹性件5继续运动至后导向段时,由于后导向段与滑道3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弹性件5的弹力将逐渐释放并转换为驱动滑动板1运动的驱动力,此时,撤掉外力,滑动板1可实现自动滑动直至止位于滑动终点。

可见,滑动板1由滑动起点至滑动终点的全程运动中,其由前半程的外力驱动运动转换为后半程的自动运动,实现了半自动滑动。并且,随导轨4结构变化,弹性件5的弹力逐渐变化,其与导轨4之间的摩擦力也逐渐变化,使得滑动板1的滑动具有良好的触感,即手感,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可以理解的是,滑动板1由滑动终点运动至滑动起点的滑动正好与上述滑动过程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给弹性件5提供足够的缓冲空间,使得其能够随着导轨4的结构变化可进行相应的弹性形变,本公开实施例中,如附图3所示,滑道3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弹性件5的缓冲槽301;如附图2-2所示,该弹性件5包括:与滑道3连接的固定段501、与固定段501连接的弹性段502;弹性段502沿导轨4滑动。通过设置缓冲槽301来为弹性段502的弹性形变提供缓冲空间,其中,缓冲槽301可以为在滑道3上直接形成的槽状结构,也可以通过设置两段滑道3,将两段滑道3之间的间隙作为缓冲槽301。

对于弹性件5的固定段501来说,其可以通过铆接、螺钉等方式固定在固定板2上,在确保连接紧固的前提下,便于拆装。或者,当弹性件5与滑道3均为同种材质时,例如,两者均为金属材质时,可通过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当两者均匀硬质塑料时,可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实现连接。

对于弹性件5的弹性段502来说,其至少与导轨4接触,以实现沿着导轨4滑动。考虑到上述将导向槽201的槽底作为导轨4,为了使弹性段502与导轨4接触,本公开实施例中,将弹性段502设置成弧形结构,且,弹性段502的凸部与导轨4的外缘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弹性段502为弧形结构时,其凸部指的是弧形结构的弧顶。应用时,通过使用面积较小的弹性段502的凸部与导轨4的外缘进行点点接触,利于将导轨4的结构变化顺利转化成弹性件5的弹力变化,进而利于滑动板1的半自动滑动及滑动触感。

本公开实施例中,当滑动板1位于滑动起点时,可以使弹性段502的凸部恰好与导轨4的前导向段的自由端接触。当滑动板1位于滑动终点时,可以使弹性段502的凸部恰好与导轨4的后导向段的自由端接触。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使固定板2沿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可大于滑动板1的长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滑道3可拆卸地固定于滑动板1的两侧,以便于滑道3的安装与拆卸。对于该可拆卸固定方式,举例来说,可以通过螺钉、铆接、卡接等方式实现。

作为一种示例,可以采用卡接方式进行上述固定,例如,滑动板1的两侧设置有卡槽,滑道3卡设于卡槽内。

进一步地,滑动板1包括:滑动本体、形成于滑动本体的两侧的竖直挡板、形成于竖直挡板自由端的水平挡板。滑动本体、竖直挡板、水平挡板配合构成开口向内的卡槽,可以理解的是,卡槽的开口向内,意味着该开口面向滑道3,以将滑道3容纳在其中。(可参见附图2-1和附图2-2中所示例的滑动板1的结构,特别是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滑动板1来说,滑动本体也沿水平方向设置,其与水平挡板平行相对,滑动本体在上,水平挡板在下,此时,对于一个滑动板1来说,其包括一个滑动本体,位于滑动本体两侧的两个竖直挡板,以及两个水平挡板(可参见附图2-1)。

当然,滑动板1的结构不仅仅限于上述,其还可以设置如下:滑动板1包括:滑动本体、形成于滑动本体的两侧的上水平挡板、形成于上水平挡板自由端的竖直挡板、形成于竖直挡板自由端的下水平挡板。此时,上水平挡板、竖直挡板、下水平挡板配合构成开口向内的卡槽。即,对于一个滑动板1来说,其包括一个滑动本体,位于滑动本体两侧的两个上水平挡板,两个竖直挡板,以及两个下水平挡板。

其中,上述提及,可以通过设置两段滑道3,将两段滑道3之间的间隙作为缓冲槽301,此时为了避免滑动板1的竖直挡板影响弹性件5的变形过程,可以在竖直挡板与缓冲槽301的对应位置处设置过孔,以暴露弹性件5,可参见附图2-2。

为了提高滑道3在卡槽内的安装紧固性,防止其发生不必要的位移,本公开实施例中,如附图1-3所示,滑动板1的竖直挡板上设置有定位孔101,滑道3的侧壁,即滑道3的竖直板上设置有与定位孔101适配卡接的定位凸台302。安装时,将滑道3卡设于卡槽内,并使其上的定位凸台302插入滑动板1上的定位孔101内,以实现定位。可以理解的是,定位凸台302沿横向插入定位孔101内,而滑动板1沿前后方向滑动,当滑动板1滑动时,依靠定位孔101的阻挡作用,能够确保定位凸台302始终位于定位孔101内。定位孔101和定位凸台302的个数均可以设置有一个或更多个。

其中,定位凸台302可以为方形块体、圆柱形块体等,定位孔101可以为与其相适配的方形孔、圆柱形孔等,本公开实施例在此对其不作具体阐述。

进一步地,如附图1-4所示,在滑动板1的滑动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孔102和位于安装孔102内的压紧弹片103;滑道3的侧壁上设置有穿孔,压紧弹片103的自由端伸入至穿孔内并压紧固定板2。

