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定位结构的手机壳及手机壳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4760发布日期:2019-07-24 10:05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定位结构的手机壳及手机壳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壳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具有定位结构的手机壳及手机壳夹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手机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金属手机后壳在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金属材料的手机后壳尤其是采用铝合金板冲压成型的手机后壳毛坯需要经过机加工,而机加工则需要对手机后壳毛坯进行定位与夹紧,现有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在手机后壳处于雏形(即毛坯)时,在手机后壳主体的周边设置出群边结构,并在其群边上开设出定位孔或定位槽,以实现对手机后壳进行机加工时的定位,但这种定位方案往往需要使用较多的原材料,且冲压工艺复杂,增加了手机后壳加工的成本。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定位结构的手机壳及手机壳夹具,旨在解决手机壳加工需要在手机后壳主体的周边设置群边结构,并在群边上开设定位孔或定位槽,导致需要使用较多的材料且冲压工艺复杂的问题,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以及节约生产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定位结构的手机壳,包括手机壳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手机壳本体上的长边框与短边框,还包括分别在所述长边框与所述短边框上设置的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包括设置在所述短边框的用于定位Y向的移动及转动的第一定位凸台以及设置在所述长边框的用于定位X向的移动的第二定位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手机壳本体两侧对应的所述短边框各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定位凸台设于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其中一侧的所述长边框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定位凸台与所述第二定位凸台设于所述长边框与所述短边框的端面上,且所述第一定位凸台的宽度与所述短边框的宽度一致,所述第二定位凸台的宽度与所述长边框的宽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定位凸台设于所述短边框的正中间,所述第二定位凸台设于所述长边框的正中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定位凸台的棱边以及与所述短边框的连接处倒圆角处理,所述第二定位凸台的棱边以及与所述长边框的连接处倒圆角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定位凸台与所述第二定位凸台的长度及高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两所述第一定位凸台的中点之间的连接线与Y轴平行。

一种手机壳夹具,用于加工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机壳;该手机壳夹具包括:用于容纳手机壳本体的承载部;设于所述承载部侧面的挡块;以及,设于所述承载部侧面的、用于定位手机壳本体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通过设于手机壳本体的第一定位凸台限制手机壳本体Y向的移动及转动,所述定位件通过设于手机壳本体的第二定位凸台限制手机壳本体X向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上设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定位凸台的侧壁贴合。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定位结构的手机壳及手机壳夹具,其中,所述手机壳包括手机壳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手机壳本体上的长边框与短边框,还包括分别在所述长边框与所述短边框上设置的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包括设置在所述短边框的用于定位Y向的移动及转动的第一定位凸台以及设置在所述长边框的用于定位X向的移动的第二定位凸台,解决了手机壳加工需要在手机后壳主体的周边设置群边结构,并在群边上开设定位孔或定位槽,导致需要使用较多的材料且冲压工艺复杂的问题,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以及节约生产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定位结构的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定位结构的手机壳与手机壳夹具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手机壳本体;2、短边框;3、长边框;4、第一定位凸台;5、第二定位凸台;6、承载部;7、挡块;8、定位件;9、夹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定位结构的手机壳及手机壳夹具,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及的手机壳,具体指的是采用铝合金板、不锈钢板等金属板材通过冲压工艺成型其毛坯、并需要进行后续CNC机加工的金属手机后壳;塑胶类手机后壳、压铸类手机后壳等手机壳不在此列。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定位结构的手机壳,包括手机壳本体1,以及设于所述手机壳本体1上的长边框3与短边框2,还包括分别在所述长边框3与所述短边框2上设置的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包括设置在所述短边框2的用于定位Y向的移动及转动的第一定位凸台4以及设置在所述长边框3的用于定位X向的移动的第二定位凸台5。

具体地,当第一定位凸台4与第二定位凸台5的位置确定时,即手机壳本体1的长边框3与短边框2的位置也将确定,手机壳在X与Y方向上都不会产生移动,也不会产生旋转,那么手机壳的位置即被固定,手机壳将不会产生晃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手机壳本体1上设置定位凸台,以实现对手机壳的定位,以便在机加工过程中对手机壳内部轮廓以及其他构造进行加工,避免了手机壳加工需要在手机后壳主体的周边设置群边结构,并在群边上开设定位孔或定位槽,导致需要使用较多的材料且冲压工艺复杂的问题,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以及节约成产成本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手机壳本体1两侧对应的所述短边框2各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凸台4。

