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呼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63471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向呼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呼叫装置,特别是一种双向呼叫装置,属有线通讯领域。
作为有线通讯的呼叫对讲系统在国外早有研制,且产品已投放市场,如日立、香港等地区生产的传呼器、呼叫器等。而这些产品不是操作麻烦就是成本太高,何况又不能同时进行双向呼叫对讲,即用户向主机呼叫,主机也可向用户呼叫,通讯距离又较近。随着一幢幢高层建筑及住宅小区的不断出现,迫切需求一种既能远距离通讯又能双向呼叫对讲的一种传呼器,显然上述产品欠佳,于是各地都在纷纷投资研制高性能的合适产品,并都申请了专利,如中国专号为882177-28.1(医院通讯呼叫装置)、89203488.2(楼宇保安传呼器)等虽能解决上述产品的一些不足之处,但仍不能进行双向呼叫对讲,通讯距离仍较短,用户数少,这样应用仍受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通讯距离远、用户数多的一种双向呼叫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中继电源、中继解调器、呼叫机及由外接口电路、振回铃电路、呼入呼出用户号显示器、键盘、自动复位电路、CPU单片中央控制器组成的主机,其特征是在主机中还包括一由集成块IC1、IC2、电阻R1~R2、R5~R8、电抗线圈L5·L6构成的数据收发电路,其输入、输出端分别与中继解调器、CPU单片中央控制器相接,其中;IC1的引脚1、2分别经L5·L6、R1、R连接到外接口电路,引脚3与CPU单片中央控制器相接,IC2的引脚2~4·12~14·16分别经电阻R5~R8连接到外接口电路,引脚115分别连接到CPU单片中央控制器,在主机中还包括有由电阻R12~R18、电容C6~C10·C31电抗线圈L1~L4二、三极管V3~V7、BV2·BV4·BV1·BV3驱动器D14~D16、整形电路D17~D18、继电器J1~J4构成的对讲电路及由集成块IC3IC4、电阻R25~R27、电容C19~C21、与门电路D31~D33、非门电路D34~D36构成的容错纠正电路,对讲电路的输入、输出端分别经D14~D18、J2~J3连接到CPU单片中央控制器、振回铃电路及中继解调器,容错纠正电路的输入、输出端与CPU单片中央控制器相接,回铃电路及对讲电路的输入端相接,其中;IC3的引脚2·4~8分别连接到R25~R26、C20~C21,引脚3经R27、C19连接到继电器J4,IC4的引脚1连接到振回铃电路,引脚2·3·5分别连接到D31~D33的接点6·12·8,引脚12·14~16分别连接制J1~J4,D34~D36的接点1~3分别连接到CPU单片中央控制器。
在主机中还包括有由集成块IC5~IC9、电容C11、C22、C30构成的用户号编码电路及由集成块IC10~IC12电容C28~C29、电阻R30~R37、二极管V13~V14构成的中解总数编码及功能显示电路,用户号编码电路中的IC5的引脚9~12分别与IC6~IC9的引脚20相接,引脚14与IC10的引脚8相接,引脚15与IC9的引脚A12相接,其输入、输出端全与CPU单片中央控制器相接,中解总数编码及功能显示电路中的IC10的引脚29~36分别与电阻R30相接,引脚37~39、1·2·5经IC11与电阻R31相接,引脚21~29与IC12相接本实用新型的呼叫装置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因此该呼叫装置具有自诊断功能,操作方便、通讯距离远,可达1·5公里,成本低,用户数多,可达1200户等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方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机的结构方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机中数据收发电路电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机中对讲电路的电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主机中容错纠正电路的电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主机中用户号编码电路的电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主机中中解总数编码及功能显示电路电原理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呼叫装置主要由中继电源、中继解调器、呼叫机和主机组成,主机与中继解调器之间是采用特制的控制电缆连接,一台主机可配备若干个中继解调器,一个中继解调器可配备若干个呼叫机,而每个用户只需一只呼叫机,这样最多可达1200户用户。
