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片、振膜及动铁受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3117发布日期:2019-01-15 22:3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膜片、振膜及动铁受话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受话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膜片、振膜及动铁受话器。



背景技术:

动铁受话器,又称动铁喇叭,是一种发声元件。其在舌簧扬声器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发挥高精度微细加工技术,通过零件的微型化和新型材料的采用,保持了其声电转换率高的特性,并且克服了声电转换频响及失真大的不足。由于其体积小、低功耗、高输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助听器、隐蔽通信、高保真耳机等领域。

现有的动铁受话器一般包括振膜,我们在使用动铁耳机时,从耳机中听到的声音来自于振膜的往复振动。振膜一般包括支架、位于支架上的膜片和位于膜片上的振片。现有的膜片一般包括由金属材料制得的膜片和由塑胶材料制得的膜片,金属材料制得的膜片为全金属振膜,虽然具有很好的刚性,能够提升解析瞬态和高频延伸,但是重量大,导致振膜响应的时间和复位的时间很长,瞬态反应不灵敏,谐振使得高频的延伸变得差,常常出现失真。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塑胶材料制得的膜片质量轻,也很薄,所以其对于动铁受话器的振膜整体的机械性能的提升小,由于塑胶材料制得的膜片缺乏刚性,使得受话器产生的声音就不够有弹性。但单纯的通过增加膜片的质量来提高膜片的刚性,又会因重量大导致振膜瞬态反应不灵敏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塑胶材料制得的膜片缺乏刚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刚性良好的膜片,及包含该膜片的振膜和包含该振膜的动铁受话器。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片,包括:

基材,所述基材由塑胶材料制得;

镀层,镀设于所述基材的表面,所述镀层为碳层,用于增强所述基材的刚性。

可选的,所述镀层的厚度为0.1微米以内。

可选的,所述基材包括主体部和凸起部,所述主体部呈平板状,所述凸起部自所述主体部外侧沿所述主体部的法线方向延伸,所述凸起部的一侧设置有开口。

可选的,所述主体部的厚度为5微米-10微米。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振膜,包括:

支架,为中间开口的环状结构;

膜片,位于所述支架上,所述膜片包括基材和镀层,所述基材由塑胶材料制得,所述镀层镀设于所述基材的表面,所述镀层为碳层,用于增强所述基材的刚性;

振片,位于所述膜片上,所述振片与所述支架分别位于所述膜片的相对两侧。

可选的,所述镀层的厚度为0.1微米以内。

可选的,所述基材包括主体部和凸起部,所述主体部呈平板状,所述凸起部自所述主体部外侧沿所述主体部的法线方向延伸,所述凸起部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凸起部和所述主体部构成一容纳空间,所述振片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可选的,所述主体部的厚度为5微米-10微米。

可选的,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开口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所述振片上设置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相连通。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铁受话器,包括:

壳体;

振膜,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振膜包括:

支架,为中间开口的环状结构;

膜片,位于所述支架上,所述膜片包括基材和镀层,所述基材由塑胶材料制得,所述镀层镀设于所述基材的表面,所述镀层为碳层,用于增强所述基材的刚性;

振片,位于所述膜片上,所述振片与所述支架分别位于所述膜片的相对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膜片,通过在塑胶制得的基材的表面镀设碳层,在不增加所述基材质量的情况下,显著的提高了所述膜片的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膜片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振膜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动铁受话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实施例三提供的所述动铁受话器的壳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实施例三提供的所述动铁受话器的马达组件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例三提供的所述动铁受话器的锷铁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例三提供的所述动铁受话器的立体剖视图;

图8是实施例三提供的所述动铁受话器的线圈的立体图;

图9是实施例三提供的所述动铁受话器的簧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卡扣”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卡扣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膜片131,所述膜片131包括基材(未标号)和镀设于所述基材表面的镀层(未标号)。

所述基材由塑胶材料制得,包括主体部1310和凸起部1311,所述主体部1310呈平板状,所述主体部1310的厚度为5微米-10微米,所述主体部1310上设置有贯穿所述主体部1310的两侧的第一固定孔1312。

所述凸起部1311自所述主体部1310的外侧沿所述主体部1310的法线方向延伸而成,所述凸起部1311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未标号),所述开口和所述第一固定孔1312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1310的相对两侧,所述凸起部1311和所述主体部1310构成一容纳空间。

所述镀层为碳层,所述镀层的厚度为0.1微米以内,所述镀层用于增强所述基材的刚性,所述镀层镀设于所述主体部1310的表面及所述凸起部1311的表面。

将碳加热成碳分子蒸汽,然后让碳分子蒸汽在塑胶基材表面结晶形成镀层,并将镀层的厚度控制在0.1微米以内,而塑胶基材的厚度为5微米-10微米,使得所述镀层的质量相对于所述基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即在所述基材的表面镀上碳层,所述膜片131的质量并未增加多少,同时,所述膜片131的刚性又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即做到了在不提高所述膜片131的质量的情况下,显著的提高了所述膜片131的刚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镀层也可以是钛、铍等高强度的金属材料。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振膜13,所述振膜13包括支架132、膜片131和振片133,其中,所述膜片131与实施例一中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支架132为中间开口的环状结构,所述膜片131位于所述支架132上。

所述振片133位于所述膜片131上,所述振片133与所述支架132分别位于所述膜片131的相对两侧,所述振片133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振片133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1330,所述第二固定孔1330和所述第一固定孔1312相连通,所述振片133中间向远离所述膜片131的方向凸起。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动铁受话器100,所述动铁受话器100主要包括壳体11、马达组件12、振膜13、连杆14和电路板15,所述壳体11收容所述马达组件12、所述振膜13和所述连杆14,所述电路板15贴合固定于所述壳体11外侧。

