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的定位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908035阅读:来源:国知局
删除请求与响应。
[0071]子步骤S1053和子步骤S1054没有明显的先后顺序。
[0072]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的具体过程可以是:(I)使用会聚分流设备,通过UDP端口策略进行会聚分流,将m)P端口(Port) = 2152的用户业务数据发往GTP-U协议解析服务器探针,而将UDP Port = 2123的信令数据发往GTP-C协议解析服务器探针。(2)调用GTP-U解析插件,逐层进行解码,获得多条IP数据流,解码顺序是=Ethernet — IP数据包一UDP数据包一GTP-U。(3)从解析出来的每条IP数据流中提取出eNodeB_IP地址、SGff_IP地址、eNodeB_Teid、SGW_Teid、时间等字段信息。(4)调用GTP-C解析插件,逐层进行解码,获得控制面GTP-C消息,解码顺序是=Ethernet — IP数据包一UDP数据包一GTP-C。(5)从六组(建立会话请求与相应、删除会话请求与相应、建立承载请求与相应、修改承载请求与相应、更新承载请求与相应、删除承载请求与相应,对应的英文分别是:create sess1n request/response、Delete sess1n request/response、CreateBearer request/response、Modify Bearer request/response、Update Bearer request/response、DeIete Bearer request/response)GTP-C协议消息中提取出MSISDN、IMS1、IMEI中的一个、eNodeB_Teid、SGW_Teid、时间等字段信息。
[0073]其中eN0de_Teid是用来接收下行用户业务数据的承载端点,而SGW_Teid是用来接收上行用户业务数据的承载端点,由eNodeB_Teid、SGW_Teid这两个端点可以唯一地确认一条Sl-U接口用户的数据业务传输承载通道。
[0074]子步骤S1055:判断用户面第一 TEID与用户面第二 TEID是否相同。
[0075]子步骤S1056:若用户面第一 TEID与用户面第二 TEID相同,则确认用户面第一TEID与用户面第二 TEID对应关联同一个移动终端,并建立第二终端的标识与第二终端用户面隧道IP地址之间的关联关系。
[0076]由于eNodeB_Teid、SGW_Teid这两个端点可以唯一地确认一条S 1_U接口用户的数据业务传输承载通道,当用户面第一 TEID与用户面第二 TEID相同时,说明是同一个用户的数据业务传输承载通道,因此对应关联同一个移动终端,据此,可以建立第二终端的标识与第二终端用户面隧道IP地址之间的关联关系。
[0077]子步骤S1057:将第二终端的标识与第二终端用户面隧道IP地址之间的关联关系保存在第一关联数据库中。
[0078]本实施方式通过解析用户面业务数据和控制面信令数据,通过eN0deB_Teid、SGW_Teid这两个端点可以唯一地确认一条Sl-U接口用户的数据业务传输承载通道的基本原理,简单方便地建立第二终端的标识与第二终端用户面隧道IP地址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为通过4G网络中用户面隧道IP地址为终端定位提供快速的基础。
[0079]参见图5,图5是通过获取4G网络中用户面隧道IP地址来进行定位终端的一实施结构示意图。
[0080]该系统结构包括包括4G终端设备11、演进的无线接入基站12、移动管理实体13、服务网关14、分组数据网关15、IP服务网络16、归属用户服务器17、汇聚分流设备18、前端处理探针机群19、用户位置查询接口 20 ;4G终端设备11 (指4G手机、内嵌4G上网卡的电脑等)经无线与演进的无线接入基站12连接,演进的无线接入基站12通过Ethernet网络通过Sl-MME、Sl-U接口分别与移动管理设备13、服务网关14进行连接,移动管理实体13与演进的无线接入基站12、服务网关14以及归属用户服务器17进行连接,服务网关14通过Sll接口、Sl-U接口分别连接移动管理实体13、演进的无线接入基站12,并且通过内部接口 S5/S8连接分组数据网关15,分组数据网关15通过SGi接口与IP服务网络16进行连接,归属用户服务器17通过S6a接口与移动管理实体13互联,提供用户签约信息、用户位置等信息的查询、修改、取消等操作,汇聚分流设备18主要是接收从Sll、Sl-U等接口采集过来的数据信息,并对这个数据信息使用UDP端口及IP地址的分流策略,将这些数据分发给前端处理探针机群19进行处理,前端处理探针机群19与汇聚分流设备18、用户位置查询接口 20互联互通,主要的功能是接收汇聚分流设备18分发的信令数据及业务应用数据,提供信令及业务应用数据解析插件程序分别对GTP-C、GTP-U协议数据进行解码、提取字段信息,并进行关联,生成CDR记录,用户位置查询接口 20主要是用来接收用户的位置查询应用需求,并从前端处理探针机群19中的数据库中查询匹配条件的记录,并将结果呈现给有位置查询需求的用户。
