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切换方法、基站、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5648959发布日期:2021-06-29 09:51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小区切换方法、基站、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基站、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加快5G(5th-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建设,降低5G覆盖初期的建网成本,目前最常见的5G组网方式就是NSA组网(Non-Standalone,非独立)。NSA组网采用双连接方式,移动终端会同时接入到NR(New Radio,新空口)基站和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基站,其中5G NR控制面锚定于4G LTE,利旧LTE核心网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进分组核心网),因此控制面走LTE核心网,数据面走NR接入网,而支持NSA组网的基站所管理的小区称为锚点小区。相对应地,要接入5G网络,移动终端要求支持NSA组网。然而,由于NSA组网的特点,不支持NSA的移动终端同样可以驻留在锚点小区,此时不支持NSA的移动终端不但无法享受5G网络,同时会占用该基站的资源,降低该基站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基站、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能够避免不支持NSA组网的移动终端占用支持NSA组网的基站的资源。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

获取接入第一小区的移动终端的终端能力信息,所述第一小区由所述基站管理并支持非独立NSA组网;

根据所述终端能力信息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支持NSA组网;

当所述终端能力信息表征所述移动终端不支持NSA组网,则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切换指令,使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不支持NSA组网。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

向管理所述移动终端接入的第一小区的基站发送终端能力信息,所述第一小区支持NSA组网;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切换指令,切换至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不支持NSA组网。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小区切换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三方面的小区切换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小区切换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包括:获取接入第一小区的移动终端的终端能力信息,所述第一小区由所述基站管理并支持非独立NSA组网,根据所述终端能力信息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支持NSA组网,当所述终端能力信息表征所述移动终端不支持NSA组网,则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切换指令,使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不支持NSA组网。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支持NSA组网的基站通过判断接入的移动终端是否支持NSA组网,将不支持NSA组网的移动终端切换至不支持NSA组网的小区,从而避免不支持NSA组网的移动终端占用支持NSA组网的基站的资源,达到降低该基站负载的效果,提高用户体验。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与支持NSA组网的基站的连接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的覆盖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小区切换方法中移动终端的一种覆盖架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小区切换方法中移动终端的另一种覆盖架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基站的小区切换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切换指令的一种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获取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的一种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测量指令的一种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判断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是否满足所述移动终端执行接入的一种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应用于基站的小区切换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小区切换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切换指令之前的一种流程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应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或多项)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为了加快5G(5th-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建设,降低5G覆盖初期的建网成本,目前最常见的5G组网方式就是NSA组网(Non-Standalone,非独立)。NSA组网采用双连接方式,移动终端会同时接入到NR(New Radio,新空口)基站和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基站,其中5G NR控制面锚定于4G LTE,利旧LTE核心网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进分组核心网),因此控制面走LTE核心网,数据面走NR接入网,而支持NSA组网的基站所管理的小区称为锚点小区。相对应地,要接入5G网络,移动终端要求支持NSA组网。然而,由于NSA组网的特点,不支持NSA的移动终端同样可以驻留在锚点小区,此时不支持NSA的移动终端不但无法享受5G网络,同时会占用该基站的资源,降低该基站的用户体验。

具体地,参照图1,为移动终端与支持NSA组网的基站的连接图,其中虚线为控制面的控制信道,实线为数据面的数据信道。支持NSA组网的LTE基站称为信令的锚点,所述LTE基站对应的小区为锚点小区,相应地,不支持NSA组网的LET基站对应的小区为非锚点小区。目前规划是option3x架构下的LTE小区与NR小区是同覆盖的,参照图2所示,LTE小区A与NR小区B构成NSA组网,NR小区B在LTE小区A的覆盖范围内且与LTE小区A建立了邻区关系,这样LTE小区A具有NSA组网能力。另外有一不支持NSA组网的LTE小区C与所述NR小区B、LTE小区A存在重叠区域,该重叠区域中存在一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为LTE终端,即不支持NSA组网。在现有技术中,该移动终端会测量LTE小区A和LTE小区C的信号强度,选择信号强度较强小区接入。这样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由于LTE小区A的信号强度较强,移动终端会接入到LTE小区A,即锚点小区,不接入LTE小区C,但由于该终端不支持NSA组网,即使该终端接入了锚点小区,也无法享受5G网络,但却会占用LTE小区A对应的基站的资源,降低LTE小区A其他支持NSA的移动终端的用户体验。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基站、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参照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覆盖架构示意图,该系统可以包括第一小区、NR小区和第二小区和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第一小区、NR小区和第二小区覆盖区域内,其中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均是LTE小区,NR小区和第一小区之间配置了邻区关系,第一小区和NR小区之间组成NSA组网,即第一小区支持NSA组网,第一小区为锚点小区,第二小区只支持LTE网络,不支持NSA组网,为非锚点小区。在NSA组网中,第一小区中的LTE基站和NR小区的NR基站与4G核心网之间的关系可以参考图1所示,即NR基站的控制面走LTE核心网,数据面走NR接入网。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图3中仅显示了最简单的系统,实际上移动终端可以被多个第一小区、多个NR小区和多个第二小区所覆盖。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包括一个第一小区和两个第二小区,两个第二小区均不支持NSA组网,如图4所示的第一小区与NR小区构成一个NSA组网,移动终端处于第一小区、第二小区A和第二小区B的信号覆盖范围内。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小区表示为支持NSA组网的LTE小区,也可以称为锚点小区,第二小区表示为不支持NSA组网的LTE小区,上述的“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区分两种类型的小区,并无特殊含义。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仅为示意性的描述,实际应用中第一小区、第二小区的数量还存在其他的可能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指接入移动网络的终端设备,例如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路等插入sim卡或采用e-sim技术的终端,也包括计算设备、多媒体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等。基站是供移动终端实现通话和接入互联网的接口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宏基站、微基站、室内分布式基站等形式。

