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挂耳式音频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6385发布日期:2019-11-19 22:03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挂耳式音频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频设备,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挂耳式音频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耳机基本上分为两类,一个是入耳式,一种是骨传导式。其中入耳式戴上后,无法听到环境音,入耳式戴不了多久,耳朵会难受,如果长期配戴,会造成耳朵听力受损。骨传导式,通过头骨将声音直接传到耳膜,初戴者会有痒等不适,而且音效受损,只能针对特殊用途的场合。

还有,另外一种耳挂式耳机,但是现有的存在挂在耳朵不牢靠,容易脱落;因为出音孔是开放式,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出音效果受影响,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挂耳式音频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挂耳式音频设备,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侧的控制电路,及电池;所述壳体为耳挂式结构,用于挂靠于耳朵后侧;所述壳体上端设有发音器;所述壳体近于发音器设有第一出音孔。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壳体内侧设有与发音器联通的导音腔,且所述导音腔设有第二出音孔。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导音腔沿壳体的上端延伸至下端,并且第二出音孔设于导音腔的下端;所述导音腔的上端与发音器出音方向相反的一侧联通。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壳体上端设有用于安装发音器的容纳腔;所述导音腔与容纳腔联通;所述容纳腔凸出于壳体的上端,以使第一出音孔相对应于人体的耳孔。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出音孔的出音方向朝向壳体中部,以使挂在耳朵时,出音孔朝向耳孔;所述第二出音孔的出音方向朝向第一出音孔,以使第二出音孔发出的声音覆盖于耳孔的外侧。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同于安装电池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位于壳体的后侧。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壳体内侧设有用于安装控制电路的固定腔;所述固定腔设于壳体的后侧。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壳体包括用于悬挂于耳朵的上侧的耳挂弧形部,及用于紧靠耳朵后侧的弧形紧靠部;所述耳挂弧形部远于弧形紧靠部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发音器的容纳腔,且所述第一出音孔设于容纳腔;所述第二出音孔设于弧形紧靠部的远于耳挂弧形部的一端;所述导音腔贯穿耳挂弧形部及弧形紧靠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出音孔与第二出音孔均设有网膜。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控制电路设有蓝牙模块或/和拾音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耳挂结构的壳体上端设置发音器,并且在靠近出音器的容纳腔设置相对于耳孔的第一出音孔,以使发音器发出的声音具有定向性,避免受到环境声音的影响,出音效果更佳。在壳体上端设置第一出音孔,下端设置第二出音孔,使得发音器的声音分为两部分传播,第一出音孔的声音方向朝向耳孔,第二出音孔的出音方向覆盖在耳孔的外侧。第二出音孔通过导音腔连通发音器的背腔,并在第二出音孔出口处贴有网膜,以增加第二出音孔的阻尼,过滤高频声音,提升低频声音。本产品增加了产品的低频效应,减少环境的干扰,使得耳朵接收到的声波更加完整,音色更接近实际的声音。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挂耳式音频设备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挂耳式音频设备的出音效果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挂耳式音频设备的挂在耳朵的简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至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纸。

一种挂耳式音频设备,包括壳体10,设于壳体10内侧的控制电路11,及电池12。壳体10为耳挂式结构,用于挂靠于耳朵后侧。壳体10上端设有发音器13。壳体10近于发音器13设有第一出音孔14,发音器13的声音从第一出音孔14传播出去。一般的,发音器13为喇叭。

壳体10内侧设有与发音器13联通的导音腔15,且所述音腔15设有第二出音孔16。发音器13的一部分声波通过导音腔15从第二出音孔16发出,并与第一出音孔14发出的声波在耳孔处汇合,形成对共振场,进而更好的音效传入耳中。第二出音孔16发出的声波具有定向性。

优选的,导音腔15沿壳体10的上端延伸至下端,并且第二出音孔16设于导音腔15的下端。导音腔15的上端与发音器13出音方向相反的一侧联通。

更加优选的,发音器13的出音方向背侧设有背腔,并且背腔与导音腔15联通。如果发音器13出音方向为正相声波,那么发音器13的后侧为反相声波。

壳体10上端设有用于安装发音器13的容纳腔101,并且导音腔15与容纳腔101联通。容纳腔101凸出于壳体10的上端,以使第一出音孔14相对应于人体的耳孔。

其中,第一出音孔14的出音方向朝向壳体10中部,以使挂在耳朵时,出音孔朝向耳孔;第二出音孔16的出音方向朝向第一出音孔14,以使第二出音孔16发出的声音覆盖于耳孔的外侧。

具体的,在图纸中,第一出音孔14的出音方向为向后下方,即朝向耳孔的方向。第二出音孔16的出音方为向前上方,以使第一出音孔14与第二出音孔16的声波能在耳孔前端区域形成叠加的共振场。

壳体10内部设有同于安装电池12的安装腔102。安装腔102位于壳体10上部的后侧,使得控制按键等部件可以安装在壳体上方,方便控制。

壳体10内侧设有用于安装控制电路11的固定腔103。固定腔103设于壳体10下部的后侧。

其中,电池12、控制电路11的安装位置可以互换,但是电池12位于壳体10上部的后侧,控制电路11设于壳体10下部的后侧,是最佳安装。

具体的,壳体10包括用于悬挂于耳朵的上侧的耳挂弧形部104,及用于紧靠耳朵后侧的弧形紧靠部105。耳挂弧形部104远于弧形紧靠部105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发音器13的容纳腔101,且所述第一出音孔14设于容纳腔101。第二出音孔16设于弧形紧靠部105的远于耳挂弧形部104的一端。导音腔15贯穿耳挂弧形部104及弧形紧靠部105。耳挂弧形部104及弧形紧靠部105的弯度根据不同人群设计成不同型号,以供选择。

第一出音孔14与第二出音孔16均设有网膜,增加声波传播的阻尼,能过滤一部分高频声波。

其中,控制电路11设有蓝牙模块或/和拾音器,以方便与其它电子设备无线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耳挂结构的壳体上端设置发音器,并且在靠近出音器的容纳腔设置相对于耳孔的第一出音孔,以使发音器发出的声音具有定向性,避免受到环境声音的影响,出音效果更佳。在壳体上端设置第一出音孔,下端设置第二出音孔,使得发音器的声音分为两部分传播,第一出音孔的声音方向朝向耳孔,第二出音孔的出音方向覆盖在耳孔的外侧。第二出音孔通过导音腔连通发音器的背腔,并在第二出音孔出口处贴有网膜,以增加第二出音孔的阻尼,过滤高频声音,提升低频声音。本产品增加了产品的低频效应,减少环境的干扰,使得耳朵接收到的声波更加完整,音色更接近实际的声音。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