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电子设备及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73527发布日期:2021-06-01 23:58阅读:66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电子设备及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可折叠电子设备及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娱乐工具,用户对于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手机这类电子设备为例,手机已经不再局限于现有的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等全面屏,而是更多地聚焦于折叠屏,以期手机能够为用户提供别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其中,该显示模组具有弯折区和非弯折区,非弯折区与弯折区毗邻,显示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支撑件、缓冲件和显示面板,支撑件对应于弯折区的部分设有镂空结构,弯折区设有缓冲件,缓冲件配置成能够阻隔镂空结构在显示模组弯折过程中形成的印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其中,该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组件和上述显示模组,显示模组与壳体组件连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通过在显示面板与支撑件之间设置缓冲件,使得镂空结构形成的印记被缓冲件阻隔而无法显现出来,进而增加显示模组的品质。此外,缓冲件夹设在两者之间还可以增加显示模组的抗冲击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半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显示模组一实施例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支撑件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支撑件与胶体之间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显示模组另一实施例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缓冲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缓冲件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共同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半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折叠电子设备10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便携装置。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以可折叠电子设备10为手机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如图2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显示模组11、连接组件12和壳体组件13。其中,结合图1及图3,连接组件12可以主要是与壳体组件13配合以支撑显示模组11;并使得显示模组11能够进行折叠。例如:连接组件12与壳体组件13之间通过转轴机构实现铰接,以使得两者可以相对转动;显示模组11则通过卡接、胶接、焊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或其组合与壳体组件13连接,以使得显示模组11与壳体组件13可以一起相对于连接组件12转动,从而实现显示模组11的折叠。作为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壳体组件13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31、第二壳体132、第一装饰件133和第二装饰件134。其中,第一壳体131、第二壳体132可以分别与连接组件12连接,以使得第一壳体131与第二壳体132能够相对转动;第一装饰件133与第一壳体131连接以遮蔽显示模组11的一边缘,第二装饰件134与第二壳体132连接以遮蔽显示模组11的另一边缘。进一步地,可折叠电子设备10内部(具体可以是显示模组11与壳体组件13之间)还可以设置诸如电池模组、天线模组、摄像头模组、指纹模组等结构件(图1至图3中均未示出),以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10能够实现其它相应的功能,从而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基于显示模组11的折叠线100,本申请可以将显示模组11简单地划分为第一显示部201和第二显示部202。换言之,第一显示部201和第二显示部202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可以独立地或协同地显示画面。其中,第一显示部201与第二显示部202可以相对于折叠线100呈对称结构,也即是两者的大小、形状等参数可以相同或相似。进一步地,第一显示部201与第二显示部202能够折叠形成的折叠角度为θ;其中,0≤θ≤180°。其中,当上述折叠角度θ等于0°时,可以认为显示模组11处于折叠状态;当上述折叠角度θ等于180°时,可以认为显示模组11处于展开状态;而当上述折叠角θ度介于0°与180°之间时,则可以认为显示模组11处于半折叠状态。因此,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折叠显示模组11,以使得第一显示部201与第二显示部202呈相应的折叠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显示模组11具有折叠区301和非折叠区302,非折叠区302与折叠区301毗邻。其中,非折叠区302是一个相对于折叠区301的概念。作为示例地,结合图1与图3,显示模组11可以具有一个折叠区301和两个非折叠区302,折叠区301介于两个非折叠区302之间,且一个非折叠区302可以主要是对应于第一显示部201,另一个非折叠区302则主要是对应于第二显示部202。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折叠线100主要是为了示意出第一显示部201与第二显示部202能够相对于两者之间的一个区域(例如图3中虚线框所示的折叠区301)进行折叠,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显示模组11的折叠主要是发生在折叠区301。因此,上述折叠线100只是一种简单的说法,不应该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线条。

进一步地,第一显示部201背离第二显示部202的边缘区域、第二显示部202背离第一显示部201边缘区域可以呈弯曲状,具体可以为朝向壳体组件13弯曲的结构,以使得显示模组11显示的画面能够以类似于“瀑布”的形态从显示模组11的正面延伸至其侧面。如此设置,不仅能够减小甚至是隐藏显示模组11的黑边,以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10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大的显示视野;还能够使得显示模组11营造一种环绕显示的视觉效果,从而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10给用户带来一种不同于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升降式摄像头、滑盖式摄像头等平板式全面屏的视觉体验,进而增加可折叠电子设备10的竞争力。

