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耳机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98116发布日期:2023-03-24 21:5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无线耳机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收纳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无线耳机盒。


背景技术:

2.无线耳机是通过无线通讯协议形成信号传递路径,如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耳机。无线耳机的左右两只耳塞无需线缆即可独立工作,这种耳机携带使用极为方便,已经成为商务人士出差办公的标配之一。但无线耳机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充电,因而无线耳机一般配置对应的耳机盒,以收纳并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
3.一般情况下,tws耳机会有配套的无线耳机盒,用于耳机的收纳和充电。无线耳机盒包括盒本体和盒盖,无线耳机插入盒本体中,并部分显露在盒本体外,以在打开盒盖时,能够供使用人员抓取而取出无线耳机。
4.但是由于当前市面上的耳机本体的取放位置大多为不规则的光滑曲面,存在有因受力面积小和摩擦系数小的情况;再加上无线耳机显露在盒本体外的体积较小,使用人员在取出无线耳机时手指与无线耳机的接触面积小,如此导致操作较为困难,致使使用人员在取用耳机本体时出现难以取出的问题。尤其在使用人员手上有汗水时,上述问题更加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无线耳机盒,使得耳机本体能伸出耳机盒,降低使用人员拿取耳机本体的难度。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无线耳机盒,包括盒本体、推动组件和盒盖;所述盒本体包括彼此连通的容置腔和耳机容纳孔;所述耳机容纳孔与外部环境连通并用于收纳耳机本体;所述盒盖相对于所述盒本体转动以封盖或者外露所述耳机容纳孔的开口;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控制杆、顶出板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顶出板的下端面和所述容置腔的腔底之间;所述控制杆的一端与所述盒盖连接,所述控制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出板的上端面抵接。
8.作为无线耳机盒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盒盖固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伸入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控制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转动块,另一端与所述顶出板相抵压。
9.作为无线耳机盒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盒盖贯通有第一通孔,转动轴穿接于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盒本体转动连接,使所述盒盖能相对所述盒本体绕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旋转;所述转动块贯通有第二通孔,所述控制杆上固接有转轴柱,所述转轴柱与所述第二通孔匹配转动连接,所述控制杆能相对所述转动块绕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旋转;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
10.作为无线耳机盒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盒盖设有外盖面和内盖面,所述外盖面与所述内盖面相对设置,所述内盖面凹设有盖面槽,当所述盒盖封盖所述耳机容纳孔的开口时,所述盖面槽与所述耳机容纳孔连通并形成耳机容纳腔。
11.作为无线耳机盒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盖面的边缘凸设有转轴块,至少一个所述转动块固接于所述转轴块,且每个所述转动块均与一个所述控制杆转动连接。
12.作为无线耳机盒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轴块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通孔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转动块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转动块分别位于所述转轴块的两端。
13.作为无线耳机盒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杆为l形件,所述控制杆竖杆远离所述控制杆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盒盖转动连接,所述控制杆横杆与所述顶出板相抵压,且所述控制杆横杆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
