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自动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9688发布日期:2018-12-05 19:1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半自动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及其铰链



背景技术:

柔性屏是一种新兴的屏幕。对于柔性屏移动终端的机械结构来说,提供一种具有半自动打开和关闭功能的铰链是其中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首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半自动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铰链,结构简单,能够作为柔性屏处在内侧的移动终端的铰链。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半自动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铰链,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中部U形外罩,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和U形外罩转动连接;在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和U形外罩上连接可折和展开的柔性屏支撑板,所述柔性屏支撑板处在铰链的内侧,以在铰链处于打开展平状态时提供对柔性屏的支撑和在铰链处于折拢状态下提供收纳柔性屏弯曲部位的空间;

所述左支撑架和U形外罩之间、右支撑架和U形外罩之间设置有扭力机构,所述扭力机构包括转动的扭力杆、滑动件和弹簧,所述扭力杆的一端和U形外罩转动连接,另一端和滑动件转动连接,所述滑动件和左支撑架或右支撑架的滑动连接,在滑动件和左支撑架或右支撑架之间设置所述弹簧,所述扭力杆在铰链处在打开展展平状态下及折拢状态下均呈倾斜状态,且在从一个倾斜状态转换到另一个倾斜状态时,所述弹簧经过临界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屏支撑板由可转动的第一左支撑板、第二左支撑板、第一右支撑板、第二右支撑板组成;第一左支撑板的内端和第二左支撑板的外端转动连接,其转轴和U形外罩的左上侧连接;第一右支撑板的内端和第二右支撑板的外端转动连接,其转轴和U形外罩的右上侧连接;第一左支撑板的外端、第二左支撑板的内端、第一右支撑板的外端、第二右支撑板的内端均为自由端,第二左支撑板和第二右支撑板在U形外罩提供的空间中转动,所述第一左支撑板的外端和第一右支撑板的外端分别和左支撑架、右支撑架活动连接,并在它们之间设置所述活动的导向机构。

进一步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的内侧端分别与同步机构连接,使得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能同步反向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左支撑板及第二左支撑板与它们的转轴活动连接,第一左支撑板设置有以转轴为支点的扳动和支撑第二左支撑板的杠杆短臂,第一右支撑板及第二右支撑板与它们的转轴活动连接,第一右支撑板设置有以转轴为支点的扳动和支撑第二右支撑板的杠杆短臂。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机构为设置在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上的导向槽以及处在第一左支撑板、第一右支撑板上的导向销或导向轴,且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上的导向槽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U形外罩的端部设置安装腔,同步机构安装在安装腔中。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铰链的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中设置有上述的任意一种铰链,所述柔性屏铺设在所述铰链的内侧。

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实现铰链打开展平和折拢的半自动操作,提供更佳的操作体验感,且能使得铰链在合拢后其中部机构不外露并提供容纳柔性屏弯曲部分的空间。本实用新型铰链在应用于手机、电子书、脑等移动终端中时,既能作为其中的铰链之用,又能作为其中的柔性屏支撑结构,在手机、电脑打开和合拢时,使柔性屏得以自如展开和弯曲,使柔性屏能够运用于手机、电子书、电脑等移动终端中,使移动终端能在小体积中实现大屏幕显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铰链实施例在折拢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铰链实施例在打开展平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实施例在折拢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实施例在打开展平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铰链实施例在折拢状态下的剖视图之一,显示了柔性屏支撑板打开展平时的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铰链实施例在打开展平状态下的剖视图之一,显示了柔性屏支撑板折拢而提供容纳柔性屏弯曲部分的空间。

图7为本实用新型铰链实施例在折拢状态下的剖视图之二,显示了扭力机构在此状态下的配合关系。

图8为本实用新型铰链实施例在打开展平状态下的剖视图之二,显示了扭力机构在此状态下的配合关系。

图9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实施例在图7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实施例在图7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1、12、1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铰链实施例在折拢状态下、中间状态下、打开展平状态下的剖视图之三,显示了柔性屏支撑板的状态变化。

图14为本实用新型铰链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15、16分别为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7为第二左支撑板和第二右支撑板加装扭簧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8、19分别为本实用新型铰链实施例在加装扭簧的情况下在折拢状态下、打开展平状态下的剖视图,显示了柔性屏支撑板的状态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半自动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铰链,包括中部 U形外罩3,左支撑架1、右支撑架2。如图1、2、14所示,左支撑架1、右支撑架2均包括有连接臂10、20,并通过连接臂10、20和U形外罩3转动连接,如图15、16所示,左支撑架1和连接臂10、右支撑架2和连接臂20均可为一体的部件;在左支撑架1、右支撑架2和U形外罩3上连接可折和展开的柔性屏支撑板,所述柔性屏支撑板处在铰链的内侧,在铰链处于打开展平状态时提供对柔性屏300的支撑和在铰链处于折拢状态下提供收纳柔性屏弯曲部位的空间 301。

