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301625阅读:来源:国知局
线圈接收到的能量能带动可穿戴设备内部的芯片工作时,则确定可穿戴设备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达到了预设距离。其中,线圈与第一终端的距离越近,可穿戴设备内部的线圈接收到的能量越大。
[0197]在步骤502中,可穿戴设备根据应用程序的信息,判断应用程序是否具有访问权限,如果是,执彳丁步骤503,如果否,结束。
[0198]本实施例不对可穿戴设备根据应用程序的信息,判断应用程序是否具有访问权限的方式作具体限定,具体过程可参考上述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303中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0199]在步骤503中,若应用程序具有访问权限,可穿戴设备获取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
[0200]本实施例不对可穿戴设备获取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的方式作具体限定,包括但不限于:当检测到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达到预设距离时,获取本地存储的第一业务数据。
[0201]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主要用于近场业务场景,因此,在上述步骤501中,可穿戴设备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可以为近场支付请求,也可以为身份信息认证请求,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相应地,当访问请求为近场支付请求时,可穿戴设备可获取本地存储的货币数值。当访问请求为身份信息认证请求,可穿戴设备可获取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本实施例对此也不作具体限定。
[0202]在步骤504中,可穿戴设备对第一业务数据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第一业务数据返回至第一终端。
[0203]本实施例不对可穿戴设备对第一业务数据进行加密的方式作具体限定,具体过程可参考上述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306中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0204]关于可穿戴设备将加密后的第一业务数据返回至第一终端的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蓝牙将第一业务数据发送至第一终端。
[0205]其中,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一业务数据后,若第一业务数据为身份信息,第一终端在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库中查找该身份信息。当在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库中找到该身份信息时,确定该身份信息合法。当在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库中未找到该身份信息时,确定该身份信息不合法。
[0206]例如,以应用场景为门禁为例,可穿戴设备中可预先加载门禁系统相关的Mifare应用。当用户使用可穿戴设备贴近门禁系统时,门禁系统可读取可穿戴设备中的身份信息,并在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库中查找可穿戴设备中的身份信息。若在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库中找到该身份信息,确定该身份信息合法,则用户可以通过门禁。若在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库中未找到该身份信息,确定该身份信息不合法,则用户不可以通过门禁。
[0207]针对近场支付场景,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该方法主要涉及可穿戴设备与第一终端之间的交互。其中,第一终端可以为近场支付刷卡器等。参见图6,具体方法详见后续步骤:
[0208]在步骤601中,可穿戴设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访问请求。
[0209]本实施例不对可穿戴设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访问请求的方式作具体限定,具体过程可参考上述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501中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0210]在步骤602中,可穿戴设备根据应用程序的信息,判断应用程序是否具有访问权限,如果是,执彳丁步骤503,如果否,结束。
[0211]本实施例不对可穿戴设备根据应用程序的信息,判断应用程序是否具有访问权限的方式作具体限定,具体过程可参考上述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502中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0212]在步骤603中,若应用程序具有访问权限,可穿戴设备获取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
[0213]本实施例不对可穿戴设备获取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的方式作具体限定,具体过程可参考上述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503中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0214]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当前实施场景为近场支付场景,因此,第一业务数据可以为货币数值,本实施例不对第一业务数据的内容作具体限定。
[0215]在步骤604中,可穿戴设备对第一业务数据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第一业务数据返回至第一终端。
[0216]本实施例不对可穿戴设备对第一业务数据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第一业务数据返回至第一终端的方式作具体限定,具体过程可参考上述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504中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0217]在步骤605中,可穿戴设备接收由第一终端根据第一业务数据进行修改后得到的第二业务数据,对第二业务数据进行保存。
[0218]其中,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一业务数据后,可根据当前业务对应的数据,对第一业务数据进行修改,将修改后得到的第二业务数据返回至可穿戴设备。
[0219]另外,当第一业务数据为货币数值时,第一终端在接收到货币数值后,可根据当前业务的花费金额从货币数值中扣除,得到修改后的货币数值返回至可穿戴设备。
[0220]例如,以应用场景为近场支付为例。当用户使用可穿戴设备贴近支付系统时,支付系统可读取可穿戴设备中的支付余额数据,根据当前业务的花费金额从支付余额数据中扣除,从而得到修改后的支付余额数据,并修改后的支付余额数据返回至可穿戴设备。