通过设置压紧弹片103,其自由端伸入滑道3侧壁上的穿孔内后,两者配合形成夹紧机构来压紧固定板2,能够在确保滑动机构整体厚度变薄的前提下,进一步地为滑动板1的滑动提供良好的滑动触感。

本发明实施例中,穿孔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安装孔102的长度,以方便滑道3的安装。

其中,该压紧弹片103和安装孔102可通过对滑动板1进行切割冲压来整体获得,也可以预先在滑动板1上设置安装孔102,并将压紧弹片103的一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安装孔102内。

示例地,安装孔102可以设置成方形开孔,该安装孔102的一端延伸至与卡槽连通。而压紧弹片103可以设置成宽度朝卡槽方向逐渐减小的梯形片状,并且,其一端与安装孔102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作为自由端插入滑道3侧壁上的穿孔内。

为了对滑道3实现进一步的限位,如附图1-4所示,滑道3的顶壁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凸台303,两个限位凸台303分别与安装孔102的两个侧壁相抵。通过限位凸台303与安装孔102的相抵作用,实现对滑道3的限位,防止其沿前后方向位移。并且,上述结构还方便滑道3的安装。可以理解的是,限位凸台303为上凸结构。

上述提及,固定板2与滑动板1和/或滑道3上设置有相适配的止位件,用于使滑动板1止位于滑动起点和滑动终点。基于上述对滑道3和滑动板1结构的限定,可以设置如下所述的止位件:

如附图1-4所示,穿孔的顶壁上设置有下凸止位块304;固定板2的表面上设置有与下凸止位块304相适配的止位槽202;下凸止位块304与止位槽202配合构成第一止位件。

当需要对滑动板1止位时,使滑动板1移动至下凸止位块304进入止位槽202内,基于压紧弹片103的压紧作用,滑动板1可实现稳定的止位。当需要解除止位时,通过按压弹片来下压固定板2,使得下凸止位块304由止位槽202内脱离,滑动板1恢复自由滑动状态。

上述提及,下凸止位块304设置在滑道3侧壁上的穿孔的顶壁上,为了便于理解下凸止位块304的位置,以下结合滑道3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公开实施例中,滑道3的结构与本领域常见的槽钢结构类似,包括顺次垂直连接的上水平板、竖直板和下水平板(上述卡槽的结构与滑道3结构相适配,以使滑道3恰好容纳并卡设于其中)。基于压紧弹片103的存在,在滑道3的侧壁,即竖直板上设置开孔,即穿孔,以便于使压紧弹片103穿过,方便滑道3在滑动板1上的安装。该穿孔可理解为一矩形开孔,其包括顶壁、底壁以及左右侧壁,通过在穿孔的顶壁上设置下凸止位块304(也可认为使穿孔的顶壁下凸一部分),配合滑道3内部的固定板2表面上的止位槽202,能够形成止位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固定板2的表面上设置两个止位槽202,分别对应于滑动板1的滑动起点位置和滑动终点位置,以方便滑动板1分别止位于滑动起点和滑动终点。

上述就固定板2与滑道3上设置相适配的第一止位件进行了阐述,进一步地,还可以在固定板2与滑动板1上设置相适配的第二止位件。举例来说,如附图1-1所示,滑动板1上设置有止位孔104;固定板2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止位孔104相适配的上凸止位块203;上凸止位块203与止位孔104配合构成第二止位件。

当需要对滑动板1止位时,使滑动板1移动至其上的止位孔104与上凸止位块203配合即可。当需要解除止位时,通过按压上凸止位块203,使得其从止位孔104内脱离,滑动板1即可恢复自由滑动状态。

可以理解的的是,上述第二止位件可以使滑动板1止位于滑动起点,以配合第一止位件来提高滑动板1在滑动起点位置处的稳定性。

为了确保滑道3的强度,防止其变形,本公开实施例中,如附图3所示,滑道3设置成由前至后间隔分布的前段和后段。通过将滑道3设置成两段式,相比一段式的结构,滑道3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能够显著增强。

当滑道3设置成前段和后段时,可以将弹性件5设置在前段(此时,前段又可以分成两段,以形成间隙作为缓冲槽301),并且,可以在前段的两端设置定位凸台302,在与其对应的滑动板1的侧壁上设置定位孔101,以实现前段的定位安装。可以在后段上设置穿孔,并在穿孔的顶壁上设置有下凸止位块304,在与其对应的固定板2的表面上设置止位槽202,以实现后段的定位安装。可以理解的是,压紧弹片103的自由端进入后段的穿孔内以压紧固定板2。

为了避免滑动板1在滑动过程中产生噪音,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滑动板1的滑动触感,本公开实施例中,滑道3和弹性件5的材质均为硬质塑料。举例来说,该硬质塑料可以为聚甲醛(polyformaldehyde,pom)、聚氯乙烯等。当采用硬质塑料制备滑道3时,可通过注塑成型方式制备得到。

另外,由于固定板2多采用金属材质,其导向侧上的导轨4也为金属材质,此时,如若选用硬质塑料材质的弹性件5,当其沿着导轨4运动时,不仅能够避免噪音,并且还防止过度磨损金属材质的导轨4,确保不会增大滑动阻力。

进一步地,滑道3和弹性件5一体注塑成型,如此设置,不仅能简化制备工艺,且利于对弹性件5和滑道3尺寸的可控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滑动板1和固定板2的材质均可以为金属,例如钢质、铝合金等。

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滑动式终端,该滑动式终端包括上述涉及的任一种滑动机构。

应用时,可以使滑动式终端的机身固定在固定板2上,使滑动式终端的滑盖固定在滑动板1上,以使滑盖相对于机身滑动。

示例地,该滑动式终端可以为滑动式手机或滑动式平板电脑。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