基于图3中本发明实施例的覆盖架构示意图,参照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接入第一小区的移动终端的终端能力信息,所述第一小区由所述基站管理并支持非独立NSA组网;

步骤102:根据所述终端能力信息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支持NSA组网;

步骤103:当所述终端能力信息表征所述移动终端不支持NSA组网,则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切换指令,使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不支持NSA组网。

由于第一小区支持NSA组网,一旦接入第一小区的该移动终端不支持NSA组网,则会存在上述的问题,该移动终端会占用第一小区的资源,但无法使用5G网络。此时,需要向该移动终端发送切换指令,使该移动终端切换至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并且该第二小区不支持NSA组网,与该移动终端的接入能力相匹配。可以理解的是,存在一种情况,若第二小区也支持NSA组网,若将该移动终端切换到支持NSA组网的第二小区,则该第二小区同样会存在上述资源占用的问题,因此若第一小区不存在相邻的不支持NSA组网的第二小区,则可以选择不向移动终端发送切换指令。

具体地,终端能力信息(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可以包含移动终端的ENDC(E-UTRA-NR Dual Connectivity)能力,ENDC就是指LTE无线接入网与5G NR的双连接,若终端具备ENDC能力,即表明该移动终端支持NSA组网。其中,移动终端可以主动向基站上报自己的终端能力信息,基站收到该终端能力信息后,将其保存在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网络节点)中,除了移动终端主动上报以外,基站也可以要求移动终端上报。若该移动终端未上报自己的终端能力信息,则可以认为该移动终端不具备ENDC能力。该移动终端在接入第一小区时,和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建立连接,此时第一小区获取接入第一小区的移动终端的终端能力信息,可以通过向MME查询该移动终端的终端能力信息,得知该移动终端不具备ENDC能力,即该移动终端不支持5G网络,因此可以向该移动终端发送切换指令,使该移动终端切换至第二小区。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使该移动终端切换至第二小区,可以通过切换或者重定向的方式实现,其中,切换和重定向都是通信领域中的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相对应地,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的切换指令也可以为重定向指令。

将该不支持NSA组网的移动终端切换至第二小区,可以避免该移动终端占用管理第一小区的基站的资源,达到降低该基站负载的效果,提高用户体验。

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切换到第二小区的移动终端可以保持良好的用户体验,参照图6,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切换指令,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

步骤202:判断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是否满足所述移动终端执行接入;

步骤203:当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满足所述移动终端执行接入,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切换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在向不支持NSA的移动终端发送切换指令之前,先获取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判断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是否满足移动终端执行接入,保证当该移动终端接入到第二小区后可以正常使用,保证用户体验。可以理解的是,若判断到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不满足移动终端执行接入,为了保证用户体验,可以选择不对移动终端的接入进行切换,即移动终端继续接入第一小区进行使用。其中,参照图7,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获取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301: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测量指令,使所述移动终端测量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所述测量指令包含有供所述移动终端判断信号质量的门限值;

步骤302:获取所述移动终端测量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的测量结果。

具体地,测量指令可以包括第二小区列表、第二小区测量事件和第二小区测量参数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其中,第二小区列表用于展示与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至少包括有第二小区的ID,第二小区列表可以预先在管理第一小区的基站上保存,或者从管理第一小区的基站的临近基站上获取。

其中,第二小区事件可以包括:

系统内的事件:

A1事件(Event A1)-服务小区信号质量大于门限值;

A2事件(Event A2)-服务小区信号质量小于门限值;