如图2所示,①.当主机向用户呼叫时,通过键盘按下用户号码,CPU单片中央控制器响应,并在呼入呼出用户号显示电路中显示该号码,再按下发送键后在CPU单片中央控制器中进行比较,符合所编号码即向数据收发电路发出用户的串码数据信号,通过外接口电路输送到中继解调器,接通用户后,CPU单片中央控制器通过容错纠正电路使振回铃电路向对讲电路发出振回铃信号,只要用户一摘机就可进行通话。②.当用户向主机呼叫时,CPU单片中央控制器接收到用户编码信号后与用户号编码电路中的用户编码比较,是所需编码信号即在用户号编码电路中显示,并经对讲电路、容错纠正电路再通过振回铃电路向主机呼叫机发出振铃信号,向用户发出回铃信号,只要主机呼叫机一摘机即可进行呼叫通话。
如图3所示,数据收发电路1主要由集成块IC1·IC2、电阻R1R2,R5~R8、电抗线圈L5~L6,IC1的引脚1、2经R1·R2、L5·L6与外接口电路相接,引脚3连接到CPU单片中央控制器的接收端(图中没有标出),引脚4·16并接后连接到+5V电源,引脚8接地,IC2的引脚1连接到CPU单片中央控制器的发送端(图中没有标出),引脚12、16并接后与+5V电源相接,引脚4经+5V电源、R5与引脚14相接,引脚13、2、3经R6~R8分别与外接口电路、+5V电源、地电位相接,引脚15经手动复位电路(图中没有标出)与CPU单片中央控制器的复位端相接。
当一对串行信号输入时,通过L5·L6、R1·R2滤去干扰信号且电平提高,输送到IC1对数据信号进行差动不平衡处理后输出失真很小的原信号到CPU单片中央控制器的接收端,经其发送端输送到IC2,由IC2进行差动不平衡输出,再经R5~R8提高电平输出到中继解调器。
如图4所示,对讲电路2主要由电阻R12~R18、电容C6~C10·C30、电抗线圈L1~L4、二极管V3~V7、BV2·BV4、三极管BV1、BV3、驱动器D14~D16、整形电路D17~D18、继电器J1~L4组成,三极管BV1的发射极一路经R14接地,另一路经C7、V5~V6、R15、D17~D18整形后分别连接到D15、V2、R12及CPU单片中央控制器,三极管BV3的发射极经R18、C8、V3~V4、R13、D14~D16连接到CPU单片中央控制器,J2~J3连接到振回铃电路。工作时,当主机向用户呼叫时,J2-2接通,由振铃电路向用户发出呼叫信息,J2-1接通,由回铃电路向主机内的呼叫机发出接通信息,只要用户一摘机(即拿起电话机),振回铃电路自动切断,J4吸合接通即可对讲。另外,当用户向主机呼叫时,J3-2接通,由振铃电路向主机内的呼叫机发出接通的振铃信号,J3-1接通,由回铃电路向用户呼叫机发出接通的回铃信号,只要主机一摘机,振回铃电路自动切断,J4吸合接通,即可对讲。
如图5所示,容错纠正电路3主要由集成块IC3~IC4、电阻R25~R27、电容C19~C21、与门电路D31~D33、非门电路D34~D36组成,IC3的引脚2.4。6~8分别与R25~R26、C21相接,4·8并接后接+12V电源,引脚5接C20、引脚3经C19、R27与J4相接,IC4的引脚1与振回铃电路相接,引脚8、9分别与+12V电源、地电位相接,引脚12、14~16分别与J1~J4相接,引脚5·2·3分别与与门电路(由D31~D33组成)中的接点6、12、8相接,接点6、12、8分别与非门电路(由D34~D36组成)中的接点1~3相接,接点1~3全连接到CPU单片中央控制器。当CPU单片中央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进入容错纠正电路3的输入端时,当非门电路中的接点1为低电平时,接点2、3为高电平,与门电路中的接点6为高电平,接点12、8为低电平,这时J4吸合,反之亦然。总之,只允许J2~J4中的一个继电器吸合。
