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箱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6407发布日期:2019-06-26 00:47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音箱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箱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音箱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音箱内部包含发生组件,发生组件把电信号转变为声音,小型的音箱常用与家庭、KTV、会议室等小格局的室内。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户外活动不仅需要大型的音箱,而且还要求声音质量好。大型的音箱制造复杂,成本极高,目前常见的做法是把多个小音箱线性拼接在一起,以使良好的声音覆盖全场。问题随之而来,小音箱缺乏合理的、便捷的连接结构,导致其堆叠、排列在一起不够稳定,多个音箱容易倾倒,同时音箱组合的数量也会被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拓展方便的音箱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音箱的连接结构,包括外壳以及处于外壳上下两端的端盖,两个端盖上均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包括位于端盖表面的小沟槽和位于端盖内部的大沟槽,小沟槽的宽度小于大沟槽,小沟槽和大沟槽层叠并连通,小沟槽和大沟槽均沿相同方向延伸,小沟槽和大沟槽的起始端均位于端盖边缘侧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从连接槽延伸的长度方向看,连接槽的横截面为T形。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连接槽的长度小于端盖的长度,大于端盖的长度的小于端盖的长度,大于端盖的长度的二分之一。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相邻两个音箱的连接槽之间设有第一扣具,第一扣具包括两个底板和安装在两个底板之间的肋板,底板的宽度小于大沟槽,肋板的宽度小于小沟槽,两个底板分别处于在相邻两个大沟槽内,肋板同时处于相邻两个小沟槽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沿连接槽延伸的长度方向看,第一扣具的横截面为“工”形。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肋板的高度等于两个小沟槽的深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单个音箱的连接槽与支架之间设有第二扣具,第二扣具包括下托板和固定在下托板上的侧托板,下托板贴合在端盖的表面,侧托板贴合在外壳的侧面,下托板在正对小沟槽的位置设有穿孔,连接槽与下托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安装。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螺栓的螺帽位于大沟槽内,螺栓的螺杆穿过下托板后紧固上螺母。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侧托板与外壳之间通过螺旋连接固定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端盖设计有外窄内宽的连接槽,这样连接槽内便可以卡入多种扣具并限制扣具在竖直方向上的自由度,然后扣具可以进一步连接至其他端盖或支架,如此实现多个音箱层叠摆放或音箱连接支架的效果;特别是连接槽的起始端位于端盖的边缘,这样扣具的安装方式就非常简便,只需从端盖的边缘插入即可,连接拓展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音箱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端盖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第一扣具的示意图;

图4是音箱与支架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音箱的连接结构,包括外壳1以及处于外壳1上下两端的端盖2,两个端盖2上均设有连接槽3,连接槽3包括位于端盖2表面的小沟槽和位于端盖2内部的大沟槽,小沟槽的宽度小于大沟槽,小沟槽和大沟槽层叠并连通,小沟槽和大沟槽均沿相同方向延伸,小沟槽和大沟槽的起始端均位于端盖2边缘侧面。简单地说,连接槽3是外窄内宽的造型,比如说,从连接槽3延伸的长度方向看,连接槽3的横截面为T形;还有一种实施例是燕尾槽,由于燕尾槽加工难度大,这里优选前者。

为了让连接足够稳定,连接槽3的长度小于端盖2的长度,大于端盖2的长度的二分之一。为了美观,连接槽3放置在外壳1的背面,外壳1的正面则是喇叭。

实施例一,相邻两个音箱的连接槽3之间设有第一扣具4,第一扣具4包括两个底板和安装在两个底板之间的肋板,底板的宽度小于大沟槽,肋板的宽度小于小沟槽,两个底板分别处于在相邻两个大沟槽内,肋板同时处于相邻两个小沟槽内。沿连接槽3延伸的长度方向看,第一扣具4的横截面为“工”形。肋板的高度等于两个小沟槽的深度,这样两个底板能够稳定地夹持两个端盖2,然后上下的音箱完成固定。

参照图3,在相邻的两个音箱层叠好之后,可以直接插入第一扣具4,这种连接方式简单快捷。

实施例二,单个音箱的连接槽3与支架之间设有第二扣具5,第二扣具5包括下托板和固定在下托板上的侧托板,下托板贴合在端盖2的表面,侧托板贴合在外壳1的侧面;第二扣具5可以由金属片体弯折而成,即从侧面看,第二扣具5大体呈“L”形。下托板在正对小沟槽的位置设有穿孔,连接槽3与下托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安装。螺栓的螺帽位于大沟槽内,螺栓的螺杆则是穿过上述的穿孔后紧固上螺母。侧托板与外壳1之间通过螺旋连接固定安装。第二扣具5也仅仅是转接件,即第二扣具5的下方焊接有空心管,立柱便是插入并固定在空心管内。

在安装音箱和支架时,先把螺栓挂在连接槽3内,然后套上第二扣具5,螺栓上旋入螺母完成初步连接。最后第二扣具5再根据实际受力的需求,直接连接外壳1。

当然,本设计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各实施例不同特征的组合,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