共同参阅图4至图6,图4是图2中显示模组一实施例的层叠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支撑件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中支撑件与胶体之间的断面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6为支撑件与胶体之间的断面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的背散射电子(bse)衍射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1可以是lcd(liquidcrystaldisplay)这类显示屏,也可以是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qled(quantumdotlightemittingdiode)这类显示屏,还可以是mini-led、micro-led这类显示屏。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以显示模组11为oled这类显示屏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如图4所示,显示模组11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支撑件111、显示面板112、光学膜113和透明盖板114。其中,显示模组11与连接组件12、壳体组件13组装之后,支撑件111相较于透明盖板114更靠近壳体组件13。进一步地,支撑件111可以主要是用于支撑其上的显示面板112、透明盖板114等,以使得显示模组11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为此,支撑件111可以为不锈钢、铜箔等金属制件。显示面板112可以主要是用于显示画面,并可以作为交互界面而指示用户在透明盖板114上进行点击、滑动、按压等触控操作。为此,显示面板112可以包括有机电致发光层和像素驱动电路。光学膜113可以主要是用于消除显示模组11对环境光的反射,以增加显示模组11的对比度。为此,光学膜113可以为圆偏振片,其一般为线偏振片与1/4λ相位膜的复合结构。透明盖板114可以主要是用于保护显示面板112,并可以作为可折叠电子设备10的外表面,以便于用户进行上述触控操作。透明盖板114可以由聚酰亚胺(polyimide,pi)、无色聚酰亚胺(colorlesspolyimide,cpi)这类材料制得,也可以由超薄柔性玻璃(ultrathinglass,utg)这类材料制得,以使得显示模组11能够实现弯曲、折叠等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支撑件111与显示面板112之间、显示面板112与光学膜113之间、光学膜113与透明盖板114之间还分别设置有光学胶(opticallyclearadhesive,oca)、压敏胶(pressuresensitiveadhesive,psa)等胶体115,以便于贴合形成显示模组11。

如图5所示,支撑件111对应于弯折区301的部分设有镂空结构1111,不仅可以减小支撑件111的局部结构强度,使得显示模组11能够实现弯折;还可以减小支撑件111的局部反弹力,使得显示模组11弯折后的状态能够很好地维持。其中,镂空结构1111可以为多个间隔排布的呈椭圆形、跑道形、s形等形状的通孔。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支撑件111的结构强度比显示面板112、光学膜113、透明盖板114等的结构强度要大得多,使得显示模组11进行弯折的难以程度取决于镂空结构1111的具体设计。为此,支撑件111的厚度可以为50-200μm,优选地可以为150μm。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相关技术中,一般是先在支撑件111上直接涂布胶体115,再将显示面板112贴合在支撑件111上,并通过胶体115的固化以实现支撑件111与显示面板112之间的连接。然而,相关技术至少存在如下两个方面的技术问题:其一,胶体115因其流动性高会部分流入镂空结构1111内,如图6所示,导致镂空结构1111可能会在显示模组11显示画面时显现出来(俗称“膜印”);其二,由于显示面板112、光学膜113、透明盖板114等比支撑件111要柔软得多,导致镂空结构1111可能会在显示面板112上形成“顶印”而显现出来,尤其是在显示模组11多次弯折之后。显然,不论是“膜印”,还是“顶印”,都将严重地影响显示模组11的品质,进而影响可折叠电子设备10的可靠性。基于此,在各个产品供应商之间、各个终端设备商之间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的当下,显示模组11上出现印记(具体可以是“膜印”和/或“顶印”)显然是致命的。对此,本申请提供了如下实施例。

共同参阅图7及图8,图7是图2中显示模组另一实施例的层叠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缓冲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支撑件111与显示面板112之间设置有缓冲件116。换言之,显示模组11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支撑件111、缓冲件116、显示面板112、光学膜113和透明盖板114。其中,弯折区301设有缓冲件116,缓冲件116配置成能够阻隔镂空结构1111在显示模组11弯折过程中形成的印记。如此设置,使得镂空结构1111形成的印记被缓冲件116阻隔而无法显现出来,进而增加显示模组11的品质。除外之外,由于支撑件111的结构强度比显示面板112的结构强度大得多,使得缓冲件116夹设在两者之间还可以增加显示模组11的抗冲击性能。

本实施例以缓冲件116设置在弯折区301和非弯折区302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这样可以增加显示模组11的平整性。当然,缓冲件116也可以仅设置在弯折区301,非弯折区302则可以填充胶体115,以消除显示模组11在弯折区301与非弯折区302之间的段差。