如图6所示,用户号编码电路4由集成块IC5~IC9、电容C11·C12、C22、C30组成,IC5的引脚9~12分别与IC6~IC9的引脚20相接,引脚14、15分别与IC10、IC9的引脚8、A12相接,当键盘送入用户号码信号经CPU单片中央控制器处理后,通过写信号送入IC6~IC9储存,这时用户号码编入,CPU单片中央控制器向IC6~IC9发出读信号时,这时用户号码读出,再通过数据线送入CPU单片中央控制器。
如图7所示,中解总数编码及功能显示电路5主要由集成块IC10~IC12、电容C28~C29、电阻R30~R37、二极管V10~V14等组成,IC10的引脚29~36与R30、位开关SA1相接,引脚37~39、1、2、5经IC11、R31与由R32~R35、R37、二极管V10~V13组成的显示系统相接,引脚21~29与IC12相接,当信号通过位开关SA1用二进制进行编码经IC10送入CPU,这时完成了中解总数编码,当CPU向IC10发出功能显示状态经IC11驱动由二极管显示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双向呼叫装置,包括中继电源、中继解调器、呼叫机及由外接口电路、振回铃电路、呼入呼出用户号显示器、键盘、自动复位电路、CPU单片中央控制器组成的主机,其特征在于;a.在主机中还包括一由集成块IC1~IC2、电阻R1~R2、R5~R8、电抗线圈L5~L6构成的数据收发电路[1],其输入、输出端分别与中继解调器、CPU单片中央控制器相接,其中IC1的引脚1.2分别经电抗线圈L5、L6、电阻R1、R2连接到外接口电路,引脚3连接到CPU单片中央控制器,IC2的引脚2~4、12~14、16分别经电阻R5~R8连接到外接口电路,引脚1·15分别连接到CPU单片中央控制器,b.在主机中还包括有由电阻R12~R18、电容C6~C10·C31、电抗线圈L1~L4、二极管V3~V7、BV2、BV4、三极管BV1、BV3、驱动器D14、D16、整形电路D17~D18、继电器J1~J4构成的对讲电路[2]及由集成块IC3·IC4、电阻R25~R27、电容C19~C21、与门电路D31~D33非门电路D34~D36构成的容错纠正电路[3],对讲电路[2]的输入端一路分别经D14~D16、D17~D18连接到CPU单片中央控制器,另一路经继电器J2~J3连接到振回铃电路,对讲电路[2]的输出端连接到中继解调器,容错纠正电路[3]的输入端与CPU单片中央控制器相接,输出端分别连接到振回铃电路及对讲电路[2]的输入端其中;IC3的引脚2.4~8分别与R25~R26、C20~C21相接,引脚3经R27.C19,连接到对讲电路[2]中的继电器J4,IC4的引脚1连接到振回铃电路,引脚2、3、5分别连接到D31~D33的6、12、8接点,引脚12、14~16分别连接到继电器J1~J4,D34~D36的接点1~3分别连接到CPU单片中央控制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呼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主机中还包括有由集成块IC5~IC9、电容C11~C12.C22.C30构成的用户号编码电路〔4〕及由集成块IC10~IC12、电容C28~C29、电阻R30~R37、二极管V10~V14构成的中解总数编码及功能显示电路〔5〕,用户号编码电路〔4〕的输入、输出端分别连接到CPU单片中央控制器,其中IC5的引脚9~12分别与IC6~IC9的引脚20相接,引脚14与IC10的引脚8相接,引脚15与IC9的引脚A12相接,中解总数编码及功能显示电路〔5〕的输入、输出端也分别与CPU单片中央控制器相接,其中;IC10的引脚29~36分别与电阻R30相接,引脚37~39、1.2.5经IC11、电阻R31分别与R32~R35、R37、V14相接,引脚21~29与IC12相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呼叫装置,属有线通讯领域,它包括中继电源、中继解调器、呼叫机及由外接口电路、呼入呼出用户号显示器、CPU单片中央控制器等组成的主机,其特征是在主机中还包括有由集成块、电阻、电抗线圈构成的数据收发电路和由电阻、电容、电抗线圈、二极管、驱动器,整形电路构成的对讲电路及由数个集成块与非门电路构成的容错纠正电路等,适用于住宅小区、医院等,具有成本低、用户数多等优点。
文档编号H04B5/04GK2164159SQ93225609
公开日1994年5月4日 申请日期1993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1993年4月24日
发明者林筱为 申请人:上海金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