所述左支撑架1和U形外罩3之间、右支撑架2和U形外罩3之间设置有扭力机构,提供铰链的半自动打开和折拢功能。即在打开或折拢操作的开始阶段需要手动操作,此时,扭力机构中的弹簧被压缩而蓄能,在打开或折拢到一定角度时,经过临界状态,弹簧由蓄能转为释能而自动打开或折拢。

所述扭力机构包括转动的扭力杆41、滑动件42和弹簧43,所述扭力杆41 的一端和U形外罩3转动连接,另一端和滑动件42转动连接,滑动件42处在左支撑架1或右支撑架2的孔11、21中并和左支撑架1或右支撑架2的滑动连接,在滑动件42和左支撑架1之间,滑动件42和右支撑架2之间设置所述弹簧 43,所述扭力杆41在铰链处在打开展展平状态下及折拢状态下均呈倾斜状态,且在从一个倾斜状态转换到另一个倾斜状态时,所述滑动件42经过其向着压缩弹簧方向的运动极限位,使所述弹簧经过临界状态。

所述柔性屏支撑板由可转动的第一左支撑板51、第二左支撑板52、第一右支撑板61、第二右支撑板62组成;第一左支撑板51的内端和第二左支撑板52 的外端转动连接,其转轴50和U形外罩3的左上侧连接;第一右支撑板61的内端和第二右支撑板62的外端转动连接,其转轴60和U形外罩3的右上侧连接;第一左支撑板51的外端、第二左支撑板52的内端、第一右支撑板61的外端、第二右支撑板62的内端均为自由端,第二左支撑板52和第二右支撑板62 在U形外罩3提供的空间30中分别以转轴50、60为轴转动,所述第一左支撑板51的外端和第一右支撑板61的外端分别和左支撑架1、右支撑架2活动连接,并在它们之间设置所述活动的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为设置在左支撑架1和右支撑架2上的导向槽12、22以及处在第一左支撑板51、第一右支撑板61的导向销或导向轴510、610,且左支撑架1和右支撑架2上的导向槽12、22对称设置。

第一左支撑板51及第二左支撑板52与它们的转轴50活动连接,第一左支撑板51设置有以转轴50为支点的扳动和支撑第二左支撑板52的杠杆短臂511,第一右支撑板61及第二右支撑板62与它们的转轴60活动连接,第一右支撑板 61设置有以转轴60为支点的扳动和支撑第二右支撑板52的杠杆短臂611。

在铰链折拢过程中,第一左支撑板51和第一右支撑板61能以转轴50和60 为轴转动,同时,左支撑架1和右支撑架2转至U形外罩3的上方,而转轴50 处在U形外罩3的左上侧,转轴60处在U形外罩3的右上侧,从而第一左支撑板51和第一右支撑板61之间的间距扩大,而第二左支撑板52和第二右支撑板 62失去支撑后自动转动,从而提供较大的空间301。而在交流打开展平过程中,由于支撑第二左支撑板52和第二右支撑板62的为短臂511、611,因此打开展平的操作会非常轻松。

如图17、18、19所示,所述转轴50、60上还可设置扭簧53、63,扭簧的一端抵靠U形外罩3上,另一端与第二左支撑板52和第二右支撑板62连接,在第二左支撑板52和第二右支撑板62失去短臂511、611支撑时,起到阻力作用,使第二左支撑板52和第二右支撑板62快速向U形外罩3底部转动,而提高工作的灵敏度,快速形成所述空间301。

左支撑架1和右支撑架2的内侧端也即连接臂10、20分别与同步机构连接,使得左支撑架1和右支撑架2能同步反向转动。所述同步机构可采用齿轮机构,所述齿轮机构可包括依次啮合的齿轮71、72、73、74。齿轮的参数根据铰链打开的动作设计要求,可采用对称式或不对称式。齿轮71和齿轮74分别和连接臂 10、20连接。所述U形外罩3的端部设置安装腔31,同步机构安装在安装腔31 中。

应用上述铰链的移动终端,以手机为例,所述柔性屏300铺设在所述铰链的内侧及柔性屏左侧主支撑板100和右侧主支撑板200的内侧,所述左支撑架1 和右支撑架2可以分别和移动终端的柔性屏左侧主支撑板100和右侧主支撑板 200一体或分别为单独的部件并固定为一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