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充电仓耳塞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45165发布日期:2020-12-01 13:24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充电仓耳塞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充电仓耳塞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充电仓耳塞盒。



背景技术:

蓝牙耳机就是将蓝牙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使用者可以免除恼人电线的牵绊,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自从蓝牙耳机问世以来,一直是行动商务族提升效率的好工具,蓝牙耳机使用时拥有自主的电源供应,所以脱离设备使用时需要进行充电操作,为了更好的收纳与充电,人们开发出充电仓耳塞盒对其进行收纳,通过通过盒子内部供电装置进行充电,方便了充电操作的同时,增加了设备使用的续航时间。

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01921562879.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减压充电耳机盒装置,包括电源盒和耳机,电源盒上设有2个耳机存放槽,耳机存放槽的槽底固定有顶针,耳机存放槽内均放置有耳机,顶针连接耳机,电源盒的一侧设有手感圈,手感圈内设有凹槽,凹槽内固定有弹性发声组件,弹性发声组件和凹槽的内壁接触发声;电源盒内设有电源盒喇叭、律动灯条;电源盒的一侧设有轻触开关。上述专利中的一种减压充电耳机盒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不能便捷进行充电线的收纳,不便于耳机盒的充电操作与线缆的收纳,且设备不具有定位功能,较易丢失,不便于寻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便捷进行充电线的收纳,不便于耳机盒的充电操作与线缆的收纳,且设备不具有定位功能,较易丢失,不便于寻找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充电仓耳塞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1、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充电仓耳塞盒,包括主体、收线室和支架,所述主体的顶部设置有转轴,且转轴的外侧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边侧设置有转盘,且转盘的外侧设置有卡钩,所述转盘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卡钩的边侧设置有固定杆,所述顶盖的内壁设置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外侧设置有连接件,并且连接件的端部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端部设置有升降块,且升降块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升降块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架。

优选的,所述收线室设置于主体的外侧,且收线室的内部设置有收线盘,并且收线盘的边侧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的内部贯穿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的端部设置有固定槽,所述收线室的边侧设置有固定条,且固定条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轴,并且固定轴的外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的边侧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支架设置于第二滑块的边侧,且支架的端部设置有卡杆,所述固定条的顶部设置有卡扣,且卡扣的端部设置有第四弹簧。

优选的,所述主体与顶盖通过转轴构成转动结构,且顶盖的活动范围为0°~90°。

优选的,所述顶盖同构卡钩与固定杆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卡钩通过转盘与第一滑块之间构成转动结构,并且第一滑块通过第一弹簧与顶盖之间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升降块通过第二弹簧与主体之间构成升降结构,且升降块的中轴线与第二弹簧的中轴线相互重合,并且安装架关于升降块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收线盘通过第一齿轮与收线室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收线盘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构成传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通过第三弹簧与固定槽之间构成升降结构,且第二齿轮通过控制杆与第三弹簧之间构成旋转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架通过第二滑块与连接杆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连接杆通过固定轴与固定条之间构成转动结构,并且支架通过卡杆与固定条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架通过卡扣与固定条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卡扣的圆心与第四弹簧的圆心相互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充电仓耳塞盒,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转动顶盖外侧的转盘,使其带动内部的卡钩旋转,使两侧的卡钩由固定杆上分离,分离后第一滑块会通过边侧的第一弹簧拉动滑向两侧,能够便捷的使顶盖与主体相互分离或连接,便于顶盖的闭合操作,有利于设备内部耳机的收纳与防护,接着转动顶部顶盖,使其围绕底部转轴转动开合,便于内部耳机的防护,且转动时内部的固定块跟随移动,使外侧的连接件跟随转动,当连接件转动时,端部的传动杆被带动升降,配合底部的第二弹簧,能够令端部的升降块有效跟随开闭盒盖进行升降移动,当顶盖打开时内部升降块带动安装架上移,有效带动内部的耳机上升,便于内部耳机的拿取,闭合时下压传动杆令底部的第二弹簧受到挤压压缩,令升降块带动安装架内部的耳机下降至合适位置,便于收纳充电操作,使用方便;

