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5491165发布日期:2021-06-15 21:5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通信网络具有多种网络模式,如移动通信网络具有4g(the4th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第4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模式和5g(5th-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模式,终端设备可以一种网络模式对应的移动通信技术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获得终端设备所处位置的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一网络参数和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参数确定第一功耗值,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参数确定第二功耗值,所述第一功耗值用于表征所述终端设备以第一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一网络模式下的耗电情况,所述第二功耗值用于表征终端设备以第二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二网络模式下的耗电情况;

将所述第一功耗值和所述第二功耗值进行比对;

基于所述第一功耗值和所述第二功耗值的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方式;

如果所述比对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功耗值小于所述第二功耗值,控制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组件基于所述第一网络参数工作在所述第一网络模式下,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一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如果所述比对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功耗值大于所述第二功耗值,控制无线通信组件基于所述第二网络参数工作在所述第二网络模式下,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二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可选的,所述获得终端设备所处位置的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一网络参数和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参数包括:

分别对处于所述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和处于所述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扫描,得到所述第一网络参数和所述第二网络参数。

可选的,在获得所述第一网络参数和所述第二网络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分别基于所述第一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和所述第二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所述获得终端设备所处位置的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一网络参数和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参数包括:

在分别基于所述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和所述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时,获得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处于所述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三网络参数和处于所述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四网络参数;

在分别基于所述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和所述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后,获得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处于所述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五网络参数和处于所述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六网络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参数包括所述第三网络参数和所述第五网络参数,所述第二网络参数包括所述第四网络参数和所述第六网络参数。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处于所述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采用独立组网,若确定的接入方式为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控制所述终端设备中止基于所述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如果处于所述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采用独立组网,若确定的接入方式为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控制所述终端设备中止基于所述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处于所述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采用非独立组网,若确定的接入方式为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控制所述终端设备中止基于所述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如果处于所述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采用非独立组网,若确定的接入方式为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分别基于所述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和所述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第一功耗值和所述第二功耗值进行比对包括:如果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通过所述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对应的数据通道发送,将所述第一功耗值和所述第二功耗值进行比对。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参数确定第一功耗值,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参数确定第二功耗值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参数和所述第二网络参数,从功耗表中获得与所述第一网络参数匹配的第一功耗值和与所述第二网络参数匹配的第二功耗值。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终端设备的运行状态;

如果所述终端设备的运行状态不满足运行条件,控制所述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一网络模式运行,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如果所述终端设备的运行状态满足运行条件,执行所述获得终端设备所处位置的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一网络参数和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参数。

可选的,所述如果所述终端设备的运行状态不满足运行条件,控制所述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一网络模式运行,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如果所述终端设备的运行状态满足运行条件,执行所述获得终端设备所处位置的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一网络参数和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参数包括:

如果所述终端设备的硬件状态满足第一条件,控制所述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一网络模式运行,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如果所述硬件状态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但所述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状态不满足第二条件,控制所述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一网络模式运行,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如果所述硬件状态满足所述第一条件且所述应用程序状态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执行所述获得终端设备所处位置的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一网络参数和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参数。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终端设备所处位置的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一网络参数和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参数;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参数确定第一功耗值,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参数确定第二功耗值,所述第一功耗值用于表征所述终端设备以第一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一网络模式下的耗电情况,所述第二功耗值用于表征终端设备以第二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二网络模式下的耗电情况;

比对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功耗值和所述第二功耗值进行比对;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功耗值和所述第二功耗值的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方式;

控制单元,用于如果所述比对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功耗值小于所述第二功耗值,控制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组件基于所述第一网络参数工作在所述第一网络模式下,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一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以及用于如果所述比对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功耗值大于所述第二功耗值,控制无线通信组件基于所述第二网络参数工作在所述第二网络模式下,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二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再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上述控制方法。

