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星一体馈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4530发布日期:2018-10-09 21:03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星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星一体馈源。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广播与数字电视卫星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用户的日益增长,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之间的间隔日趋缩小,迫切需要采用一锅多星系统对卫星信号进行接收,而馈源在一锅多星系统中具有核心功能。现有的用于接收两度间距双卫星信号的双星馈源采用组合分离式结构,即两个分离的馈源之间通过胶水粘接在一起,其工序复杂、稳定性和一致性差、信号损耗也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星一体馈源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具有结构紧凑、工序简单、成本低廉、稳定性和一致性好等优势,并且信号损耗小。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双星一体馈源,依次包括一体连接的喇叭结构、转换结构和传输结构,所述传输结构内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传输腔和第二传输腔,所述转换结构内具有转换腔,所述喇叭结构具有第一喇叭开口和第二喇叭开口,所述第一喇叭开口通过所述转换腔连通所述第一传输腔,所述第二喇叭开口通过所述转换腔连通所述第二传输腔。

进一步地,所述喇叭结构内的第一喇叭开口和第二喇叭开口之间有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为金属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喇叭开口和第二喇叭开口均为圆形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喇叭结构的开口上设置有保护盖。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盖包括外框和设置在所述外框内的保护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输腔和/或第二传输腔采用圆波导结构连通所述转换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喇叭开口和/或第二喇叭开口与所述转换腔之间的连接处作斜面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结构上还设置有装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结构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一传输腔的第一探针位和对应于所述第二传输腔的第二探针位,以及对应于电路板的装配区。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双星一体馈源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内部形成单独的两个喇叭开口和两个传输腔,以分别兼容设置不同卫星天线,其通过标准模具注塑成型,具有结构紧凑、工序简单、成本低廉、稳定性和一致性好等优势,并且信号损耗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星一体馈源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星一体馈源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星一体馈源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星一体馈源的内部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双星一体馈源,依次包括一体连接的喇叭结构1、转换结构2和传输结构3,所述传输结构3内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传输腔31和第二传输腔32,所述转换结构2内具有转换腔21,所述喇叭结构1具有第一喇叭开口11和第二喇叭开口12,所述第一喇叭开口11通过所述转换腔21连通所述第一传输腔31,所述第二喇叭开口12通过所述转换腔21连通所述第二传输腔32。

该双星一体馈源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内部形成单独的两个喇叭开口和两个传输腔,以分别兼容设置不同卫星天线,其通过标准模具注塑成型,具有结构紧凑、工序简单、成本低廉、稳定性和一致性好等优势,并且信号损耗小。

所述喇叭结构1内的第一喇叭开口11和第二喇叭开口12之间设置有隔板13,以将所述第一喇叭开口11和第二喇叭开口12相隔开,优选地,所述隔板13为金属隔板13;所述第一喇叭开口11和第二喇叭开口12均为圆形开口,两个并列的圆形开口使整个所述喇叭结构1的外形呈椭圆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喇叭开口11和第二喇叭开口12均采用半圆形开口。

所述喇叭结构1的开口上设置有保护盖14,所述保护盖14包括外框141和设置在所述外框141内的保护膜142,所述外框141优选但不限于为PP材质,所述保护膜142优选但不限于为透明膜。

所述传输结构3的外形不限,以结构简单且与馈源夹相契合以方便固定为宜,易于调节为最佳标准,其最大外径尺寸优选地在40±0.5mm之间;所述传输结构3的内部设计以最大程度遏制电磁波高阶模式并同时满足所述喇叭结构1和传输结构3之间的良好匹配,具体的,所述第一传输腔31和第二传输腔32采用圆波导结构连通所述转换腔21,圆波导结构经改进以避免电磁信号的极化偏转,所述第一喇叭开口11和第二喇叭开口12分别与所述转换腔21之间的连接处作斜面处理以控制高次模式及场型。

所述传输结构3上还设置有用于装配电路板的装配结构4,所述装配结构4包括与所述传输结构3一体的装配面41,所述装配面41与装配罩42相结合形成用于装配电路板的装配腔。

所述装配结构4的装配面41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一传输腔31的第一探针位43和对应于所述第二传输腔32的第二探针位44,以及对应于电路板的装配区45。

装配在所述第一探针位43上的第一金属探针和装配在所述第二探针位44上的第二金属探针,两者的一端通过耦合的方式伸入分别对应的第一传输腔31和第二传输腔32内,另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装配在所述装配区45上的电路板实现电性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