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系统支承件以及扬声器系统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2444发布日期:2019-12-27 15:31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系统支承件以及扬声器系统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连结了两台扬声器系统的连结扬声器系统进行支承的扬声器系统支承件以及扬声器系统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用连结配件将相邻的扬声器系统彼此连结而构成将多个扬声器系统在一个方向上排列的扬声器群集系统的技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91651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有时以会议室、购物中心的活动空间、体育场的有天花板的观众席等上下方向的距离被抑制且在水平方向上具有深度的比较窄的收听区域为对象来进行音响提供。

这种情况下的扬声器系统根据收听区域的宽度的程度,与连结了多个扬声器系统的群集系统相比,连结了两台比较小的扬声器系统的连结扬声器系统更适合。

连结扬声器系统是将具有输出音不在机壳的厚度方向上扩展而在宽度方向上扩展的指向性的扬声器系统在厚度方向上重叠连结两台而成的。将该连结扬声器系统以声音的输出方向成为大致水平方向或接近水平的方向的方式设置在壁面或顶棚面上。由此,能够对上述的在水平方向上具有深度的收听区域提供优选的声音。

在此,研究了在两台扬声器系统的连结中使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结配件。

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结配件以相邻的扬声器系统各自的中心线成为预先设定的规定角度的方式制作,通过螺栓的紧固而固定在各个扬声器系统上。

因此,在将连结扬声器系统设置在收听区域的壁面或顶棚面等上、根据现场的音响特性最佳地调整来自连结扬声器系统的声音的输出方向的情况下,需要拆下螺栓,一边用手支承着连结扬声器系统,一边将连结配件更换为其他连结配件。因此,设置操作性并不好。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设置操作性好的扬声器系统支承件及扬声器系统支承结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结构。

1)一种扬声器系统支承件,包括:

平板状的基部,具有安装于被安装面的安装面;以及

一对侧板,形成为从所述基部向所述基部的一侧相互对置地延伸,

所述侧板具有:

第一切入部,在相对于所述安装面成为第一距离的位置处从外缘切入而形成;

第二切入部,在相对于所述安装面成为第二距离的位置处从外缘切入而形成,所述第二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不同;

第一贯通孔组,该第一贯通孔组是形成在以所述第一切入部内的规定位置为中心的第一圆弧上的多个贯通孔;以及

第二贯通孔组,该第二贯通孔组是形成在以所述第二切入部内的规定位置为中心的第二圆弧上的多个贯通孔。

2)一种扬声器系统支承结构,包括:

第一扬声器系统及第二扬声器系统,在壳体的侧面具有能够螺合螺栓的安装孔部;以及

扬声器系统支承件,

所述扬声器系统支承件具有:

平板状的基部,具有安装于被安装面的安装面;

一对侧板,形成为从所述基部向所述基部的一侧相互对置地延伸;以及

形成在所述侧板上的切入部和多个贯通孔,

所述切入部能够与螺合到所述第一扬声器系统的所述安装孔部上的螺栓的螺纹部卡合,

所述多个贯通孔配置在以与所述切入部的最里侧卡合的所述螺纹部的轴线为中心的圆弧上,且能够与所述第二扬声器系统的所述安装孔部一起被紧固,

所述扬声器系统支承结构使得螺合到所述第一扬声器系统的所述安装孔部上的螺栓的螺纹部与所述切入部卡合,并且将从所述多个贯通孔中选择的一个贯通孔与所述第二扬声器系统的所述安装孔部一起紧固,由此能够调整相对于所述安装面的角度来安装所述第一扬声器系统和所述第二扬声器系统。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得到设置操作性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系统支承结构的实施例的扬声器系统支承结构sk中使用的扬声器系统1的主视图;

图2是扬声器系统1的俯视图;

图3是扬声器系统1的侧视图;

图4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系统支承件的实施例的支架2的立体图;

图5是支架2的侧视图;

图6是扬声器系统sk所具备的连结扬声器系统51的第一连结角度下的侧视图;

图7是在连结扬声器系统51上安装了支架2的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利用支架2以第一支承角度支承连结扬声器系统51的状态的第一支承方式图;

图9是示出利用支架2以第二支承角度支承连结扬声器系统51的状态的第二支承方式图;