14.作为无线耳机盒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盒盖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设有第一吸附件,所述盒本体设有第二吸附件,当所述盒盖封盖所述耳机容纳孔的开口时,所述第一吸附件与所述第二吸附件相互吸附。
15.作为无线耳机盒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出板沿所述耳机容纳孔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16.作为无线耳机盒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盒本体包括外壳体和内衬壳,所述外壳体设有容置槽,所述内衬壳插装于所述容置槽的槽顶,所述内衬壳与所述容置槽围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容置槽的槽底视作为所述容置腔的腔底。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8.该无线耳机盒借助推动组件与盒盖之间的配合,盒盖在打开时带动控制杆抬升,使顶出板在弹性件的推动下朝向耳机容纳孔移动,通过顶出板抬升耳机本体的方式,将置于耳机容纳孔的耳机本体顶出,致使耳机本体伸出耳机容纳孔外的体积增大;同样盒盖在盖合时带动控制杆下压,从而推动顶出板复位,以上设计实现了耳机本体在盒盖开盖时能够自动伸出的设计,从而大大地简化了操作,提升了推动组件工作的便捷性和灵活性,降低使用人员拿取耳机本体的难度。以上结构布局简单可靠,生产成本低且工作稳定性高,借助盒盖带动控制杆以及弹性件驱动顶出板的设计,使控制杆通过与顶出板相抵压的方式起到控制杆对顶出板进行限位的作用,由此使得控制杆和顶出板的运动轨迹易于规划,减少了推动组件的占用空间,简化了无线耳机盒的结构,降低了维护的频率。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盒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盒的爆炸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盒的剖面图一;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盒的剖面图二。
23.图中:
24.100、盒本体;110、外壳体;111、容置槽;120、顶出板;130、控制杆;140、弹性件;150、内衬壳;151、耳机容纳孔;152、避让槽;153、加强肋;200、盒盖;201、第一通孔;210、转动块;211、第二通孔;220、转轴块;300、转动轴;900、耳机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无线耳机盒,包括盒本体100、推动组件和盒盖200;盒本体100包括彼此连通的容置腔和耳机容纳孔151;耳机容纳孔151与外部环境连通并用于收纳耳机本体900;盒盖200相对于盒本体100转动以封盖或者外露耳机容纳孔151的开口;推动组件包括控制杆130、顶出板120和弹性件140;弹性件140连接于顶出板120的下端面和容置腔的腔底之间;控制杆130的一端与盒盖200连接,控制杆130的另一端与顶出板120的上端面抵接。
30.具体地,耳机容纳孔151设有内开口和外开口,内开口位于容置腔内,外开口连通外部环境;弹性件140用于驱动顶出板120朝向内开口移动,且顶出板120止动于顶出板120与控制杆130相抵压;当盒盖200打开时,盒盖200带动控制杆130朝向内开口移动,使顶出板120顶出置于耳机容纳孔151的耳机本体900,当盒盖200盖合时,盒盖200带动控制杆130朝向容置腔的腔底移动。
31.需要说明的是,耳机本体900自外开口插入到容置腔内,并能够自内开口伸出耳机容纳孔151。
32.该无线耳机盒借助推动组件与盒盖200之间的配合,盒盖200在打开时带动控制杆130抬升,使顶出板120在弹性件140的推动下朝向耳机容纳孔151移动,通过顶出板120抬升耳机本体900的方式,将置于耳机容纳孔151的耳机本体900顶出,致使耳机本体900伸出耳机容纳孔151外的体积增大;同样盒盖200在盖合时带动控制杆130下压,从而推动顶出板120复位,以上设计实现了耳机本体900在盒盖200开盖时能够自动伸出的设计,从而大大地简化了操作,提升了推动组件工作的便捷性和灵活性,降低使用人员拿取耳机本体900的难
度。以上结构布局简单可靠,生产成本低且工作稳定性高,借助盒盖200带动控制杆130以及弹性件140驱动顶出板120的设计,使控制杆130通过与顶出板120相抵压的方式起到控制杆130对顶出板120进行限位的作用,由此使得控制杆130和顶出板120的运动轨迹易于规划,减少了推动组件的占用空间,简化了无线耳机盒的结构,降低了维护的频率。
33.本实施例中,无线耳机盒大体呈立方体形,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无线耳机盒还可呈圆柱形或者是椭圆球形等,本实用新型中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34.本实施例中,控制杆130与顶出板120的分体设计有助于调整盒盖200盖合时弹性件140与耳机本体900之间的间距,由此得以避免耳机本体900始终受到顶出板120向上的推力,大幅减少了耳机本体900与盒本体100上充电端子的接触不良的现象。
35.具体地,当盒盖200旋转至90度时达到最大开角,此时顶出板120达到最靠近内开口的极限位置,耳机本体900伸出外开口的高度为6.94毫米;当盒盖2000盖合时,顶出板120与耳机本体900间隔设置,耳机本体900伸出外开口的高度为4.63毫米。