再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执行时实现上述控制方法。

上述控制方法及装置,获得终端设备所处位置的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一网络参数和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参数;根据第一网络参数确定第一功耗值,根据第二网络参数确定第二功耗值,第一功耗值用于表征终端设备以第一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一网络模式下的耗电情况,第二功耗值用于表征终端设备以第二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二网络模式下的耗电情况;将第一功耗值和第二功耗值进行比对,以基于第一功耗值和第二功耗值的比对结果,确定终端设备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方式;如果比对结果表征第一功耗值小于第二功耗值,控制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一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一网络模式下,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一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如果比对结果表征第一功耗值大于第二功耗值,控制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二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二网络模式下,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二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这样终端设备在接入移动通信网络过程中可基于选择功耗值低的网络模式对应的移动通信技术接入,从而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提高终端设备的待机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目前移动通信网络具有多种网络模式,如移动通信网络具有4g网络模式和5g网络模式,终端设备可以一种网络模式对应的移动通信技术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中,如终端设备可基于5g网络模式对应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中。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基于场景划分确定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方式,如终端设备运行游戏类应用程序、视频类应用程序和传输数据量大的过程中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在其他场景中以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基于场景划分确定接入方式会存功耗高的问题。

例如终端设备基于场景划分以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但是终端设备当前所处位置5g网络模式下的信号强度大于4g网络模式下的信号强度,且5g网络模式下的rrc(radio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参数优于4g网络模式下的rrc连接参数,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如果基于5g网络模式对应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中,终端设备的功耗值小于基于4g网络模式对应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中时的功耗值,终端设备如果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终端设备会更省电且网络质量更优。

为了解决基于场景划分存在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基于终端设备所处位置的移动通信网络在不同网络模式下的网络参数,确定各自对应的功耗值,基于不同网络模式下的网络参数对应的功耗值确定接入方式,以使终端设备以更优的接入方式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并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请参见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1:获得终端设备所处位置的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一网络参数和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参数。

第一网络模式和第二网络模式是移动通信网络对应的两种网络模式,也可以称为是两种网络制式,第一网络模式对应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以指示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一网络模式时终端设备接入移动通信网络采用的移动通信技术,第二网络模式对应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以指示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时终端设备接入移动通信网络采用的移动通信技术。

例如第一网络模式为4g网络模式,其对应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二网络模式为5g网络模式,其对应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此处是举例说明,本实施例中,n的取值可以是但不限于是4。

移动通信网络在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或第二网络模式下,其网络参数可能在不同位置有所不同,为此终端设备在确定接入方式过程中,获取其所处位置的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一网络参数和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参数,以根据其所处位置的不同网络模式下的网络参数确定接入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获得第一网络参数和第二网络参数的一种方式是:分别对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和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扫描,得到第一网络参数和第二网络参数。

在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之前,终端设备可进行网络扫描以扫描其能够接入网络的网络参数,因移动通信网络至少具有第一网络模式和第二网络模式,所以终端设备能够后台扫描第一网络模式和第二网络模式这两种网络模式,分别获得这两种网络模式下的工作频段、信号强度以及移动通信网络广播的系统参数等,则第一网络模式下的工作频段、信号强度以及移动通信网络广播的系统参数等为第一网络参数,第二网络模式下的工作频段、信号强度以及移动通信网络广播的系统参数等为第二网络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获得第一网络参数和第二网络参数的另一种方式是:在终端设备分别基于第一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第二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情况下,获得第一网络参数和第二网络参数;如终端设备以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后获得表征终端设备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连接状态的第一网络参数,例如以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后的rrc连接参数和上行功率,终端设备以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后获得表征终端设备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连接状态的第二网络参数,例如以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后的rrc连接参数和上行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获得第一网络参数和第二网络参数的再一种方式是:第一网络参数包括基于网络扫描时得到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网络参数和以第一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后表征连接状态的网络参数;第一网络参数包括基于网络扫描时得到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网络参数和以第二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后表征连接状态的网络参数,对此本实施例不在详述。