A3事件(Event A3)-相邻小区信号质量优于服务小区信号质量;

A4事件(Event A4)-相邻小区信号质量大于门限值;

A5事件(Event A5)-服务小区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门限值,同时相邻小区信号质量大于第二门限值,用于负载均衡;

异系统的事件:

B1事件(Event B1)-相邻小区信号质量大于门限值;

B2事件(Event B2)-服务小区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门限值,并且相邻小区信号质量大于第二门限值,用于相同或较低优先级的异系统小区的测量;

上述门限值用于供移动终端判断信号质量,移动终端根据测量指令中配置的事件,当测量到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满足事件的触发条件,即向管理第一小区的基站上报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的测量结果。其中,第二小区测量参数可以包括待测频点信息,待测带宽大小,测试目标的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中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上述门限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设定。

基于此,参照图8,步骤302中的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测量指令,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401:获取第二小区列表、第二小区测量事件和第二小区测量参数;

步骤402:根据所述第二小区列表、第二小区测量事件和第二小区测量参数生成测量指令,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所述测量指令。

其中,移动终端向管理第一小区的基站上报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的测量结果,除了通过判断测量到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是否满足事件的触发条件的方式以外,还可以通过周期性上报的形式,并且移动终端上报的周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可以理解的是,采用门限值触发和上报周期的结合来控制移动终端上报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的测量结果,例如同时满足门限值和上报周期的条件,移动终端上报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的测量结果。

参照图9,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202中的判断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是否满足所述移动终端执行接入,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501:设置定时器进行计时;

步骤502:当在所述定时器的计时上限内获取到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利用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能够接入第二小区。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定时器的计时上限内获取到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可以是在所述定时器的计时上限内获取到所述移动终端测量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的测量结果。其中,定时器的计时上限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定,通过设置定时器进行计时,使得测量指令的发送更加稳定可靠,基于此,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在所述定时器的计时上限内未获取到所述移动终端测量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的测量结果,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测量指令,累计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测量指令的次数。当在计时上限内未获取到来自移动终端的测量结果,则再次向移动终端发送测量指令,使得测量指令的发送更加稳定可靠。

同时,本实施例中基站每向移动终端发送一次测量指令,则会累计发送测量指令的次数,一方面是可以便于统计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测量指令的次数,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基站无休止地发送测量指令,增加负担,例如移动终端已经与基站断开了连接,因此,当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测量指令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停止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测量指令,以保证基站资源的合理利用。

上述实施例既适用于第二小区的数量仅有一个的情况,同时也适用于第二小区的数量有多个的情况,参照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二小区数量为两个时的系统结构框架图,在本实施例中,同样适用上述实施例中向第二小区发送测量指令和切换指令的方法。具体地,移动终端接收到基站的测量指令后,分别测量每个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基站获取移动终端对每个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的测量结果后,使所述移动终端的接入切换至所述第二小区中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以保证该移动终端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此外,基站还可以使移动终端的接入切换至所述移动终端曾经接入过的第二小区,由于移动终端曾经接入过其中一个第二小区,证明该第二小区具备供该移动终端接入的条件,采取这种方式的话,基站可以选择不向移动终端发送测量第二小区信号质量的测量指令,简化移动终端在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之间切换的流程。其中,可以采用标记的方式对移动终端曾经接入的第二小区进行标识。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小区的数量超过两个时,上述使所述移动终端的接入切换至所述第二小区中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以及使所述移动终端的接入切换至所述移动终端曾经接入过的第二小区可以进行组合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二小区的数量为多个,利用定时器设置计时上限对测量指令的发送进行控制时,可以在当定时器的计时上限内未获取到所述移动终端测量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的全部测量结果,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测量指令,并累计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测量指令的次数。即基站要获取到所有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的测量结果,再根据测量结果判断移动终端适合切换至哪一个第二小区,使得移动终端的切换控制更加科学可靠。

在实际应用中,移动终端切换至第二小区后,可能会由于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实际运行情况而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A1-B2事件又再次切换回第一小区,从而出现乒乓效应。因此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移动终端切换到所述第二小区后,还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优化配置指令,所述优化配置指令至少用于调整门限值。其中,该门限值即为A1-B2事件中用于判断信号质量的门限值,该优化配置指令可以根据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情况对该门限值进行灵活配置,通过调整门限值,可以避免移动终端切换至第二小区后又重新切换回第一小区,保证了移动终端接入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该优化配置指令还可以用于改变事件类型,例如将A1事件改变成A5事件,改变移动终端向基站上报测量结果的触发条件,从而避免出现乒乓效应。