2、需要充电时,可以转动设备背面收线室上的控制杆,转动控制杆带动外侧的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传动,令内部的收线盘能够有效旋转,数据线中部固定于收线盘外侧,两端分别由收线室顶部与底部的开口脱出,能够便捷对线缆长度进行调节与收放,便于设备数据线的收纳,减少需要充电使用时线缆找不到的情况,提高使用的便捷性,当数据线收放至合适长度后,可以向内部按动外侧的控制杆,使其带动外侧第二齿轮向下移动,并挤压端部第三弹簧,令第二齿轮后移至第一齿轮内侧,同时转动第二齿轮,令第二齿轮外侧与第一齿轮内侧相互卡合,配合内部第三弹簧能够有效便捷的稳定第二齿轮的位置,令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脱出不能传动并卡合第一齿轮的转动,使设备有效的进行线缆的固定,使用时只需再次向内推动控制杆,并转动调节第二齿轮角度,使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卡齿再次卡合即可,操作便捷使用方便;

3、可以向下拉动外侧的支架,使其由固定条顶部的卡扣上脱出,卡扣通过第四弹簧向内收缩有效对支架进行卡合固定,便于外侧支架的展开使用,也便于支架的收起,减少空间占用,之后拉动支架使其沿外侧第二滑块向下滑动,滑动停止后向内转动支架,使其通过连接轴围绕连接杆平行转动,同时连接杆围绕固定轴与固定条之间转动,令固定条与支架的中轴线相互重合,此时向上推动支架,令端部的卡杆与固定条底部孔槽相互插接卡合,有效展开外侧的支架,便于设备使用时桌面的放置,也利于底部充电操作,长时间放置时支架能够有效进行防潮散热,便于设备的使用,设备内部设置有蓝牙定位系统,能够有效连接手机并进行定位查找,大大提高设备的查找便捷性。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发明能够通过通讯设备便捷的与其他操作者进行通讯联系,且内部近电报警装置能够便捷的进行拆装使用,有利于设备的维修与检测,有效提高了安全防护的效果,减少危险发生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充电仓耳塞盒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充电仓耳塞盒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充电仓耳塞盒的卡钩与固定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充电仓耳塞盒的连接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充电仓耳塞盒的收线室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充电仓耳塞盒的第二齿轮与固定槽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充电仓耳塞盒的固定条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转轴;3、顶盖;4、转盘;5、卡钩;6、第一滑块;7、第一弹簧;8、固定杆;9、固定块;10、连接件;11、传动杆;12、升降块;13、第二弹簧;14、安装架;15、收线室;16、收线盘;17、第一齿轮;18、第二齿轮;19、控制杆;20、第三弹簧;21、固定槽;22、固定条;23、固定轴;24、连接杆;25、连接轴;26、第二滑块;27、支架;28、卡杆;29、卡扣;30、第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参照图1-7,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充电仓耳塞盒,包括主体1、转轴2、顶盖3、转盘4、卡钩5、第一滑块6、第一弹簧7、固定杆8、固定块9、连接件10、传动杆11、升降块12、第二弹簧13、安装架14、收线室15、收线盘16、第一齿轮17、第二齿轮18、控制杆19、第三弹簧20、固定槽21、固定条22、固定轴23、连接杆24、连接轴25、第二滑块26、支架27、卡杆28、卡扣29和第四弹簧30,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转轴2,且转轴2的外侧设置有顶盖3,顶盖3的边侧设置有转盘4,且转盘4的外侧设置有卡钩5,转盘4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滑块6,且第一滑块6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弹簧7,卡钩5的边侧设置有固定杆8,顶盖3的内壁设置有固定块9,且固定块9的外侧设置有连接件10,并且连接件10的端部设置有传动杆11,传动杆11的端部设置有升降块12,且升降块1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弹簧13,升降块12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架14;

进一步的,收线室15设置于主体1的外侧,且收线室15的内部设置有收线盘16,并且收线盘16的边侧设置有第一齿轮17,第一齿轮17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齿轮18,且第二齿轮18的内部贯穿有控制杆19,控制杆19的端部设置有第三弹簧20,且第三弹簧20的端部设置有固定槽21,收线室15的边侧设置有固定条22,且固定条22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轴23,并且固定轴23的外侧设置有连接杆24,连接杆24的端部设置有连接轴25,且连接轴25的边侧设置有第二滑块26,支架27设置于第二滑块26的边侧,且支架27的端部设置有卡杆28,固定条22的顶部设置有卡扣29,且卡扣29的端部设置有第四弹簧30;

进一步的,主体1与顶盖3通过转轴2构成转动结构,且顶盖3的活动范围为0°~90°,使其围绕底部转轴2转动开合,便于内部耳机的防护;

进一步的,顶盖3同构卡钩5与固定杆8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卡钩5通过转盘4与第一滑块6之间构成转动结构,并且第一滑块6通过第一弹簧7与顶盖3之间构成滑动结构,能够便捷的使顶盖3与主体1相互分离或连接,便于顶盖3的闭合操作,有利于设备内部耳机的收纳与防护;