102:根据第一网络参数确定第一功耗值,根据第二网络参数确定第二功耗值,第一功耗值用于表征终端设备以第一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一网络模式下的耗电情况,第二功耗值用于表征终端设备以第二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二网络模式下的耗电情况,以通过两个网络模式下的耗电情况确定第一网络模式和第二网络模式下耗电低的网络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确定第一功耗值和第二功耗值的一种方式是:根据第一网络参数和第二网络参数,从功耗表中获得与第一网络参数匹配的第一功耗值和与第二网络参数匹配的第二功耗值。其中功耗表中记录有第一网络模式下不同网络参数对应的功耗值、第二网络模式下不同网络参数对应的功耗值,由此在获得第一网络参数和第二网络参数后,查找功耗表内第一网络模式下与第一网络参数匹配(如相同/相接近)的网络参数,进而与第一网络参数匹配的网络参数的功耗值确定为第一功耗值,同样对于第二功耗值也可以采用这一方式得到。

在本实施例中,功耗表中记录的第一网络模式下网络参数与第一网络参数的一种关系是:两个网络参数包括的参数相同但参数值可能相同或有差异,如两个网络参数包括:rrc连接参数、工作频段和上行功率;在这种关系下可以将功耗表中查找到的与第一网络参数匹配的网络参数的功耗值确定为第一功耗值。

功耗表中记录的第一网络模式下网络参数与第一网络参数的另一种关系是:两个网络参数包括的参数不同,功耗表中记录的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网络参数是第一网络参数的子集,如功耗表中记录的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网络参数包括:工作频段和上行功率,第一网络参数包括:rrc连接参数、工作频段和上行功率;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第一网络参数和功耗表中记录的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网络参数中相同的参数查找出一个功耗值,然后利用不同的参数对查找出的功耗值进行修正,得到第一功耗值。例如相同的参数为工作频段和上行功率,利用这两个参数查找到一个功耗值,然后利用不同的参数——rrc连接参数对该功耗值进行修正,以得到第一功耗值。

功耗表中记录的第二网络模式下网络参数与第二网络参数的关系以及第二功耗值的获得过程请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103:将第一功耗值和第二功耗值进行比对,以通过两个功耗值比对的方式确定第一网络模式和第二网络模式下耗电低的网络模式。

104:基于第一功耗值和第二功耗值的比对结果,确定终端设备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方式。

105:如果比对结果表征第一功耗值小于第二功耗值,控制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一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一网络模式下,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一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106:如果比对结果表征第一功耗值大于第二功耗值,控制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二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二网络模式下,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二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也就是说,无线通信组件的网络模式包括第一网络模式和第二网络模式,其中第一网络模式对应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二网络模式对应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如果比对结果表征第一功耗值小于第二功耗值或第一功耗值大于第二功耗值,无线通信组件工作在与比对结果表征的移动通信技术对应的网络模式下,使得终端设备能够基于比对结果表征的功耗值小(即功耗低)的网络模式对应的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如果比对结果表征第一功耗值小于第二功耗值,控制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一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一网络模式下;如果比对结果表征第一功耗值大于第二功耗值,控制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二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二网络模式下,由此说明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一网络模式工作的功耗低于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二网络模式工作的功耗。

在本实施例中,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可采用独立组网和非独立组网中的一种方式,如果采用非独立组网,终端设备中的无线通信组件包括:无线控制组件、第一射频链路驱动组件、第二射频链路驱动组件和天线,第一射频链路驱动组件对应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二射频链路驱动组件对应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应的如果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一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一网络模式下,无线控制组件、第一射频链路驱动组件和天线处于开启状态,第二射频链路驱动组件处于关闭状态,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一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如果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二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二网络模式下,在以第二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时无线控制组件、第一射频链路驱动组件、第二射频链路驱动组件和天线处于开启状态,如果以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后,第一射频链路驱动组件可切换至关闭状态,无线控制组件、第二射频链路驱动组件和天线仍处于开启状态,以使得终端设备能够以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通信。

