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2018发布日期:2018-10-13 00:5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换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在移动电话等便携设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产品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强,对于移动电话的音乐欣赏这一功能,为了使娱乐效果更强,出现了音乐带振动的模式,由此,发声器件的发展也相应加快。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中,该发声器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1'、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3'以及盖设于该壳体1'的盖板2',所述发声单体3'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前腔和与该前腔相对的后腔,其中,该壳体1'上设有贯穿其侧壁12'的出声通道122',该出声通道122'与前腔相连通。上述结构中的盖板2'外侧壁部分结合于壳体1'的内周面,盖板2'外侧壁的下端面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结合于壳体,所以在壳体1'的与盖板2'结合对应的位置(具体地,包括盖板上用于焊接的部分和壳体上用于焊接的部分的位置)留有例如0.8mm超声波焊接宽度以及发声单体3'补胶所需宽度(例如为0.7mm)。在现有技术中,进一步地,在具体工艺流程中,在壳体1'的收容发声单体3'的具体位置(图2中,壳体的在侧壁上的台阶部123')打胶,放入该发声单体3'进行粘合,在出声通道122'上方的发声单体3'、壳体1'和盖板之间的间隙S'进行补胶,再通过超声波焊接方式将盖板2'和壳体1'结合,最后对发声单体3'相对于盖板外露的部分进行补胶粘合。但是对于上述发声器件,结构优化以及声学性能提升仍存在改进的空间。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组配形成收容空间的盖板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发声单体,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和自所述底壁向所述盖板方向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具有出声通道的第一侧墙和与所述第一侧墙相连的第二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墙包括远离所述底壁的上端、靠近所述发声单体的内壁和与所述内壁相对设置的外壁以及连接所述内壁和所述上端的倾斜壁,所述出声通道贯穿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形成,所述发声单体的侧面抵接于所述第一侧墙的内壁,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底壁间隔形成前声腔,所述前声腔与所述出声通道连通,所述盖板盖接于所述第二侧墙并在所述倾斜壁上方的位置形成断口,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倾斜壁形成容胶槽,所述容胶槽内打胶形成密封。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盖板靠近所述第一侧墙的端部与所述发声单体靠近所述第一侧墙的侧面齐平。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出声通道在所述第一侧墙的内壁上的连通口位于所述第一侧墙与所述底壁的交合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盖板在所述发声单体对应的位置具有开口,所述发声单体的底部自所述开口露出所述盖板。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壳体还包括自所述底壁向所述盖板方向延伸的用于固接所述发声单体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在所述出声通道位置处形成缺口,所述前声腔通过所述缺口与所述出声通道连通。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二侧墙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能够将发声单体与第一侧墙之间的补胶工序以及发声单体底部露出盖板的部分与盖板之间的补胶工序合二为一、即减少了制作工序,节约了人工成本,提升了产线效率;盖板在倾斜壁上方的位置形成断口,取消出声通道上方的盖板结构可以缩短发声单体与出声孔(出声通道在第一侧墙的外壁上的开口)的距离,并且出声通道的结构高度也可以提高,显著提升了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发声器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剖切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沿图3中A-A线剖切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以及其各方面的优点。在以下的实施例中,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清楚透彻的理解,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附图纸面的左右方向为横向或者水平方向,而以附图纸面的上下方向为纵向或者竖直方向。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器件,该发声器件包括壳体1、与该壳体1组配形成收容空间10的盖板2以及收容于该收容空间10的发声单体3,壳体1包括底壁11和自该底壁11向盖板2方向延伸的侧壁12。

具体地,侧壁12包括具有出声通道122的第一侧墙121和与该第一侧墙121相连的第二侧墙124,第一侧墙121包括远离底壁11的上端1211、靠近发声单体3的内壁1212和与该内壁1212相对设置的外壁1213以及连接该内壁1212和该上端1211的倾斜壁1214,其中,出声通道122贯穿内壁1212和外壁1213形成,发声单体3的侧面抵接于第一侧墙121的内壁1212;发声单体3与底壁11间隔形成前声腔,前声腔与出声通道122连通;盖板2盖接于第二侧墙124并在倾斜壁1214上方的位置形成断口,盖板2靠近第一侧墙121的端部与发声单体3靠近第一侧墙121的侧面齐平;发声单体3与倾斜壁1214形成容胶槽,容胶槽内打胶形成密封。具体参见图4和图5。

进一步地,盖板2在发声单体3对应的位置具有开口,发声单体3的底部自该开口露出盖板2,该开口为多边形,但是还可以是矩形或其它形状。

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1还包括自该底壁向盖板2方向延伸的且用于固接发声单体3的台阶部123,该台阶部123在出声通道122位置处形成缺口,前声腔通过该缺口与出声通道122连通。具体地,台阶部123为自底壁11向远离底壁11方向凸出的部分,该台阶部123的轮廓线与发声单体3的外轮廓线相匹配,该台阶部123将发声单体3和底壁11间隔开以形成前声腔;台阶部123与发声单体3通过粘合方式粘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墙121的内壁1212包括与出声通道122相连通的连通口,第一侧墙121的外壁123包括与上述连通口对应的出声孔。另外,发声单体3的侧面抵接于第一侧墙121的内壁1212,发声单体3靠近盖板2的部分与倾斜壁1214之间形成具有空间S的容胶槽,该空间S用于填充胶水以密封后腔,并且起到分离前腔和后腔的作用,具体参见图4和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空间S为大致倒三角形,但是还可以是倒梯形或者其它形状。从图2和图4中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的结构明显减小了空间S的体积。由于上述结构省去了在具有出声孔的侧壁12上用于超声波焊接的结构部分,因此,内壁1212上的连通口的位置可以适当向上提高,具体地,该连通口的位置可以在第一侧墙121的内壁1212与底壁11的交合处,也可以在第一侧墙121的内壁1212且与底壁11间隔一定距离的位置。

在制备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时,在壳体1的台阶部123上打胶,载置发声单体3,将盖板2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焊接于侧壁12的第二侧墙124,在发声单体3与侧壁12的倾斜壁1214形成的空间S中填充胶水,通过胶水密封的方式密封发声器件的后腔,上述结构省去了在具有出声孔的侧壁上用于超声波焊接的结构部分,将发声单体3与第一侧墙121之间的补胶工序以及发声单体3底部露出盖板2的部分与盖板2之间的补胶工序合为一次补胶工序,由此减少了制作工序,节省了人工成本,提升了产线效率;优化了腔体空间,缩短了发声单体3与出声孔之间的距离,出声通道122的结构高度也可以适当提高,还显著提升了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能够将发声单体与第一侧墙之间的补胶工序以及发声单体底部露出盖板的部分与盖板之间的补胶工序合二为一、即减少了制作工序,节约了人工成本,提升了产线效率;盖板在倾斜壁上方的位置形成断口,取消出声通道上方的盖板结构可以缩短发声单体与出声孔(出声通道在第一侧墙的外壁上的开口)的距离,并且出声通道的结构高度也可以提高,显著提升了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

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