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3713发布日期:2019-04-29 12:34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声器件在应用于便携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产品时,为了实现立体声,需要应用于开放后腔的环境下,即使用便携终端的内腔作为后腔;然后,由于立体声模式下,发声器件的扬声器单元的会产生较强的振动,其中部分振动能量会导致被应用的便携终端产生过大的振动,从而降低了用户应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发声器件,旨在解决现有的发声器件在立体声模式下会导致备用的便携终端振动过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声器件,包括:

扬声器单元及减振单元;其中,

所述扬声器单元包括壳体、收容在所述壳体内的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

所述振动系统的振膜与磁路系统的导磁轭之间形成后声腔,所述扬声器单元上设有与所述后声腔连通的内泄漏孔;

所述减振单元包括盒体及填充在所述盒体内腔的吸音材料;

所述盒体的内腔与内泄漏孔对接连通,所述盒体上设有连通所述盒体内腔与所述盒体外侧的外泄漏孔。

优选地,所述盒体位于所述扬声器单元的侧向外围。

优选地,所述盒体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扬声器单元相对的两侧,所述壳体对应两所述盒体分别设置有所述内泄漏孔。

优选地,所述扬声器单元及盒体相拼合的主视外轮廓为矩形。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前盖与框体,所述前盖盖合于所述框体并与所述框体围合形成收容腔,所述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位于所述收容腔,所述盒体与框体一体设置。

优选地,所述盒体呈弯折延伸的长条状,且沿所述扬声器单元侧面的周向布置。

优选地,所述盒体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盒体首尾相接而环绕所述扬声器单元,所述壳体对应多个所述盒体分别设置有所述内泄漏孔。

优选地,所述扬声器单元的侧面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以及位于两所述第一侧面之间两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

所述扬声器单元的底面在所述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的交接处形成凹部,每一所述凹部设有所述内泄漏孔。

优选地,所述盒体设置有两个,每一所述盒体沿相邻的所述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延伸。

优选地,每一个所述盒体的内腔对应所述凹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盒体的内腔分隔为两个独立的通道;

所述盒体对应两所述通道分别设有所述外泄漏孔,所述盒体的每一所述通道对应连通一所述内泄漏孔。

优选地,所述盒体的内腔邻近内泄漏孔处设有隔断板,所述隔断板将所述盒体的内腔分隔为填充区和邻近所述内泄漏孔的非填充区;

所述隔断板上设有透声孔,所述减振单元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透声孔处的透声隔离件,所述所述吸音材料填充在所述填充区。

优选地,所述外泄漏孔设置在所述填充区,且在所述盒体自身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外泄漏孔远离所述内泄漏孔设置。

优选地,所述外泄漏孔开设在所述盒体的远离所述扬声器单元的一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便携终端,包括外壳,所述壳体内部具有容置腔,所述便携终端还包括所述发声器件,该发声器件包括扬声器单元及减振单元;其中,所述扬声器单元包括壳体、收容在所述壳体内的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的振膜与磁路系统的导磁轭之间形成后声腔,所述扬声器单元上设有与所述后声腔连通的内泄漏孔;所述减振单元包括盒体及填充在所述盒体内腔的吸音材料;所述盒体的内腔与内泄漏孔对接连通,所述盒体上设有连通所述盒体内腔与所述盒体外侧的外泄漏孔,所述发声器件安装在所述容置腔,所述外壳开设有对应所述振动系统的振膜设置的声孔,所述容置腔具有与所述外泄漏孔连通的扩容腔。

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通过设置盒体与扬声器壳体的内泄漏孔对接连通,并在盒体内填充吸音材料;此外,盒体上设置的外泄漏孔保持与开放后腔连通;当扬声器单元的振动系统振动时,振动产生的气流经内泄漏孔、盒体内腔以及外泄露孔进入开放后腔的过程中,通过吸音材料的吸附作用,空气与吸附材料中的空隙的摩擦作用会造成空气的能量衰减,从而经外泄漏孔流出后,其振动能量已降低至不至于引起被应用的便携终端产生过大的振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发声器件的减振单元的顶盖去除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第二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发声器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发声器件的一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发声器件的一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发声器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第三实施例的一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a,100b,100c:发声器件;10a:扬声器单元;1a:壳体;11:前盖;12:框体;13a:内泄漏孔;13b:内泄漏孔;21a:振膜;10b:扬声器单元;1b:壳体;21b:振膜;3:导磁轭;4:后声腔;5:第一侧面;6:第二侧面;7:凹部;20a:减振单元;8a:盒体;81a:外泄漏孔;20b:减振单元;8b:盒体;81b:外泄漏孔;82:隔板;83a:通道;83b:通道;84:隔断板;85a:填充区;85b:填充区;86a:非填充区;86b:非填充区;9a:吸音材料;9b:吸音材料;9c:吸音材料;10:透声隔离件;20:网布;20c:减振单元;;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声器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及图6所示,该发声器件(100a,100b,100c)包括扬声器单元(10a,10b)及减振单元(20a,20b,20c);其中,