如果采用独立组网,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组件包括第一无线通信组件和第二无线通信组件,第一无线通信组件支持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二无线通信组件支持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如果比对结果表征第一功耗值小于第二功耗值,第一无线通信组件处于开启状态且第二无线通信组件处于关闭状态(对应无线通信组件的第一网络模式);如果比对结果表征第一功耗值大于第二功耗值,第一无线通信组件处于关闭状态且第二无线通信组件处于开启状态(对应无线通信组件的第二网络模式)。

上述控制方法,获得终端设备所处位置的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一网络参数和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参数;根据第一网络参数确定第一功耗值,根据第二网络参数确定第二功耗值,第一功耗值用于表征终端设备以第一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一网络模式下的耗电情况,第二功耗值用于表征终端设备以第二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二网络模式下的耗电情况;将第一功耗值和第二功耗值进行比对,以基于第一功耗值和第二功耗值的比对结果,确定终端设备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方式;如果比对结果表征第一功耗值小于第二功耗值,控制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一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一网络模式下,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一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如果比对结果表征第一功耗值大于第二功耗值,控制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二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二网络模式下,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二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这样终端设备在接入移动通信网络过程中可基于选择功耗值低的网络模式对应的移动通信技术接入,从而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提高终端设备的待机时间。

并且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对应的网络质量优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对应的网络质量,如果比对结果表征第一功耗值大于第二功耗值,终端设备可以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既能够降低功耗又能够使终端设备接入的网络质量更优,优化终端设备的网络接入。

以第一网络模式为4g网络模式,其对应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二网络模式为5g网络模式,其对应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例,如果第一功耗值小于第二功耗值,终端设备以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如果第一功耗值大于第二功耗值,终端设备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使得终端设备可以选择功耗值低的网络模式对应的移动通信技术接入。且在第一功耗值大于第二功耗值时,终端设备不但能够以功耗值低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且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后其网络质量相对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对应的网络质量更优,提高终端设备接入的网络质量,优化终端设备的网络接入。

请参见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01:控制终端设备分别基于第一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第二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根据功耗值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中确定一种接入方式之前,终端设备分别基于第一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第二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以将终端设备通过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中。

相对于无线通信组件来说,如果采用非独立组网,无线通信组件中的无线控制组件、第一射频链路驱动组件、第二射频链路驱动组件和天线都处于开启状态;如果采用独立组网,无线通信组件中的第一无线通信组件和第二无线通信组件也都处于开启状态,以使无线通信组件能够同时工作在第一网络模式和第二网络模式下,使得终端设备能够分别基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采用独立组网时,如果确定终端设备采用的移动通信技术,第一无线通信组件和第二无线通信组件中与采用的移动通信技术匹配的组件维持在开启状态。如以第一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第一无线通信组件处于开启状态,第二无线通信组件处于关闭状态;如以第二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第一无线通信组件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无线通信组件处于开启状态,第一无线通信组件和第二无线通信组件可以分别工作而非同时工作。

202:在分别基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时,获得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三网络参数和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四网络参数。

终端设备在分别基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中,终端设备可以进行网络扫描,分别对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和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扫描,得到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三网络参数和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四网络参数,分别获得这两种网络模式下的工作频段、信号强度以及移动通信网络广播的系统参数等,则第一网络模式下的工作频段、信号强度以及移动通信网络广播的系统参数等为第三网络参数,第二网络模式下的工作频段、信号强度以及移动通信网络广播的系统参数等为第四网络参数。

203:在分别基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后,获得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五网络参数和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六网络参数。其中,第一网络参数包括第三网络参数和第五网络参数,第二网络参数包括第四网络参数和第六网络参数。

终端设备在分别基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后,终端设备可以获得其他网络参数,如获得与移动通信网络连接状态的网络参数,如rrc连接参数和上行功率,由此第五网络参数至少包括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rrc连接参数和上行功率,第六网络参数至少包括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rrc连接参数和上行功率。

204:根据第一网络参数确定第一功耗值,根据第二网络参数确定第二功耗值,第一功耗值用于表征终端设备以第一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一网络模式下的耗电情况,第二功耗值用于表征终端设备以第二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二网络模式下的耗电情况,以通过两个网络模式下的耗电情况确定第一网络模式和第二网络模式下耗电低的网络模式。