图10是示出利用支架2以第三支承角度支承连结扬声器系统51的状态的第三支承方式图;

图11是示出利用支架2以第四支承角度支承连结扬声器系统51的状态的第四支承方式图;

图12是示出将连结扬声器系统51的连结角度作为第二连结角度的连结扬声器52的侧视图;

图13是示出利用支架2以第五支承角度支承连结扬声器系统52的状态的第五支承方式图;

图14是示出利用支架2以第六支承角度支承连结扬声器系统52的状态的第六支承方式图;

图15是示出利用支架2以第七支承角度支承连结扬声器系统52的状态的第七支承方式图;

图16是示出利用支架2以第八支承角度支承连结扬声器系统52的状态的第八支承方式图;

图17是示出利用支架2以第八支承角度支承连结扬声器系统51的状态的第八支承方式图;

图18是示出在连结扬声器系统52中在不使用的安装孔部15a、15c、15d上安装了帽8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9是图18中的s19-s19位置的帽8的安装图;

图20是示出在连结扬声器系统51中在不使用的安装孔部15b、15c、15d上安装了帽8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1是示出作为支架2的变形例的支架2a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实施例的扬声器系统支承结构sk及支架2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系统支承结构及扬声器系统支承件。

(实施例)

扬声器系统支承结构sk包括连结扬声器系统51和支架2(见图8)。如图6所示,连结扬声器系统51是将两台扬声器系统1以声音的输出方向为相同方向(图6的左方向)的方式排列并使用连结部件4来连结的系统。

首先,参照图1~图3说明扬声器系统1。为了便于说明,将扬声器系统1的上下(厚度)、左右(宽度)、前后(进深)的各方向规定为图1~图3所示的方向。

扬声器系统1包括壳体11、扬声器格栅12、以及容纳在壳体11内部的扬声器单元sp(图2)。

壳体11呈上下及左右大致对称的六面体,厚度随着朝向后方而减小。

在壳体11中,在厚度最大的前端部安装有扬声器格栅12。从容纳在壳体11内部的扬声器单元sp输出的声音通过扬声器格栅12放出到壳体11的外部。放出的声音的中心轴表示为中心轴cl1。

从壳体11向其外部放出的声音特别是厚度方向的指向性预先通过设计被调整、抑制。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扬声器系统1作为厚度方向的指向性从放音面13的上端及下端起,分别与中心轴cl1所成的角度具有角度θa1的扩展。角度θa1例如为7.5°,与一般的扬声器系统相比被大幅地抑制、且强调了中心轴cl1方向的指向性。由此,从扬声器系统1放出的声音的上下方向的扩展如图3所示成为角度θa的范围。

扬声器系统1在以中心轴cl1的位置为中心的左右及上下,实用上的形状分别对称。

壳体11形成为四角的棱线部分挖成l字状的凹部113。在成为各凹部113的侧面的面的前部,设有形成有内螺纹的连结安装部14。

在壳体11的成为左右方向上的最大宽度的侧面111、111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孔组15。由于壳体11为左右对称形状,因此以图3所示的右侧视图的安装孔组15为代表进行说明。

在图3中,安装孔组15的中心位于圆弧ln1上,并包含上下对称配置的共计4处安装孔部15a~15d的组,该圆弧ln1的中心位于中心轴cl1上。

安装孔部15a~15d分别具有内螺纹部15a1~15d1和直径扩大而成为座的座部15a2~15d2。安装孔部15a~15d的形状相同。内螺纹部15a1~15d1也可以如图19中截面形状所示,在壳体11的内侧设置带螺母板9,将该螺母91的内螺纹91a作为内螺纹部15a1~15d1。此时的截面形状如图19所示。

接着,参照图4及图5对支架2进行说明。

支架2具有:基部21,其为以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矩形的平板状部位;以及一对侧板22、23,其从基部2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经由弯曲r向相同的正交方向立起并对置。

在基部21上左右对称地形成有一对安装孔组211、212。

如图4所示,安装孔组211、212分别具有多个贯通孔211a、212a。

侧板22、23为左右对称形状。以下,作为代表,针对右侧的侧板22,参照作为其侧视图的图5进行详述。

侧板22具有安装部3。

安装部3包括内侧切入部31、外侧切入部32、内贯通孔组34以及外贯通孔组35。

如图5所示,在上缘部22a上,内侧切入部31和外侧切入部32在相对于安装面21a的前后方向上分离并以相同形状形成,该上缘部22a是侧板22的外缘中的上侧的边缘部。