优选地,两所述第一定位凸台4的中点的连接线与Y轴平行,且所述第一定位凸台4设于所述短边框2的正中间。

具体地,第一凸台设于短边框2中间,且两个第一凸台的连接线与Y轴平行,即其二者的连接线与手机壳本体1的中心线是重合的,即两个第一凸台是对称设置的,这样一来,便于冲压来料时检测第一定位凸台4是否偏位,加工完后,需测量尺寸时,以这两个定位凸台的中心点来确定一条直线,建立一个坐标轴,为后续建立基准打好了基础,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凸台5设于所述手机壳本体1的其中一侧的所述长边框3上,且所述第二定位凸台5设于所述长边框3的正中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凸台4与所述第二定位凸台5设于所述长边框3与所述短边框2的端面上,且所述第一定位凸台4的宽度与所述短边框2的宽度一致,所述第二定位凸台5的宽度与所述长边框3的宽度一致,使得定位凸台不会占用太多空间,以及方便对手机壳进行定位夹持,当加工完成后有利于定位凸台进行切除。

较佳地,所述第一定位凸台4的棱边以及与所述短边框2的连接处倒圆角处理,所述第二定位凸台5的棱边以及与所述长边框3的连接处倒圆角处理,以便于在定位夹持时,增加定位凸台与夹具的稳定性,棱边倒圆角处理避免了金属刮伤等安全隐患。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凸台4与所述第二定位凸台5的长度及高度一致。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手机壳夹具,所述夹具包括:用于容纳手机壳本体1的承载部6;设于所述承载部6侧面的挡块7;以及,设于所述承载部6侧面的、用于定位手机壳本体1的定位件8;所述定位件8通过设于手机壳本体1的第一定位凸台4限制手机壳本体1Y向的移动及转动,所述定位件8通过设于手机壳本体1的第二定位凸台5限制手机壳本体1X向的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手机壳本体1的两短边框2各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凸台4,所述第二定位凸台5设于所述手机壳本体1的其中一个长边框3上。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8上设有夹持部9,所述夹持部9与定位凸台的左右侧壁贴合。

具体地,定位件8安装完成后,设于其上的夹持部9与定位凸台的左右侧壁贴合在一起,从而保证了手机壳在机加工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晃动。

较佳地,所述承载部6表面为与所述手机壳本体1底面适配的曲面,当手机壳置于承载部6上时,便于确定手机壳需要放置的位置。

具体地,对手机壳进行CNC加工时,需要对手机壳进行定位,将手机壳本体1置于手机壳夹具的承载部6上,其后将挡块7与承载部6固定连接,以对手机壳作初步定位,再将定位件8推入至承载部6的侧壁,使得夹持部9能够与定位凸台的两侧壁贴合在一起,从而完成对手机壳的定位。

综上所述,一种具有定位结构的手机壳及手机壳夹具,所述手机壳包括手机壳本体1,以及设于所述手机壳本体1上的长边框3与短边框2,还包括分别在所述长边框3与所述短边框2上设置的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包括设置在所述短边框2的用于定位Y向的移动及转动的第一定位凸台4以及设置在所述长边框3的用于定位X向的移动的第二定位凸台5,对手机壳进行CNC加工时,需要对手机壳进行定位,将手机壳本体1置于手机壳夹具的承载部6上,其后将挡块7与承载部6固定连接,以对手机壳作初步定位,再将定位件8推入至承载部6的侧壁,使得夹持部9能够与定位凸台的两侧壁贴合在一起,从而完成对手机壳的定位,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手机壳本体1上设置定位凸台,避免了手机壳加工需要在手机后壳主体的周边设置群边结构,并在群边上开设定位孔或定位槽,导致需要使用较多的材料且冲压工艺复杂的问题,达到了提高生产效率以及节约成产成本的目的。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