205:将第一功耗值和第二功耗值进行比对,以通过两个功耗值比对的方式确定第一网络模式和第二网络模式下耗电低的网络模式。

206:基于第一功耗值和第二功耗值的比对结果,确定终端设备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方式。

207:如果比对结果表征第一功耗值小于第二功耗值,控制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一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一网络模式下,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一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208:如果比对结果表征第一功耗值大于第二功耗值,控制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二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二网络模式下,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二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04至步骤208:与上述步骤102至步骤106相同,对此本实施例不再阐述。

上述控制方法,控制终端设备分别基于第一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第二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在分别基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时,获得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三网络参数和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四网络参数;在分别基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后,获得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五网络参数和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六网络参数,其中,第一网络参数包括第三网络参数和第五网络参数,第二网络参数包括第四网络参数和第六网络参数,然后根据第一网络参数确定第一功耗值和根据第二网络参数确定第二功耗值确定终端设备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方式,这样在分别以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后,还可以基于以这两种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时各自对应的第一功耗值和第二功耗值,对接入方式进行重新选择,以控制终端设备进行确定的接入方式重新驻网。

因上述第一网络参数和第二网络参数包括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前和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后的网络参数,使得第一网络参数和第二网络参数包括的网络参数更加全面,以通过多方面的网络参数综合确定对应的功耗值,通过第一网络参数和第二网络参数确定的功耗值接近终端设备分别以第一网络参数和第二网络参数工作时的实际功耗,从而提高接入方式的准确度。

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组网方式包括独立组网和非独立组网,如果采用非独立组网,以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时需要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辅助,在无线通信组件中需要实施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组件辅助。例如采用非独立组网时,无线通信组件包括:无线控制组件、第一射频链路驱动组件、第二射频链路驱动组件和天线,第一射频链路驱动组件对应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用于控制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数据通道,第二射频链路驱动组件对应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用于控制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数据通道,且以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数据通道发送的上行数据还需要借助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数据通道传输以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而在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之后,可关闭第一射频链路驱动组件,通过第二射频链路驱动组件对应的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数据通道通信。如果采用独立组网,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可以分别使用一个无线通信组件,例如无线通信组件包括第一无线通信组件和第二无线通信组件,第一无线通信组件支持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二无线通信组件支持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一无线通信组件和第二无线通信组件的使用可相互独立。

在上述图2所示控制方法中,终端设备在以第一功耗值和第二功耗值的比对结果确定的接入方式接入移动通信网络之前,终端设备已经分别基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那么在确定接入方式重新驻网后对终端设备没有采用的接入方式的接入进行适应性调整。因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组网方式分别为独立组网和非独立组网时,两者的实施机制有所不同,相对应的在确定接入方式重新驻网后对终端设备没有采用的接入方式的接入进行适应性调整过程也会不同,如图3其示出了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采用独立组网时的适应性调整过程,在图2所示控制方法基础上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09:如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采用独立组网,若确定的接入方式为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控制终端设备中止基于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其中,中止基于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是短暂停止终端设备基于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但是并不意味着终端设备不能基于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如果终端设备所处位置发生变化或终端设备当前所处位置的网络参数发生变化,终端设备可以继续获得移动通信网络处于不同网络模式下的网络参数,然后基于不同网络模式下的网络参数确定的功耗值的比对结果重新进行接入方式的选择。

若确定的接入方式为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无线通信组件中支持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第一无线通信组件继续处于开启状态,以维持终端设备基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组件中支持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第二无线通信组件从开启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以中止基于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接入。

210:如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采用独立组网,若确定的接入方式为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控制终端设备中止基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对于中止的说明请参见上述说明。

若确定的接入方式为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无线通信组件中支持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第二无线通信组件继续处于开启状态,以维持终端设备基于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组件中支持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第一无线通信组件从开启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以中止基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接入。