具体而言,侧板22的内侧切入部31和外侧切入部32形成在相对于安装面21a在前后方向上为不同距离的位置。在该例中,在侧板22中,与内侧切入部31形成位置距安装面21a的距离(第一距离)相比,外侧切入部32的形成位置距安装面21a的距离(第二距离)较大(较远)。

内侧切入部31和外侧切入部32从上缘部22a向下前方倾斜地切入。内侧切入部31和外侧切入部32的最内部分别形成为以中心cl31、cl32为中心的半圆状。

中心cl31、cl32分别成为能够与安装孔部15a~15d螺合的螺栓在内侧切入部31及外侧切入部32的最内部卡合时的螺栓的螺纹部的轴线的位置。

在偏向前缘部22b的下方的位置形成有纵切入部33,该前缘部22b是侧板22的外缘中的前侧的边缘部。纵切入部33形成为从前缘部22b向后方切入,最内部是以中心cl33为中心的半圆状。

在靠近侧板22的下缘部22c的位置形成有内贯通孔组34(第一贯通孔组34)。内贯通孔组34是在圆弧ln31(第一圆弧ln31)上排列的贯通孔的组,该圆弧ln31以作为内侧切入部31的规定位置的中心cl31为中心,且半径为半径r31。

内贯通孔组34在该例中是三个贯通孔34a~34c。贯通孔34a的位置在图5中以连结其中心和中心cl31的线段与基部21的安装面21a平行的方式决定。

在相对于内贯通孔组34靠近上缘部22a的位置形成有外贯通孔组35(第二贯通孔组35)。

外贯通孔组35是在圆弧ln32(第二圆弧ln32)上排列的贯通孔的组,该圆弧ln32以作为外侧切入部32的规定位置的中心cl32为中心,且半径为半径r32。

外贯通孔组35在该例中是5个贯通孔35a~35e。

另外,在该例子中,半径r31和半径r32被设定为相同的值。

内贯通孔组34的贯通孔34a~34c及外贯通孔组35的贯通孔35a~35e形成为与壳体11的安装孔部15a~15d的内螺纹部15a1~15d1螺合的螺栓的螺纹部能够通过且该螺栓的头部不能通过的形状。

另外,内侧切入部31、外侧切入部32、及纵切入部33的切入宽度也同样为与内螺纹部15a1~15d1螺合的螺栓的螺纹部能够通过且该螺栓的头部不能通过的宽度。

如图6所示,将两台扬声器系统1在上下方向上排列(重叠),通过用连结部件4将放在上面的扬声器系统1的下侧的连结安装部14和下侧的扬声器系统1的上侧的连结安装部14连结起来,由此连结扬声器系统1的前部侧。

连结部件4是连结板41和螺母板42的组。

连结板41是并排设置有一对贯通孔的金属板。螺母板42是并列设置一对贯通孔并在其中一一个上焊接固定有螺母的所谓的带板螺母。

螺栓43a穿过连结板41的一个贯通孔并与一个扬声器系统1的连结部件4螺合,同样地,螺栓43b穿过螺母板42的未带螺母的贯通孔并与另一个扬声器系统1的连结部件4螺合。

