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9905发布日期:2018-07-31 23:24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耳机已成为人们在使用智能终端时不可或缺的配件,在看视频或者听音乐时,均可以通过耳机获取声音。耳机的种类也很多,例如有线耳机、无线耳机等。

以蓝牙耳机为例,蓝牙耳机属于无线耳机中的一种。目前,所使用的蓝牙耳机大多只有一个麦克风,无法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自动的校正。例如,当用户在运动时,耳机发生摆动,麦克风有时会离用户的嘴巴较远,降低了麦克风的灵敏度,使得麦克风输出的音质有可能会下降,影响用户通话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通过更靠近人体的麦克风进行通话,可有效提高麦克风的灵敏度,提高通话质量。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第一麦克风、第二麦克风、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麦克风是否接近人体的第一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麦克风是否接近人体的第二接近传感器以及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及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麦克风及所述第二麦克风中接近人体的麦克风进入工作状态的控制芯片;其中,

所述第一麦克风、所述第二麦克风、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及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听筒及第二听筒,所述第一听筒与所述第二听筒之间设有耳机线;

所述耳机线上设置有第一控制盒和第二控制盒,所述控制芯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盒或第二控制盒内;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盒与所述第一听筒之间的所述耳机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控制盒与所述第二听筒之间的耳机线的长度;

所述第二控制盒与所述第二听筒之间的所述耳机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控制盒与所述第一听筒之间的耳机线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麦克风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盒上;

所述第二麦克风设置在所述第二控制盒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盒上;

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控制盒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听筒上;或

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耳机线上,其中,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听筒之间的所述耳机线的长度小于的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听筒之间的所述耳机线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听筒上,或

第二接近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耳机线上,其中,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听筒之间的所述耳机线的长度小于的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听筒之间的所述耳机线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盒与所述第一听筒之间的距离等于或近似等于所述第二控制盒与所述第二听筒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盒和所述第二控制盒上均设有功能控键;

所述功能控键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盒和所述第二控制盒两者的形状及尺寸均相同。

另外,可选地,所述控制芯片为蓝牙芯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两个接近传感器检测两个麦克风是否接近人体并发送检测结果给控制芯片,控制芯片根据接近传感器发送的检测结果,控制靠近人体的麦克风进行通话,从而实现用户通话时都是通过靠近人体的麦克风进行输出,提高了麦克风的灵敏度,提高了用户的通话质量,即便是用户在单耳使用耳机时,耳机的通话的质量也不会下降,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的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麦克风;11:第二麦克风;12:第一接近传感器;13:第二接近传感器;14:控制芯片;15:第一听筒;16:第二听筒;17:第一控制盒;18:第二控制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目前,用户在使用耳机上的麦克风进行通话时,如果发生摆动,耳机的麦克风的通话质量就会下降,究其原因是,目前所使用的耳机大多只有一个麦克风,当耳机发生摆动时,麦克风有时会离用户的嘴巴较远,降低了麦克风的灵敏度。

因此,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可有效提高麦克风的灵敏度和通话质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的电路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第一麦克风10、第二麦克风11、用于检测第一麦克风10是否接近人体的第一接近传感器12、用于检测第二麦克风11是否接近人体的第二接近传感器13以及用于根据第一接近传感器12及第二接近传感器13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麦克风10及第二麦克风11中接近人体的麦克风进入工作状态的控制芯片14。

其中,第一麦克风10、第二麦克风11、第一接近传感器12及第二接近传感器13分别与控制芯片14连接。

举例来说,第一接近传感器12和第二接近传感器13分别用于检测第一麦克风10及第二麦克风11是否接近人体的口部,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芯片14。接近传感器检测麦克风是否接近口部的目的在于,判断第一麦克风10及第二麦克风11中哪个麦克风更加接近人体,例如,第一接近传感器12和第二接近传感器13检测第一麦克风10及第二麦克风11的位置或高度等信息,并将检测结果发送控制芯片14,控制芯片14将检测结果与预设数据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第一麦克风10及第二麦克风11哪个麦克风更加接近人体的口部。