其中,所述振膜13与实施例二中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壳体11包括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所述第一壳体111包括第一本体1110、自所述第一本体1110的两侧朝所述第二壳体112相对延伸的两个第一侧壁1111和连接所述两个第一侧壁1111的两个第二侧壁1112,自所述两个第一侧壁1111的上表面向下凹设有凹槽1113,所述第二侧壁1112的其中一个设置有通槽1114。

所述第二壳体112包括第二本体1120、自所述第二本体1120的两侧朝所述第一壳体111相对延伸的两个第三侧壁1121和连接所述两个第三侧壁1121的两个第四侧壁1122,所述第二壳体112和所述第一壳体111相互扣合,即所述第一侧壁1111和所述第三侧壁1121相抵接,所述第二侧壁1112和所述第四侧壁1122相抵接,从而形成收容所述马达组件12和所述振膜13的收容空间113。

如图5所示,所述马达组件12包括锷铁121、第一磁体122、第二磁体123、线圈124、引脚125和簧片126。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锷铁121包括平板状的基部1210,自所述基部1210的两侧分别向所述第二本体1120延伸的两个延伸部1211,自每一所述延伸部1211向平行于所述基部1210且远离所述基部1210的方向分别延伸有一个固定部1212,所述固定部1212收容于所述凹槽1113且固定于所述凹槽1113上,所述锷铁121、所述两个第一侧壁1111和所述第一本体1110合围形成容置空间16,所述锷铁121、所述两个第一侧壁1111和所述第一本体1110均由铁镍合金制得,构成一个封闭环形的导磁回路。

所述第一磁体122和所述第二磁体123的结构相同,均呈平板状,所述第一磁体122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16且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1110上,所述第二磁体123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16且固定于所述基部1210上。所述第一磁体122和所述第二磁体123均为永磁体,所述第一磁体122和所述第二磁体123之间形成恒定的磁场,所述磁场经过所述锷铁121、所述两个第一侧壁1111和所述第一本体1110构成的封闭环形的磁路而得到强化。

如图8所示,所述线圈124为环状结构,所述线圈124中间设置有通孔1240,所述线圈124是电流的载体。

如图5所示,所述两个引脚125相互分离地设置于所述线圈124上且与所述线圈124电性连接,所述线圈124通过所述两个引脚125与外部接线相连接。所述引脚125为细长柱状结构,由高导电率的材料制得,譬如金及金合金、银及银合金、铜及铜合金。

如图7和图9所示,所述簧片126包括平板状的固持部1260、平板状的振动部1261及连接所述固持部1260和所述振动部1261的弧形的连接部1262,所述振动部1261穿过所述线圈124的通孔1240且部分的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16,所述固持部1260贴合固定于所述基部1210上。所述簧片126由高导磁率的材料制得,譬如由镍(Ni,Nickel)、铌(Nb,Niobium)、碳(C,carbon)和铁(Fe,Ferrum)组成的合金材料制得。

所述振膜13位于所述固持部1260的上方,所述连杆14用于连接所述簧片126的振动部1261和所述振膜13,所述连杆14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孔1312和所述第二固定孔1330而和所述振膜13固定连接,所述振膜13随着所述振动部1261的往复运动而发出声音。

所述电路板15固定于设置有通槽1114的所述第二侧壁1112的外侧,且所述电路板15盖住所述通槽1114与所述引脚125连接,所述电路板15用于接收外部指令而控制所述线圈124中馈入的电流的大小,从而控制所述动铁受话器100发出的声音的大小。

组装所述动铁受话器100时,先将所述第一磁体122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1110上,且将所述电路板15固定于所述设置有通槽1114的第二侧壁1112的外侧;将所述线圈124设置于所述锷铁121的一侧,将所述两个引脚125设置于所述线圈124上,然后将所述簧片126的振动部1261穿过所述线圈124的通孔1240,通过所述固定部1212而固定于所述锷铁121的基部1210的一侧,将所述第二磁体123固定于所述基部1210的另一侧;将振膜13通过连杆14而与所述簧片126的振动部1261相连接;将马达组件12的引脚125穿过所述第二侧壁1112上的通槽1114,从而实现所述引脚125与所述电路板15的连接;接着将所述锷铁121的固定部1212收容且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1111的凹槽1113上;最后将所述第二壳体112和所述第一壳体111进行扣合,从而完成所述动铁受话器100的组装。

当线圈124中没有音频电流通过时,簧片126的振动部1261在第一磁体122和第二磁体123提供的恒定磁场中处于平衡状态;当线圈124中通过音频交流电流时,线圈124因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洛伦兹力,振动部1261在洛伦兹力的驱动下往复运动,通过连杆14带动振膜13产生声波,从而完成电信号到声信号的转化。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113也可以设置于第三侧壁1121上。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锷铁121呈平板状,即所述基部1210、所述延伸部1211、所述固定部1212平行且共面,所述固定部1212收容且固定于所述凹槽1113上。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锷铁121呈平板状,即所述基部1210、所述延伸部1211、所述固定部1212平行且共面,所述锷铁121位于所述两个第一侧壁1111之间,所述固定部1212固定于所述两个第一侧壁1111上,此时,所述第一侧壁1111或所述第三侧壁1121未设置凹槽1113。此时,所述第一侧壁1111和所述固定部1212可以通过粘结、镭射焊接实现所述锷铁121与所述第一壳体111之间的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所述锷铁121、所述两个第一侧壁1111以及所述第一本体1110合围形成封闭环形的导磁回路,结构简单,减少了所述锷铁121的制造成本,进而减少了所述动铁受话器100的制造成本,由于所述锷铁121为开放式的结构,提高了所述动铁受话器100的组装效率;且降低了所述动铁受话器100的整体高度,有利于所述动铁受话器100薄型化的发展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高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