扬声器单元(10a,10b)包括壳体(1a,1b)、收容在壳体(1a,1b)内的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

振动系统的振膜(21a,21b)与磁路系统的导磁轭3之间形成后声腔4,扬声器单元(10a,10b)上设有与后声腔4连通的内泄漏孔(13a,13b);

减振单元(20a,20b,20c)包括盒体(8a,8b)及填充在盒体(8a,8b)内腔的吸音材料(9a,9b,9c);

盒体(8a,8b)的内腔与内泄漏孔(13a,13b)对接连通,盒体(8a,8b)上设有连通盒体(8a,8b)内腔与盒体(8a,8b)外侧的外泄漏孔(81a,81b)。

本实施例中,壳体(1a,1b)与盒体(8a,8b)相似,均用于提供容置空间及支撑作用,例如壳体(1a,1b)可用于支撑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壳体(1a,1b)与盒体(8a,8b)既可以一体设置,也可以为分体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内泄漏孔(13a,13b)既可以直接开设在壳体(1a,1b)上,也可以开设在磁路系统上,例如导磁轭3;或者壳体(1a,1b)与导磁轭3相配合以形成内泄漏孔(13a,13b)。

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均可以参考现有的形式,例如振动系统的音圈与振动系统的振膜(21a,21b)连接,音圈伸入磁路系统的磁间隙中,音圈连通变化的电流则受到不同大小的安培力而振动,音圈振动带动振膜(21a,21b)振动,其能量变换方式是电能—机械能—声能。为了调整振动的频率特性,振动系统还可包括配重块。磁路系统可以为单磁路系统,双磁路系统等,磁路系统的磁间隙形成在边磁路部分和中心磁路部分之间,一般而言,边磁路部分和中心磁路部分中至少其一包括永磁体。相对应地,导磁轭3既可以为简单的平板状,也可以带侧壁的盆状。

吸音材料(9a,9b,9c)可以为疏松多孔的纤维、泡棉颗粒、沸石、活性炭等能使空气振动能量衰减的材料。此外,为了调节发声,内泄漏孔(13a,13b)和外泄漏孔(81a,81b)处均可以设置网布20。至于内泄漏孔(13a,13b)与外泄露孔的结构形式,其可以为单个的通孔,也可以为多个通孔,例如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外泄漏孔(81a,81b)呈格栅状。

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100a,100b,100c)通过设置盒体(8a,8b)与扬声器壳体(1a,1b)的内泄漏孔(13a,13b)对接连通,并在盒体(8a,8b)内填充吸音材料(9a,9b,9c);此外,盒体(8a,8b)上设置的外泄漏孔(81a,81b)保持与开放后腔连通;当扬声器单元(10a,10b)的振动系统振动时,振动产生的气流经内泄漏孔(13a,13b)、盒体(8a,8b)内腔以及外泄露孔进入开放后腔的过程中,通过吸音材料(9a,9b,9c)的吸附作用,空气与吸附材料中的空隙的摩擦作用会造成空气的能量衰减,从而经外泄漏孔(81a,81b)流出后,其振动能量已降低至不至于引起被应用的便携终端产生过大的振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3及图8,定义振动系统的振动方向为厚度方向,盒体(8a,8b)位于扬声器单元(10a,10b)的侧向外围。如此,有利于降低发声器件(100a,100b,100c)的厚度,从而使得该实施例的发声器件(100a,100b,100c)可以适应扁平状的安装空间,例如手机的内腔。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及图2,盒体(8a,8b)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扬声器单元(10a,10b)相对的两侧,壳体(1a,1b)对应两盒体(8a,8b)分别设置有内泄漏孔(13a,13b)。如此,发声器件(100a,100b,100c)的外形形成长条状,避免了在多个尺寸方向占用过多空间。优选地,请再次参照图1、图3及图8,扬声器单元(10a,10b)及盒体(8a,8b)相拼合的主视外轮廓为矩形。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照图1及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为了减少零部件的数量,提高生产效率,壳体(1a,1b)包括前盖11与框体12,前盖11盖合于框体12并与框体12围合形成收容腔,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位于收容腔,盒体(8a,8b)与框体12一体设置。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及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为了尽可能的延长声音的传播路径并减少空间占用,盒体(8a,8b)呈弯折延伸的长条状,且沿扬声器单元(10a,10b)侧面的周向布置。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至图8,为了充分利用扬声器单元(10a,10b)的侧向外围空间,盒体(8a,8b)设置有多个,多个盒体(8a,8b)首尾相接而环绕扬声器单元(10a,10b),壳体(1a,1b)对应多个盒体(8a,8b)分别设置有内泄漏孔(13a,13b)。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图5及图7,扬声器单元(10a,10b)的侧面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5以及位于两第一侧面5之间两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6;

