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连贯换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7499发布日期:2019-04-05 19:33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相位连贯换能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能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指相位连贯换能器。



背景技术:

换能器,是指电能和声能相互转换的器件。在回声测深仪、多普勒计程仪和声相关计程仪中使用。将电能转换成声能的称为发射换能器;将声能转换成电能的是接收换能器。发射和接收换能器通常是分开使用的,但也可以共用一个。换能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工作频率、频带宽度、电声频度、谐振频率时的阻抗、指向性(发射波束宽度)和灵敏度等。按物理特性和使用材料的不同,换能器可分为两类:磁致伸缩换能器和电致伸缩换能器。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位连贯换能器采用单一单元组成,存在高频和低频不能完全衔接从而存在相位失真的现象,影响了对换能器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相位连贯换能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相位连贯换能器:包括第一震膜、第一钕铁錋磁环、第一线圈匡体、第二震膜、第二钕铁錋磁环、第二线圈匡体和永磁框体;

所述第一震膜的下侧和第一钕铁錋磁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线圈匡体套在第一钕铁錋磁环的外侧,所述第二震膜的外沿和第一钕铁錋磁环的内壁固定,所述第二震膜的开口方向朝向第一震膜,所述第二震膜膜的下侧和第二钕铁錋磁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线圈匡体套在第二钕铁錋磁环的外侧,所述永磁框体位于第一钕铁錋磁环内侧。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震膜是聚丙稀震膜,所述第二震膜是聚丙稀震膜或钛合金震膜。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线圈匡体是低质量纯铜线音圈及线匡,保证高频伸延曲线平直。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线圈匡体和第二线圈匡体均是螺旋线圈。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震膜的中心线、第一钕铁錋磁环的中心线、第一线圈匡体的中心线、第二震膜的中心线、第二钕铁錋磁环的中心线和第二线圈匡体的中心线均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钕铁錋磁环的直径大于永磁框体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采用两个即个一大单元和一小单元利用几何位置达到高频和低频的完美相位衔接,从而解决了换能器失真的问题,结构简单,应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相位连贯换能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相位连贯换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第一震膜,2、第一钕铁錋磁环,3、第一线圈匡体,4、第二震膜,5、第二钕铁錋磁环,6、第二线圈匡体,7、永磁框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相位连贯换能器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相位连贯换能器,包括第一震膜1、第一钕铁錋磁环2、第一线圈匡体3、第二震膜4、第二钕铁錋磁环5、第二线圈匡体6和永磁框体7;

所述第一震膜1的下侧和第一钕铁錋磁环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线圈匡体3套在第一钕铁錋磁环2的外侧,所述第二震膜4的外沿和第一钕铁錋磁环2的内壁固定,所述第二震膜4的开口方向朝向第一震膜1,所述第二震膜4的下侧和第二钕铁錋磁环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线圈匡体6套在第二钕铁錋磁环5的外侧,所述永磁框体7位于第一钕铁錋磁环2内侧。

所述第一震膜1是聚丙稀震膜,所述第二震膜4是聚丙稀震膜或钛合金震膜。

所述第二线圈匡体6是低质量纯铜线音圈及线匡,保证高频伸延曲线平直。

所述第一线圈匡体3和第二线圈匡体6均是螺旋线圈。

所述第一震膜1的中心线、第一钕铁錋磁环2的中心线、第一线圈匡体3的中心线、第二震膜4的中心线、第二钕铁錋磁环5的中心线和第二线圈匡体6的中心线均在同一条直线上。

所述第一钕铁錋磁环2的直径大于永磁框体7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大单元包括第一震膜1、第一钕铁錋磁环2和第一线圈匡体3,小单元包括第二震膜4、第二钕铁錋磁环5和第二线圈匡体6,小单元在大单元内;

信号输入到较小单元的音圈,磁场互感带动第二线圈匡体6,推动第二震膜4振动,使高频延伸到30,000赫兹,信号输入到较大单元的音圈,磁场互感带动第一线圈匡体3,推动第一震膜振动1,让高频响应截止在2,000赫兹内。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