连结板41和螺母板42通过使连结螺栓44穿过连结板41的另一个贯通孔并与螺母板42的螺母螺合,能够以直线状或弯曲成任意角度的方式连结固定。

通过使用该连结部件4,两台扬声器系统1至少能够取得图6所示的各中心轴cl1平行的第一姿势以及上下的扬声器系统1的中心轴cl1彼此斜交的第二姿势。

在该例子中,如图12所示,第二姿势是下侧的扬声器系统1的壳体11的上表面和上侧的扬声器系统1的壳体11的下表面大致平行的姿势。

以下,为了说明上的区分,将中心轴cl1彼此平行的第一姿势的连结扬声器系统称为连结扬声器系统51,将第二姿势的连结扬声器系统称为连结扬声器系统52。

在图12所示的第二姿势中,成为上侧的扬声器系统1的安装孔部15c与成为下侧的扬声器系统1的安装孔部15b之间的距离lb,与支架2中的半径r32一致。

如图7所示,支架2以在侧板22、23之间夹持连结扬声器系统51、52方式进行支承,能够使安装面21a与作为安装壁wl的表面的被安装面抵接而进行安装。

首先,主要参照图8~图11也包含顺序来说明扬声器系统支承结构sk对连结扬声器系统51的安装方式。在此,安装壁wl是侧壁。

在经由支架2将第一姿势的连结扬声器系统51安装在安装壁wl上的情况下,利用作为上侧的扬声器系统1的安装孔组15内的最下面的安装孔部15d和作为下侧的扬声器系统1的安装孔组15内的最上面的安装孔部15a。

首先,对于连结扬声器系统51,如图6所示,在作为上侧的扬声器系统1的左右的安装孔部15d中,使卡合用螺栓bt1分别螺合到中途而不紧固。

连结部件4的螺栓43a、43b和连结螺栓44在两个壳体11的中心轴cl1成为平行的位置被紧固。

对于支架2,利用地脚螺栓61如上述那样将螺母62紧固安装在安装壁wl上。安装姿势是内侧切入部31及外侧切入部32的开口成为铅垂上方的姿势。

在连结扬声器系统51的声音的输出方向接近水平的情况下(中心轴cl1接近水平的情况),如图8及图9所示,将卡合用螺栓bt1与支架2的靠近基部21侧的内侧切入部31(也称为第一切入部31)卡合。

内侧切入部31的开口为铅垂上方。因此,连结扬声器系统51通过卡合用螺栓bt1向内侧切入部31的最内部的卡合,由支架2支承而不会落下。

如果通过人手使由支架2支承的连结扬声器系统51以卡合用螺栓bt1为中心转动,则能够从内贯通孔组34的三个贯通孔34a~34c中选择一个贯通孔来进行螺栓固定。

因此,操作者从贯通孔34a~34c中选择连结扬声器系统51成为所希望的安装角度的贯通孔,使固定用螺栓bt2穿过该贯通孔并拧紧固定在安装孔部15a上。

由此,能够将连结扬声器系统51以分别与所选择的贯通孔34a~34c对应的安装角度固定在支架2上。

在决定姿势并最终固定时,左右的卡合用螺栓bt1也以规定的转矩紧固。

图8是将固定用螺栓bt2穿过贯通孔34a而紧固固定在下侧的扬声器系统1的安装孔部15a上的第一支承方式。在该例中,中心轴cl1与壁面wl所成的角度αa为90°。

图9是将连结扬声器系统51设为声音的输出方向稍向下并将固定用螺栓bt2穿过贯通孔34c紧固固定在下侧的扬声器系统1的安装孔部15a上的第二支承方式。在该例子中,中心轴cl1与壁面wl所成的角度αb为60°。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使固定用螺栓bt2穿过了贯通孔34b时的中心轴cl1与壁面wl所成的角度为角度αa和角度αb的中间的角度(例如75°)。

从图9可知,在使卡合用螺栓bt1与内侧切入部31卡合的状态下进一步使连结扬声器系统51的姿势朝下时,下侧的扬声器系统1的壳体11的后部有时会与从安装壁wl突出的地脚螺栓61干扰。

为了避免这种干扰,支架2包括外侧切入部32,该外侧切入部32在比内侧切入部31远离安装壁wl的位置处支承连结扬声器系统51。

如图10所示,使在安装孔部15d中螺合到中途的卡合用螺栓bt1与外侧切入部32(也称为第二切入部32)卡合。

支架2以外侧切入部32向铅垂上方开口的姿势安装在安装壁wl上。因此,通过使卡合用螺栓bt1在最里部与外侧切入部32卡合,连结扬声器系统51由支架2支承而不会落下。

当通过人手使由支架2支承的连结扬声器系统51以卡合用螺栓bt1为中心转动时,下侧的扬声器系统1的安装孔部15a和外贯通孔组35的5个贯通孔35a~35e根据转动角度而相匹配。