[0081]其中,信令解析插件处理解析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82](I)从输入的原始 GTP-C v2 的六组消息(create sess1n request/response、Delete sess1n request/response、Modify Bearer request/response、Update Bearerrequest/response、Create Bearer request/response、Delete Bearer request/response)中提取共十二条消息的特征,特征KEY = Seq_num+MME_IP_C+SGff_IP_C(Seq_num是指每条GTP-C v2消息头中的Sequence Number的值,MME_IP_C是指MME网元设备控制面的IP地址、SGW_IP_C也是SGW网元控制面的IP地址),以这三个字段组成的特征KEY可以唯一地分别将这六组消息中的Request关联到response消息。
[0083](2)检查关联起来的六组中response消息中的Cause值是否正常,若正常,将这些消息提交至(3)继续处理,若不正常,那么删除消息对应的数据结点。
[0084](3)将六组正常的消息分别进入各自的哈希队列中。
[0085](4)将这六个哈希队列中的消息通过key = mme_teid_C+mme_ip_c+sgw_teid_c+sgw_ip_c这四个字段组成的key进行关联。
[0086](5)将关联到的六组消息中的字段信息插入到一个大的哈希表中(一个全局的CDR),这个CDR可以反映一个4G用户的实时会话数据特征,包括的字段信息可以有START_HME、MS1、MSISDN、MME_TEID_C、SGW_TEID_C、MME_IP_C、SGW_IP_C、MME_TEID_U、SGW_TEID_
U等信息。
[0087](6)向外推送Sll提取出来的全局⑶R,通过业务承载通道的TEID值与Sl-U接口提取的数据进行关联,从而将4G用户身份与用户位置信息有效关联,实现4G用户的粗定位应用。
[0088]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终端的定位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中的步骤,相关内容请参见上述内容,在此不再详叙。
[0089]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101、第一查询模块102、第二查询模块103以及发送模块104。
[0090]接收模块101用于接收用户有关第一终端的地理位置的查询。
[0091]第一查询模块102用于通过第一终端的标识,查询第一关联数据库,获得第一终端用户面隧道IP地址,其中,第一关联数据库中已建立有第二终端的标识与第二终端用户面隧道IP地址之间的关联关系,标识包括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1、移动设备国际识别码ME1、移动用户综合业务数字网号码MSISDN中的一个,用户面隧道IP地址包括基站eNB的IP地址和服务网关S-GW的IP地址。
[0092]第二查询模块103用于通过第一终端用户面隧道IP地址,查询第二关联数据库,获得第一终端用户面隧道IP地址所对应的地理位置,第一终端用户面隧道IP地址中的eNB的IP地址所对应的eNB的地理位置即为第一终端的地理位置,其中,第二关联数据库中保存有用户面隧道IP地址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关联关系。
[0093]发送模块104用于向用户发送第一终端的地理位置。
[0094]本发明实施方式利用已建立的终端的标识与终端用户面隧道IP地址之间的关联关系、用户面隧道IP地址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关联关系,在已知用户终端的标识的情况下,快速获得终端的地理位置。由于与第一终端关联,也就是为第一终端提供覆盖的eNB和提供服务的SGW,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不受信令定位技术的限制,能够不受终端的限制,且快速准确地定位终端的位置;也可以从核心网EPC-GW监测点就可以判断现网终端分布、移动轨迹等。
[0095]参阅图7,该装置还包括:第一建立模块105和第二建立模块106。
[0096]第一建立模块10
...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