36.在本实施例中,盒盖200固接有转动块210,转动块210伸入容置腔内,控制杆130的一端铰接于转动块210,另一端与顶出板120相抵压。以上结构简单可靠,确保了控制杆130能够与顶出板120准确的抵压,实现了对顶出板120的止动效果,确保了推动组件的顺利工作;以上改进使得顶出板120在运动过程中不会被其他外力所影响,由此规避了顶出板120发生位置偏移的风险,保证了顶出板120活动轨迹的准确单一,由此大幅减少了容置腔内为顶出板120的移动所提供的空间,因而有利于减小盒本体100的体积。
37.进一步地,盒盖200贯通有第一通孔201,转动轴300穿接于第一通孔201且与盒本体100转动连接,使盒盖200能相对盒本体100绕第一通孔201的轴线旋转;转动块210贯通有第二通孔211,控制杆130上固接有转轴柱,转轴柱与第二通孔211匹配转动连接,控制杆130能相对转动块210绕第二通孔211的轴线旋转;第一通孔201的轴线平行于第二通孔211的轴线。
38.以上设计通过限定第一通孔201和第二通孔211的方式,优化了盒盖200与控制杆130的转动轨迹,限定了盒盖200与控制杆130的转动范围,借助以上设计得以实现对控制杆130所占用空间的规划,进一步的减小盒本体100的体积。盒盖200通过转动轴300与盒本体100转动连接以及控制杆130和转动块210转动连接的设计简单可靠,占用空间小且相互避让,有助于保障盒盖200对控制杆130的顺利带动,保证了无线耳机盒的稳定运行。
39.再进一步地,转动轴300上套设有扭力件,扭力件用于驱动盒盖200远离外开口转动。具体地,扭力件为扭力弹簧。扭力件的设置使得盒盖200能够被驱动至远离外开口的位置上,实现了对盒盖200位置的准确限定,有助于对盒盖200的工作状态进行规划,以上设计进一步地方便了使用人员拿取位于耳机容纳孔151内的耳机本体900,大幅减少了盒盖200对使用人员动作的影响。
40.更进一步地,盒盖200设有外盖面和内盖面,外盖面与内盖面相对设置,内盖面凹设有盖面槽,当盒盖200封盖耳机容纳孔151的开口时,盖面槽与耳机容纳孔151连通并形成耳机容纳腔。借助以上设计,使得耳机容纳腔提供了耳机本体900的容纳空间,由此可以通过调整盖面槽与耳机容纳孔151尺寸的方式优化耳机本体900的布置方式,从而得以进一步地简化无线耳机盒的布局,减小了无线耳机盒的体积和重量。
41.再进一步地,内盖面的边缘凸设有转轴块220,至少一个转动块210固接于转轴块
220,且每个转动块210均与一个控制杆130转动连接。以上设计进一步地优化了盒盖200的结构,降低了转动块210的设置难度,进一步的优化了无线耳机盒的结构;而转轴块220上固接有多个转动块210及每个转动块210与一个控制杆130转动连接的设计,得以利用多个控制杆130均匀地与顶出板120进行接触,进而同时设置多个控制杆130以达到对顶出板120准确止动的效果,大幅降低了顶出板120因意外而发生位置偏移的风险。进一步的保障了无线耳机盒的顺利工作。
42.示例性地,转轴块220的长度方向与第一通孔201的长度方向相同,转动块210设有两个,且两个转动块210分别位于转轴块220的两端。转轴块220与第一通孔201的长度方向的设计进一步的简化了盒盖200的结构,设置两个转动块210及两个控制杆130的方式,既能提升对顶出板120的抵压稳定性,又能有效地降低无线耳机盒的生产成本和重量。
43.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杆130为l形件,控制杆130竖杆远离控制杆130横杆的一端与盒盖200转动连接,控制杆130横杆与顶出板120相抵压,且控制杆130横杆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通孔211的轴线。控制杆130为l形件的设计简单可靠,有效地简化了控制杆130的结构,且利用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通孔211的横杆与顶出板120进行接触的设计,大幅降低了控制杆130与顶出板120之间产生相对滑动的风险,从而得以进一步的提升无线耳机盒的工作稳定性。
44.进一步地,控制杆130的竖杆与横杆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设置提高了控制杆130的结构强度,降低了横杆被挤压时发生形变或损伤的风险,延长了无线耳机盒的使用寿命。
45.示例性地,盒盖200远离第一通孔201的一端设有第一吸附件,盒本体100设有第二吸附件,当盒盖200封盖耳机容纳孔151的开口时,第一吸附件与第二吸附件相互吸附。具体地,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均为磁铁且相互磁吸。第一吸附件与第二吸附件的设置使得盒盖200能够定位于盒盖200封盖耳机容纳孔151的开口的情况下,减少了耳机容纳腔因意外而与外部环境相连通的风险,提升了盒盖200对耳机本体900的防护能力。
46.示例性地,盒本体100包括外壳体110和内衬壳150,外壳体110设有容置槽111,内衬壳150插装于容置槽111的槽顶,内衬壳150与容置槽111围成容置腔,容置槽111的槽底视作为容置腔的腔底。盒本体100的分体设计简单可靠,降低了盒本体100的生产难度,提高了容置腔的加工效率,降低了盒本体100的生产成本,实现了对无线耳机盒的结构简化。
47.在本实施例中,顶出板120沿耳机容纳孔15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具体地,容置腔的腔底正对内开口,顶出板120的侧面与容置槽111的槽壁相贴合。以上布局确保了顶出板120沿耳机容纳孔151的长度方向的移动能够顺利地完成将耳机本体900顶出耳机容纳孔151的操作,进一步的简化了盒本体100的结构,确保了无线耳机盒的顺利工作。
48.具体地,内衬壳150上开设有避让槽152,避让槽152连通于容置腔,避让槽152用于为转动块210提供避让空间;内衬壳150上还设有加强肋153,加强肋153用于提升内衬壳150的结构强度。
49.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
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