当第一接近传感器12检测到第一麦克风10或第二接近传感器13检测到第二麦克风11接近口部时,控制芯片14控制相应的第一麦克风10或第二麦克风11进行通话。

当第一接近传感器12检测到第一麦克风10接近口部的同时第二接近传感器13检测到第二麦克风11接近口部时,控制芯片14控制第一麦克风10和/或第二麦克风11进行通话。举例来说,当两个接近传感器同时检测到两个麦克风均接近口部时,为保证通话质量,控制芯片14可以控制第一麦克风10和第二麦克风11同时进行通话。另外,为防止两个麦克风之间存在音频干扰,控制芯片14还可以控制更接近人体的麦克风进行通话,或者预先设定其中一个为主麦克风,当两个麦克风均靠近人体的时候,通过主麦克风进行通话,其中,第一麦克风10和第二麦克风11中的任一个被设置为主麦克风,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两个接近传感器检测两个麦克风是否接近人体并发送检测结构给控制芯片14,控制芯片14根据接近传感器发送的检测结果,控制靠近人体的麦克风进行通话,从而实现用户通话时都是通过靠近人体的麦克风进行输出,提高了麦克风的灵敏度,提高了用户的通话质量,即便是用户在单耳使用耳机时,耳机的通话的质量也不会下降,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耳机的具体电路设置可参见图3。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做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继续参见图1和2,为方便用户对耳机的灵活控制,提高美观性,同时对控制芯片提供保护作用,延长其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机还包括第一听筒15及第二听筒16,第一听筒15与第二听筒16之间设有耳机线。耳机线上设置有第一控制盒17和第二控制盒18,控制芯片14设置在第一控制盒17或第二控制盒18内。其中,第一控制盒17与第一听筒15之间的耳机线的长度小于第一控制盒17与第二听筒16之间的耳机线的长度。第二控制盒18与第二听筒16之间的耳机线的长度小于第二控制盒18与第一听筒15之间的耳机线的长度。

根据耳机的形式不同,第一控制盒17及第二控制盒18的设置方式包括多种,例如第一控制盒17设置在连接第一听筒15的耳机线上,第二控制盒18设置在连接第二听筒16的耳机线上。或者第一控制盒17和/或第二控制盒18设置在第一听筒15和第二听筒16之间的耳机线上,对应耳机线上的相对位置,第一控制盒17靠近第一听筒15设置,第二控制盒18靠近第二听筒16的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第一控制盒17与第一听筒15之间的距离等于或近似等于第二控制盒18与第二听筒16之间的距离。

另外,为方便耳机组装,简化组装步骤和节约组装时间,同时降低生产成本,第一控制盒17和第二控制盒18两者的形状及尺寸均相同。

继续参见图1和2,为提高美观性,同时对麦克风提供保护作用,延长其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麦克风10设置在第一控制盒上17。第二麦克风11设置在第二控制盒18上。

为使得接近传感器检测麦克风是否接近人体的结果更加准确,在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接近传感器12设置在第一控制盒17上。第二接近传感器13设置在第二控制盒18上。

当然,除了将接近传感器设置在控制盒上的方式之外,为提高接近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避免引发耳机误操作,还可以将第一接近传感器12设置在第一听筒15上。或者,第一接近传感器12设置在耳机线上,其中,第一接近传感器12与第一听筒15之间的耳机线的长度小于的第一接近传感器15与第二听筒16之间的耳机线的长度。相应地,第二接近传感器13设置在第二听筒16上。或者,第二接近传感器13设置在耳机线上,其中,第二接近传感器13与第二听筒16之间的耳机线的长度小于的第二接近传感器13与第一听筒15之间的耳机线的长度。

继续参见图2,为方便用户对耳机的灵活控制,提高使用舒适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盒17和第二控制盒18上均设有功能控键;功能控键与控制芯片14连接。

举例来说,第一控制盒17和/或第二控制盒18可设置音量控制按键,用户可通过音量控制按键调节第一听筒15和/或第二听筒16的音量大小,还可以控制第一麦克风10和/或第二麦克风11声量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制芯片14为蓝牙芯片。蓝牙芯片可实现短距离的无线通讯、数据传输、远程控制等工作,具有成本低,可靠性好等优点。

为了保证接近传感器的检测准确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接近传感器12及包括但不限于为人体接近传感器。人体接近传感器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探测范围宽,可靠性高,系统成本低,占用空间小等优点。举例来说,口部和手部均属于人体,为进一步进行区分,通过调整人体接近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在预设范围内可认为麦克风接近口部。另外,还可以通过对检测信号进行幅度和宽度的双重比较,进一步降低误报概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两个接近传感器检测两个麦克风是否接近人体并发送检测结构给控制芯片,控制芯片根据接近传感器发送的检测结果,控制靠近人体的麦克风进行通话。从而实现用户通话时都是通过靠近人体的麦克风进行输出,提高了麦克风的灵敏度,提高了用户的通话质量,即便是用户在单耳使用耳机时,耳机的通话的质量也不会下降,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旨在简明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特点,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直观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特点,并不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当限定。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