因此,通过从贯通孔35a~35e中选择一个贯通孔并用固定用螺栓bt2固定,能够以与所选择的贯通孔对应的角度姿势将连结扬声器系统51连结支承在支架2上。

在决定姿势并最终固定时,左右的卡合用螺栓bt1也以规定的转矩紧固。

图10是将固定用螺栓bt2穿过贯通孔35a而紧固固定在下侧的扬声器系统1的安装孔部15a上的第三支承方式。在该例子中,中心轴cl1与安装壁wl所成的角度αc约为45°。

图11是将连结扬声器系统51的声音的输出方向设为接近铅垂下方的朝向的支承方式。即,是将固定用螺栓bt2穿过贯通孔35e而紧固固定在下侧的扬声器系统1的安装孔部15a上的第四支承方式。在该例子中,中心轴cl1与壁面wl所成的角度αd约为30°。

接着,主要参照图12~图16对将第二姿势的连结扬声器系统52经由支架2安装在安装壁wl上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的连结固定中,利用作为上侧的扬声器系统1的安装孔组15内的从下数第二个安装孔部15c和作为下侧的扬声器系统1的安装孔组15内的从上数第二个安装孔部15b。

首先,对于连结扬声器系统52,如图12所示,在作为上侧的扬声器系统1的左右的安装孔部15c中,使卡合用螺栓bt1分别螺合到中途而不紧固。

连结部件4的螺栓43a、43b和连结螺栓44被紧固成两个壳体11的中心轴cl1斜交,形成角度θb的2倍的角度。

角度θb如参照图3的已述那样,例如设为与角度θa1相同的值。

对于连结扬声器系统52,作为输出声音的中心的轴如图12所示,为了方便用连结中心轴clh表示。连结中心轴clh是通过两台扬声器系统1的各中心轴cl1之间的中央的轴。

在从连结扬声器系统52输出的声音的输出方向接近水平的情况下(在连结中心轴clh接近水平的情况下),如图13及图14所示,使卡合用螺栓bt1与支架2的靠近基部21侧的内侧切入部31(第一切入部31)卡合。

支架2以内侧切入部31向铅垂上方开口的姿势安装在安装壁wl上。因此,通过使卡合用螺栓bt1在最里部与内侧切入部31卡合,连结扬声器系统52被支架2支承而不会落下。

当通过人手使由支架2支承的连结扬声器系统52以卡合用螺栓bt1为中心转动时,下侧的扬声器系统1的安装孔部15b和内贯通孔组34的三个贯通孔34a~34c根据转动角度而相匹配。因此,通过从内贯通孔组34的三个贯通孔34a~34c中选择一个贯通孔并利用固定用螺栓bt2进行固定,能够以与选择对应的角度姿势将连结扬声器系统52连结支承在支架2上。

在决定姿势并最终固定时,左右的卡合用螺栓bt1也以规定的转矩紧固。

图13是将固定用螺栓bt2穿过贯通孔34a而紧固固定在下侧的扬声器系统1的安装孔部15b上的第五支承方式。在该例中,连结中心轴clh与安装壁wl所成的角度αaa为90°。

图14是将连结扬声器系统52设为声音的输出方向稍向下并将固定用螺栓bt2穿过贯通孔34c紧固固定在下侧的扬声器系统1的安装孔部15b上的第六支承方式。在该例中,连结中心轴clh与安装壁wl所成的角度αab为60°。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使固定用螺栓bt2穿过了贯通孔34b时的连结中心轴clh与安装壁wl所成的角度为角度αaa和角度αab的中间角度(例如75°)。

从图14可知,在使卡合用螺栓bt1与内侧切入部31卡合的状态下进一步使连结扬声器系统52的姿势朝下时,下侧的扬声器系统1的壳体11的后部有时会与从安装壁wl突出的地脚螺栓61干扰。

为了避免该干扰,与连结扬声器系统51的情况同样地,将连结扬声器系统52由外侧切入部32支承,该外侧切入部32在比内侧切入部31更远离的位置处支承。

如图15所示,使在安装孔部15c中螺合到中途的卡合用螺栓bt1与外侧切入部32(第二切入部32)卡合。

支架2以外侧切入部32向铅垂上方开口的姿势安装在安装壁wl上。因此,通过使卡合用螺栓bt1在最里部与外侧切入部32卡合,连结扬声器系统52被支架2支承而不会落下。

当通过人手使由支架2支承的连结扬声器系统52以卡合用螺栓bt1为中心转动时,下侧的扬声器系统1的安装孔部15b和外贯通孔组35的五个贯通孔35a~35e根据转动角度而相匹配。