如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采用非独立组网,终端设备在确定接入方式重新驻网后对终端设备没有采用的接入方式的接入进行适应性调整过程如图4所示,在图2所示控制方法基础上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11:如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采用非独立组网,若确定的接入方式为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控制终端设备中止基于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采用非独立组网时,无线通信组件包括:无线控制组件、第一射频链路驱动组件、第二射频链路驱动组件和天线,第一射频链路驱动组件对应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用于控制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数据通道,第二射频链路驱动组件对应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用于控制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数据通道。如果确定的接入方式为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一射频链路驱动组件继续处于开启状态,以维持终端设备基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第二射频链路驱动组件从开启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以中止基于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接入。

212:如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采用非独立组网,若确定的接入方式为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控制终端设备分别基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如果确定的接入方式为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在进行上行数据发送过程中,其传输需要借助第一射频链路驱动组件控制的数据通道,因此第一射频链路驱动组件和第二射频链路驱动组件继续处于开启状态。

对于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采用非独立组网,通过一个无线通信组件同时接入第一网络模式和第二网络模式,意味着上行数据可以通过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数据通道发送,也可以通过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数据通道发送。基于此本实施例对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使用的数据通道进行判断,如果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通过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对应的数据通道发送,将第一功耗值和第二功耗值进行比对;如果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通过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对应的数据通道发送,可中止基于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或间隔一个时间再次对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使用的数据通道进行判断。

请参见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01:获得终端设备的运行状态。

302:如果终端设备的运行状态不满足运行条件,控制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一网络模式运行,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一网络模式运行过程中,其使用的网络参数可以是通过网络扫描时得到,对此本实施例不进行阐述。

其中,运行条件用于表征触发终端设备基于功耗值选择确定的接入方式的条件,运行条件对于不同运行状态可能有不同;例如终端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终端设备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状态和终端设备当前的硬件状态中的至少一种,应用程序状态对应的运行条件和硬件状态对应的运行条件不同。

应用程序状态用于表征终端设备当前运行应用程序对网络性能要求,如果当前运行应用程序为游戏类应用程序、视频类应用程序和存在大数据量下载,确定对网络性能要求高,反之确定对网络性能要求低,因此应用程序状态对应的运行条件可以通过但不限于应用程序类型或应用程序对应的数据量表示;大数据量下载可通过设置一个数据量来限定,如当前下载量小于设置的数据量,确定存在小数据量下载,如果当前下载量大于或等于设置的数据量,确定存在大数据量下载。应用程序状态可通过但不限于终端设备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类型或当前对应的下载量表示。

硬件状态用于表征终端设备内硬件变化情况,硬件变化情况可以是但不限于是硬件自身变化和硬件监测到的数值变化,例如硬件状态用于表征终端设备的速度变化,以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一个高速运动状态下,相对应的运行条件与硬件变化相关,如运行条件可以是一个速度。如果终端设备的速度大于运行条件中设置的速度,确定处于一个高速运行状态,否则确定处于一个低速运行状态。

如果终端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应用程序状态和硬件状态,相对应的处理流程如下:

1)如果终端设备的硬件状态满足第一条件,控制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一网络模式运行,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2)如果硬件状态不满足第一条件但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状态不满足第二条件,控制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一网络模式运行,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3)如果硬件状态满足第一条件且应用程序状态满足第二条件,执行获得终端设备所处位置的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一网络参数和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参数。

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的说明可参见上述对运行条件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303:如果终端设备的运行状态满足运行条件,获得终端设备所处位置的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一网络参数和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参数。

304:根据第一网络参数确定第一功耗值,根据第二网络参数确定第二功耗值,第一功耗值用于表征终端设备以第一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一网络模式下的耗电情况,第二功耗值用于表征终端设备以第二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二网络模式下的耗电情况,以通过两个网络模式下的耗电情况确定第一网络模式和第二网络模式下耗电低的网络模式。

305:将第一功耗值和第二功耗值进行比对,以通过两个功耗值比对的方式确定第一网络模式和第二网络模式下耗电低的网络模式。

306:基于第一功耗值和第二功耗值的比对结果,确定终端设备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方式。