作为示例性地,缓冲件116可以为泡棉。基于此,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结合表1,不同种类的泡棉,因其材质、密度、泡孔类型等参数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其在压缩比为25%的条件下的回弹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表1: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进行相关的说明,本申请仅示例性地将泡棉种类分为两大类。其中,以普通的不可折叠的手机为例,泡棉#1常用于这类手机的显示屏、电池盖与中框之间的胶接,这样可以避免泡棉给其它结构造成较大的应力。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大量的试验发现:结合表2,缓冲件116在压缩比为25%的条件下的回弹力越大,上述印记越不容易显现,显示模组11的抗冲击性能也越佳;缓冲件116的密度越大,上述印记越不容易显现,显示模组11的抗冲击性能也越佳。然而,当缓冲件116在压缩比为25%的条件下的回弹力及其密度太大之后,显示模组11上又容易出现褶皱(俗称“橘皮纹”),同样会影响显示模组11的品质。

表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试验结果为从大量的试验中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试验结果,并不意味着本申请的发明人仅进行了上述几次试验。

结合表2及表1,缓冲件116可以为泡棉#2。具体地,缓冲件116在压缩比为25%的条件下的回弹力可以大于或等于120千帕,以改善上述印记,进而增加显示模组11的品质。进一步地,缓冲件在压缩比为25%的条件下的回弹力又可以小于或等于480千帕。如此设置,以在缓冲件116能够消除上述印记的情况下,使得显示模组11能够兼顾抗冲击性能与“橘皮纹”的显现程度。

进一步地,缓冲件116的厚度可以为0.07-0.20mm。优选地,缓冲件116的厚度可以为0.10-0.15mm。如此设置,以兼顾缓冲件116对上述印记的改善效果与显示模组11的厚度。

作为示例性地,缓冲件116可以为聚氨酯泡棉或聚丙烯酸酯泡棉。优选地,缓冲件116可以为聚丙烯酸酯泡棉。进一步地,缓冲件116的密度可以大于或等于500kg/m3,以便于缓冲件116改善上述印记。缓冲件116的密度又可以小于或等于900kg/m3,以便于显示模组11兼顾抗冲击性能与“橘皮纹”的显现程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件111与缓冲件116之间、缓冲件116与显示面板112之间可以分别设置光学胶(opticallyclearadhesive,oca)、压敏胶(pressuresensitiveadhesive,psa)等胶体(图7中未示出),以便于贴合形成显示模组11。此时,缓冲件116可以简单地视作不带胶的泡棉。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缓冲件116可以包括基体1161、第一胶层1162和第二胶层1163。其中,第一胶层1162与第二胶层1163可以分别形成在基体1161相背的两面。进一步地,基体1161可以为聚氨酯泡棉或聚丙烯酸酯泡棉。优选地,基体1161可以为聚丙烯酸酯泡棉。另外,第一胶层1162和第二胶层1163均可以为光学胶(opticallyclearadhesive,oca)、压敏胶(pressuresensitiveadhesive,psa)等。此时,缓冲件116可以简单地视作双面带胶的泡棉。作为示例性地,第一胶层1162可以使得缓冲件116与支撑件111连接,第二胶层1163可以使得缓冲件116与显示面板112连接。

参阅图9,图9是图8中缓冲件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基于上述的相关描述,由于上述印记主要是出现在弯折区301,使得非弯折区302可以无需考虑上述印记的影响,进而更多地考虑缓冲件116对显示模组11造成的应力大小。为此,本实施方式中,缓冲件116的具体结构随弯折区301和非弯折区302进行适应性的调整。

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缓冲件116可以包括第一缓冲部1164和第二缓冲部1165。其中,第一缓冲部1164设置在弯折区301,第二缓冲部1165设置在非弯折区302。进一步地,第一缓冲部1164在压缩比为25%的条件下的回弹力大于第二缓冲部1165在压缩比为25%的条件下的回弹力。如此设置,对于缓冲件116而言,既通过设置压缩比较大的第一缓冲部1164以改善镂空结构1111在弯折区301形成的印记,又通过设置压缩比较小的第二缓冲部1165以改善缓冲件116对显示模组11造成的应力(也即是避免缓冲件116因回弹力过大而将显示模组11“顶坏”),进而兼顾显示模组11的综合性能。

作为示例性地,第一缓冲部1164在压缩比为25%的条件下的回弹力可以为120-480千帕,第二缓冲部1165在压缩比为25%的条件下的回弹力可以小于或等于100千帕。基于上述的相关描述,第一缓冲部1164可以为泡棉#2,第二缓冲部1165可以为泡棉#1。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