扬声器单元(10a,10b)的底面在第一侧面5及第二侧面6的交接处形成凹部7,每一凹部7设有内泄漏孔(13a,13b)。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发声器件(100a,100b,100c)的结构更为紧凑或易于利用安装空间,磁路系统的边磁路部分例如边磁钢或者导磁轭3的侧壁通常沿着对应的第一侧面5或第二侧面6设置,因此,在凹部7处设置内泄漏孔(13a,13b)更方便连通后腔。

进一步地,盒体(8a,8b)设置有两个,每一盒体(8a,8b)沿相邻的第一侧面5及第二侧面6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盒体(8a,8b)均呈L形,如此,安装后还能利用第一侧面5和、或第二侧面6限位。此外,将盒体(8a,8b)设置为两个数量相对较少,易于装配。

进一步地,每一盒体(8a,8b)的内腔对应凹部7设有隔板82,隔板82将盒体(8a,8b)的内腔分隔为两个独立的通道(83a,83b);盒体(8a,8b)对应两通道(83a,83b)分别设有外泄漏孔(81a,81b),盒体(8a,8b)的每一通道(83a,83b)对应连通一内泄漏孔(13a,13b)。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通道(83a,83b)均设置有外泄漏孔(81a,81b)如此在与开放后腔连通时,气流的扩散更为均匀,如此,可以达到的音质效果更佳。具体地,在盒体(8a,8b)设置有两个的实施例中,一共可以形成8处外泄漏孔(81a,81b),该外泄漏孔(81a,81b)沿扬声器单元(10a,10b)的周向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照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盒体(8a,8b)的内腔邻近内泄漏孔(13a,13b)处设有隔断板84,隔断板84将盒体(8a,8b)的内腔分隔为填充区(85a,85b)和邻近内泄漏孔(13a,13b)的非填充区(86a,86b);隔断板84上设有透声孔,减振单元(20a,20b,20c)还包括安装在透声孔处的透声隔离件10,吸音材料(9a,9b,9c)填充在填充区(85a,85b)。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非填充区(86a,86b)可以使得在振动的空气进入填充区(85a,85b)之前,可以首先为后声腔4扩容,起到更好的缓冲效果,即在空气进入吸音材料(9a,9b,9c)的间隙之前有个过渡的传递。可以理解的是透声隔离件10起到隔离作用同时要保持透气,作为示例,透声隔离件10可以柔性透气布料,可以为网布。优选地,减振单元(20a,20b,20c)还包括安装在外泄漏孔(81a,81b)处的网布20。

进一步地,外泄漏孔(81a,81b)设置在填充区(85a,85b),且在盒体(8a,8b)自身的延伸方向上,外泄漏孔(81a,81b)远离内泄漏孔(13a,13b)设置。如此,可以用尽量延长空气吸音材料(9a,9b,9c)的作用时间,保证空气的振动能量得到有效衰减。

进一步地,外泄漏孔(81a,81b)开设在盒体(8a,8b)的远离扬声器单元(10a,10b)的一面。如此,有利于利用位于侧向外围开放后腔空间,同时延长空气在盒体(8a,8b)内的传播路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便携终端(图未示),包括外壳,外壳内部具有容置腔,便携终端还包括发声器件(100a,100b,100c),该发声器件(100a,100b,100c)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便携终端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发声器件(100a,100b,100c)安装在容置腔,外壳开设有对应振动系统的振膜(21a,21b)设置的声孔,容置腔具有与外泄漏孔(81a,81b)连通的扩容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