下面以一个实际例子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参照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小区切换方法完整的流程图,所述的小区切换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111:获取移动终端的终端能力信息;

步骤112: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支持NSA组网,若否,执行步骤113;若是,则结束流程;

步骤113:向移动终端发送测量指令,使所述移动终端测量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累计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测量指令的次数;

步骤114:判断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测量指令的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次数,若否,执行步骤115;若是,则结束流程;

步骤115:判断是否在定时器的计时上限内获取到所述移动终端的测量结果,若是,执行步骤116;若否,执行步骤113;

步骤116:判断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是否满足所述移动终端执行接入,若是,执行步骤117;若否,则结束流程;

步骤117:将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第二小区;

步骤118: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优化配置指令。

上述流程中所述的第二小区不支持NSA组网,支持NSA组网的基站通过判断接入的移动终端是否支持NSA组网,将不支持NSA组网的移动终端切换至不支持NSA组网的第二小区,从而避免不支持NSA组网的移动终端占用支持NSA组网的基站的资源,达到降低该基站负载的效果,提高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111至步骤118的方法,仅仅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示例性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的方法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上进行调整。

此外,参照图11,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601:向管理所述移动终端接入的第一小区的基站发送终端能力信息,所述第一小区支持NSA组网;

步骤602: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切换指令,切换至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不支持NSA组网。

当移动终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小区切换方法时,具备以下特征和能力:具备移动网络数据功能,例如已经插入sim卡或配置好虚拟sim卡,能够与基站实现移动网络通信。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网络指的是移动、电信、联通运营的2G、3G、4G、5G或更高的网络,这些网络使用专有的频率,有专门的运营商规划、优化、运营,使用这些网络需要完整的登记鉴权计费等手续。同时,该移动终端不支持NSA组网,所述的该移动终端不支持NSA组网,可以是该移动终端硬件本身不支持NSA组网,也可以是该移动终端由于硬件或者软件故障而不支持NSA组网。

其中,移动终端向管理第一小区的基站发送终端能力信息,可以采用主动上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根据基站的要求上报的方式。终端能力信息可以包含终端的ENDC能力,上述实施例中已作出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12,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切换指令之前,先对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进行测量,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701: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测量指令,测量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所述测量指令包含有供所述移动终端判断信号质量的门限值;

步骤702:将测量所述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的测量结果发送至所述基站。

示例性地,所述信号质量可以采用信号强度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的一种标识或综合上述多种信号质量参数表示。而测量指令可以包括第二小区列表、第二小区测量事件和第二小区测量参数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其中,供所述移动终端判断信号质量的门限值可以包含于所述第二小区测量事件中。上述实施例中已对第二小区测量事件的种类作出了解释,在此不再赘述。另外,为提高第二小区信号指令的测量精度,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式得出测量结果。

此外,为避免出现乒乓效应,当所述移动终端的切换到所述第二小区后,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优化配置指令,所述优化配置指令至少用于调整所述门限值。其中,该门限值即为A1-B2事件中用于判断信号质量的门限值,该优化配置指令可以根据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情况对该门限值进行灵活配置,通过调整门限值,可以避免移动终端切换至第二小区后又重新切换回第一小区,保证了移动终端接入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任意进行组合,以实现不同的技术效果。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100。基站100包括:存储器102、处理器101及存储在存储器102上并可在处理器1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运行时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步骤101至步骤103、步骤201至203、步骤301至302、步骤401至402、步骤501至502、步骤111至118的小区切换方法。

处理器101和存储器10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存储器102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如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小区切换方法。处理器1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2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指令,从而实现上述方法步骤101至步骤103、步骤201至203、步骤301至302、步骤401至402、步骤501至502、步骤111至118的小区切换方法。

存储器1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执行上述的小区切换方法。此外,存储器1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102,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102,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102,这些远程存储器102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基站10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实现上述的小区切换方法所需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指令存储在存储器102中,当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101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步骤101至步骤103、步骤201至203、步骤301至302、步骤401至402、步骤501至502、步骤111至118的小区切换方法。

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200。移动终端200包括:存储器202、处理器201及存储在存储器202上并可在处理器2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运行时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步骤601至步骤602、步骤701至步骤702的小区切换方法。

处理器201和存储器20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上述的小区切换方法。

在一实施例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控制处理器执行,例如,被上述基站100中的一个处理器101执行,可使得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1执行上述方法步骤101至步骤103、步骤201至203、步骤301至302、步骤401至402、步骤501至502、步骤111至118的小区切换方法。或者,被上述移动终端200的一个处理器201执行,可使得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01执行上述方法步骤601至步骤602、步骤701至步骤702的小区切换方法。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以上是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申请精神的共享条件下还可作出种种等同的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括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