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模组和发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1037发布日期:2019-02-15 20:37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模组和发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和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计算机、电视等电子产品越来越趋向于小型化,如何减小电子产品的体积已成为电子产品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目前常见的扬声器主要有动圈式扬声器、电磁式扬声器、电容式扬声器、压电式扬声器等,其中的动圈式扬声器因具有制作相对简单、成本低廉、有较好的低频发声优势等特点。现有的动圈式扬声器又称为动圈式扬声器模组,其通常包括扬声器模组壳体和扬声器单体,扬声器单体的振膜将扬声器模组壳体内部腔体分隔成前腔和后声腔。

为了提高扬声器模组壳体的强度,减小扬声器模组的厚度,扬声器模组壳体的上壳和/或下壳上通常设有钢片。然而,受钢片成型工艺影响,其只能做出比较简单的结构,使得钢片只能设置在结构相对简单的前腔位置的壳体上,其需要在扬声器模组前腔内位置设置抓胶结构,占用了前腔的部分空间,影响了扬声器的声学性能,同时不利于电子产品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和发声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用于收容扬声器单体的模组壳体,所述模组壳体包括金属件和塑料件,所述金属件嵌设在所述塑料件的开口位置,二者共同围成模组壳体,其中,所述金属件通过液态金属压铸的方式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件成型后,所述塑料件通过注塑的方式与所述金属件结合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模组壳体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后声腔,所述金属件形成在模组壳体上对应前声腔的位置。

进一步的,模组壳体包括扣合在一起的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的侧壁位置形成了连通前声腔的侧出声孔。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件设置在所述上壳上,其包括位于不同平面内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的连接部,所述第二表面延伸至上壳的边缘位置,并参与围成所述侧出声孔。

进一步的,所述模组壳体还包括:抓胶结构,所述抓胶结构设置在所述金属件边缘上除第二表面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表面的边缘位置形成有朝向下壳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作为侧出声孔端面的一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表面的边缘相对于侧出声孔的端面形成了凸起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用于定位防尘网或阻尼网。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件的厚度为0.15mm-0.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发声装置,所述发声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扬声器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将金属件和塑料件结合在一起作为模组壳体,其充分利用了液态金属强度高、耐磨损的特点,提高了扬声器外壳的强度,可以减小扬声器外壳的壁厚,使扬声器更加轻薄。同时,液态金属具有熔融后塑形能力,可以像塑料一样成型,因此可以制作复杂结构的模组壳体。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模组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模组壳体;2-金属件;3-塑料件;4-扬声器单体;5-侧出声孔;11-上壳,12-下壳;21-抓胶结构;22-第一表面;23-第二表面;24-连接部;25-延伸部;26-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由于钢片只能轧制或者锻造成型,其无法做出结构复杂的模组壳体,并且,钢片的抓胶结构设置在扬声器模组的前腔位置,占用了前腔的空间,影响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

为了提高扬声器模组壳体的声学性能,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模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模组的爆炸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如图1、图2、图3所示,用于收容扬声器单体4的模组壳体1,所述模组壳体1包括金属件2和塑料件3,所述金属件2嵌设在所述塑料件3的开口位置,二者共同围成模组壳体,其中,所述金属件2通过液态金属压铸的方式成型。

具体的,液态金属称为可转型态的金属,它是由锆、钛、镍、铜等材料混合组成。本申请中液态金属例如可以是镁锂合金材质,其强度高、耐磨损,提高了扬声器外壳的强度,因此,可进一步减小扬声器外壳的壁厚,使扬声器更加轻薄。在本申请中,金属件2的厚度例如可以是0.15mm-0.2mm。

并且,液态金属熔点低,其拥有独特的非结晶分子结构,具有熔融后塑形能力,可以像塑料一样成型,使它的铸造过程更加类似于塑料而不是金属,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精度,还可以做出更为复杂的结构。因此可以嵌设在塑料片中以制作各种复杂结构的模组外壳,而不必局限于结构相对简单的前腔位置的壳体。组装该扬声器模组时,可先将金属件2压铸成型,再将该塑料件3注塑在金属件2的边缘,使得塑料件与金属件2结合在一起,注塑的连接方式可使得金属件2与塑料件3之间连接更紧密,增强了塑料件3的密封性能,提高了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模组,将金属件和塑料件结合在一起作为模组壳体,其充分利用了液态金属强度高、耐磨损的特点,提高了扬声器外壳的强度,可以减小扬声器外壳的壁厚,使扬声器更加轻薄。同时,液态金属具有熔融后塑形能力,可以像塑料一样成型,因此可以制作复杂结构的模组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组壳体1包括扣合在一起的上壳11和下壳12,模组的上壳11和下壳12配合,形成收容固定单体的收容腔,所述扬声器单体4将所述收容腔分隔为前声腔、后声腔,金属件2形成在模组壳体1上对应前声腔的位置。

扬声器模组还包括出声孔,出声孔可以设置于单独的壳体上,也可以由上下壳配合形成,本申请示出的是出声孔设置在上壳11上的情形。其中,所述金属件2设置在所述上壳11上,其包括位于不同平面内的第一表面22和第二表面23,以及连接第一表面22、第二表面的连接部24,所述第二表面延伸至上壳11的边缘位置,并参与围成所述侧出声孔5。第一表面22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第二表面23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使得第一表面22与扬声器单体4之间空间更大,增大了扬声器模组前腔的空间,提高了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同时,第一表面22和第二表面23通过连接部24连接在一起,使得第一表面22和第二表面23连接更稳固,提高了金属件2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模组壳体还可包括:抓胶结构21,抓胶结构21设置在金属件2边缘上除第二表面23的位置。也就是说,扬声器模组前腔出声孔位置的金属件2边缘不设置抓胶结构,增大了扬声器模组前腔出声孔空间,其余位置可通过抓胶结构21与塑料件3结合在一起,提高了金属件2与塑料件3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此外,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表面的边缘位置形成有朝向下壳方向延伸的延伸部25,所述延伸部25作为侧出声孔5端面的一部分。

所述第二表面23的边缘相对于侧出声孔5的端面形成了凸起的定位部26,所述定位部26用于定位防尘网或阻尼网。其中,定位部26与侧出声孔5的端面形成了一定的夹角,该夹角例如小于180°,便于对防尘网或阻尼网进行定位。

上述壳体的结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在模组壳体1中设置液态金属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扬声器模组的下壳12可包括塑料件3和设置在塑料件3中央的金属件2,在此不再专门示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模组,金属件可包括:抓胶结构21、第一表面22、连接部24、第二表面23、延伸部25、定位部26等结构,可以一体成型,增强了模组壳体1的强度。采用液态金属成型工艺可以做出形状复杂的模组壳体,可使得模组壳体延伸至上壳11边缘,从而无需在前腔出声孔位置设置抓胶结构,进一步增大了扬声器模组内部腔体的空间,增大了扬声器单体体积,提高了扬声器的声学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模组包括由上壳11、中壳和后盖扣合在一起并形成容腔的扬声器模组壳体1,所述上壳11由塑料件3和嵌设在塑料件3中的金属件2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模组还包括扬声器单体44,所述扬声器单体44还包括振动系统、磁路系统以及用于收容所述振动系统和所述磁路系统的辅助系统,所述辅助系统由塑料件3和嵌设在塑料件3中的金属件2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系统包括前盖和与所述前盖相配合的外壳,其中,所述前盖和/或所述外壳由塑料件3和嵌设在塑料件3中的金属件2构成。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声装置,该发声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扬声器模组。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