因此,从贯通孔35a~35e中选择一个贯通孔并通过固定用螺栓bt2将支架2与下侧的扬声器系统1的安装孔部15b一起紧固固定。由此,能够以与选择对应的角度姿势将连结扬声器系统52连结支承在支架2上。

在决定姿势并最终固定时,左右的卡合用螺栓bt1也以规定的转矩紧固。

图15是将固定用螺栓bt2穿过贯通孔35a而紧固固定在下侧的扬声器系统1的安装孔部15b上的第七支承方式。在该例子中,连结中心轴clh与安装壁wl所成的角度αac约为45°。

图16是将连结扬声器系统52的声音的输出方向设为接近垂直下方的朝向的支承方式。即,是将固定用螺栓bt2穿过贯通孔35e而紧固固定在下侧的扬声器系统1的安装孔部15b上的第八支承方式。在该例子中,连结中心轴clh与安装壁wl所成的角度αad约为30°。

在上述第一~第八支承方式中,安装壁wl为顶壁时的铅垂方向与中心轴cl1及连结中心轴clh所成的角度在第一支承方式(图8)和第五支承方式(图13)中为0°。另外,在第二~第四支承方式(图9~图11)中为角度βb~βd,在第六~第八支承方式(图14~图16)中为角度βab~βad。

如上所述,支架2具有内侧切入部31和外侧切入部32。因此,能够在接近安装壁wl的位置和远离安装壁wl的位置的多个位置支承连结扬声器系统51、52。

由此,在经由支架2将连结扬声器系统51、52安装在安装壁wl上时,在中心轴cl1、连结中心轴clh相对于安装壁wl的角度变大的情况等下,不会发生壳体11与地脚螺栓61干涉而不能进行姿势调整的情况。

另外,能够在不与地脚螺栓61干涉的范围内在尽可能接近安装壁wl的位置支承质量较大的连结扬声器系统51、52。由此,施加到支架2和安装壁wl的连结位置的力矩被抑制,所以支架2的安装强度设计的自由度提高。

如图8~图16所示,在调整连结扬声器系统51、52的安装姿势、即中心轴cl1、连结中心轴clh相对于安装壁wl的角度时,虽然需要拆下固定用螺栓bt2,但卡合用螺栓bt1不需要拆下而仅是松开即可。

另外,在进行该调整时,连结扬声器系统51、52的自重由卡合用螺栓bt1与内侧切入部31或外侧切入部32的卡合而由支架2支承。

因此,操作者不用支承连结扬声器系统51、52的自重,调整操作中的操作者的负荷少,连结扬声器系统51、52的设置操作性好。

接着,对使用支架2的纵切入部33支承连结扬声器系统51、52的方式进行说明。

图17示出了将支架2的基部21安装在所谓的pa扬声器座架7的支承板71上并将连结扬声器系统51经由支架2安装在pa扬声器座架7上的例子。

在图17中,支架2的纵切入部33向上方开放并向下切入。因此,通过使卡合用螺栓bt1进入并卡合到纵切入部33,连结扬声器系统51的自重被支架2支承。

另外,使从纵切入部33的中心cl33到内贯通孔组34的贯通孔34c的中心的距离l33(图5)与连结扬声器系统51的距离la(图6)一致。距离la是上侧的扬声器系统1中的安装孔部15d的中心与下侧的扬声器系统1中的安装孔部15a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由此,如图17所示,通过将固定用螺栓bt2穿过贯通孔34c紧固到下侧扬声器系统1的安装孔部15a上,并且也紧固卡合用螺栓bt1,由此连结扬声器系统51相对于支架2被牢固地固定。

纵切入部33的形成位置在图17中的左右方向上设置在支架的偏向左方的位置上。由于连结扬声器系统51、52的前后方向的重心位置位于安装孔组15的前方,因此其重心的水平位置难以从pa扬声器座架7的支承板71向外侧偏离。因此,能够通过pa扬声器座架7稳定地支承连结扬声器系统51和52。

以上详述的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的结构,也可以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了变形的变形例。