307:如果比对结果表征第一功耗值小于第二功耗值,控制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一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一网络模式下,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一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308:如果比对结果表征第一功耗值大于第二功耗值,控制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二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二网络模式下,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二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上述控制方法,获得终端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果终端设备的运行状态不满足运行条件,控制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一网络模式运行,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如果终端设备的运行状态满足运行条件,获得终端设备所处位置的移动通信网络处于不同网络模式下的网络参数,然后基于不同网络模式下的网络参数确定的功耗值的比对结果,控制终端设备的接入方式,实现基于终端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网络参数确定的功耗值联合控制接入方式,以在终端设备的运行状态不符合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对应的运行条件要求时选择对应的接入方式,降低终端设备的接入方式的切换频率。

下面以运行状态包括应用程序状态和硬件状态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硬件状态表征终端设备当前的速度,第一条件为处于一个高速运动状态下;应用程序状态表征当前所需的网络性能要求,第二条件为对网络性能要求高,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对应的控制方法如图6所述,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401:获得终端设备当前的速度。

402:基于终端设备当前的速度,判断是否处于一个高速运动状态下,如果是执行步骤403;如果否执行步骤404。

403:控制无线通信组件工作在第一网络模式下,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一网络模式对应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因为终端设备在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切换至基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涉及较多信令交互,在高速运动状态下存在网络时延大和功耗大等问题,因此处于一个高速运动状态下,控制终端设备只基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

404:获得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状态。

405:基于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状态,判断对网络性能要求是否高,如果高执行步骤406,如果低执行步骤407。

406:控制无线通信组件工作在第二网络模式下,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二网络模式对应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从而符合终端设备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对网络性能要求。

407:获得终端设备所处位置的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一网络参数和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参数。

408:根据第一网络参数确定第一功耗值,根据第二网络参数确定第二功耗值,第一功耗值用于表征终端设备以第一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一网络模式下的耗电情况,第二功耗值用于表征终端设备以第二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二网络模式下的耗电情况,以通过两个网络模式下的耗电情况确定第一网络模式和第二网络模式下耗电低的网络模式。

如根据第一网络参数和第二网络参数,从功耗表中获得与第一网络参数匹配的第一功耗值和与第二网络参数匹配的第二功耗值。终端设备中存储有功耗表,功耗表中存储不同网络模式下不同网络参数的功耗值,如对于第一网络模式和第二网络模式,分别存储有rrc连接参数、工作频段、上行功率和功耗值的对应关系,以指示出不同网络参数下的功耗值,通过功耗值表征不同网络模式下不同网络参数的耗电情况,从而选择耗电低的接入方式接入。

409:将第一功耗值和第二功耗值进行比对,以通过两个功耗值比对的方式确定第一网络模式和第二网络模式下耗电低的网络模式。

410:基于第一功耗值和第二功耗值的比对结果,确定终端设备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方式。

411:如果比对结果表征第一功耗值小于第二功耗值,控制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一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一网络模式下,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一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412:如果比对结果表征第一功耗值大于第二功耗值,控制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二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二网络模式下,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二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其可选结构如图7所示,可以包括:获得单元10、第一确定单元20、比对单元30、第二确定单元40和控制单元50。

获得单元10,用于获得终端设备所处位置的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一网络参数和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参数;对于第一网络模式和第二网络模式的说明请参见上述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获得单元10获得第一网络参数和第二网络参数的一种方式是:分别对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和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扫描,得到第一网络参数和第二网络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获得单元10获得第一网络参数和第二网络参数的另一种方式是:在终端设备分别基于第一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第二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情况下,获得第一网络参数和第二网络参数。

