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PCB板定位的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3334发布日期:2019-03-30 08:41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PCB板定位的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壳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PCB板定位的壳体。



背景技术:

现有的耳机中,耳壳对PCB板的定位使通过在PCB板的四周设计限位骨实现的,而一般而言耳壳内需要设置多条限位骨才能对PCB板进行定位,这样一来会导致增加模具成本,从而增加耳壳的制造成本;而部分耳机因其结构设计而导致没有足够的空间设置限位骨,如此便不能对PCB板进行固定,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损坏PCB板,缩短耳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PCB板定位的壳体,其能无需限位骨实现对PCB板定位,减少模具成本,降低壳体的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于PCB板定位的壳体,包括壳本体和螺栓,所述壳本体上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轴向开设有螺丝孔,所述定位柱的上表面形成有凸起部,所述螺栓穿过PCB板的定位孔与螺丝孔配合锁附于定位柱上,所述凸起部卡于PCB板的定位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起部的高度小于PCB板的厚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起部的高度为PCB板厚度的0.6-0.75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起部为凸起圆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起部上设有自外向内向下倾斜的导引斜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本体设有负重块,所述负重块的一端与定位柱连接,所述负重块的另一端与壳本体内壁连接,所述负重块的上表面为一平面,所述平面抵于PCB板的下表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本体内壁设有与PCB板前端凸块适配的卡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本体一体成型有前述的定位柱、负重块和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螺栓穿过PCB板的定位孔与螺丝孔配合锁附于定位柱上,所述凸起部卡于PCB板的定位孔内,这样一来无需在壳本体上设置限位骨也能实现对PCB板的定位,减少模具成本,降低壳体的生产成本;由于PCB板的定位只需定位柱和螺栓配合实现,如此在容置空间再小的壳体内也能实现对PCB板的定位,适用范围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中:1-壳本体,2-定位柱,3-螺丝孔,4-凸起部,5-导引斜面,6-负重块,7-卡槽,8-螺栓,9-PCB板,91-定位孔,92-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便于PCB板定位的壳体,包括壳本体1和螺栓8,所述壳本体1上设有定位柱2,所述定位柱2轴向开设有螺丝孔3,所述定位柱2的上表面形成有凸起部4,所述螺栓8穿过PCB板9的定位孔与螺丝孔3配合锁附于定位柱2上,所述凸起部4卡于PCB板9的定位孔91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起部4的高度小于PCB板9的厚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起部4的高度为PCB板9厚度的0.6-0.75倍,这样凸起部4便能卡于PCB板9的定位孔中,并对PCB板9起到一定固定的作用,使PCB板9能快速锁附于定位柱2上,提高PCB板9装入壳本体的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起部4为凸起圆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起部4上设有自外向内向下倾斜的导引斜面5,导引斜面5的设置使螺栓8能快速滑入螺丝孔内,进一步提高组装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本体1设有负重块6,所述负重块6的一端与定位柱连接,所述负重块6的另一端与壳本体1内壁连接,所述负重块6的上表面为一平面,所述平面抵于PCB板9的下表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本体1内壁设有与PCB板9前端凸块92适配的卡槽7,卡槽7和负重块6的设置能实现对PCB板9的快速定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本体1一体成型有前述的定位柱2、负重块6和卡槽7。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凸起部不一定为凸起圆环,也可以为凸块,所述凸块的数量大于或等于3个,多个凸块周向设置于螺丝孔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螺栓穿过PCB板9的定位孔91与螺丝孔3配合锁附于定位柱2上,所述凸起部4卡于PCB板9的定位孔91内,这样一来无需在壳本体1上设置限位骨也能实现对PCB板9的定位,减少模具成本,降低壳体的生产成本;由于PCB板9的定位只需定位柱2和螺栓8配合实现,如此在容置空间再小的壳体内也能实现对PCB板9的定位,适用范围更广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以上的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