[0221]可穿戴设备在接收到第二业务数据后,可对第二业务数据进行保存。其中,可穿戴设备对第二业务数据进行保存时,可同时替换原来本地存储的第一业务数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0222]需要说明的是,可穿戴设备中还可以设置读/写卡器,以对IC(IntegratedCircuit Card,集成电路卡)进行读取,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另外,在读取IC卡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蓝牙将读取到的数据发送至第一终端,由第一终端对数据进行显示,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通过可穿戴设备中的读卡器,可以读取公交卡或者银行IC卡中的余额数据,并传输至手机。手机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传输的余额数据后,可进行显示,从而提示用户。
[0223]当然,可穿戴设备还可以接收第一终端传输的更新数据,根据更新数据通过读/写卡器对IC卡中存储的数据进行改写,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用户可通过手机输入需要充值的金额,可穿戴设备接收到手机传输的充值金额后,根据充值金额通过读/写卡器对公交卡或银行IC卡的余额进行充值。
[0224]另外,由于在处理近场业务时,可穿戴设备中通常会置入NFC天线。因此,当可穿戴设备内部设置有电池时,可通过NFC天线实现对电池进行无线充电,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0225]上述步骤中给出了可穿戴设备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多种功能,如近场支付,Mifarel门禁功能、远程支付、安全认证、NFC读写IC卡及无线充电等,可穿戴设备能够实现的功能可如图7所示。
[022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穿戴设备通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访问请求,根据应用程序的信息,判断应用程序是否具有访问权限,若应用程序具有访问权限,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待处理第一业务数据,对第一业务数据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第一业务数据返回至第一终端,第一终端根据加密后的第一业务数据与服务器完成业务。由于可根据应用程序的信息,判断应用程序是否访问权限,从而能避免未经授权的应用进行访问,使得业务处理的安全性较高。
[0227]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业务处理装置示意图,参照图8,该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801、判断模块802、获取模块803及返回模块804。
[0228]该第一接收模块801被配置为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访问请求,访问请求中包括发起访问的应用程序的信息;
[0229]该判断模块802被配置为根据应用程序的信息,判断应用程序是否具有访问权限;
[0230]该获取模块803被配置为当应用程序具有访问权限时,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待处理第一业务数据;
[0231]该返回模块804被配置为对第一业务数据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第一业务数据返回至第一终端。
[0232]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9,该判断模块802包括查找单元8021及判断单元8022。
[0233]该查找单元8021被配置为根据应用程序的信息在应用程序列表中查找;
[0234]该判断单元8022被配置为根据查找结果判断应用程序是否具有访问权限。
[0235]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0,该判断模块802还包括接收单元8023或下载单元8024。
[0236]接收单元8023被配置为接收由第一终端预先发送的应用程序列表,应用程序列表中包含具有访问权限的应用程序的信息;
[0237]或者,下载单元8024被配置为从服务器上下载第一终端通过本地所使用的用户账号上传的应用程序列表。
[0238]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1,该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805及存储模块806。
[0239]该第二接收模块805被配置为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应用程序对应的密钥;
[0240]该存储模块806被配置为对应用程序对应的密钥进行存储。
[0241]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2,该装置还包括建立模块807。
[0242]该建立模块807被配置为建立近场通信NFC连接;
[0243]该第一接收模块801被配置为通过建立的NFC连接,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访问请求。
[0244]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3,该装置还包括第三接收模块808及保存模块809。
[0245]该第三接收模块808被配置为接收由第一终端根据第一业务数据进行修改后得到的第二业务数据;
[0246]该保存模块809被配置为对第二业务数据进行保存。
[0247]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获取模块803被配置为当访问请求为近场支付请求时,获取本地存储的货币数值;或者,当访问请求为身份信息认证请求,获取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或者,当访问请求为远程支付请求时,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待处理的货币数值;或者,当访问请求为安全认证请求时,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待处理的认证信息;或者,当访问请求为集成电路卡IC交互请求时,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待处理的交易信息。
[024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访问请求,根据应用程序的信息,判断应用程序是否具有访问权限,若应用程序具有访问权限,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待处理第一业务数据,对第一业务数据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第一业务数据返回至第一终端,第一终端根据加密后的第一业务数据与服务器完成业务。由于可根据应用程序的信息,判断应用程序是否访问权限,从而能避免未经授权的应用进行访问,使得业务处理的安全性较高。
[0249]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0250]图14是根据一示例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