获得单元10可将上述两种方式相结合得到第一网络参数和第二网络参数,对此本实施例不再详述。

第一确定单元20,用于根据第一网络参数确定第一功耗值,根据第二网络参数确定第二功耗值,第一功耗值用于表征终端设备以第一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一网络模式下的耗电情况,第二功耗值用于表征终端设备以第二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二网络模式下的耗电情况,以通过两个网络模式下的耗电情况确定第一网络模式和第二网络模式下耗电低的网络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确定单元20确定第一功耗值和第二功耗值的一种方式是:根据第一网络参数和第二网络参数,从功耗表中获得与第一网络参数匹配的第一功耗值和与第二网络参数匹配的第二功耗值,其过程请参见上述实施例。

比对单元30,用于将第一功耗值和第二功耗值进行比对,以通过两个功耗值比对的方式确定第一网络模式和第二网络模式下耗电低的网络模式。

第二确定单元40,用于基于第一功耗值和第二功耗值的比对结果,确定终端设备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方式。

控制单元50,用于如果比对结果表征第一功耗值小于第二功耗值,控制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一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一网络模式下,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一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以及用于如果比对结果表征第一功耗值大于第二功耗值,控制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二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二网络模式下,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二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控制单元50对无线通信组件的控制过程请参见上述说明。

上述控制装置,获得终端设备所处位置的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一网络参数和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参数;根据第一网络参数确定第一功耗值,根据第二网络参数确定第二功耗值,第一功耗值用于表征终端设备以第一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一网络模式下的耗电情况,第二功耗值用于表征终端设备以第二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二网络模式下的耗电情况;将第一功耗值和第二功耗值进行比对,以基于第一功耗值和第二功耗值的比对结果,确定终端设备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方式;如果比对结果表征第一功耗值小于第二功耗值,控制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一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一网络模式下,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一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如果比对结果表征第一功耗值大于第二功耗值,控制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二网络参数工作在第二网络模式下,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二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这样终端设备在接入移动通信网络过程中可基于选择功耗值低的网络模式对应的移动通信技术接入,从而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提高终端设备的待机时间。

并且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对应的网络质量优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对应的网络质量,如果比对结果表征第一功耗值大于第二功耗值,终端设备可以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既能够降低功耗又能够使终端设备接入的网络质量更优,优化终端设备的网络接入。

上述控制装置中的控制单元50还用于控制终端设备分别基于第一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第二网络模式对应的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相对应的获得单元10获得第一网络参数和第二网络参数的一种方式如下:

在分别基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时,获得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三网络参数和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四网络参数;在分别基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后,获得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五网络参数和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六网络参数。其中,第一网络参数包括第三网络参数和第五网络参数,第二网络参数包括第四网络参数和第六网络参数。

如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采用独立组网,若确定的接入方式为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控制单元50还用于控制终端设备中止基于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如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采用独立组网,若确定的接入方式为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控制单元50还用于控制终端设备中止基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如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采用非独立组网,若确定的接入方式为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控制单元50还用于控制终端设备中止基于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如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采用非独立组网,若确定的接入方式为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控制单元50还用于控制终端设备分别基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移动通信网络采用非独立组网,比对单元30,用于如果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通过第n+1代移动通信技术对应的数据通道发送,将第一功耗值和第二功耗值进行比对。

上述控制装置中的获得单元10,还用于获得终端设备的运行状态;控制单元50,还用于如果终端设备的运行状态不满足运行条件,控制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一网络模式运行,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获得单元10,用于如果终端设备的运行状态满足运行条件,获得终端设备所处位置的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一网络参数和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参数。

如果终端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应用程序状态和硬件状态,相对应的处理流程如下:

1)如果终端设备的硬件状态满足第一条件,控制单元50控制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一网络模式运行,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2)如果硬件状态不满足第一条件但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状态不满足第二条件,控制单元50控制无线通信组件基于第一网络模式运行,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n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3)如果硬件状态满足第一条件且应用程序状态满足第二条件,获得单元获得终端设备所处位置的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一网络模式下的第一网络参数和移动通信网络处于第二网络模式下的第二网络参数。

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的说明可参见上述对运行条件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存储介质中的指令执行时实现上述控制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可以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中记载的特征可以相互替换或者组合,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