也可以将与安装孔部15a~15d弹性卡合而堵塞孔的帽8(图19)预先安装在不使用的孔中。

对此,参照图18~图20进行说明。

图18是示出在连结扬声器系统52中、在下侧的扬声器系统1中的不使用的安装孔部15a、15c、15d上安装了帽8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9是图18中的s19-s19位置处的截面图。

图20是示出在连结扬声器系统51中、在下侧的扬声器系统1中的不使用的安装孔部15b、15c、15d上安装了帽8的状态的侧视图。

扬声器系统1是能够单独使用的通用品。因此,在作为连结扬声器系统51、52使用的情况下,在安装孔组15的安装孔部15a~15d中有不使用的安装孔部。

具体而言,在成为上侧的扬声器系统1中,不使用安装孔部15a、15b。另外,在成为下侧的扬声器系统1中,至少不使用安装孔部15c、15d。

因此,在作为成套商品(该成套产品将连结扬声器系统51、52作为组包含)进行销售的情况下,也可以预先决定成为上侧及下侧的扬声器系统1,分别对不使用的安装孔部在出厂时安装帽8。

由此,设置现场的扬声器系统1的上下的差异消失,操作效率及操作品质提高。

此外,也可以在现场确定将连结扬声器系统设为第一姿势还是设为第二姿势之后,如图18和图20所示,再在下侧的扬声器系统1中,用帽8堵住在各自的姿势下不使用的安装孔部15a或安装孔部15b,实施角度调整操作。

由此,与支架2的贯通孔34a~34c、35a~35e匹配地、将能够紧固螺栓的安装孔部确定为仅一个,因此操作效率提高,减少了操作错误。

两个扬声器系统1在第一姿势和第二姿势下所成的角度不限于上述示例。

支架2和连结部件4的材质不受限制。例如不锈钢。

在支架2中,若将内侧切入部31及内贯通孔组34、外侧切入部32及外贯通孔组35分别作为组,则组数量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在该情况下,各组的切入部的位置与安装面21a之间的距离只要按照各组不同的方式设置即可。

支架2无论安装壁wl是顶棚面、还是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的侧壁面,内侧切入部31和外侧切入部32的切入方向均被设定成能够利用自重支承连结扬声器系统51、52。

即,内侧切入部31和外侧切入部32在上缘部22a开口,向从支架2的安装面2a离开的方向切入。

该支架2也可以变形为作为连结扬声器系统51、52的侧壁专用安装件而特殊化的支架2a。

图21是支架2a的侧视图,是与图5对应的图。

如图21所示,支架2a具有分别与支架2的内侧切入部31和外侧切入部32对应的内侧切入部31a和外侧切入部32a。内侧切入部31a和外侧切入部32a在上缘部22a开口,并向接近支架2a的安装面2a的方向切入。该切入方向也可以是与安装面2a平行的方向。

支架2a难以将连结扬声器系统51、52安装在顶棚面上,但能够将与支架2同样地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的侧壁作为安装壁wl进行安装,在该安装中,安装强度设计的自由度提高,连结扬声器系统51、52的设置操作性好。

符号说明

1扬声器系统

11壳体

111侧面

113凹部

12扬声器格栅

13放音面

14连结安装部

15安装孔组

15a~15d安装孔部

15a1~15d1内螺纹部

15a2~15d2座部

2、2a支架

21基部

21a安装面

211、212安装孔组

211a、212a贯通孔

22、23侧板

22a上缘部

22b前缘部

22c下缘部

3安装部

31、31a内侧切入部(第一切入部)

32、32a外侧切入部(第二切入部)

33纵切入部(第三切入部)

34内贯通孔组(第一贯通孔组)

34a~34c贯通孔

35外贯通孔组(第二贯通孔组)

35a~35e贯通孔

4连结部件

41连结板

42螺母板

43a、43b螺栓

44连结螺栓

51、52连结扬声器系统

61地脚螺栓

62螺母

7扬声器座架

71支承板

8帽

9带螺母板

91螺母

91a内螺纹

bt1卡合用螺栓

bt2固定用螺栓

cl1中心轴

clh连结中心轴

cl31、cl32、cl33中心

la、lb距离

ln1、ln31、ln32圆弧

r31、r32半径

sk扬声器系统支承结构

sp扬声器单元

wl安装壁

θa、θa1、θb角度

αa~αd、αaa~αad、βb~βd、βab~βad角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