进一步的,升降块12通过第二弹簧13与主体1之间构成升降结构,且升降块12的中轴线与第二弹簧13的中轴线相互重合,并且安装架14关于升降块12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当顶盖3打开时内部升降块12带动安装架14上移,有效带动内部的耳机上升,便于内部耳机的拿取;

进一步的,收线盘16通过第一齿轮17与收线室15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收线盘16通过第一齿轮17与第二齿轮18之间构成传动结构,数据线中部固定于收线盘16外侧,两端分别由收线室15顶部与底部的开口脱出,能够便捷对线缆长度进行调节与收放,便于设备数据线的收纳,减少需要充电使用时线缆找不到的情况;

进一步的,第二齿轮18通过第三弹簧20与固定槽21之间构成升降结构,且第二齿轮18通过控制杆19与第三弹簧20之间构成旋转结构,配合内部第三弹簧20能够有效便捷的稳定第二齿轮18的位置,令第一齿轮17与第二齿轮18相互脱出不能传动并卡合第一齿轮17的转动,使设备有效的进行线缆的固定;

进一步的,支架27通过第二滑块26与连接杆24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连接杆24通过固定轴23与固定条22之间构成转动结构,并且支架27通过卡杆28与固定条22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便于设备使用时桌面的放置,也利于底部充电操作,长时间放置时支架27能够有效进行防潮散热,便于设备的使用;

进一步的,支架27通过卡扣29与固定条22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卡扣29的圆心与第四弹簧30的圆心相互重合,便于外侧支架27的展开使用,也便于支架27的收起,减少空间占用。

本发明中,根据图1-4所示,转动顶盖3外侧的转盘4,使其带动内部的卡钩5旋转,使两侧的卡钩5由固定杆8上分离,分离后第一滑块6会通过边侧的第一弹簧7拉动滑向两侧,能够便捷的使顶盖3与主体1相互分离或连接,便于顶盖3的闭合操作,有利于设备内部耳机的收纳与防护,接着转动顶部顶盖3,使其围绕底部转轴2转动开合,便于内部耳机的防护,且转动时内部的固定块9跟随移动,使外侧的连接件10跟随转动,当连接件10转动时,端部的传动杆11被带动升降,配合底部的第二弹簧13,能够令端部的升降块12有效跟随开闭盒盖进行升降移动,当顶盖3打开时内部升降块12带动安装架14上移,有效带动内部的耳机上升,便于内部耳机的拿取,闭合时下压传动杆11令底部的第二弹簧13受到挤压压缩,令升降块12带动安装架14内部的耳机下降至合适位置,便于收纳充电操作,使用方便;

根据图1、图2和图5所示,需要充电时,可以转动设备背面收线室15上的控制杆19,转动控制杆19带动外侧的第二齿轮18与第一齿轮17传动,令内部的收线盘16能够有效旋转,数据线中部固定于收线盘16外侧,两端分别由收线室15顶部与底部的开口脱出,能够便捷对线缆长度进行调节与收放,便于设备数据线的收纳,减少需要充电使用时线缆找不到的情况,提高使用的便捷性,当数据线收放至合适长度后,可以向内部按动外侧的控制杆19,使其带动外侧第二齿轮18向下移动,并挤压端部第三弹簧20,令第二齿轮18后移至第一齿轮17内侧,同时转动第二齿轮18,令第二齿轮18外侧与第一齿轮17内侧相互卡合,配合内部第三弹簧20能够有效便捷的稳定第二齿轮18的位置,令第一齿轮17与第二齿轮18相互脱出不能传动并卡合第一齿轮17的转动,使设备有效的进行线缆的固定,使用时只需再次向内推动控制杆19,并转动调节第二齿轮18角度,使第二齿轮18与第一齿轮17卡齿再次卡合即可,操作便捷使用方便;

根据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可以向下拉动外侧的支架27,使其由固定条22顶部的卡扣29上脱出,卡扣29通过第四弹簧30向内收缩有效对支架27进行卡合固定,便于外侧支架27的展开使用,也便于支架27的收起,减少空间占用,之后拉动支架27使其沿外侧第二滑块26向下滑动,滑动停止后向内转动支架27,使其通过连接轴25围绕连接杆24平行转动,同时连接杆24围绕固定轴23与固定条22之间转动,令固定条22与支架27的中轴线相互重合,此时向上推动支架27,令端部的卡杆28与固定条22底部孔槽相互插接卡合,有效展开外侧的支架27,便于设备使用时桌面的放置,也利于底部充电操作,长时间放置时支架27能够有效进行防潮散热,便于设备的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